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近年来,群体性劳资冲突事件频繁发生,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在对现有的国内外群体性劳资冲突相关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归纳了群体性劳资冲突的内涵、分类、特征、根源及成因、形成机制、阶段划分以及长短期应对措施等国内外研究现状并进行了评析,以期对我国预防和调控劳资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根据政治冲突的表现形态,政治冲突可分为政治权力冲突、管辖权冲突、政治参与冲突、政治发展冲突.政治权力冲突是政治冲突的核心形态;管辖权冲突是政治冲突的常态;政治参与冲突是政治冲突的规则化形态;政治发展冲突是政治冲突的渐进式形态.由于政治冲突是存在于民主条件之下的,所以它们是基于政治共识的非暴力博弈冲突.  相似文献   

3.
农村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已成为阻碍我国农村和谐社会构建的一个重要问题.转型期农民政治参与需求急剧增长与当前制度化参与途径短缺同时并存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根本原因,一些基层官员的寻租行为、政策失误及官僚主义作风严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直接原因,农民制度化参与意识薄弱和参与能力不足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重要社会基础,不良社会群体与组织的影响是农村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4.
5.
群体性冲突源于社会矛盾的积累,避免冲突的关键在于及时化解现实性社会矛盾。此过程至少包含两种机制,即利益综合和矛盾协调。法理型权威的职能定位、以及当前社会矛盾的特性给予乡村社会精英在群体性冲突的预防方面发挥利益综合和矛盾协调功能的可能空间。不过,乡村社会精英发挥利益综合功能的范围主要限定于村内的个体、群体的利益;发挥矛盾协调功能的范围主要是民众—政治权威类型的现实性社会矛盾。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是民众矛盾得不到妥善解决,以非制度形式表现的政治参与.它反映了我国政治参与的缺失,展现了我国政治参与中面临的制度建设、执政能力等方面的症结.制度上有效政治参与的渠道有限、法律上对于参与权利保障不完善、部分官员依法执政行政能力不足、民众缺乏参与实践、有序政治参与意识缺乏等都成为有序政治参与的制约因素.必须从制度...  相似文献   

7.
政治生态系统就是借助于生态学的方法研究社会政治问题,其特点表现为:开放性、多样性与平衡性。群体性事件政治生态系统由生态气候、生活环境和生物因子三部分结构组成。其中,生物因子是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包括生产者、分解者和消费者,群体性事件就是三者相互博弈的过程。构建和谐生态系统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崇尚公平正义,建构生态价值;完善输入—输出机制和反馈机制,实现社会稳定;维护个体利益,加强社会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8.
世界民主发展的历史表明,商品经济孕育了现代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促使生产力飞速发展、利益主体急剧分化、公民意识逐渐觉醒、市民社会初步发育,确实大大提高和改善了公民的政治参与状况.尽管如此,市场经济也给公民政治参与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应从经济市场化的实际出发,建构适应市场经济社会的公民政治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9.
利用Logistic模型对影响农民工劳资群体性事件参与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年龄越大,参与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低;男性比女性参与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意愿更强;文化水平越高,参与劳资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低;对组织的满意度与参与意愿负相关;平级沟通越多,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强;入职渠道的市场化程度越高,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意愿越低。组织可以通过农民工培训、制订符合农民工发展职业规划、改变组织沟通方式等措施来降低农民工参与意愿,从而减少劳资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政治冲突是社会冲突的重要内容和最高形式,有特定的意涵。从广义上看,政治冲突是指政治体系内各政治主体之间因价值观、利益分配等的不同而围绕政治权力产生的一系列对立、抗争、抗拒等对抗性政治行为。其主要包括政治革命、政治改良、政治暴乱、政治不服从、政治抗议、权力斗争等形式,具有客观性、复杂性、时代性、发展性等特性。而社会冲突、社会矛盾、政治竞争是与其相关并容易引起歧义的主要范畴。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分析模型,群体心态为研究当代中国农民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提供了良好的理论视角。文章从群体心态的视角出发,结合国内的政治现实,对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类型进行了新的诠释和界定,并深入分析其原因,提出了理性解决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政治生态作为社会构成中的重要功能系统,是实现社会各子系统之间良性运行与协调发展的重要政治条件;建国以来我国的政治系统中出现了某种程度上的政治整合弱化以及政治不作为、寻租性政治腐败、“有组织的”生态政治风险以及“社会参与基础缺失”的政治合法性危机等反生态化的倾向性;因而,要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综合治理这些政治生态中的不和谐要素,建立与和谐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良性政治——经济生态、政治——制度生态、政治——伦理生态和政治——社会生态。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为基本特征之一,网络政治参与作为和谐社会政治参与的新形式,正是以民主的方式成为政府政治决策和公众民意表达相互沟通的直接平台。公民通过网络进行广泛而深刻的政治参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对于保持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网络技术和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为网络政治参与奠定了良好基础。作为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形式,网络政治参与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这也促使我们积极思考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视阈下非制度化政治参与的治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民普遍的制度化政治参与是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和显著特征,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近年来,持续凸显的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同时也对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发展造成了消极影响。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以及参与制度不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以及社会公平问题凸显,政府主导下公民自动参与的不足及公民政治素质偏低,传统依附性文化以及新时期公民的政治冷漠等导致了越级上访、请愿、行贿、抗拒和暴力对抗等非制度化政治参与事件的持续凸显。在客观分析其表现与原因的基础上以治理的视角,完善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社会转型和阶层分化中,培养理性的政治参与主体;培育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的参与型政治文化,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设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时代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一背景下,积极有效的民间组织的政治参与必将会促进公民社会的发展、促进政治民主的现代化、促进政府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有利于形成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良性互动,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从制度变迁理论中路径依赖的视角来看我国农民的政治参与,会发现其变迁缓慢,缺乏制度创新。政治的发展是个多方互动博弈的过程。在政治参与过程中,中央与地方基层政府之间以及基层政府与农民之间都存在拉锯式的博弈。没有农民的政治参与,就不会有整个国家的政治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就是突破路径依赖,进行创新,激发农民的政治活力。  相似文献   

17.
不断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当前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但目前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较低,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无序状态.必须通过加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化建设、保护公民知情权、健全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培养各类非政府组织以及加强公民意识培养等途径来逐步提高我国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8.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公民的网络参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随着人类社会步入网络化时代,越来越多的公民借助互联网来获取政治信息,并及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愿,公民的政治参与方式发生了新的变化.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公民的网络参政可以使得民意表达渠道更为畅通、参与方式更为多元有效、民主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公民监督权的行使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公民政治参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受到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整体发展水平的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必将对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产生深刻影响。同时,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是指人类生活的进步状态,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两者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政治文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发展深化的坚强后盾。它们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整体布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