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知·新识·新论——评《中国史前文化》李衡眉博士的《中国史前文化》是一部很有特色的著作。此书虽名为普及读物,实则为一部自立新体系的学术专著,读者切莫等闲视之。这本书是应《历史爱好者丛书》编委之约而作。《中华读书报》发表《看名家写历史通俗读物》书评,称...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新近即将出版的《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研究》一书,作了全面系统深入的评介,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731(1999)03-0175-02《唐代园林别业考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初版,1998年修订再版)是迄今第一部研究有唐一代私家园林的专著,具有填补学术空白之功。全书分上、下两编。上编...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的新收获——评张孝评新著《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党永宏(西北大学文学艺术传播学院讲师)纵观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研究状况,可以说经历了一个从神到人的发展过程,或为神,或为人,拔高和贬低各执一端,其总的理论特征就是缺乏一种整体性、系...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 ,受各种因素冲击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呈现出萎缩的状态 ,沉寂感不断加重。但也有例外 ,如对现代文学大家老舍的研究虽表面看不像十年前那么火得让人激动 ,但内在热力依然不减 ,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有十来部研究专著问世 ,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王晓琴著《老舍新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1 999年 2月版 ,以下简称《新论》) ,它堪称是老舍研究的最新收获 ,而且是一颗沉甸甸的硕果。作者站在世纪之交的峰口以扎实的学术态度、开放的眼光、复合式研究方法 ,紧密联系时代和历史文化背景 ,或综合或单体分析 ,前瞻回眸 ,以全身心的热情拥抱着研究…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新近出版的王勋成先生的专著《唐代铨选与文学》,是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九五规划”重点项目资助课题的一个成果,是继傅璇琮先生《唐代科举与文学》(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一书之后,又一部在史学与文学结合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三国演义》是政治精英的舞台,《红楼梦》是封建末世的挽歌,《西游记》是社会关系的寓言,而《水浒传》则是草莽英雄的传奇。  相似文献   

8.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作为生物界进化的自然法则,总给人类自身深刻的生命沉思和不断的精神追问。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靠什么?靠人才,人类社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人才史。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人才作为人类的精华,往往处在社会发展的中心地位,起了急先锋的作用,是人类文明  相似文献   

9.
人类是由男性、女性构成的。在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包括生育和教养)和精神生产(包括文学艺术作品的生产)中,男女都是强大的、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对前者,从古至今没有人敢否认。对后者,一般人们也承认,但对于妇女也是人类精神生产的生产力这个命题,是不够重视的。至少中国的情况是这样。就拿文学创作这一门类来说,中国古代能诗会文的女性当不在少数,可作品留下来的有多少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除了女作者自身的原因(如唐盂昌期妻孙氏善诗,一日以为才思非妇人事,遂焚其稿)外,应该说与人们长期对女性创作不重视是有关的。在文学批评专著中,《文心雕龙》不论女作家的作品,《诗  相似文献   

10.
人类是由男性、女性构成的。在人类所从事的物质生产、人口生产(包括生育和教养)和精神生产(包括文学艺术作品的生产)中,男女都是强大的、不可或缺的生产力。对前者,从古至今没有人敢否认。对后者,一般人们也承认,但对于妇女也是人类精神生产的生产力这个命题,是不够重视的。至少中国的情况是这样。就拿文学创作这一门类来说,中国古代能诗会文的女性当不在少数,可作品留下来的有多少呢?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除了女作者自身的原因(如唐孟昌期妻孙氏善诗,一日以为才思非妇人事,遂焚其稿)外,应该说与人们长期对女性创作不重视是有关的。在文学批评专著中,《文心雕龙》不论女作家的作品,《诗品》论及者仅有四位。在重要文学作品选本中,《文选》选诗文七百余篇,女性作品仅收两篇。《古文辞类纂》七十四卷,不录女性作品一篇。这种情况在解放后仍未改变。比如“选诗一千首,希望能基本上体现中国古典诗歌优秀成就”的《中国历代诗歌选》所选有名氏女作者仅蔡琰、李清照、秋瑾三人。“选文曾拟力求全面”的  相似文献   

11.
李泽骘、陈军民合著的《爱因斯坦哲学思想研究》(四川省社科院出版社1988年8月出版,文中引文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该书。)一书,填补了国内关于这方面研究的空缺,尤其在创造性地研究科学家的哲学思想方面值得称道。 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对爱因斯坦的自然观、认识论、社会历史观、人生观、思维方式和科学方法论体系等进行了创造性地研究,对有关爱因斯坦哲学思想的观点进行了反思和  相似文献   

12.
作为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华夏文化组成部分的地方文化,有着丰富的历史宝藏。开发这一宝藏,对于当代地方文化的繁荣,对于华夏文化乃至人类文化研究领域的拓展,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无疑都具有不可低估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地方文化已越来越多地摆脱了为历史所尘封的状态(其中旅游点的开发与方志的编写尤为突出),有的已经或正在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不过,把地方文化史  相似文献   

13.
林衡勋20多年来主要精力是用在中国古代文论圹的研究上.他的第一个成果,是1993年《中国艺术意境论》的出版.这是不平凡的开端,是系统地研究中国艺术意境的开创性著作,此后,结合教学,深入钻研中国古代文史哲经典论著,在广阔、深厚的背景中,勾勒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原生形态.2001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道·圣·文论》一书,即是此一成果的表征.如果说,前书是从最高视点(意境)来观察中国艺术(含文论)的发生、发展过程,是一种"人体解剖",那么,后书则是从中国"大文学"(文史哲不分家)的根部来"挖出"中国古代文论的原生形态,属"猴体解剖".前后两书的合璧,构成中国古代文论的基本"面貌"图.  相似文献   

14.
张霖 《东方论坛》2002,(2):128-128,F003
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曾经是一颗耀眼的明星.它在沟通中西思想文化,建构中国新文学范式,完成中国文化现代化转型方面都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现代主义文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被排斥在文学史之外,它的作用被有意地忽视和遮蔽了.直到90年代,关于中国现代主义文学的系统研究才得以广泛深入的展开.目前可见的一些相关成果主要为文学史类型的研究,对"现代主义"这一舶来品如何在中国本土生根发芽,它与中国传统文学之间深刻复杂的内在关系等深层问题,尚无人详细考察.这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中国现代主义文学造成了一个不小的阻碍.  相似文献   

15.
邓新华同志从事中国古代文学接受与文学解释的课题研究已经有好些年了.还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他跟随华中师大王先霈教授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就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品味"论>为题顺利通过了学位论文答辩,并且论文很快就在<文艺研究>、<江汉论坛>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历史学中,古代中国史的研究素以发达著称。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古代中国史的研究更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大量的专著、论文出版面世,使古代中国史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硕果累累,成绩斐然。为便于人们  相似文献   

17.
高更生教授的语法学新著《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由著名语言学家殷焕先教授作《序》。全书共研讨了9个问题:语法与语法学、教学语法系统的制订与修改、语素、词类划分、词组、句子分析、超句、句组、文章的语法分析,共41万字。细读全书,受益很大。作者提出并解决了一些语法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和一些语法教学中的问题,有创新精神。我们认为,值得称道的约有以下数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任一飞研究员、周竞红副研究员所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近期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正如该所所长郝时远先生在为该书所作序言中所言:“中国的民族关系史是一个延续、动态、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关系史研究》一书中进行(得到)了清晰的背景勾勒和翔实的现实论说。”全书共有九章。前三章分别介绍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历史上各个封建王朝在民族关系调整方面的认识、制度及遗留的问题,概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至新中国成立前,党在调整民族关系上的探索与实践。作者把中…  相似文献   

19.
今年8月6日,日本杏林大学外国语学部长、庆应义塾大学名誉教授伊藤清司先生在我院作了题为《〈山诲经〉与华南的古代民族文化》的学术报告,现征得作者同意,将该文刊登于后,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0.
苏者聪教授的《闺闱的探视——唐代女诗人》(以下简称《闺闱的探视》)一书,最近由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继《中国历代妇女作品选》等书之后,又一部关于我国古代妇女文学系列研究的力作,显示了作者在古代妇女文学研究中的新突破。唐诗是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瑰宝,它体现了我们伟大民族的智慧与才华。创造了这一灿烂文化的诗人中,有一人数颇为可观的妇女作家群,她们的贡献为唐诗增添了光彩。然而千百年来,她们虽然没有被完全遗忘,却始终遭到冷遇。不仅在旧社会,她们遭到排抑和歪曲,新中国建立后,文学史的研究仍然没有她们的位置。几部通行的文学史,只字未提到她们,更不用说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除了一些单篇论文和个别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