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求职诀窍     
英国《泰晤士报》总编西蒙·福格每年都接到一些大学的请帖,要他去做择业、就业方面的演讲,因为他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 那是他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为了寻找职业南下伦敦,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也不!”  相似文献   

2.
重评《三国演义》中吕布等人叛降行为李奉戬徐依武《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论武艺吕布是公认的魁首,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但吕布并没有因绝伦超群的武艺,再加上“器宇轩昂”的外貌,而赢得美誉。一部《三国》,对吕布几乎无人说一句好话,“勇而无谋”、“见利忘...  相似文献   

3.
<正> 笔者曾在《陈白沙是“唯物主义者”吗?》(《广东社会科学》1987年第1期)一文中论证了陈白沙不是唯物主义者,而是唯心主义者.基本意见是:当陈白沙倡言“为学当求诸心”的时候,他是主观唯心主义者;当陈白沙视孔子为“道”的化身的时候,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现在,再就下面几个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王允亮 《学术研究》2006,(9):146-146
近读殷孟伦《汉魏六朝百三家集题辞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年版),于一处颇有疑问,谨请各方家指正。《荀侍中集》:“以彼英才,说诗书,论礼乐,言堂满堂,宁逊北海?”殷注:“北海,谓孔融。”(第47~49页)按,殷以张文中“北海”所指为孔融,但以张溥对汉魏六朝作家的题辞观之,张题辞中的“北海”可指两人。一为孔融,《谢宣城集》:“康乐宣城其死等尔,康乐死于玩世,怜之者犹比于孔北海嵇中散,宣城死于畏祸,天下疑其反复,即与吕布、许攸同类而共笑也。”这里的孔北海是指孔融,因为他曾做过北海相。一为郑玄,《马季长集》:“汉世通儒并推季长,卢涿郡…  相似文献   

5.
赤兔马小考     
《三国演义》吕布、关羽所骑曰赤免马。案《三国志·魏志·吕布传》:“布有良马曰赤兔。”斐注引《曹瞒传》:“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后汉书·吕布传》:“布常御良马,号曰赤兔,能驰城飞堑。”俱不及于关羽。(唐)李贺《马诗》之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又《吕将军》诗云:“吕将军,骑赤兔。”并用此也。外国学者或以其色“赤”而谓是马即大宛之汗血马(汗腺流异质色微红,或云毛细管渗血系病态),证据不足。日本人有猜测其系马超自西羌携入者,虽无稽;然其为西戎名马之血裔,可能却颇大。(清)王琦《李贺诗集注》引《杜子美集·画马赞·注》云《穆天子传》有飞兔。案穆王八骏无此  相似文献   

6.
当你读《共产党宣言》第一句话“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在欧洲徘徊”时,你可曾想到这句话是怎样译成中文的吗?可曾想到译作者的艰辛劳动和译作技巧吗?这句话读起来容易,理解也并不难。然而这句话最初由日文和英文对照最后译成中文的过程,却有一番不寻常的历程,它充分体现了译作者的良苦用心和艰辛劳动,也体现了译作者的译作技巧。  相似文献   

7.
巴尔扎克弥留之际,心中念念不忘尚未完成的《人间喜剧》,他向医生了解确实的病况。医生问他: “你完成那些工作还要多少日子呢?”“六个月。”医生摇摇头。“六个月都活不到吗?六个星期怎么样?”医生摇摇头。  相似文献   

8.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个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  相似文献   

9.
“争鸣”文章之多,反响之强烈,魏明伦的荒诞川剧《潘金莲》恐怕是创纪录的。同样,徐棻(与胡成德合作)根据《南华堂》改编的探索川剧《田姐与庄周》也产生了全国性影响。潘金莲和田姐都曾被认为是“荡妇、祸水、淫娃”,由此联想到《红与黑》、《大雷雨》、《安娜·卡列尼娜》等等。它们的女主人公不也都是所谓的“荡妇”吗?那么,这些作品在描写女主人公及其偷情行为、动机、结果等方面究竟都有什么共通的模式和特点?又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它们不朽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傅子玖传记小说《陈嘉庚》,以诗化、散文化、政论化的创新手法,艺术再现一代伟人、华侨旗帜陈嘉庚的光辉一生。如果说这是一部以兴业、办学、纾难三部曲组成的“巨鳌”生命交响诗,那么办学育才则是其中音调响亮、旋律高亢的精彩动人的乐章。一曾有过对陈嘉庚评价上的分歧:他是兴学家还是教育家?他确不是专门著书立说的书斋式教育理论家,但是,难道他仅仅是办几所学校的兴学家吗?不,陈嘉庚有自己的  相似文献   

11.
一、王符《潜夫论》思维模式总论我们认为,王符《潜夫论》思维模式的基本方面是“天人感应”。按照董仲舒的说法,“天人感应”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上天感人的一面。用董氏的话就是,上天用“灾异”或“符瑞”来“谴告”人;其二,是人感上天。用董仲舒话说,就是人受到上天的“谴告”后,“当救之以德,则咎除”(《春秋繁露、五行变救》)。王符呢?由于他本人是从董学阵营中走过来的儒家门人(这一点不但体现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隋书》、《新唐书》、《旧唐书》、《宋史》等都把他列入儒家之列,也体现在下面我们就要论及的他的思想体系中),所以,在思维模式上,他承袭了董仲舒的“天  相似文献   

12.
曾永寿同志在《广西社会科学》1993年第4期发表《也谈“月亮问题”——兼与李振伦等同志商榷》一文(以下简称“曾文”),与拙文《量子力学和哲学基本问题》(载《哲学研究》1992年第11期)中的某些观点提出商讨意见。读过曾文之后,感到在关于“哲学实证化是否可能”这一问题上还有必要进一步深入讨论。拙文在“哲学实证化是可能的吗?”这一标题下所讨论的问题是很明确的,中心思想是  相似文献   

13.
一个多年争论的问题太平天国曾否开过“女科”事,是太平天国史上一个多年争论的问题。一九六一年出版的商衍鎏《太平天国科举考试纪略》、一九六三年出版的郦纯《太平天国制度初探》(增订本)两书,对该问题都着重研究。最近徐川一、周也夫撰文《太平天国‘曾开过女科’吗? 》,又提出与新版《辞海》编者商榷。我回顾对这问题四十年探索的经过。最初误信汪堃《盾鼻随闻录》和沈懋良《江南春梦庵笔记》两书,把他们捏加的部份,写在《太平天国史稿》上。到一九五一年,我考出这两部书的问题,在《太平天国史料里的第一部伪书——〈江南春梦庵笔记〉考伪》一文里提出看法: “《盾鼻随闻录》所记太平天国开女科举及女状元榜眼探花姓名一事,是十分可疑的,大概就是汪堃捏造的”,《江南春梦庵笔记》更是“进一步虚上加虚,假中更假”。商衍鎏先生自述他的论证是从我这一个看法“再作进一步的分析”得来的。我读郦纯先生的论证,知他也是从我这个看法来的。但是,我本人在两年后,因看到新史料对这个看法已有改变。  相似文献   

14.
白盾     
白盾原名吴文慧,原籍泾县茂林。现为黄山学院教授,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纽楼梦学会会员,上世纪五十年代,他写的《红楼梦是怨而不怒的吗?》在《人民日报》发表时加《编者按》称“马克思主义的尖兵”,经全国报刊转载。同时。他在《人民文学》、《长江文艺》、《江淮文学》、《安徽日报》等报刊发表文章多篇,引起当时注意。  相似文献   

15.
<正> 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闻一多无疑是继郭沫若之后诗坛上的一位奇峰突起的爱国新诗人。关于这位诗人在诗歌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他对我国早期新诗运动的贡献,拙作《闻一多是唯美主义诗人吗?》①曾有所论及。这里着重谈谈闻一多与“新月派”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刘其奎 《学术界》2007,(3):92-102
作者结合多年的修志实践,对当前方志界存在的浮躁、趋时两大流行病进行了论述。并与《中国现代方志学》一书若干观点提出商榷:编修地方志不是我国特有的优良文化传统吗?地方志是科学的资料文献、《中国现代方志学》称谓质疑、《中国现代方志学》政治理论的立论根据是什么?“六字功能”说过时了吗?地方志不是“昨日黄花”吗?地方志能成为“文化产业”吗?编修地方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科学创新。  相似文献   

17.
陆钦同志的《庄子有阿 Q 精神吗? 》(《江淮学刊》1963年第4期)一文,基本上可以概括成这样两个意思:(一)说庄子有阿 Q 精神,就是把庄子思想现代化;(二)鲁迅在《阿 Q 正传》中所描写的雇农阿 Q ,其人品质糟得很,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庄子好得很,他不仅没有阿 Q 精神,而且是情操高尚的人。我认为陆钦同志的观点及其论证方法都是错误的,不符合事实,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第一点,他是误解了关锋同志的意思,并借口反对现代化,割断历史联系。第二点,抽象的谈论“反抗”、“战斗”、“骨气”之类的东西,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阶级分析。下面我提出自己的看法,同陆钦同志讨论。一、说庄子有阿 Q 精神,就是把庄  相似文献   

18.
《诗经》里的“馌彼南亩”是往地里送饭的意思。谁送?《甫田》和《大田》两首诗里都说:“曾孙来止,以其妇子,馌彼南亩”。“曾孙”就是《楚茨》里提到的“孝孙”,是作为宗子的贵族。正是“曾孙”的“妇子”馌彼南亩”,这个意思,明如观火。可是朱熹认为,贵族太太和公子哥儿去给农夫送饭成何体统,他便拐了一个弯子解释说:“曾孙之来适见农夫之妇子来馌耘者,于是与之皆至。”(《诗集传》卷十三)我们的有些研究者也断定贵妇人绝无给农夫送饭的善心。其实,《甫田》里说得很明白:“倬彼甫田,岁取十千,我取其陈,食我农人”给来干活的农夫送顿饭不正是“食我农人”的注脚吗?拿出些陈粮食旧粟又何尝不可?《七月》说:“采茶薪樗,食我农夫。”陈粮拌  相似文献   

19.
唐厚产 《理论界》2005,(8):190-190
交际中的超越同一律是指“以发话者和受话者共同的心理预设为基础,以不影响交际双方理解一致性为前提,通过语义转变的变异形式,达到某种特殊交际目的的手段”。〔1〕它在表达层面偏离同一律要求,但在理解层面仍可达到“同一”。例如:一个家境贫困的学生,在食堂就餐,他总是买最便宜的豆腐吃,同学发现了就问他:“你为什么总吃豆腐?”他说:“我特别喜欢吃豆腐,豆腐就是我的命。”一天食堂卖红烧肉,他实在忍不住就破例买了一回肉,同学看到了又问他:“今天怎么不吃豆腐了,你不说豆腐就是你的命吗?”他答道:“见了肉,我就不要命了。”“豆腐就是我…  相似文献   

20.
一、我国理论界在差异与矛盾问题上的分歧由来已久。焦点在于“差异就是矛盾”这一命题能否成立,是否具有普遍意义。反对者把这一命题称为“等同论”,即把差异等同于矛盾.他们说,毛泽东历来不同意“差异不等于矛盾”的看法,1937年9月在读艾思奇《哲学与生活》一书时,曾指出“差异不是矛盾”的说法“不对”。可见他主张差异等于矛盾. 其实这种解释并不完全符合毛泽东的原意.他在《矛盾论》中批判德波林学派时是这样说的:“他们不知道世界上的每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