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更和  李瑞 《南都学坛》2000,20(5):85-87
南阳市为中国 2 1世纪议程地方试点示范城市。利用灰色关联原理对 1990~ 1998年南阳示范区城镇化的分析表明 ,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第二、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非农业部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据此通过成因预测和劳动平衡预测法、二重回归预测法的校验 ,得出南阳 2 0 10年城镇化水平为 37~41%。今后南阳城镇化的主要对策是调整产业结构 ,加速城镇化进程 ;大力建设可持续城镇 ;重点发展首位城市 ;积极发展小城镇 ,完善城镇网络  相似文献   

2.
姜长宝 《南都学坛》2007,27(6):108-109
品牌文化是一个城市、一个企业持续发展的巨大且持久的推动力量。南阳"四圣"品牌文化是南阳独有的、特色最突出的龙头品牌文化,它对于城市的发展是一种积极的力量,这种力量主要表现在:"四圣"品牌文化的凝聚力、竞争力、形象力、可持续发展力。采取措施,充分发挥品牌文化优势,对推动南阳社会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马奇 《南都学坛》2009,29(3):67-68
南阳大调曲是一种曲牌连缀体的曲种,题材广泛,曲牌多样。其中取自"三国故事"的篇目多采用通俗易懂、多姿多彩的语言刻画人物形象,配之以独具特色的曲牌音乐,雅俗共赏,既普及了"三国文化",又促进了南阳大调曲的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4.
王建中 《南都学坛》2004,24(1):9-14
公元197~207年,是诸葛亮自表"躬耕于南阳"的十年。此时的南阳(郡),无论是《汉书》、《后汉书》、《晋书》,还是《襄阳记》,都无一例外的认为在"汉(水)以北"(习凿齿语)。所以,诸葛亮所说的"躬耕于南阳",只能是躬耕于汉水以北之南阳,也就是习凿齿所说的"诸葛亮在南阳"。当时的南阳(郡),是全国第一大郡,在"陪京之南,居汉之阳"(张衡语),不可能在"汉之阴",即"现在湖北襄阳一带"。"草庐对"较之"隆中对",更加符合诸葛亮"躬耕于南阳"的实际和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记载。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南阳文化圈内最令人愉快和难以忘怀的一件事恐怕就属95年前后对"南阳作家群"崛起现象的"爆炒"与宣传。这次行动由政府发起,评论界、新闻界的积极参与,其范围对象涉及到了几乎处于全国各地的南阳籍作家。南阳作家在这次政治色彩颇浓的宣传过程中的确过了把瘾.这种过多的正面宣传同时也遮蔽了南阳作家创作中的种种不足与缺憾。在经过了这次火爆的宣传之后,一股浮躁的、徒慕虚荣的、甚至夜郎自大的浮华气息笼罩在了南阳作家的头上,使一种强烈的自我意识急速地膨胀。在喧哗与骚动之后,南阳作家能否"涛声依旧",能否在原有的创作成…  相似文献   

6.
《南都学坛》2016,(2):98-100
南阳精神有特定的内涵,是由南阳移民精神、"编外雷锋团"精神、南阳农运会精神、南阳见义勇为英雄群体精神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具体形态或类型所构成和体现出来的,构成博大精深的精神体系。在南阳精神生成中,爱国主义是南阳精神生成的深厚的民族心理基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是南阳精神生成的实践基础,浓厚的区域文化底蕴是南阳精神生成的思想源泉,党和政府的引导与培育是南阳精神生成的政治保证。大力弘扬南阳精神,有利于培育南阳社会文明新风尚,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利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利于提高南阳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形象,有利于南阳文化的转型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张晓刚 《南都学坛》2004,24(1):15-19
关于诸葛草庐所在地的争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西晋时期未有人对诸葛亮"躬耕于南阳"提出疑问。东晋南北朝时期有人称襄阳隆中有诸葛亮"故宅"、隆中隶属南阳郡邓县、隆中即为躬耕地,但因与古代文献中对秦汉时期南阳郡与南郡之间界标的记载相左,不能使人信服。唐宋时期南阳诸葛庐、南阳诸葛亮名扬天下,大量文献记载诸葛亮躬耕受三顾于南阳。元明时期官修史书持南阳说。清代对诸葛草庐所在地众说纷纭。民国时期南襄两说并存。20世纪80年代末因发行"三顾茅庐"邮票而引发了一场波及全国、旷日持久的争论。"教科书事件"使草庐之争再度升温。  相似文献   

8.
从南阳方言中的“美”字看开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阳方言中的"美"字真可谓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简单一个"美"字,就把南阳人心里的诸多感受表达得淋漓尽致。从南阳方言中"美"字的使用情况,对古汉语中"美"字义的继承和发展,与普通话之比较,"美"字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及所体现出的我国古人的审美取向等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这个"美"字,就会对其有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大保定"南侧清苑区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文化基础厚、近邻核心城市和旅游资源丰富,是清苑区发展的有利因素,而城镇体系不完善、行政区域间整合力度弱则是清苑区发展的不利因素。因此,清苑区的城镇体系必须以"三C+三子核"为框架进行构建,即将清苑区划分为区域X、区域Y和区域Z三个子区域,区域X以冉庄镇为核心构建C_1城镇团,区域Y以大庄镇为核心构建C_2城镇团,区域Z以臧村镇为核心构建C_3城镇团,在此基础上形成臧村镇—冉庄镇—大庄镇三角形发展构架,从而推动清苑区的城镇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推进绿色城镇化发展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绿色城镇化是新时代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中国城镇化绿色转型的战略重点包括绿色产业体系构建、城镇基本"硬件"绿色升级、城镇空间规划布局优化和城镇生态环境有效治理.推进绿色城镇化,要完善绿色技术与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加快传统产业绿色改造、壮大绿色新兴产业,实现城镇产业发展绿色化;大力开发和应用绿色能源,稳步推广绿色建筑,促进绿色交通发展,推动城镇"硬件"低碳化;优化城镇规划建设,促进城镇空间布局集约化、建设管理精细化;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确保城镇生态环境治理科学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1.
桓晓虹 《南都学坛》2010,30(2):24-27
南阳汉画像石具独特的艺术风格,是"敦煌前的敦煌"的代表,蕴含有多种中国传统文化因子,为我们提供了印证汉代华夏民族丧葬传统独特形式的独特依据,作为中国建馆最早、藏量最大、藏品种类最多的南阳汉画馆是馆藏"绣像汉代史"的典型。综合看来,南阳汉画像石完全具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条件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南都学坛》2016,(5):111-114
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新驱动,南阳文化资源厚重,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转型升级战略选择和有力抓手,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路径。南阳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面临创意园区建设滞后、创意能力不足、创意人才缺乏、资金瓶颈制约、产业引导和落实亟待加强等诸多问题,只有强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园建设,完善多类型投融资主体,大力培养和引进创意人才,适时结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及众创空间加强文化创意产业规划、引导和落实,全力打造"创意名城""智慧南阳",才能为南阳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转型升级提供全新的动能。  相似文献   

13.
《南都学坛》2015,(3):123-124
<正>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九年级上册《语文》(简称人教版《语文》,下同)中的"南阳"一词注释注错,《隆中对》篇目命错,理应并必须修订。先说"南阳"一词注释注错及其订正。有两处:一是节选于《三国志·诸葛亮传》(简称《亮传》,下同)《出师表》诸葛丞相交代的"躬耕于南阳"中的"南阳",注释为"东汉郡名,诸葛亮隐居地隆中当时属南阳郡";二是《陋室铭》"南阳诸葛庐"中的"南阳"注释为"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这两个注释,  相似文献   

14.
提出生态文明视角下城镇发展的主要策略:城镇发展容量与自然资源系统相协调;基于生态环境的本底特征制定差异化的区域发展政策;城镇生态空间优先保护。以昆明大都市区内各城镇为研究对象,基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评价计算出区域内各城镇的发展容量,提出"人口-资源"协调策略;通过城镇生态环境敏感性分析,从生态稳定、资源承载、环境质量方面提出城镇差异化发展策略;提出昆明市区生态空间优化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南阳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呈现独特性和多样性,为南阳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潜力和空间。南阳有保存较为完好的知府衙门和内乡县衙,合理利用这些衙署标本,打造南阳精品衙署文化旅游线路,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发展战略,是进一步彰显南阳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需要,也是加快南阳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现代转型、建设文化新南阳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南都学坛》2015,(5):7-12
对于里耶秦简"户籍简"所涉及的南阳里户口,有些学者主张他们是从南阳郡来的迁徙民,甚至觉得作为里名的"南阳"就是从郡名"南阳"而来的,但是,通过对文献资料的分析可以看到,所谓"南阳"并非属于楚地,而且在此地居住的人们并不都是楚人。况且,在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的时候,楚"南阳"地区已被秦统治七十多年,那里的居民都变为"秦民",所以在"户籍简"里将南阳户人称为"荆",意味着他们不是从南阳郡来的迁徙民,而是过去在"荆地(楚地)"居住的遗民。这样的推论还可以从"荆新地"及"故荆"的地理界限来证明,即秦王政二十五年时候的南阳郡与南郡一样,已不属于楚地,此时所有的"荆"称呼应指楚灭亡(前223)前后新占领的楚地或其民。  相似文献   

17.
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且空间差异大,经济较为落后且发展环境复杂、多变,是典型的边缘区。以生态学"边缘效应"及其特征、作用机理为出发点,结合经济学核心-边缘理论,探讨边境民族地区城镇合作与共生发展的网络系统。认为广西边境民族地区应建立综合性中心城镇,区域内其它城镇进行差异性的专业化经营和生产,以加强城镇间的互补、互动,完善区域内城镇间交通网络,促进边境地区产业和要素向相关功能城镇聚集、边境地区外部产业和要素向边境集聚,以推动城镇合作、共生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沙超 《南都学坛》2014,(5):19-21
诸葛丞相用书面和行动划定的界限,充分证明了"诸葛躬耕地"是"南阳",与"隆中"无关,习凿齿"隆中说"是错误的,理该还诸葛"躬耕于南阳"以本来历史面目:"名高天下"的诸葛亮的金光灿烂的"躬耕地"是"南阳"而不是"襄阳"。  相似文献   

19.
4月13日晚,在南阳市"唱响白河"群众文化演出活动——南阳文化艺术学校(简称"南阳艺校")专场演出中,出现了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简称"北戏")两位年轻教师的身影.北戏京剧教师赵艺阳、舞蹈教师于靖雯为这场演出编排了京剧《扈家庄》选段和舞蹈《草原情怀》,与南阳艺校的学生们一起带来了一场精彩绝伦的表演,博得了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北戏教师为何会出现在9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南阳,又为何会与南阳艺校的学生们一起演出呢?下面就请随笔者来一探究竟吧.  相似文献   

20.
《南都学坛》2017,(6):1-6
南阳,古称申、宛,是亚欧"丝路"沿线城市群中最古老的城市之一。2100年前,张骞受命出使西域,"凿空"横贯东西、连接亚欧的丝绸之路,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霍去病击败匈奴,勇冠三军,被封为冠军侯;为汉王朝外交、国防作出卓越贡献的南阳宛人、冶铁专家孔仅被擢升为大司农。东汉时,帝乡南阳与帝都洛阳并列为全国最大的商贸城市、旅游城市,并留下了一大批古城遗址、古冶铁遗址、古墓葬以及与"丝路"相关的汉代画像石、砖,因此,南阳成为"丝路"沿线城市群中仅次于长安、洛阳的最重要的"节点"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