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的艺术典型论认为,个性即典型。发现和把握现实生活中“突出的性格”、“独特的形象”,通过“卓越的个性刻划”,创造出丰满完整、鲜明生动的个性化的艺术形象,是马克思主义典型论的基本原则。 艺术是社会现实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艺术的主要反映对象是人。艺术源于现实,艺术典型源于现实中的人。现实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们的感性实践活动使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生动具体。对现实生活中的“偶然事件”、“个别情况”、特殊人物的观察和把握是艺术家创造典型的前提。但是,往往有这种情况:每当人们论及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物的时候,在探讨艺术典型的时候,哲学的思考便把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偶然与必  相似文献   

2.
古希腊罗马神话人物在英语中常常被用作换称喻指现实生活中的某类人;这些人物与普通名词构成成语典故,表达与该人物有关的某种品性、特征等内容。  相似文献   

3.
戏剧人物语言的动作性徐忠明在现实生活中,语言是人类表达和交流思想感情的主要手段之一。戏剧是反映生活的综合艺术。为了适于舞台演出,戏剧中不能有叙述人的语言,而只有人物的语言。人物语言(即台词,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主要是对话)是剧作家揭示剧本思想、展现...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以湘西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贵生》,是用平静的口吻自觉不自觉地结合中国古典小说的艺术手法缓缓道出湘西男子贵生的心理变化。其心理描写方法有:利用细腻的心理活动或借用别人的话语暗示人物心理活动;捕捉小说人物内心细腻的复杂多变心理展现人物感情的复杂性;以行动披露心理,尤其是用反常的行动来揭露微妙的心理。  相似文献   

5.
<正> “每个人都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满有生气的人,而不是某种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黑格尔自然界最美好的和最完善的创造物,就是人。文学既然是人学,人成为艺术的主要对象,则是完全自然的事。文学的探索,应该从人出发,以人为中心。抓住了人,也就抓住了文学创作的奥秘。现实生活中的真人,都是有生命的活人。艺术既然是反映生活的一面明镜,那么,文艺作品中的人物,也只有和现实生活中的真人一样,才能在作品  相似文献   

6.
班纳特太太是《傲慢与偏见》中活灵活现、且颇受读者批评与指责的人物。本文从性格刻画、婚姻观、教养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这种性格植根于现实生活,体现出小说跨越时空的审美价值。同时,读者在批评班纳特太太的平庸无知时,也应对她表示同情,更要领会作者透过人物揭示出来的人性。  相似文献   

7.
童话漫论(二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童话幻想与现实生活的依归关系童话人物,往往是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幻想人物,童话环境,往往是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幻想环境,童话的幻想人物在超越时空观念的童话幻想环境里任意活动,就构成了似真非真、似假非假、光怪陆离、虚幻奇妙的、人类社会上往往不可能发生的幻想故事。但是,童话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  相似文献   

8.
王畅 《东方论坛》2003,(1):58-65
佛教艺术也像其它宗教艺术一样,是以神为本的.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历史演绎中,由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变化,以及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佛教艺术的创作者的理性创造和人本主义情结,佛教艺术的内容越来越接近人的现实生活,越来越世俗化.人本精神自然地、不自觉地乃至自觉地进现、强化甚至稳固、发展.这种情况到了宋代表现得尤为明显.被誉为"海内第一名塑"的灵岩寺宋塑罗汉像,充分体现出在佛教艺术中人本精神从神本主义的回归,既不失佛教神祉的精神气韵,又具有世俗人物的音容笑貌,表现出与神性并无矛盾的人性与人情之美.  相似文献   

9.
英国荒诞派剧作家哈罗德.品特的作品《归家》,剧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方式与现实生活中并没有什么不同,但其剧情却充分显示了荒诞派戏剧的特点,让人觉得难以理解、不可思议。本文旨在通过探索文中人物的心路历程,来找出他们反常行为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郑军是一位始终坚持科幻现实主义创作理念的科幻作家,他的小说《临界·高科技罪案调查》取材于现实生活,并把科幻元素自然融合到叙事之中,主题鲜明、人物丰满、风格清新.小说《临界》通过对高科技犯罪调查处的架构、对科学人和生态中心主义者等形形色色人物的塑造,反思了科学人超过临界点导致科技异化的危害,警醒人类要积极规避免社会无序发展.  相似文献   

11.
小说作品中只要出现人物,无一例外地具有某种构成形态和“自身”含藉着某种在作品中“行动”的动力。一般说来,传统的理论具有将小说中人物推崇到至高无上的地位的趋向,而某些“新潮理论”,则伴随着“反小说”的衍化,人物成为一个醒目的攻击目标。在二者的夹缝里,如果我们将人物看作“语言符号”在小说文本中的运用,就有可能联络“传统”与“新潮”,从小说文本的自在性出发,窥视到小说人物的本真,从而更好地把握小说人物的属性,揭示出小说人物“生存”的底蕴。将小说人物等同于“真人”,把小说与现实生活具体化、实在化的倾向,是目前影响我们对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古代小说中真假李逵、真假孙悟空、甄 (真 )贾 (假 )宝玉等人物形象为例 ,具体地分析了作者们设置、描写真假人物 ,对于突出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丰富作品的思想内涵 ,增强作品的审美效果所起的作用。文章指出 ,真假人物的艺术构思 ,植根于作者对现实生活事象及人性复杂性的辨证认识 ,故而闪现出艺术辩证法的光芒 ,能给人以有益的艺术启迪。  相似文献   

13.
《三国演义》中人物的出场方式,大致可分为“自出”和“引出”两种。自出式是让人物直接出场、通常不依赖于外部场景的描绘,不依赖气氛的烘托,不借助于其他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而是让人物以自己独特的外形、语言、情绪和动作“自我表演”,因而它又可分为“形出”、“声出”、“声出形出结合”等几种。《三国演义》中,吕布、赵云、周瑜等人都采用了“形出”的出场方式:张飞、杨修 姜维、徐庶等人采用了“声出”的出场方式;关羽、魏延、孟获等人则采用了“声出形出结合”的出场方式。“引出”式往往要借助于某些“间接手段”,在做好了充分准备的基础上,让人物“应境而出”或“应运而出”。《三国演义》中,鲁肃、陆逊、马谡、诸葛亮等人的出场,都采用了“引出”式。人物的出场式受作品结构的制约、不同结构的文学作品,人物的出场方式不同。话本、戏曲和小说,在人物的出场方式上有着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萨特剧作的“处境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萨特戏剧中所设置的“处境”是其人学观点:世界荒谬、人生孤独的形象阐释。归结起来,有以下三个显著特点:非理性体现出人物与处境强烈的逆向性;而极限处境则可充分达到这种效果,人物在身受逼迫性与两难性之苦中坚持自主选择;萨特的哲理思考决不是无的放矢,他注重在现实生活中为其人学主张找到佐证,强调处境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15.
德国语言学家福斯勒有句名言:“语言是精神的外观。”不同的语言不仅能表现出人物不同的身份、经历、职业、文化素养、思想性格,也能微妙地传达出人物不同的处境与心态。一个优秀的文学家总是十分重视从现实生活中捕捉那些富于个性特色的语言,去进行典型形象的塑造。鲁迅自传体小说《故乡》就巧妙地运用了语言描写等手段,着力表现出闰土少年时与中年时的巨大变化,以高度性格化的语言使人物神情毕肖,凸现层次丰富的立体感,并展现了当时社会对人性的压制与摧残,及自我对故乡美好憧憬的破灭,从而有力地烘托、渲染了主题。把小说中少年闰土与中…  相似文献   

16.
在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是在与周围人物的密切联系中存在的,由于生活内容错综复杂,丰富多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相应地表现得多种多样、各各有别。就以表现生活为主要内容的小说而言,出于刻划人物的需要,也就不可能不去表现这种人物间的关系,并借此完成人物形象的塑造。恩格斯在1888年致《城市姑娘》的作者玛·哈克奈斯的信中,提出了“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指出了现实主义在刻划人物时,必须创造一个“环绕着这些人物并促使他们行动”的“典型环境”的美学要求.笔者认为,恩格斯在这里所说的“典型环境”,其主要的方面就是指环绕着典型人物所展开的那一组特殊的社会关系——即他周围的那些人。从这一意义上说,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  相似文献   

17.
活跃于晚唐、五代之际的诗僧贯休,不仅以其数量可观(700余首),风格特异的诗歌载誉当时,而且这个佛教中人性格独特,行迹超迈,“落落不拘小节”,甚为时人所重。从他的诗作和有关资料来看,他阅历丰富,出语调侃,交友广泛,游踪几乎遍及南中国;同时又有较强烈的政治愿望,对现实生活颇多关注。他的活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五代时期南方几个割据政权,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索,认真研究的重要人物。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当代话剧的经典作品之一,《茶馆》的问世和坎坷的当代命运颇具传奇色彩。整部作品通过对诸多形形色色人物命运的深度剖析,揭示出旧社会的冷酷无情和人们必然的悲惨命运。《茶馆》作品本身的艺术表现手法独出一格,在艺术构思、写作风格、语言运用等方面勇开先河,将原汁原味的人物刻画的入木三分,同时对现实生活也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9.
辽宁作家于晓威的艺术创作蕴藏着多角度的自觉突破,在小说文体、叙事主题的丰富变化之中可以观测到他对精神力量的寻找,这种精神力量应该有两个维度:一个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它往往与现有的压抑性的要素构成一种对立;另一个是从人的可能性出发,它往往成为引导人物行动的内在动力。探寻小说人物复杂而真实的精神世界,追求小说的一种内在精神力量是于晓威点燃读者艺术想象篝火的打火器,也是引领读者踏入"形而上"精神之塔的艺术动员。  相似文献   

20.
对于《玻璃动物园》中温菲尔德的每一个家庭成员来说,过去的日子总是难以忘怀的。他们都陷在对“过去”无止尽的怀念中,同时又不得不和残酷的现实生活做着斗争。在这场斗争中,每一个人都怀有一种英雄式的信念为自己寻找出路和未来.本文意在对这部戏剧里的英雄主义精神加以分析,试从英雄主义的角度来阐释这部戏剧所表现出的人物内心的挣扎以及求存的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