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主席在五届人大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提倡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就给文艺理论和文学批评工作提出了一个迫切的任务:认真总结作家、艺术家运用“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成功经验,努力研究“两结合”创作方法的美学特征,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创作开拓道路。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在运用《两结合》创作方法上,为我们提供了成功的经验。特别是小说第二卷的创作,处在“四人邦”疯狂推行文化专制主义的艰难岁月,却能不受其强加于文艺创作的清规戒律的束缚,坚持“两结合”的创作方法,确乎难能可贵。我们有必要就这部尚未完成的小说,对“两结合”创作方法,进行学习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周思源《红楼梦》研究的主要用力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方法研究,二是人物研究,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以及《探秘集——周思源论(红楼梦)》等。周思源创作方法研究源自于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难以充分解释《红楼梦》题旨和艺术特征的深度思考,他认为《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并创造了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主义”——象征现实主义,这一新说就为《红楼梦》艺术研究开拓了新境;周思源的人物论角度新、辨析缜密、新见迭出,与他的创作方法论相辅相成。总之,周思源的创作方法论和人物论均与长篇小说创作相联系,体现了他学术研究应为创作实践服务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3.
周思源《红楼梦》研究的主要用力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创作方法研究,二是人物研究,代表性著作诸如《红楼梦魅力探秘》、《红楼梦创作方法论》以及《探秘集———周思源论〈红楼梦〉》等。周思源创作方法研究源自于对传统的现实主义理论难以充分解释《红楼梦》题旨和艺术特征的深度思考,他认为《红楼梦》成功地运用了象征主义,并创造了一种我们尚未认识的"主义"———象征现实主义,这一新说就为《红楼梦》艺术研究开拓了新境;周思源的人物论角度新、辨析缜密、新见迭出,与他的创作方法论相辅相成。总之,周思源的创作方法论和人物论均与长篇小说创作相联系,体现了他学术研究应为创作实践服务的学术旨趣。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文本资料深入挖掘,从神奇真实、存在主义和本土改造多个角度阐述骆以军将后现代主义小说创作方法与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创作方法相结合,将西方文学形式与台湾本土内容相交融,实现其后现代主义小说多元化创作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韩少功视写作为奔赴精神家园的途径,纵观其三十余年的创作历程,他不断地在学习、创新、运用各种创作方法,创作出一系列优秀的小说作品,从"知青文学"到"寻根文学",再到文体探索与世纪初的"新乡土文学",韩少功创作道路发生的转变引导着文学界的思考方向和写作热潮,探析韩少功小说的创作道路成为了解其个人和整个文学界发展轨迹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侧面。  相似文献   

6.
歌德与席勒早期创作方法的美学思想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青  曹书堂 《南都学坛》2001,21(1):59-64
歌德和席勒虽然同为法国同一时期的剧作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和美学家。但是,由于 他们哲学倾向、美学观点的不同,就使他们走上了不同的创作道路,形成两种截然相反的创作方 法,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他们早期创作方法中对艺术与自然、典型等问题的认识上。歌德从唯物 主义出发,崇尚自然,其创作方法基本上是现实主义。他认为美是自然,是现实生活的艺术。而 席勒信奉唯心主义,从观念出发,导致了理想主义的空想。他从主观形式出发,追求抽象的理想 美。他们创作审美观的不同导致了他们早期创作方法的不同,而这种不同在文学史和美学史上 都是带有典型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研究当代舞"真实再现"的积极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在当代舞创编中的运用,对于开拓更广阔的创作领域,弘扬时代以"真实再现"魅力,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楚辞与诗经是中国古典诗的双璧,对后代诗学观念和创作方法影响深远。但是,进入20世纪后,楚辞的辉煌已是明日黄花,虽有研究著作面世,但与之相关的创作颇受冷落。近来《光明日报》虽以“百城赋”邀赏杰作,无奈光彩不再。为发掘楚辞应有的文化价值和文学魅力,漆雕世彩近年倾力骚体诗创作,对其写作体验有较深理解,对开拓赋体文学的视域,振兴骚体诗的创作,当不无帮助。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宏观的角度梳理了晚清诗界革命以来中国现代诗歌流变的轨迹,勾画和评价现代诗歌在各个发展时期的创作面貌及其特征。然后,从文艺思潮和创作倾向、形式和体制两方面,探讨现代诗歌的艺术建构。指出:从西方输入的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分别成为了中国现代诗人选择的创作方法,而自由诗、格律诗、象征诗则是现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体制,并认为这是许多现代诗人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创作实践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创作方法概念不该遗弃,而应重新认识其内涵和层次。本文认为,创作方法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创作目的、创作对象和创作原则。具体创作对象的差异以及三要素的不同组合方式使得创作方法具有无限丰富的形态。风格的多样反映了创作方法的多样。以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概念,可以对许多纠缠不清的问题,如创作方法与世界观、文艺思潮及风格流派的关系问题等,作出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1.
人们对现实主义的定义已比从前宽泛 ,也更加模糊和不确定了 ,本文认为应从创作方法、思潮、精神三个方面来解释现实主义 ,并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阐述了文学创作中现实主义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各领风骚树丰碑──鲁迅《呐喊》和郭沫若《女神》创作风格之比较李乐平被称为现代文学奠基人的鲁迅和郭沫若,前者在创作前期主要是写小说,其创作方法属现实主义流派;后者在创作前期主要是写诗歌,其创作方法则属浪漫主义流派。虽然说他们在创作时其表现手法也有着相同...  相似文献   

13.
有人认为 ,创作方法没有存在的必要 ,因此是伪概念 ,此观点不符合实际。事实上 ,在创作、批评、鉴赏实践中 ,创作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它不但为我们提供了切入作品的特定角度 ,有助于区分和梳理繁杂的文学现象 ,而且它作为范型 ,对作家的创作具有领引、启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师法·凸现·超越──铁凝创作的影响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凝的创作深受孙犁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局部的、某个方面的,而是整体的、贯流她前期创作的整个历程。从最初单纯的表现手法的借鉴,到之后现实主义精神的汲取,铁凝完成了艺术个性从模糊到明晰的审美建构,完成了师法·凸现·超越的“三级跳”。虽然其间有过短暂的徘徊,但片刻的摇曳后,铁凝迅速走上开拓、深化的道路,并使其创作跃上了一个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一次艺术上的冒险。追求严谨的现实主义。给人们从美学角度理解创作方法提供深刻的启示。把握创作方法的美学界限,是革命文学朝创作方法多样化发展的根据。  相似文献   

16.
从分析文艺作品的层次结构入手,探讨创作方法在哪一层次上发生作用,并据此推断创作方法的作用和实质。认为创作方法仅存在于具象性艺术作品的形象层次上,并从形象自身的分类原则上找出了创作方法的根据。进而推论:创作方法是根据人的知觉对客体的分类原则而设定的形象体系的原则,它为形象在创作中的自由设定了界限。不同的自由度,构成了形象体系的差别。分析了创作方法与其它层次结构的关系,认为创作方法只是形象构成方式的原则,并不涉及内容的正确与否。  相似文献   

17.
艾特玛托夫是前苏联当代著名作家。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他的著作已经被译成将近90种文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作家之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艾特玛托夫曾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忠实实践者,然而,他没有就此止步,他从现代派文学中吸取营养,从而在创作上有了新的开拓。由此,他获得了世界性声誉,成为一个世界性作家。艾特玛托夫的成  相似文献   

18.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思潮作为观念系统是一个群体性精神结构,它贯穿于整个文学活动各个领域。创作思潮是文学思潮整体中的部分,而创作方法则是创作思潮这个部分中的部分。就理论性质而言,文学思潮概念主要是文学史范畴,创作方法属于美学范畴。在外延上,文学思潮可以包合创作方法,创作方法既可以隶属于文学思潮,又可独立于文学思潮之外而存在。  相似文献   

19.
先秦文献在文献载体、文献版本、文献体式、文献创作方法、文献的文体、文献创作目的、文献创作态度等方面都呈现出多样性特征,这些多样性特征表明先秦文献创作已经走到了文献发展史的繁荣和成熟阶段。从先秦时期丰富的文献创作实践,我们可以看出人们的文献创作意识已经有着种种成熟的表现。其中一个最为显著的表现是对文献功能的认知,文献创作已经从单纯的自发的文献记载走到了主动通过文献表达某种意识的阶段,即自觉的文献创作动机开始发生。  相似文献   

20.
超级写实主义艺术语言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艺术呈多元化格局,流派纷呈各显神通,超级写实主义作为一场艺术运动,源自并兴盛于美国,其后波及世界各地.一度被否定的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又登上画坛,但必须认识到它决不是回到过去的创作观念、创作方法上,超级写实主义画家在创作目的、绘画观念以及表现方法方面吸收了现代艺术的观念进行创作.本文对超级写实主义从其形式、技术和社会角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