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在哈耶克的自由主义理论体系中,自发秩序理论居于核心地位.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继承了由孟德维尔始创并进一步由18世纪苏格兰启蒙运动思想家斯密、休谟、弗格森等人发展的思想,并在批判继承中达到了新的高度.本文对这一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渊源和思想理论前提进行了发掘,并详尽介绍了哈耶克自发秩序的理论内容,同时以马克思的视阈对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和市场经济进行了批判,从辩证的角度对哈耶克的自发秩序理论作一评析.  相似文献   

2.
汪锦军  张振威 《浙江社会科学》2023,(4):40-48+157-158
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基层社会面临着社会秩序现代化转型的挑战。如何建立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需要重新构建适应治理现代化需求的社会内生性秩序。近年来,基层的创新实践为建设内生性秩序提供了案例样本。通过对D镇“信用+社会治理”的创新案例分析,发现基层社会依托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国家与社会的双重嵌入,从而将传统社区的自发秩序和国家建构的制度秩序要求整合到基层社会生活实践中,推动了现代化转型中基层社会内生性秩序的生成和发展。这既拓展了微观层面的社会秩序解释框架,也为实现“强国家、强社会”的秩序格局提供了可能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自生自发的秩序”是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其知识论基础是理性不及的知识观,其基本特性有:首先,“自生自发的秩序”的基础是参与者个人相互之间的行动与预期的一致性;其次,“自生自发的秩序”是社会主体行动的结果,而不是设计的结果;再次,“自生自发的秩序”为多元社会主体达致其各自特别的目的创造了有益的条件.“自生自发的秩序”对自由的依存、对私有制的倚重,因市场体制的运行而内蕴着不平等.哈耶克的这一理论对于理解中国的不平等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要求我们要注意一定限度内的不平等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西方社会传统上推崇两个自发秩序的机理:市场和法制,并认为这两种机制是社会扩展秩序的根本基础。实际上,这两种机制却同样也具有内在的缺陷:市场在推动人类社会秩序变迁过程中往往存在着“内卷化”;而纯粹的法制秩序则隐含了人为因素和形式主义的二律背反。事实上,秩序的扩展具有自发和自觉两方面的动力,每一方面的合理谨慎运用都可能促进社会的进步,而这两种动力的共同基础是伦理的认同。那些长期看是自发演进的东西,在短期内实际上都打上了当代人的“人为”因素,因而在一定程度都是理性设计而成的。  相似文献   

5.
秩序有利于人类自由本性的实现,是人全面发展的保障.本文以哈耶克法治理论为视角来分析自发秩序的本质及其与建构秩序的关系:由法治来限制建构秩序的作用范围以防止有意识地利用政府权力假借正义之名侵犯社会公正与自由,但自发秩序的抽象普遍性特性和外部性的存在要求建构秩序发挥辅助作用,二者互不可缺;两种秩序的融合以情境为联结点,判断建构的新的规范或制度是否能融入现行自发秩序的标准是一种情境主义标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自发秩序论和社会契约论出发,探讨了这两个领域内秩序形成的逻辑构造及其相关内容,从而对市民社会这一概念从规范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在区分自主性承认和赞同性承认这两个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社会自发状态下的规范的产生.进一步地,本文将社会状态和市场状态做了对比,强调了由于分工和专业化导致的市场状态下的规范形成同自发的社会状态下规范形成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陈文军 《齐鲁学刊》2007,(4):136-138
哈耶克所提出的"自发秩序"概念包含两个基点:一是社会秩序的自发性,二是个体的自由性。哈耶克认为社会历史是"自发秩序"的演进,也许和资本主义历史实际不相符合,但"自发秩序"作为一种对社会历史的解释,不在于揭示历史文本的本来面目,而在于解释的现实意义,即个人自由向社会秩序的转化不能遵循少数精英的理性,采取强制变迁,而是通过自由平等对话、解释、博弈、实践,获得个体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中国乡村精英经历了由传统乡村精英到乡村政治精英再到多元乡村精英的转换,这种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秩序的影响可以从乡村精英转换对乡村社会的生活秩序、乡村社会的精神秩序和乡村社会的自发秩序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赵天宝 《学术探索》2011,(3):95-100
景颇族历史上长期没有产生文字,故考察景颇族的文明发展史的难度很大。从民间口承文化和相关史料着手,追溯景颇族的族源和迁徙,梳理景颇族从远古到清末的历史,对了解景颇族的历史分期及社会形态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哈耶克认为,自由是对人的状态的探求,在此状态下,一些人对另一些人所施以的强制在社会中被减至最小,自由是一切价值的条件和渊源。他提出了自生自发的概念,论述了自生自发秩序与组织秩序的不同。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内部规则和外部规则的划分,指出了内部规则与自生自发秩序相对应,就是严格意义上的法律。内部规则与外部规则相区别,凸现其所具有的否定性、目的独立性和抽象性。这样,哈耶克就完成了从秩序向规则的研究,最终提出了自己的独特的自由主义法律观。  相似文献   

11.
哈耶克认为自生自发秩序衍生于无数个体追求自身利益而与他人和社会不断协调的过程中.这种秩序是人为力量不能改变、替代或重构的.这一概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市场经济伦理秩序生成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
内在秩序是社会群体在长期的交往与互动博弈中自发产生的一种内在规则,并且通过人类的集体学习和模仿机制不断地延续和演进。人类社会大体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内在秩序,一种是“集体主义”的内在秩序,另一种是“个人主义”的内在秩序。“集体主义”的内在秩序所形成的社会结构往往是水平式的,是一种“集体惩罚”机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非正式约束来调节的,因而社会很难自发地型构出作为市场经济运行基础的法治社会。而“个人主义”的内在秩序昭显了个人的独立性,突出“自我意识”,整个社会结构往往是垂直式的,这种社会结构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靠契约调节的,法律的作用是明显的,因而具有很强的内在动力促生一个“法理社会”。  相似文献   

13.
自发秩序理论是哈耶克政治哲学的核心.这一理论存在着三方面的内在矛盾:1.自发与自由之间的可能冲突;2.进化理性主义与不可知论之间的紧张;3.自由主义立场的坚定性与经验主义方法的相对性之间的矛盾.由于这些矛盾,使得这一理论在实践上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哈耶克自发秩序理论的直接后果就是在社会建设方案上的渐进主义、保守主义以及自由放任主义.  相似文献   

14.
信任和秩序的适应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在传统社会,统治者依靠思想灌输,建立起与统治相适应的外控型秩序,促使人们对统治者产生超乎寻常的个人信任,普遍的人际信任则难以建立.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基于理性规则及普遍信任,产生民选政府并管理社会,形成了自下而上的自控型秩序,这种秩序又反过来巩固制度信任和普遍信任.在转型过程中,社会自发产生制度信任和普遍信任需要,统治者是否主动适应并改变外控模式,对社会平稳转型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转型进入攻坚克难阶段、国家层面的试错("顶层设计")被寄予厚望之时,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进步的根本动力问题显得更为关键与迫切。自发秩序理论可以为这个问题提供一种答案。从自发秩序创造性力量的历史,可以看出自发秩序创造性力量的源泉及其内在机制,这对自发秩序创造性力量在转型中发挥其功能有很多值得借鉴之处,我们从中可以提炼出有效推进中国转型的"顶层设计"的取向。  相似文献   

16.
理性选择理论自从提出以来,不仅在经济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还扩展到了社会研究领域。但是理性并不能解释人类的所有行为。尤其是对于我国乡村社会这样一个"熟人"社会来说,其感性特征更为明显,因此,本文认为要构建我国乡村社会的良好秩序,必须将国家的外在制度选择和制度安排与乡村社会内在的文化传统、自发秩序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7.
对社会秩序的类型进行分析,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揭示社会秩序的本质.从不同的视角和标准出发,可以对社会秩序作不同的类型划分.区分等级秩序和平等秩序、单极秩序和多极秩序、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等几种有重要意义的社会秩序类型,有助于从社会哲学的层面上理解社会秩序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莫贤梁 《理论界》2013,(3):110-118
本文首先诠释曼德维尔"私恶即公利"这一"无赖之语"中所包含的深刻自发秩序思想,并用"化恶为善"一语概括其内容,然后阐述斯密与休谟对他的批评与发展。斯密提出的无形之手的神奇功效可用"化私为公"一语来概括。从曼德维尔的化恶为善到斯密与休谟的化私为公,是自发秩序理论的修正和发展。最后,阐述化私为公的实现过程与必要条件。本文诠释了他们的这一划时代的伟大发现,即基于人性论视角的自发秩序思想:在无形之手引导下,人们从利己天性出发追求其私利最大化的同时,却出乎意料地实现了社会公利的结果,一种化私为公的市场秩序就自发地形成了。本文旨在阐明,在他们的自发秩序思想中所蕴含的基于人性论视角的利己人假设所推演出实现化私为公的可能性之逻辑,并通过对其诠释而作出理论的重构。  相似文献   

19.
景颇族约有8万人,大部分聚居于云南省潞西、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等县的山区。到了解放前,景颇族的原始社会制度虽已濒解体,但产生于原始社会阶段的原始宗教仍以传统或者改变了的形式,继续在景颇族社会精神生活中起着作用,颇值得研究。现试从五个方面,就景颇族的原始宗教观进行初步的探索(注)。  相似文献   

20.
如何理解国家建构和社会进化的逻辑关系,是一个关系国家推动社会建设之路径选择的重要问题。以哈耶克为代表的进化理性观及其“自发秩序论”“建构原罪论”,不能解释中国政府主导社会建设、推动社会进化的经验事实。作为一项国家建构行动,地方政府培育社会组织的行动逻辑及其效果充分说明:国家建构是政治吸纳以及嵌入、生产社会的理性行动过程,国家建构社会的组织框架、权力链条和行动方式均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国家建构是社会实现有序演进的行动机制,国家建构了社会进化的基本秩序,为社会进化输送了养料,提升了社会进化的速度;国家建构更好地助推社会进化,实现了二者的有机衔接,实现了国家建构的行动理性与社会演进的主体诉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