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卡西尔文化哲学的方法论是他的全部文化哲学思想的一个有机构成部分,也是他创造文化哲学理论的基础.在这方面,卡西尔继承了新康德主义的传统,在三个层面上展开了研究:第一个层面是对现代物理学方法的研究;第二个层面是对唯心主义哲学的历史反思;第三个层面是对启蒙哲学精神的探讨.其中,第三个层面是卡西尔文化哲学方法论研究的目的.据此,文章以卡西尔第三个层面的思想为重心,以他对维科和赫尔德文化哲学方法的评价为主线,分析文化哲学思维方式的本质及其逻辑结构,指出文化哲学的本质在于发现和建构历史理性,并论述研究卡西尔的文化哲学方法论对于我们深化文化哲学研究、唯物史观研究和当代中国文化问题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2.
康德对于当代世界的重要意义在于,现代性文化的基本原则在其哲学中得到了最初的或许也是最明确的表达.这些原则包括批判性反思、世俗化、多元性等.虽然其先验哲学的理性奠基的理想、表象-意义分析理论等已不再适用,但就我们仍然处于康德所定义的文化语境来说,当今时代的哲学思考注定无法绕过康德.  相似文献   

3.
文章认为,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真正目的是提出了一种哲学观即对于哲学本性的科学解释,因此,先验辩证论是第一批判的核心内容,它主要是探讨理性超经验使用问题。正是在这种使用的过程中,一方面表露了人类哲学思维的辩证本性;另一方面也使我们掌握了理解康德哲学观的关键,即他想通过对理性本身的批判来消除哲学中的矛盾,从而建立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因此,形而上学的合法性和不可避免性是康德哲学观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文章分析了康德对建立科学的形而上学的论证;评价了康德哲学观的理论贡献和内在矛盾,指出了这一哲学观对后继者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浦家滢 《求是学刊》2012,39(2):47-50
西方哲学自古希腊始,始终将其奠基在存在的无限性规定基础上,由此产生了特有的至上的形而上学.在笛卡尔的第一原理设置中,理性在与世界的对峙中被赋予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对峙的相持意味着无限性规定的磨损或消解.休谟对因果联系的怀疑使得哲学本身必须面对一个不可避免的问题即哲学的无限性规定如何向有限性规定的迁移可能性.康德哲学是对近代哲学蕴涵着有限性的一种肯定性诠释.在康德哲学中,有限性规定有了划界性的凸显,在主体理性结构的建构中,可以管窥到康德哲学隐含的界限或者限度.理解康德哲学的性质既与康德哲学的有形理性构造有关,又与康德哲学的无形规定相关.有限性规定的凸显和无限性规定的隐退相互连结.有限性规定的凸显是理解康德哲学的一个视域.  相似文献   

5.
康德在哲学史上第一个明确地、较为系统地表述了人之主体性的思想;但人之主体性思想在他那里远未取得合理的形态和根基,因而也未获得真实的成果。黑格尔力图以辩证运动的绝对理念扬弃康德哲学的缺陷和矛盾,因而系统地阐述了辩证法的一般原则。但他的泛理性和泛逻辑的立场使得康德明确提出的人之主体性再一次湮没于理念的阴影王国之中。马克思的实践哲学在主体与客体统一、人与自然统一和人与社会统一的基础上真正确立了完整的人之主体性,从而在逻辑上完成了康德所开始的彻底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的精神及其命运”是黑格尔早期思想发展中的一个关键性文本.通过对康德法哲学的批判,黑格尔在这部手稿中提出了同一哲学的最初构想,明确了自己后来哲学发展的根本原则.黑格尔指出,康德的法哲学跟他的道德哲学一样,不是自由的实现,而恰恰是以一种看似合理的方式导致了新的对立和人的自我分裂.受益于荷尔德林关于“判断与存在”的讨论,黑格尔提出了自己不同于康德的正义观和对法的理解.犯罪与惩罚的关系不应该像牛顿力学里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因为这样的法律和惩罚相对于犯法者将永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相反,真正的正义体现为犯法者在命运中与异己力量的和解,这是对源初的统一性的恢复.因此,法律是客观理性的自我实现,而不是对非理性的压制,而这一包容差异和非同一的新的理性观也成为黑格尔成熟时期体系哲学的滥觞.  相似文献   

7.
传统理性观把理性局限于认识论和科学技术活动当中.20世纪以来,人们对这种理性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开始了理性文化重建的历程.理性是一个总体,是使人成为可能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属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它应当是一种合理性、合情合理性和合人性,而不是像近代理性观那样仅仅理解为知性理性和技术理性.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近代主体形而上学以及技术异化的批判为我们重新理解理性的价值和建设和谐理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反思与批判科学理性,是处于现代化与后现代化夹缝中的当代俄罗斯哲学的重要内容.俄罗斯哲学"批判"所取的价值理念是人本主义,它揭示了科学理性对人的负面影响,质疑科学理性的认识与世界观功能;"批判"所用的理论工具是俄罗斯传统文化,它揭示了以科学理性为根基的西方文化的危机,强调以具有传统性、浪漫性、人文性、宗教性的俄罗斯传统文化,重建后现代社会人类文化;"批判"所指的未来社会是后现代化,它强调以自主、个性、多元为特征的后现代社会超越现代化社会,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当代俄罗斯哲学的科学理性批判,既有合理性又存在悖论.  相似文献   

9.
理性在西方文化中一直居于主导地位,但是,传统理性观把理性局限于认识论和科学技术活动当中.20世纪以来,人们对这种理性观进行了反思和批判,开始了理性文化重建的历程.理性是一个总体,是使人成为可能的存在方式,它包括属于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它应当是一种合理性、合情合理性和合人性,而不是像近代理性现那样仅仅理解为知性理性和技术理性.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近代主体形而上学、资本主义制度以及技术异化的批判为我们重新理解理性的价值和建设和谐理性文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楼利明 《浙江学刊》2007,(4):140-143
行政征收条款中关于“公共利益”的判断是长期困扰学界和法律实务界的难题,对这一概念模糊的界定导致了许多行政征收行为的偏差。考究康德、罗尔斯、哈贝马斯三位哲学巨人的公共理性观,可以从哲学层面清晰地看到,公共利益的实质是公共理性与利益多样化对抗后的一种平衡。平衡点的波动引发了公共利益判断上的模糊性。法庭可以遵循必要原则、开放原则、机会均等原则、公共服务原则、分担损失原则的过程判断方法来还原公共理性,确保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实现。  相似文献   

11.
道德证明:康德与哈贝马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德的道德证明是现代性道德哲学的最高理论成果。哈贝马斯的程序主义道德哲学继承了启蒙哲学的理性传统,在现代之后的理论背景下,重新为道德客观性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应当承认,20世纪哲学是以西方哲学的演进与扩散为主流的。理性是哲学的存在与表达方式,历史即将驶过千年之交,迈进一个新的世纪,此刻,通过理性的发展变化对西方哲学的发展作一次总体回眸并展开一种内在批判是十分必要的。在笔者看来,20世纪哲学所经历的实际上是由传统的形上理性向现代合理性转变的种种尝试,而面向21世纪的理性哲学又必然是超越现当代西方哲学,在更加宏阔复杂的文化系统及发展境遇中向马克思实践合理性哲学的回归。一、由形上理性所主导的哲学传统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对于自古希腊一直到德国古典哲学为止的传统西方哲…  相似文献   

13.
康德以理性作为启蒙的核心,并把启蒙和人的自由解放联系在一起,开启了近代启蒙哲学的先河。但他没有找到理性的合法化依据,并笼统地谈理性,因而其观念自身包含了不可克服的矛盾。自康德以降的一代代思想家们在不断地对启蒙观念进行批判反思,对其修正、丰富和发展。霍克海默将启蒙观念泛化,指出启蒙具有自我否定和自我摧毁的特性,以此提出了他的启蒙辩证法,具有一定的建设性的意义,但他过于强调否定的方面,带有了自我消解的特征;福柯继承了前人的思想成果来谈启蒙问题,虽然他有将启蒙和现代性割裂开来的倾向,但他强调启蒙与历史当下性的必然联系,并把启蒙归结为一种哲学气质,即它的批判性。从康德到霍克海默到福柯,启蒙观念辩证发展代表着人们对现代性的反思的轨迹。  相似文献   

14.
论点摘编     
文化哲学理解范式的理论前提
  陈树林在《天津社会科学》2014年第1期撰文指出,作为一种哲学理解范式,文化哲学显然有其特定的内涵和独特的学术价值。所以有必要厘清文化哲学理解范式的几个理论前提,才能避免对文化哲学的误读误用乃至泛化。第一,文化哲学理解范式合法性争论原因。首先,文化哲学概念的提出者们所属的新康德主义流派缺乏合法性。这个流派的基本哲学立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特征是十分明显的。它拒绝对文化世界的认识给出“绝对真理”,这显然与传统的具有合法性的苏联教科书式马克思主义哲学发生了冲突和对立。其次,文化哲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缺乏合法性。由于文化概念本身的内涵和外延界定起来十分困难,因此,作为部门哲学的文化哲学的理论边界就变得十分模糊。文化哲学作为一种不同于思辨哲学、形而上学的哲学理解范式,存在的价值正是对传统哲学的超越。第二,哲学面对的是自然物理世界,还是文化精神世界。综合胡塞尔、康德等哲学家的论点,指出哲学面对的对象是与人的生存活动息息相关、由人改变过和创造的世界,而不是纯粹的物理自然界。并强调哲学应该回归人的生活世界、文化世界,并且以解决生活世界中的问题为旨趣。哲学家们自觉地认识到,应该在生活世界、文化世界中建构哲学,而不是把自然哲学、形而上学在文化世界中进行简单应用。第三,哲学是大写的理论哲学,还是小写的实践哲学。哲学必须接受经验科学的易错论式自我理解和程序合理性,哲学不能拥有特殊的真理观,以及独有的方法和对象领域。只有这样哲学才能在内部分工中发挥其最大效力,才能坚持其普遍性的问题和合理重建的操作方法。第四,哲学的旨趣是获取规律,还是一种理性反思批判。文化哲学承认人类社会存在某些共同性、共通性、普遍性、一致性等特征,但是更加注重不同民族、不同社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差异性、特殊性。文化哲学并不排斥理性及其在把握生活世界中的作用,但是,对理性的理解更为丰富多样。哈贝马斯在总结形而上学的本体论思维特点时指出,神话中的整体思想、万物归一思想等都是同一性思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15.
《社科纵横》2017,(7):70-73
在近代哲学中,康德最先将"时空"引入意识,但是康德仅仅将"时空"作为感性直观形式。因此,只有感性可以"观";知性与理性都失去了"观"的权力。尽管在先验知性的图型中,时间与空间都起到了组建性的作用。但是,时空作为感性纯形式与"物自身"始终没有交集。为了突破康德物自体的藩篱,黑格尔引入了"个体性"、"单一性"、"具体性"的原则。从而使得思维有了存在之"所",解放了"物自身"作茧自缚的"自在空间",让思维具有了自我实现、自我发展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6.
在粱漱溟及其史学领域的追随者朱谦之身上,可以发现一个在起源和原型上均崭新的、扎根于中国传统的启蒙观念。康德主张启蒙意味着人类应通过理性的力量唤起运用理智的勇气。朱谦之同样既用理性去界定启蒙,也将启蒙重点放在宗教方面。这一方面牺牲了西方理性概念的丰富、复杂与内在变化,另一方面和黑格尔一样,消除了中西理性概念之间的微妙而重大的差别。西方传统中的理性在思维、直觉、情感、欲望、实践、技艺、自然运动之中全都必定指向善。对泽西方“理性”概念的中文字眼,早就在儒家与佛家典籍中出现了。宋明儒学的理性观是至大无外之绝对,其用兼具直觉、思虑和情感,且均指向善。梁漱溟吸取了西方哲学中理性与理智差别的思想,但将理智断定为人心之用,将理性断定为人心之体,大体只能代表心学道路。儒家理性观的非宗教品格、道德化倾向和直觉化倾向,都可以在儒家的情感学说中找到根基。而情感的实质在于对善恶的指向与西方古代哲学或有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西方政治思想史主要是契约论传统嬗递演变的角度,考察了康德政治哲学的若干重要观念。作者指出:康德将原始契约作为观照人类社会状况的一项纯理性观念而非历史事实,拨开了笼罩在契约论传统中的一层迷雾;康德在其政体分类原则基础上深刻批判卢梭追求的抽象直接的民主制,揭露公意与自身及自由的矛盾,主张代议、立宪、共和政体的理论内蕴,在当代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康德的<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一直被奉为启蒙思想家对启蒙的经典定义.因此,后现代主义对启蒙的批判往往把矛头指向康德的这篇文章.事实上,康德的启蒙观必须在启蒙运动的问题情境中,并结合他的其他著述才能获得完整的理解.康德将启蒙置于人自身的理性自决的前提之下,强调理性实践运用的自由原则,从而使其启蒙定界获得了革命性的内涵,显示了植根现实的强烈的政治批判和宗教批判精神.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本主义的文化 ,对于人性的分析多限于抽象的善恶解析 ,其中闪耀着知识理性的光辉 ,亦包含不少非科学非理性的思想谬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性观 ,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继承其精华 ,剔除其非人道非理性的糟粕。  相似文献   

20.
“自在之物”和“现象”是康德哲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没有“自在之物”,康德的哲学体系就建立不起来;同样,没有“现象”,也就没有康德的认识论。郑听先生在 《康德学述》一书中指出:康德的哲学是“严格的现象论”①。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认为,要正确掌握和评价《纯粹理性批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