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雪娇 《优雅》2022,(3):110-112
Valentino华伦天奴携手国际男子唱演组合INTO1倾情呈献全新Loc 手袋,升华浪漫,带来爱的惊喜.Valentino华伦天奴展现对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颂扬,来自世界各地的INTO1成员们受着不同文化的熏陶,表达了相同的华伦天奴价值观,建立一种真实紧密的关系.Loc 手袋整体以浪漫笔触紧扣设计和都会步伐.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
2008年9月8日-9日,第三届世界中国学论坛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本届论坛由国务院新闻办指导,上海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和上海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来自世界各地的中国问题专家和国内知名学者近400人参与本届论坛.第三届论坛以"和衷共济--中国与世界的共存之道"为主题,共设15个分会场.  相似文献   

3.
朱奇志 《江汉论坛》2004,4(5):87-90
龚自珍和鲁迅一生都与"梦"结下不解之缘.龚自珍的"梦"是忧患的宣泄,理想的升腾,往事的感怀,做的大凡是美梦、好梦、奇梦,体现出绚丽浪漫的色彩;鲁迅的"梦"则远远溢出"梦"之常态,成为内心黑暗影子的暗示和强化,做的大凡是苦梦、噩梦、毒梦,播撒出阴森愁惨的"鬼气".这种明显的差异,表现出两位先觉者各自不同的心理个性和时代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4.
对大连旅游形象定位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在对“北方香港”的形象定位进行了反思后,探讨了大连新的旅游形象定位。作者认为“浪漫之都”作为大连21世纪的旅游形象,从视觉和行为层面可概括为六大浪漫。在理念识别方面应突出西洋、现代和高雅三种风格.  相似文献   

5.
6月15日,瑞士名表品牌Ernest Borel(依波路)在重庆解放碑广场举办了"浪漫知我心,情献父亲节"特别活动.品牌携157年的悠久历史,瑞士传统的制表工艺和高贵典雅的生活品位共同开启此次浪漫征程.瑞士依波路表亚太区行政总裁苏大先生和品牌代言人"浪漫王子"林峯先生共同出席了此次活动,为巴蜀的消费者带来了诗情画意的浪漫感受和父亲节最真挚的祝福. 美轮美奂的现代芭蕾表演掀起了现场浪漫的氛围.品牌代言人林峯先生佩戴父亲节特别表款——布拉克天文台系列出场,更是将活动推向高潮.作为亚太区知名艺人,人气鼎盛的林峯是千万粉丝心中的大众偶像,亦是气质优雅,品格高尚,浪漫风度的代言人."浪漫王子"选择佩戴的布拉克天文台系列手表,设计灵感源于20世纪初期法国著名艺术家布拉克式的"立体主义",尽显男士绝佳的艺术品位和尊贵高雅的气质.  相似文献   

6.
与初期白话诗派相反,象征派与新月派既有深厚的中国古典诗歌修养,又对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诗学有着较深的研究.他们之所以接受西方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诗学观念和审美趣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其对中国传统诗歌的阅读与修养所形成的审美心理结构.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象征诗派,倾向于象征诗风,但却同时受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浸染;而此期的新月诗派则醉心于浪漫主义诗歌,但也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因此,他们是最早对胡适的诗学观念表示不满的诗人.他们往往能够站在"诗之所以为诗"的审美立场来观照唐宋诗词,发现"含蓄蕴藉"之美才是唐宋诗词之最可取之处.  相似文献   

7.
王纪潮 《江汉论坛》2005,48(5):87-92
楚人的精神以非理性思维和浪漫为主,这似乎是长期以来学术界的基本看法.这种看法的形成与近代科学理性思维的发展有关.实际上,楚人的精神是否理性和浪漫是一个文化相对主义的问题,不能仅仅按照科学的思维来作判断.今天人们指称楚人"浪漫"、"非理性"的东西是其"天人合一"宇宙论的反映,是古代世界人类思维的一个普遍现象,今天人们看来非理性的东西在古人那里它就是理性和真理.  相似文献   

8.
杨松年 《东南学术》2004,(2):157-158
1986年年底,我出席深圳大学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当时对会议名称中的"台港与海外华文文学"一辞颇有意见.当时在一次的讨论场合中表示,从环球的华文文学角度来说,文学有多个中心,以"海外华文文学"来称呼中国以外的文学,有以中国为唯一中心之嫌,并不恰当.记得当时持有同样意见的还有来自美国的另一位教授.80年代,当时新加坡为了让世界文学走向新加坡,每年度举办国际华文文艺营,邀请世界各地文艺名家参加."国际华文文艺"这名称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讨论会的发言中曾建议采用"国际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的名称.不过这建议并没有得到举办当局的接受.其后1989年在上海复旦大学举办的第四次会议,1991年在广东中山举办的第五次会议,都沿用"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学术讨论会"的名称,一直到1993年举办的第六次会议,才改名称为"世界华文文学国际研讨会",并一直沿用到2002年的第十二届会议.  相似文献   

9.
晚明是一个潜伏着文化转型和精神裂变的过渡时代,在"程朱理学"日益僵化的情境下,"阳明心学"成为晚明思想界另辟蹊径的一个产物,它在发现人、肯定人、尊重人、理解人的价值理念上达到中国近代历史的新高度。在"阳明心学"及其"王门后学"的熏陶浸染下,晚明孕育了中国近代的"浪漫洪流",而从"阳明心学"发展到"王学左派",左翼激进的思想启蒙促进了浪漫精神大放异彩,然而现实困境及自身局限使之在"向左转"后无路可走,最终导致浪漫的瓦解和终结。  相似文献   

10.
"浙江潮"引领中国现代文学思潮,体现在多种思潮领域,引领浪漫主义思潮即是其一.这取决于浙江新文学作家对文学新潮的敏锐感知与把握,也根因于特定地域文化风尚对浪漫主义的精神呼应.其引领浪漫文学思潮,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都有显著表征.  相似文献   

11.
研究界普遍认为,《新青年》群体的现实主义文学倾向与创造社的浪漫文学倾向,来自于俄国人道主义文学和西方个性主义文学的不同影响。本文认为,这种分野,主要受到了这两大群体留学日本时期所接受的日本"代际"文化的不同影响。具有"明治青年"色彩的《新青年》一代的个性观,理性色彩较为浓厚,因而其创作偏于国民性批判和客观化描写;而具有"大正青年"色彩的创造社一代的个性观,感性被提到了重要位置,主观性、情感性格外突出,因而其创作偏向了浪漫文学一路。  相似文献   

12.
文学史写作的一个挑战--唐伯虎之文化意义论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伯虎现象值得我们关注一方面这个形象、这个题材具有持久魅力和鲜活的生命力;另一方面他又被现行的文学史写作所轻蔑所漠视.造成这种矛盾的主要原因一是唐伯虎"生涯画笔兼诗笔",在他的生命中丹青价重、诗赋擅场与浪漫传奇紧紧啮合在一起,引起了后人广泛的兴趣;同时也强化了他在文学史写作者心目中的"非我族类"的印象.唐伯虎之被文学史冷落的另一个原因,同样也是他在通俗作品中的被热捧的原因.这就是他的"俗".事实上,唐伯虎在文学批评史上并非冷门话题,他之被忽视,只是现代意义上的文学史著出现以来近几十年间的事.如何看待他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如何看待他的形象被不断地"再创造"的现象等等.这些都对我们现行的文学史的写作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3.
儒家推崇情之真并以之作为"仁"、"礼"的一个核心标准,这种推崇蕴含着以情之真涵盖情之善的理论路向,并最终导致了情之真与情之善问冲突和紧张.儒家对情之真与情之善内在紧张和冲突的揭示和消解努力,在心性伦理的形式下不可能普遍有效.情之真与情之善紧张和冲突的消解之方来自社会现实而非心性之内.  相似文献   

14.
针对德国早期浪漫派试图以浪漫诗(浪漫化)的方式整合离散化的社会生活、遏制虚无主义的理路,马克思引入英雄史诗的维度,继承了德国早期浪漫派对问题的思考,并以新的答案或方略提升了问题及其意义.在这个方案中,区分两种不同的诗:英雄史诗与浪漫诗,构成解决问题的关键.英雄史诗的创作者是以"剩余价值"创造现代世界的劳动者.其"劳动"实践不只是现实所是的经验活动,更是既蕴含着苦楚、受难和牺牲,也蕴含着(依托起)最终的和谐、自由、普遍性与个性的实现、物性的超越、尊严与崇高价值的普遍承认与实现的漫长过程.劳动者漫长的历史创作就是某种意义上的英雄史诗,它为"浪漫诗"奠定历史根基和创作空间.  相似文献   

15.
关于《庄子》的文学类型,当今学界多以"浪漫"视之,或谓其部分篇章属于现实型文学。然而,进一步考察则会发现,《庄子》总体上属于象征型文学。《庄子》采用"藉外论之"的"寓言"形式来寓理寄意,其"寓言"即是以象征方式表达意理。《庄子》中的寓言在整部著作中占9/10,从而形成了寓言体象征文学的独特风格。因此,《庄子》不仅分属浪漫型文学和现实型文学,更应统属于象征型文学。庄子是中国象征文学无可争议的第一大师。  相似文献   

16.
明人汪瑗以文章学视角观照<楚辞>,从理论上诠释了其中所涉浪漫特质之深蕴,提出"寓实寓虚"说,并立足文本系统归纳其篇章命名方式,全面审视<九歌>的篇章构成,还从接受角度考察了其文学影响问题,得出诸多新论,对后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南京历史悠久,有丰富的社会和文化资源,是个有特色的城市.近百年来,南京在发展过程中,未充分发挥本身优势,因而发展并不迅速,特色亦有所丧失.在新的历史时期,南京应该走个性化发展道路,构建成为"绿色之都"、"博爱之都"、"文化之都"、"商贸之都",成为国际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相似文献   

18.
中国作家汲取西方浪漫文学思潮,因受西潮影响太快,往往是一种"吞枣式"接受,因此中国现代浪漫文学发育并不充分,同本真意义上的浪漫主义存在很大差距。但20世纪40年代的"后期浪漫派"作家徐訏、无名氏创作的"浪漫传奇",因有较深的接受西方文学背景,创作文本蕴有传奇性、纯情性、宗教色彩等特质,拉近了同西方浪漫文学的距离。这一浪漫文学形态的生成,对审视中国现代浪漫文学整体特色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往对<吕氏春秋>的本体论诠释大多遵循以"道"释"物"的解析传统和演绎模式,仅对形上之道与形下之器"化而裁之",而对因何悟得形上之道则未予关注.形上之道并非来自天启,而是<吕氏春秋>编撰者们从现实境遇出发,通过"识物"、"治性"和"治国"三个环节逐步向上追寻,最终悟得其形上之"道"的.它不但可成为<吕氏春秋>本体论诠释的另一种进路,对其他道家著作之道论亦可作如是观.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上海、兰州城乡2200个样本的概率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分化加剧、各种风险加大的今天,大多数人对婚姻的基本要求仍以稳定、长久为主导,多数人并不信奉"爱情至上",但也并非崇尚"物质至上";传统的男高女低、男强女弱的婚配模式已显著松动,年龄、婚史、收入等"现实条件"在择偶双方情投意合时也更少地成为阻碍力."浪漫爱渐行渐远"的判断未在本研究中得到证实.分析结果表明,生存环境越接近现代化、教育程度较高者以及女性更少认同"找对象时只要两人真心相爱,其他条件都可以不考虑",但这未必表明他们对浪漫爱的追求更少,而只是说明他们在择偶时更慎重、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