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考察农村幼儿的祖辈依赖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机制,在农村3所幼儿园采用“幼儿祖辈依赖量表”和“幼儿心理健康评定量表”调查了142名农村祖辈隔代教养幼儿的祖辈依赖和心理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农村幼儿的祖辈依赖与其心理健康问题及大多数子维度相关显著;幼儿祖辈依赖能正向预测其心理健康问题;祖辈隔代教养类型和幼儿接受隔代教养起始阶段在幼儿祖辈依赖和心理健康问题之间具有显著的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当前在祖辈参与育儿的家庭中幼儿祖辈依赖状况及其形成机制,运用方便整群抽样,采用问卷法对355名幼儿的祖辈依赖、自我概念及祖辈教养方式进行调查,探讨了祖辈教养方式与幼儿祖辈依赖的关系,以及自我概念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幼儿祖辈依赖程度总体上偏低,对祖辈的行为依赖程度最深;男孩的祖辈依赖和行为依赖显著高于女孩;中班儿童的祖辈依赖显著高于大班。(2)幼儿祖辈依赖与祖辈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和不一致性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与祖辈民主性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幼儿祖辈依赖与自我概念显著负相关;幼儿自我概念与祖辈溺爱性、放任性、专制性教养方式显著负相关,与祖辈民主性教养方式显著正相关。(3)幼儿自我概念在祖辈民主性、溺爱性、专制性和放任性教养方式与祖辈依赖之间起到中介作用,祖辈教养方式可以通过影响幼儿的自我概念进而影响祖辈依赖。因此要改善或预防幼儿祖辈依赖,不仅要改善祖辈的教养方式,还要注重促进幼儿自我概念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了解家长教养方式、父母参与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以及父母参与在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 题解决之间的中介作用。研究以“幼儿科学问题解决测验”为研究工具对福建省五所幼儿园226 名幼儿(M=62.1,SD=7.14)进 行测评;以“中国家长教养方式问卷”“父母参与问卷”为研究工具对参与测评的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研。研究结果表明:权威 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专制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呈现显著负相 关关系;父母参与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关系;父母参与在权威型家长教养方式与幼儿科学问题解决之间 起到完全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比41.87%。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际通用的心理学量表对236名研究生进行了父母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三个方面的研究,并考察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中介影响作用。结果发现,1)学科因素在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上的主效应显著,性别因素在自我效能感和创造力倾向各维度上主效应显著,交互作用都不显著;2)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和父母亲偏爱与自我效能感、创造力倾向总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创造力倾向总分及各维度之间呈显著相关;3)自我效能感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母偏爱和创造力倾向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母亲守门行为、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和父亲参与教养之间的关系,采用母亲守门行为量表、幼儿同伴交往能力量表、父亲参与教养问卷对四川省三所幼儿园内241名幼儿父母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母亲守门行为显著负向预测幼儿同伴交往能力、母亲守门行为显著负向预测父亲参与教养;2)母亲守门行为可直接影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也可通过父亲参与教养间接作用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研究结果显示,母亲的开门行为与父亲有效参与幼儿教养能够提升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间的关系,采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自尊量表以及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黑龙江省8所高等院校的45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分别在是否为独生子女、性别、年级上对应差异显著;自尊水平、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这两个变量均与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教养方式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父亲过度保护因子、家庭教养方式总分能够显著的预测自尊.  相似文献   

7.
家庭系统的重要他人的教养观念、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考察幼儿家长的教养观念及方式,探究祖辈、父辈两代人在幼儿教养上的共性与差异性。结果发现:多数家庭的祖、父辈共同参与幼儿的教养,父辈多为主要教养者;祖、父辈获取及解决教养难题的途径、教养观念及教养方式既存在共性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正视两代人教养的共性和差异性,发挥其中有利之处,规避存在的不足,对幼儿及其家庭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高年级小学生父母专制教养、同胞关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专制教养问卷、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同胞关系问卷对967名拥有同胞的3-6年级小学生进行施测,运用采用SPSS22.0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分析,Mplus8.3建构结构方程模型检验中介效应。结果:父母专制教养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25,P <0.001);同胞亲密和同胞权利对比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r=0.43,r=0.15,P <0.001),同胞竞争和同胞冲突与学业自我效能感呈显著负相关(r=-0.11,P <0.01,r=-0.33,P <0.001)。结论:父母专制教养直接影响小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同胞关系在其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724名5-6岁幼儿及其父母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高分组和低分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差异,同时考察父母教养观念、亲子关系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是父母教养观念还是亲子关系,高分组和低分组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水平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父母教养观念和亲子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并共同影响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因此要转变父母教养观念,塑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要树立积极的挫折教育观,提高幼儿的抗挫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方法:以415名大学新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进行调查,并以刚入学的高考成绩作为其学业成就的指标。结果:心理健康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高考成绩与心理健康多个分量表之间存在着普遍的显著相关。回归分析发现,父亲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预测效应极其显著。结论:父母教养方式显著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父亲教养方式能很好预测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1.
采用秦玲玲修订的《家庭教养方式问卷》和韩丕国等人所编制的《学前儿童害羞量表》对郑州市普通幼儿园104名小班幼儿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害羞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对男孩较多采用偏爱型家庭教养方式;母亲学历越高越倾向于采用温情与理解型家庭教养方式;2)家庭月收入越低的幼儿其同质-被动型羞怯程度越高;母亲学历较低的幼儿越容易产生公众-被动型羞怯;3)温情与理解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害羞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即父母所给予的温情与理解越多,幼儿害羞的可能性越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对32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大学生报告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积极型、溺爱型、矛盾型三种类型.绝大多数大学生的父母采取积极型的教养方式;2)不同自我概念水平大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显著差异;3)父母教养类型与大学生自我概念的积极因子有重要关系;4)父母教养方式对男女大学生的自我概念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父母文化价值取向、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羞怯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38名初中生及其家长进行初中生羞怯量表、教养风格问卷及个人主义一集体主义量表的测试与统计分析。结果:(1)父母的个人主义取向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初中生自我表现性羞怯、指向陌生人的羞怯以及面对负性评价羞怯;(2)父母教养方式可显著预测初中生羞怯的部分维度;(3)父母集体主义取向通过教养方式的中介效应影响初中生的自我意识羞怯。结论:父母文化价值取向、父母教养方式与初中生羞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父母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会通过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而影响子女的羞怯状况。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母亲的教养方式、亲子沟通、幼儿问题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运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亲子沟通问卷》以及 《幼儿问题行为问卷》(家长版)对辽宁省501 位幼儿及其母亲进行测查,并用SPSS26.0 软件对回收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 现:母亲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负向预测亲子沟通;亲子沟通能负向预测幼儿问题行为,且在母亲教养方式和幼 儿问题行为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主要教育建议:父母应理性看待幼儿问题行为,发挥自身榜样作用;采用科学教养方式,提 升自身教养水平;建立良好亲子沟通,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五年制公费幼儿师范生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质、教师职业认同的特点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人格特质的中介效应,以227名五年制公费幼儿师范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发现,教师职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在年级上呈“两头高中间低”的状况,女生职业效能显著高于男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父母拒绝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负相关;人格特质总分及宜人性、外向性、开放性和尽责性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正相关,神经质与教师职业认同显著负相关;宜人性、外向性和尽责性在母亲情感温暖与教师职业认同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揭示隔代养育与父辈教养压力的关系,探索减轻生育压力的策略,解决生育问题及应对少子化趋势,在家庭系统 理论指导下构建了参与教养程度、共同养育关系及教养压力效应的分析框架,并基于样本调查数据,考察了二孩家庭隔代 养育对父辈教养压力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祖辈的过度介入可能加剧父辈的教养负担;祖辈与父辈间良好的合作 关系有助于缓解教养压力;祖辈过度参与及支持可能导致亲子关系的不协调。基于此,提出以下建议:父辈应主动提高与 幼儿的互动质量;祖辈与父辈需建立共识,共同营造和谐的教养环境;(3)政府应协同幼儿园及社区,为祖辈教养提供科学 指导。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探讨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发展间的部分中介作用.采用青少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青少年积极发展问卷,对460名在校大学生调查分析发现:父母积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积极发展显著正相关;父母消极的教养方式与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积极发展显著负相关;大学生自我价值感在父母教养方式与积极发展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吸毒服刑人员攻击性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父母心理控制之间关系,使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PBI)、父母心理控卷(PCS-YSR)、Buss-Perry攻击性量表(BPAQ)对安徽省合肥市滨湖戒毒所内300名吸毒服刑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人口变量学统计结果显示:66.7%的被试者毒龄超过5年,67.8%的被试者第一次接触的毒品为冰毒,91%的被试者未接受过高等教育,92%的被试者第一次吸食的毒品从朋友处获得。问卷、控卷与量表数据统计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冷漠因子、过度保护因子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因子与被试者的攻击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的冷漠因子、过度保护因子呈显著正相关,与父母的自主性因子呈显著负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被试攻击性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母亲的过度保护、自主性因子和父母心理控制对被试者的攻击性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使用家庭教养方式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邯郸市两所中学的268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初中生家庭教养方式、自我效能感的现状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父亲教养方式和母亲教养方式对自我效能感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