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在形成国内统一市场过程中都曾经历过治理国内市场分割的历史。美国主要依靠法制调控州际贸易冲突;欧洲国家主要通过促使市场制度的形成来冲破市场割据和行会势力,国外市场的扩张反过来促使国内市场统一;日本依靠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促使国内统一市场形成。我国治理地方保护、市场分割应借鉴这些经验,深化市场经济改革,促使市场机制完善和市场主体壮大;政府加强反行政垄断、规范市场竞争;完善竞争法规,规范地方政府及企业竞争行为。  相似文献   

2.
市场竞争中的地方政府政策与制度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实施世界贸易通行规则和国家统一政策的环境下,地方政府在促进本地企业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方面仍然可以大有作为。当前江苏的产业、企业及其产品在市场上,既受到来自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严竣挑战与巨大冲击,又面临着国内各地区;司的激烈竞争。经济国际化、市场全球化的趋势使得国内外市场、省内外市场进一步融合,从而更加剧了地区间产业、企业及其产品的竞争。实行自由竞争并不排斥政府干预。事实上,通过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创新.促进本地企业赢得竞争优势,是许多地区竞争力不断上升的成功经验。对市场施力。影响,增…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宏观经济运行和控制机制,为方便统一国有经济体系中对企业的直接管理过程,一直沿用所有制性质标准和企业规模标准。在市场取向的改革过程中,将会形成人为的、畸形的市场结构,形成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市场歧视和不平等的竞争环境,阻碍市场经济规范化的改革进程。 国有大中型企业进入市场是指进入产业市场。产业市场不是按行政性分类管理的市场,而是按产出商品和活动的性质和用途分类的市场。使企业进入产业市场必须转换计划和政策控制的标准,对同一产业中所有企业实行相同的经济管理政策,以平等竞争的环境,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对不同产业中的不同企业实行不同的经济管理政策,以诱导资源在产业间的移动,加快产业结构转换;对不同地区的同种产业活动实施同一政策,对同一地区的不同产业实行不同政策,以防止经济政策过度向地区倾斜,避免地区经济摩擦和政策的不公允现象。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政策文献分析法,对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现在的移民政策变迁进行了历史分析.文章认为,我国政府确立的移民政策和不同时期两级政府确立的财税制度以及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有密切联系.伴随市场改革的进行,企业要求劳动力自由流动的市场逻辑正在弱化原先的户籍制度,竞争式地方政府所采取的选择性移民政策则在塑造新的地方身份秩序.市场改革前,城市福利房的获得与城市居民身份资格有关;市场改革后,城市商品房成为外来移民获得本地户籍的重要条件.住房部分产权(使用权)向住房全部产权(所有权)的转变意味着,住房从再分配制度下政府对社会成员的政治控制功能,转变为市场制度下地方政府的经济增长功能.  相似文献   

5.
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我国财政分权改革、地方政府行为和经济增长纳入到一个统一的框架内,试图对我国的经济增长的制度动力做出合理的解释。本文认为,中国的财政分权改革在实现中央和地方政府经济分权的同时,保留了政治上的中央集权。这种独特的财政分权制度事实上导致了我国地方政府之间竞争的加剧,造成了地方政府间关系的变化,形成了地方政府"为GDP增长而竞争"的竞争态势。这种竞争态势是构成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动力之一,但同时也通过对我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和目标取向的影响对我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志彪 《河北学刊》2022,(5):139-145
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的进一步改革,既是现阶段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也是为了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从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主体和客体两个角度看,推进资源要素市场化改革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之间的逻辑关系宜从两方面入手:一是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市场主体”这个线索出发,重点分析阻碍资源要素市场发育和发展的行政权力配置格局和政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找到加速推进全国统一市场建设的路径和机制;二是从对经济活动领域进行分类出发,重新界定政企在不同领域的职能配置关系。对前一问题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找到进一步全面深化市场取向改革的空间、动力和突破点;对后一问题的分析,可以让我们明确当前要重点解决市场取向改革不足与市场取向改革过度并存的问题,努力塑造“有效市场+有为政府”的“双强”体制模式,为构建高标准市场体系提供坚强支撑。  相似文献   

7.
中国分权化的改革推进了地方政府独立利益主体地位的形成并引发地方政府竞争。地方政府竞争类型主要体现在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辖区企业之间。与中央政府的博弈主要体现在区域制度、区域增长和区域管理权限上,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体现为流动性要素和制度、政策上的博弈,与辖区企业的博弈则体现为权责之争。三种类型的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发展均产生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四大以来 ,党和国家政策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与发达地区的改革基本同步。然而 ,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 ,实际上改革进程亦落后于发达地区。一、少数民族地区政企关系的现状在少数民族地区 ,除个体、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以外 ,其他企业还不是市场中真正独立的竞争主体 ,而是基本上附属于政府机构 ,充当政府实现其职能的主要工具。1 企业的经营者由政府直接选定。企业的厂长 (经理)名义上是通过企业职工民主选举产生的 ,实际上是由政府拟定候选人 ,并最终由政府任命的。企业的党委书记是企业的主要领导人之…  相似文献   

9.
论政府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 ,不同政府之间存在交易关系和为追求综合利益的竞争关系。这些关系不能用强制力来调节 ,也不能用地方保护主义来调节 ,只能求助于市场 ,用市场的方式来解决政府主体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这种市场关系就构成了政府市场。政府市场的交易不是提供物质商品 ,而是提供的类似无形商品的政策和环境。政府市场之间竞争的媒介是企业和居民。  相似文献   

10.
经济发展要求市场分工不断细化,市场的交易规模不断拓展,最终形成统一的大市场。但由于地区间存在的保护主义,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往往难以实现。在我国当前的制度安排条件下,市场分割是欠发达地区同发达地区之间博弈造成的,因此需要构筑一定的制度环境作为承诺来促使各个地区积极参与分工体系的市场建设。  相似文献   

11.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中广东的产业升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人均收入地区的产业必须是高附加值产业,才能维持竞争优势,广东的产业必须向高附加值产业升级。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为广东产业升级提供了机遇和动力。但是,广东产业升级存在市场无法解决的障碍。地方政府应该提供一个推动企业扩张和转型的支撑环境,应该制定土地使用政策和产业政策,以促进广东产业升级。  相似文献   

12.
由于地方政府的经济主体与利益主体地位的形成,在不同程度上调动了各地方政府发展地区经济的积极性。这种积极性根植于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之间利益的差异性中,经常演变为政府间的竞争性行动,继而对地区差距产生了重大影响。通过将地方政府竞争因素分解为财政分权、转移支付、区域市场发育、地方基础设施建设、地区优惠政策、地区资本形成和区域人口流动七大因素,利用各分解因素的替代统计指标,可以初步判断地方政府竞争对地区经济差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程度。  相似文献   

13.
在2001-2013年的13年间我国土地出让收入累计为19.7万亿元,相当于2013年我国GDP的34.7%。土地财政在地方政府以GDP作为政绩考核标准的你追我赶的过程中,已经不啻于一剂"经济鸦片",调控政策中中央与地方的博弈正是地方政府竞争最为直观的表征。文章基于地方政府竞争视角厘清土地财政困局的动力机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重构中央与地方关系,约束地方政府收权的同时,鼓励地方政府向市场的"让权",从体制机制上找到破解土地财政困局的良方。  相似文献   

14.
制造业集聚变迁会影响到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这一影响又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密切相关.根据我国发展中大国的特点,可以用大国效应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双重复合结构,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全国市场、地方市场四者之间所呈现出的复杂关系.以此为基础,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结果表明,在制造业集聚绝对变迁下,突出市场的作用更有利于绿色效率提升;而在制造业集聚相对变迁下,突出政府的作用更有利于绿色效率提升.这些结论与统一市场还是分割市场有关,分之利只适用于短期和局部,而合之益则适用于长期和全局,因此需要形成有利于要素和商品流动的统一大市场.  相似文献   

15.
中国高速铁路的综合效益与支持政策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远看高速铁路不仅能取得很好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由于高建设成本和高沉没成本使进入门槛提高,在高铁运营初期由于运输密度达不到设计能力很可能处于亏损运营状态,因此,高速铁路建设与运营都需要政府有效的政策支持。中国东西部地区条件具有较大差异,西部地区的高铁更需要政策支持。对高铁的补贴国外已有大量经验,比如民营化后政府注资;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与企业共同筹资建设;实行倾向于铁路的交通政策等。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速铁路的综合效益,并借鉴国外经验,提出我国对高铁支持政策一些建议:加大中央政府补贴,完善地方政府补贴;政府支持高速铁路科研与教育,创造发展环境;加快投融资政策的改革和创新等。  相似文献   

16.
刘志彪 《东南学术》2024,(2):64-73+246
市场扩张与分工发展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两个底层逻辑。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需要一个以泛化、深化分工为基础的现代市场体系,而且它必须是一个具有强大发展调节功能的超大规模市场,以此成为支撑中国式现代化资源配置的基本机制。商品、要素、资源的自由流动与竞争秩序,是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需要统一的两个基本规则。行政性分权改革逐步走向经济性分权改革是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实践逻辑和基本路径。在当前转型经济的基本格局下,作为次优选择,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必须在明确政府与市场边界的基础上,对涉及政府与市场一体化的事务进行分类管理、分别推进。  相似文献   

17.
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政府与市场关系的主流观点隐含了一系列重要的制度条件-例如相对完善和发达的市场以及有效、有限政府,在发展中和转型国家都是付之阙如的。中国的经济改革采取“渐进改革”的策略,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探索出极具特色的动态演进路径,成功摆脱了新古典经济学关于政府-市场关系的分析偏误和陷阱。中国先是通过一系列政府治理改革重构地方政府激励,形成地方竞争,鼓励地方政府积极培育和创造市场,渐次完成经济转型所需的新型政府与市场的“双重创造”;然后,随着市场化进程加速,“官场+市场”双重竞争体制全面形成,政府与市场之间通过“双向塑造”共同克服经济发展中的“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中央政府在塑造中国特色的政府-市场关系过程中起到了关键的引导、协调和纠偏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入世"后,中国的市场和企业将面临外商的巨大冲击.减少冲击的重要选择是在"入世"准备期和"入世"后的初期,政府应当考虑在外商大举进入前对内完全开放市场,尤其是对那些产品相对过剩的市场,要通过立法等方式规定各种经济资源在国内各区域之间的自由流动.具体地说1.从长期看,应当用<反垄断法>来限制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行为;2.从短期看,可考虑运用中央行政规章抑制地方政府的市场分割行为;3.在转变地方政府职能的同时,进一步改革财政体制,对分税制作适当的调整;4.可以考虑放开国内烟草和卷烟市场,"国家烟草专卖局"可以改制为"国家烟草管理局";5.在建立和维护统一市场的过程中,对落后地区给予适当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郭茜琪 《学术界》2008,(2):160-165
在我国经济转型期,分权化的制度架构使地方政府行为具有了正反两种趋向的行为:政府既扩展市场,又分割市场;既进入区域共同市场参与经济合作,又以行政权力损害区域共同市场建设.地方政府在市场化进程中的悖论行为实质是地方政府为追求行政区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而展开的政府间竞争.区域经济合作发展模式所具有的统一性、协调性的特征,客观上要求有新的制度供给来校正分权化体制架构下政府分割市场的行为.  相似文献   

20.
自然垄断产业规制是规制机构对垄断厂商市场行为的微观干预。自然垄断引起的市场失灵需要引入政府规制,但政府规制低效乃至规制失灵则催生出规制改革。市场失灵和规制失灵并存需要妥当处理自然垄断产业的政府干预与市场竞争的关系。规制改革的本质是双重失灵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再调整,规制不是为了替代竞争而是为了促进竞争,政府规制是面向竞争的规制。当前我国自然垄断产业的市场化改革进入攻坚阶段,规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促进民营资本进入和构建规制下的有效竞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