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崔连仲先生所著《从佛陀到阿育王》出版后,我很快就读到了。可能因为是同行,对于它所叙述和讨论的这一段历史也感兴趣,加上在林承节《印度民族独立运动的兴起》(1982年)和刘欣如《印度古代社会史》(1990年)以后,又是相当久没有见到印度的断代史了,我读这本书时便  相似文献   

2.
东明 《今日辽宁》2007,(3):42-45
信奉的原始宗教慕容鲜卑人和生活在中国北方的古代其他民族一样,在对世间万物崇拜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出原始宗教观念。他们崇拜的对象很单纯,主要是自然。自然崇拜是以万物有灵为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3.
阿育王寺位于宁波市东20公里的宝幢镇。为我国佛教禅宗的“中华五山”之一。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并州人刘萨诃于此得一舍利塔,高一尺四寸,阔七寸,“非金非石,四面空虚,内悬宝磬,中缀舍利,光芒四射,其色绀青,烂灿眩目。”此塔传是“佛教皇帝”阿育王所造八万四千个塔之一,内藏舍利相传是释迦牟尼涅槃后的遗骨,为中外佛教徒所瞻仰。东晋义熙元年建  相似文献   

4.
翻开印度悠长的艺术史画卷,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幅色彩绚丽、丰富多姿的艺术画面,使人目不暇给,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其中尤以阿育王时期的艺术最有特色、最引人入胜。阿育王时期是印度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大帝国最强盛时期。公元前323年,在亚厉山大帝的铁骑后退的同时,恒河流域的摩揭陀国,孔雀王朝取代难陀王朝,经过月护王、宾头沙罗王的穷兵黩武,西征南伐,到阿育王继先王虎威,北攻东讨,终于建立起南至德干高原、西抵  相似文献   

5.
阿育王和汉武帝是古代印中两国杰出的皇帝。他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大展宏图,建立起规模空前的大帝国。他们虽相隔有一个多世纪,但所处的历史环境大体相似。他们的统治思想和文治武功,有许多相同之处,也各有不同的特点。对这两位帝王的治世作一对比研究,会加深理解两大帝国历史发展的共性和个性;同时也会从他们的成败得失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一、大一统帝国的建立与开拓——两种类型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6.
侯传文 《南亚研究》2003,(1):52-57,60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陀的形象存在于佛教徒的心目中 ,也广泛存在于佛教文学艺术作品中。本文主要探讨了这一形象的渊源、演变、内涵及人格与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社会,宗教和神话密不可分,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在佛教产生之前,婆罗门教神话早已存在。婆罗门教神话按照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吠陀神话和史诗往世书神话。吠陀神话是多神崇拜。史诗往世书虽然也是多神崇拜,但已经确立了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佛陀时代的婆罗门教神话仍处在吠陀神话阶段,所以,在巴利语三藏中,很少提及毗湿奴和湿婆。  相似文献   

8.
本文系199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教授于2009年2月18日在新加坡“佛教横跨亚洲:物质、知识与文化交流的网络”学术研讨会上的主旨演讲。这次国际会议是新加坡近年来所举办的最大规模的佛教会议。佛教对于亚洲以及亚洲的文化互动曾产生重大影响,而且至今与现代世界息息相关。负责此次研讨会组织工作的亚洲佛教研究中心主任沈丹森教授嘱译者将阿马蒂亚·森教授的演讲译成中文。本刊特发此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佛教文献中,佛陀传记一类的经文是晚出的,是顺应佛教教义发展嬗变的产物。在早期佛教巴利语三藏中,没有一部系统的佛陀传记。佛陀传记经文的出现,大约是在部派佛教时期和小乘向大乘过渡的时期,或者说,是在佛教大乘化的时期。“传记”,梵语、巴利语的常用词是Carita,原意是“行走”、“行迹”或“行动”,引伸为“经历”、“生平”和“传记”。但是,在古代印度,“历史”概念常常混同于神话  相似文献   

10.
在古代社会,宗教和神话密不可分,互相依赖,互相促进。在佛教产生之前,婆罗门教神话早已存在。婆罗门教神话按照历史发展,可以分为吠陀神话和史诗往世书神话。吠陀神话是多神崇拜。史诗往世书虽然也是多神崇拜,但已经确立了三大主神——梵天、毗湿奴和湿婆。佛陀时代的婆罗门教神话仍处在吠陀神话阶段,所以,在巴利语三藏中,很少提及毗湿奴和湿婆。  相似文献   

11.
“无我说”是原始佛教的根本教义之一。《大智度论》卷32称:“佛说三法印。所谓一切有为法无常印,一切法无我印,涅槃寂灭印”。《三藏法数》引《法华玄义》称:“诸小乘经,若有无常、无我、涅槃三印,印定其说,即是佛说。若无此三法印印之,即是魔说。”也有“四法印”说,即《增一阿含经》卷18中所谓的“四法本末”:“一切诸行无常”,“一切诸行苦”,“一切诸行无我”,“涅槃  相似文献   

12.
自从进入父权制社会后,随着妇女地位失势的“世界性失败”,妇女地位下降的总趋势是确定无疑、不可扭转的了。但妇女地位下降的过程并不是直线型的,而是有起伏变化的。如印度的早期佛教时期,婆罗门的正统文化及其观念受到巨大的冲击,印度妇女的地位又有所提高,她们在家庭、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显得气度不凡,光彩照人。其表现主要有如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3.
佛陀与孔子为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两位东方伟大圣人。佛陀是佛教的创始人,活动于南亚印度的恒河流域;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活动于东亚中国的黄河流域。这两大圣人的思想体系,遥相辉映,象征着东方文明,至今仍对东方人民有着巨大的影响。佛陀是出世的宗教家,孔子是世俗的思想家,孔子对佛陀的宗教教理,例如四谛、十二因缘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和习俗不同,佛陀和耶稣在创立宗教之时,对人类的另一半──妇女给予了极大的同情与关注。他们将解脱的真谛与爱的福音一视同仁地传给天下的男女。他们认可并尊重妇女的精神追求,将宗教的大门向妇女敞开。他们与他们之前的宗教传统,以及之后建立在他们的宗教基础上的宗教传统相比,对妇女的态度是开放的,民主的,尊重的。在他们身上真正体现了平等与爱的精神。不管在古代的东方还是西方,参加宗教生活既是一个人有无精神追求的体现,也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有无地位和权利的体现。在古代印度,婆罗门的正统文化把女性和首陀罗等同,否…  相似文献   

15.
从单位到社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城市居民以单位为其社会空间的组织基础,单位成为城市居民~切生活的中心和重心。改革开放以来,计划体制逐步向市场体制转轨,深刻影响着城市居民社会空间结构的变迁。当前我国城市居民的社会生活空间正经历着由单位向社区的急剧转换,由总体性的社会空间生存模式向分化性的独立生存模式转变。单位作为国家与个人之间联系的直线中间环节,是建国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整个社会结构的基础,也是控制和调整整个社会运转的中枢系统。换言之,单位是计划体制下极具中国特色的微观社会组织形态。在单位体制下,国家…  相似文献   

16.
正印章最初作为私人印信,实用性显然是第一位的。虽然后来随着人们在审美要求上的逐渐提高,篆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了更具开创性的发展,然而实用这一固有的用途却始终没有在篆刻艺术的成长历程中消失,时至今日,作为公、私各种用途的印信凭证的大小印章依然在中国社会里广泛使用。当然,一般的印信与专为艺术而创作的印章在价值上是有很大不同的,有时甚至是天壤之别,但就是这  相似文献   

17.
从海德格尔到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海德格尔到禅俞宣孟本文通过对海德格尔哲学与禅宗哲学的分别考察,试图揭示两者间的某些共同旨趣,即它们都认定,人的最原始深处的命根子原是与自然无差别的,世间一切所在都是从这个命根子的展开中显现出来的,果能体会和明白这一层,离通达事理的最高、最深境界便不...  相似文献   

18.
从荒滩地到聚宝盆──读《河头村志》徐建春在洪焕椿《浙江方志考》一书中,最小的区域志是镇志而不见材志,其实,就是从全国的范围的考察,也很少有公开出版的村志。然而,正如魏桥先生指出的,乡村研究是一个不应忽视,又往往容易忽视的项目。乡村地域广大,人口众多;...  相似文献   

19.
一、信息和知识OECD(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IWe年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文选译本《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一书中把知识划分为klx)w-wha(知道什么)、know-why(知道为什么)、haw—haw(知道怎么做)和know-who(知道是谁),并且认为know-wha和ILlx)w一心是信息,l‘lx)w-haw和l‘lx)w-wha是知识。OECD的分类方法依据的是ho年代以来西方关于求知的“4W”原则。(吴季松:(知识经济)第16页,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lops年)李宝元先生对OECD的分类给出了知识学解释:l‘lx)w-wha是事实陈述型知识,一般可…  相似文献   

20.
从吠陀到奥义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吠陀本集吠陀,是梵文Veda的音译,意译为“明”,即知识。它是印度上古文献的总集,是婆罗门教与印度教的根本经典。千百年来,它对印度人民的精神生活及社会习俗发挥着持久而强大的影响。吠陀一词有广、狭两种意义。广义的吠陀指吠陀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天启经,法经,家庭经等一批经书,还包括一批附属文献。狭义的吠陀仅指吠陀本集。婆罗门宣称,吠陀文献的主要部分,即本集、梵书、森林书、奥义书及天启经,都不是凡人创作的,而是圣人们凭藉“天启”而诵出的,是天神意志的表述。因而,它们具有不容怀疑的权威。这一观点,称作“吠陀天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