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选取华东师范大学儿童语言研究中心zhou2语料库中的400名3-5岁学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国际叙事语言评估工具——MAIN(Multilingual Assessment Instrument for Narratives)中《鸟》的故事作为研究材料进行数据收集,并使用MAIN从故事结构、结构复杂性、内部状态术语、故事理解四个方面,重点考察3-5岁学前儿童讲述故事的叙事能力,以及各要素的叙事水平是否存在年龄差异。结果表明:儿童叙事能力随年龄增长呈不均衡发展态势,且4-5岁为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转折期;儿童对故事各要素讲述能力的发展具有显著年龄差异;儿童故事理解能力各要素均处于较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2.
图画讲述能力是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内容.对北京市272名5-6岁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进行图画讲述能力进行测查,发现5-6岁城市儿童和流动儿童图画讲述能力各维度发展不均衡,句子的运用方面表现较好,讲述的连贯性方面表现次之,讲述的生动性方面表现最差;5-6岁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在图画讲述测查总分以及句子的运用、讲述的连贯性、讲述的生动性三个子维度上的差异极其显著,城市儿童图画讲述水平明显比流动儿童高.  相似文献   

3.
摘 要:本文从叙事类型、叙事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叙事顺序和叙事评价共五个方面对一名汉英双语儿童一岁到两岁半之间的中文叙事进行研究。研究发现,在叙事类型方面,个案一岁半前开始用完整句叙述事件,最先叙述当下事件,一岁七个月开始叙述过去经历,两岁一个月开始叙述脚本,两岁三个月开始叙述虚构事件;在叙事宏观结构方面,个案两岁前的叙事无情节,逻辑微弱,两岁三个月开始出现情节,逻辑开始增强;微观结构方面,个案句法发展在一岁半到两岁期间偏快。在整个追踪过程中未发现个案出现叙事顺序,但其叙事评价出现较早,两岁后已经在叙事中使用八种评价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语境下学习英文并不必然导致幼儿汉语发展迟缓,只要方法得当,汉英双语幼儿的汉语发展甚至可能比汉语单语儿童发展更快。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究3-6岁儿童比例推理、空间类比与近似数量系统的发展特点,以及三者之间存在的关系及变化,选取120名3-6岁儿童为被试用“草莓酱任务”“找鸡蛋任务”以及Panamath进行测查,结果发现,3岁儿童就已经具有初步的比例推理、空间类比能力;儿童在3-6岁期间,比例推理、空间类比、近似数量系统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比例推理、空间类比与近似数量系统三者之间相关性显著,但这种相关性在3-6岁阶段随年龄增长而减弱。控制性别与年龄后,3-6岁儿童的比例推理与空间类比可以预测儿童的近似数量系统,比例推理能够调节空间类比对近似数量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摘 要:应用儿童长处与困难(SDQ)问卷(父母版),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惠州市1528名3-6岁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发现:惠州市3-6岁儿童情绪与行为问题异常情况比较严峻,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值得重视;不同地域、年龄学前儿童存在不同的情绪与行为问题,需要分类干预。其中农村儿童的情绪与行为问题异常情况尤为严重,需要得到广泛的关注和解决。  相似文献   

6.
在同一所幼儿园随机选取47名5~6岁幼儿,分为干预组(n=23)和对照组(n=24),干预组幼儿接受为期12周的思维导图策略干预,使用幼儿阅读理解水平测验(ENNI)和叙事能力测验(NAP)分别评估幼儿干预前后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叙事能力。结果显示,经思维导图策略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幼儿而言,干预组幼儿的阅读理解能力与叙事能力有显著的增长。这说明思维导图策略是提高5~6岁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叙事能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采用前后测实验法,选取24名4-6岁幼儿,探析蒙台梭利语文教学法对4-6岁幼儿阅读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听觉词汇能力方面,4-6岁幼儿在名词上有较好的表现,动词与形容词上相对较弱;在阅读理解方面,大多数的幼儿有明显的进步,能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常用概念并加以运用,能合理地推理故事中的情节,以及故事中所发生的事件及其缘由;在口语表达方面,幼儿也表现出明显的进步,能进行故事的回忆,能合理的推理故事中的情节,根据故事的内容能产生自我的观点等。以上结论说明,蒙台梭利语文教学法能有效提升幼儿的阅读能力,可用于幼儿园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8.
儿童在对人的行为进行归纳推理时是否遵循多样性原则,是否受到了其他认知因素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归纳推理多样性效应的范式,分析了4-5岁、6-7岁、8岁、9岁儿童和成人在对人的行为进行推理时表现出多样性效应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6-7岁、8岁、9岁和成人表现出了多样性效应,并且9岁儿童运用多样性信息的能力已达到成人水平.但6-7岁和8岁儿童的多样性表现与成人仍有显著差别.从发展趋势上,对年龄、属性特征外显性和人格特质理解等因素的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采用传统研究方法和眼动技术的结合,探讨4-5岁幼儿对他人反事实情绪的理解情况。给幼儿讲述一个情绪故事,并在电脑屏幕上依次呈现与故事情景一致的图片,然后提问并让幼儿口头回答,同时记录其眼动特点。结果发现:1)4-5岁幼儿在他人反事实情绪理解中的发展水平是一致的;2)5岁幼儿对庆幸情绪的理解好于对后悔情绪的理解;3)不同的故事情境不会影响幼儿对故事角色面部表情的注视情况,高理解水平与低理解水平的人在不同的反事实情绪理解故事中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说明在眼动注视特点上他们情况的一致性。研究结论:4-5岁幼儿开始能够理解他人反事实情绪,眼动特点可以在理解水平上做出一定解释。  相似文献   

10.
反讽是儿童图画书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叙事艺术,其依托于图文配置。反讽既指文字的修辞手段、图画的叙事技巧,也指图文配置的组织结构方法,其通常运用于情节、人物或主题中,与正面描述意义相左,或暗示或对照,反讽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延展、塑造故事角色形象、深化故事主题三个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要运用测量法,对参与暑期游泳培训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分为3-4岁(不含4岁)、4-5岁(不含5岁)、5-6岁(含5岁) 三个年龄段,对其游泳基本动作进行测量与分析。研究目的:探讨游泳基本技术动作是否符合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 要求。一方面,补充幼儿园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另一方面,规范与指导暑期儿童游泳培训市场。研究结果发现:学前儿童学 习游泳具备基本的身体素质基础,并对身心健康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该阶段儿童熟悉水性的基本动作当中,水中行走和站 立基本掌握,其憋气时间和滑行距离与年龄成正比;在蛙泳手和蛙泳腿技术动作以及游泳距离方面,3-4岁下阶段儿童无法掌 握,4-5岁下阶段儿童表现欠缺,5-6岁(含5岁)阶段儿童能够基本掌握;3-6岁儿童游泳基本动作规范与发展分为启蒙、提高 和巩固三个阶段。特色创新:首次在指南背景下对儿童游泳基本动作进行探讨;将儿童游泳基本动作上升到学术概念;初步形 成一个模式和系统;对该阶段儿童的游泳动作学习提供有效的指导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以3-7岁的学龄前儿童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3、4岁的儿童可以理解和产出"无生命的物体是人"这一结构隐喻,可以理解始源域是运动概念的隐喻,也可以理解感知隐喻,这说明学龄前儿童可以辩别不同事物的物理相似性。本研究还发现,5岁的学龄前儿童已有简单类推能力。学龄前儿童对隐喻的理解和产出也反映了隐喻理解的主观性和隐喻的体验性。  相似文献   

13.
在经典的愿望理解任务中加入与角色性别特征相符或相悖的玩具偏好信息,当信息中出现的玩具与测验玩具相同或同属一个性别组时,考察256名3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是否会受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结果表明:(1)儿童为他人选择玩具时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随年龄逐渐增强,在不知被预测角色玩具兴趣的情况下,女孩比男孩更刻板,所有被试对女性角色比对男性角色更刻板;(2)儿童利用信息的能力随年龄逐渐提高.测验玩具与信息中出现过的玩具出自同一性别组(表征对应),与该玩具在测验中直接出现(直接对应)相比,会显著增加儿童的判断难度,但女孩为女性角色的判断相对不受影响;(3)如果被预测的男性角色与儿童性别刻板印象相悖,会显著影响各年龄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但如果是被预测的女性角色与儿童的刻板印象相悖,则仅会对7到8岁儿童的愿望理解成绩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4.
研究以Z(o)llner错觉变式图为实验材料,选取2.5-8.5岁儿童被试,考查不同年龄儿童Z(o)llner错觉变式图检测率的变化,探讨个体早期"横平竖直"认知经验在方向错觉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进一步验证前人的观点,幼儿阶段是方向错觉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3-7岁幼儿存在随年龄增长Z(o)llner错觉效果增强的现象;个体早期"横平竖直"认知经验的形成是方向错觉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摘 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了来自福建省泉州、福州、厦门三地城市的250名幼儿问卷信息。结果表明:城市留守幼儿亲社会行为水平低于城市非留守幼儿,父母照养情况与幼儿总体的亲社会行为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同照养情况下幼儿亲社会行为在年龄上具有显著差异性,3-4岁与4-5岁及4-5岁与5-6岁的幼儿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不同照养情况下幼儿亲社会行为在各具体亲社会行为上差异极为显著,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标记是指某种事物的代号,是通过一一对应的方式用简洁的形式表现复杂的事物。为探讨不同标记对3-5岁幼儿数学语言理解的影响,选取某幼儿园160名3-5岁幼儿,随机分为空间标记组、序数标记组和颜色标记组,使用操作任务和《学前儿童数学语言评估》量表,测查幼儿对于数学语言的理解状况。结果表明:3-5岁幼儿在操作任务中的表现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组间差异;序数标记组和空间标记组的幼儿在操作任务中的得分与数学语言评估量表中的得分呈中等程度相关,且这两组幼儿在操作任务中的正确率高于数学语言评估量表中与序数、空间相关题目的正确率。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将数学语言贯穿于幼儿数学学习的全过程、为幼儿提供适宜且有层级的支架物、重视幼儿在数学学习中的操作与表达。  相似文献   

17.
以《情绪理解测验(TEC)》和《5-6岁儿童语言发展水平测试问卷》为主要研究工具,对62名大班幼儿进行了情绪理解能力和语言发展水平的调查,以了解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和情绪理解能力的总体水平,并分析两者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1)5-6岁幼儿在故事的理解、自我认知、听-视转化方面发展的较好,而对于词汇的掌握、运用和准确的发音方面发展水平较低。语言发展水平在性别方面无显著差异。2)5-6岁幼儿对于外部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已较高,心理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水平一般,反省的情绪理解能力发展仍在起步阶段。情绪理解能力在性别方面也无显著差异。3)5-6岁幼儿语言发展水平与情绪理解能力在总分上无显著相关,词汇水平对情绪理解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语言发展水平对混合情绪理解能力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选取60名5-6岁的幼儿,采用看图叙事的任务,每组分别有20名幼儿在以教师、同伴、小班幼儿作为叙事对象的情境下进行叙事。结果表明,对于5-6岁幼儿而言,在把同伴作为叙事对象的情境下更有助于其把握故事的关键信息和建构整体故事框架,而将小班幼儿作为叙事对象的情境下,则有助于儿童观点、情绪情感的表达,以及对故事结构线索的组织。与此同时,还揭示了男、女生在面对不同叙事对象情境下的性别差异,以及验证了幼儿叙事能力发展在平均句长指标上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以《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量表》为研究工具,将大同市城区及灵丘县H村设为抽样地区,进行非参与式观察,将被试样本分为两人一组进行雪花片自主建构游戏,用摄像机记录儿童雪花片自主建构游戏过程及搭建作品,依据《3-6岁儿童学习品质观察量表》对研究样本评分后进行量化分析,探讨大同市3-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城乡差异及其3-6岁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并提出建议。研究发现:在不同年龄班,城区各班幼儿在好奇心与兴趣、想象力与创造力维度的表现优于农村幼儿;在独立性方面却低于农村幼儿。在不同区域,城区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在学习品质各维度没有显著差异。农村幼儿在坚持与专注性、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学习品质表现出显著差异,得分随年龄班的上升而上升。针对这种情况,今后应从教养方式、社会实践及提供操作材料方面入手,提高城区幼儿的独立性,加强农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相似文献   

20.
采用“学前儿童文化认同量表”对上海市7所公办一级园的579名幼儿进行三年追踪调查,探究3-6岁幼儿文化认同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3-6岁幼儿文化认同总分属于良好水平;3-6岁幼儿的文化认同存在年龄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中班到大班是3-6岁幼儿文化认同的快速发展阶段。小班男孩和女孩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中班男孩的文化认同显著高于女孩,大班女孩的文化认同显著高于男孩。主要建议:开展生活化和游戏化的文化体验活动;减少性别偏见,为幼儿提供平等的文化体验机会;引导幼儿在喜爱和理解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积极的行为倾向;在园家社协同育人中增进幼儿文化认同并尊重和理解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