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敏 《新天地》2011,(9):96-96
传统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师煞费苦心,笔墨耕耘,但效果总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关键是教师没有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味的以传授知识为主,而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显然,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乃至能力的培养又不是单凭老师“教”出来的,而是在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诱导兴趣,达于志趣,形成主体的行为习惯,长期积累和训练获得的。因此,我认为,教师的“导”至关重要,学习兴趣须要诱导;平时积累须要指导;思维品质须要开导;联想想象须要引导.总之,“导”须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  相似文献   

2.
李慕华 《中南论坛》2007,2(2):48-49,65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会大大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是两个主要因素,两者关系的处理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该文从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两个角度阐述了教学工作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教师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认真考虑怎样教,而且也应认真注意学生怎样学,只有“教”与“学”完善和谐地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教师讲课的艺术1.以讲引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不可能不讲,问题是讲什么和怎样讲,一个全新而又难于掌握的方法要讲;旧知识与新知识,旧方法与新方法的联结过渡要讲,教师的“讲”不是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存储器”向里面注入知识,教师的讲是为激发学生的思维,是以讲5;路。讲要讲深,讲透,讲出矛盾的发生与发展,讲出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讲要使学生从中学会思维问题的途径,解决问题的方…  相似文献   

4.
语言是人们传递感情、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的载体。地理教学语言是地理教师教学的基本功。教师在课堂上若能很好地把握语言的尺度,就能充分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反之,如果教师的语言修养不高,就会“茶壶里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1)启迪激发学生思维在传授新知识之前,以清晰的、比较舒缓的语速,提出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虽是娓娓道来,却富有潜在的吸引力和导向作用,能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思维,从而把学生引入“困而学之”的学习情境。如“大气势力状况”一节,老师先问:…  相似文献   

5.
兴趣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积极倾向,是一种伴随积极情感的需要形式。杨振宁教授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初中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差,大脑中的兴奋点容易转移,如果教师的讲授浅显易懂、生动形象,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注意力集中,观察仔细,思维活跃敏捷,记忆效果最佳。从思维方式来看,初中学生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而形象思维仍然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大量的物理概念、性质、定律、现象都必须也可以借助直观的物理形象来思考,把抽象变具体,把深奥化浅显,把繁复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教师的前沿阵地 ,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天地。灵活巧妙地驾驭课堂教学 ,使学生既长知识、长能力 ,又得到艺术享受 ,这是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 ,也是每位教师不断实践 ,不断努力的方向。如何完善语文课堂教学 ,现谈谈个人浅见。一、走进课堂 :“未成曲调先有情”教师走进课堂 ,在课堂上“第一次亮相” ,会在学生心理产生“首因效应” ,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情绪。如果教师心情舒畅 ,精神饱满 ,步履稳健 ,表情自然地走进教室 ,会立即使学生产生一种特别轻松的愉悦感。假如教师因不如意的事情 ,产生消沉淡漠的心理 ,萎靡不振地走进教室 ,就会使…  相似文献   

7.
“诱导法”是培养建设四化优质人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它符合认识规律。每个教学工作者,都值得认真探讨。 “诱导法是“启发式”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启”和“发”这一对矛盾的“启”的一面,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诱”和“导”的关系,“导”是基本的,“诱”是“导”的前题条件,必须是“诱”导,而不只是“引导”、“指导”。“诱导法”要求教师形象地、生动地、层层诱导,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随老师一起活动,把课文讲深钻透,全面深入地理解,从而对课文产生感情,喜听乐读。  相似文献   

8.
质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也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起点。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研究者。”课堂上学生不受约束提问题,教师相机点拨、指导,确实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效果。不过学生的质疑往往会在教师这不经意的包办代替中,使有效提问变成无效提问,甚至把问题的空间缩小至零,从而掩盖了问题背后所能引发的知识迁移。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瞄准哪些“切入点”,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呢?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美术教学普遍的存在着重教法,轻学法;重主体而轻主导。形成了教师只重讲、忽视了学生怎样学。教与学是不能分离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教的孩子依赖于学的法子。”“既管教又管学”、“重在引导学生怎样去学”这些至理名言说明了教学中学生自学、主动性的重要。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学会迅速而准确地找到自己所需的知识。这种独立学习、自我更新知识的能力就特别重要。所以在教学中应该使学生发挥主动性。“要自己去学,不要坐而求教”陶行知语。要改变教师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体现师范性。在教学中,创造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的历史基础教育存在的严重不足首先,重教师的“教”,不重学生的“学”。在备课时更多考虑的是如何通过各种教法实现教学目的,虽然也备学生,但那出发点是研究让学生如何接受、消化、吸收教师教的内容,虽然也注意课上提问,启发学生去思考,但提问的着眼点和归宿是引导到教师预先设计好的结论上去。所以虽然教师用尽了各种手段,学生也回答了许多问题,但事实上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并没有体现出其应有的主体地位。因为无论是一堂言还是群堂言,学生思维训练的入径和出径都是封闭的,因而思维训练的成果也是受局限的,几乎谈不…  相似文献   

11.
思维导图在高中物理学习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导图(mindmap)是一种帮助大脑进行全方位思考的图形,它直观形象地阐明在知识领域里学习者是怎样使概念之间产生关联的。作者尝试把思维导图策略融入物理学习,并通过应用实践,使学习者能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学习问题,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  相似文献   

12.
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了学生的“学”,课堂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为教学核心,课堂就会焕发活力。只有先让学生活起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才有学生自主发展。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 活跃的课堂气氛。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全国小语会理事长崔峦老师也指出:“阅读教学的过程,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体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学生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是任何人也替代不了的。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老师,应该在这种“个性化”的阅读行为中扮演着“引导”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艺术”是指在语文课上,老师向学生、学生向老师、学生向学生创造性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课堂提问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高明的语文教师都很讲究课堂提问的艺术。  相似文献   

15.
课文复述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语课文复述有利于识记语言知识,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强化理解和记忆水平,检查反馈教学情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问题法、翻译法、角色表演法等,提高课文复述效果。  相似文献   

16.
教师在导人新课时,应当努力追求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想的浪花,象磁石一样紧紧地吸引住每位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全神贯注、情绪饱满、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地去接受新知识。这就得精心设计导入。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的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就教于广大同仁。1.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如果强迫学生学习,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是不会保留在记忆里的。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就会表现出主动、积极和自觉,…  相似文献   

17.
“大班导学·小组议学·个别辅学”教学(简称“大·小·个”教学),是一种经过优化了的组合教学方式。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深深体会到,要使“大·小·个”三者最优化地组合起来,经济有效地传授知识,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应在“导’字上下功夫,在教师的相机诱导下,使学生逐步地从感牲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伴随着相应学习能力的形成,导致学生们乐学、真学、会学的生动局面。 “导”是指带领、诱导、启发、示范等意思,它是与“包办代替”、“越俎代庖”、全盘授予相对而言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不能按照传统的那一套,只有一种程式  相似文献   

18.
为适应迅速发展的时代和社会的要求,语文教学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也得讲求高效率,一味地囿于传统教学的老框框、老套套,依赖于教师按步就班、步步牵引,就很难使学生真正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具备明晰的思路,形成较为成熟的思维与开拓创新的精神.那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如何获得高效的教学效果呢?笔者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首先,要在“导”字上下功夫.就是要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  相似文献   

19.
思维与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还要给他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这比传授科学知识更为重要。我国古代学者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科学知识浩如烟海,而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学生的学习时间不能无限延长,因此使他们具有独立地汲取知识的本领,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认为如果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也就掌握了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就能提高学习效果。思维是极为重要的认识过程。人们在生  相似文献   

20.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法已被广泛接受和采用。它把认知行为从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6个能力层次。其中识记是最低的一层,但同时也是其他各个层次的基础。生物教学难点之一就是内容繁多,绝大部分知识都要靠识记。在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闯过“记忆难”这一关,笔者就此谈些看法。一、提高认识主要是指教育学生加深对学习目的的认识和对学习任务的明确,使之有对生物知识“一定要记住”的紧迫感。如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人口、环境、资源、能源等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生物学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了解生物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程度,提高对学习生物学的认识。有意识地学习、识记,这是提高识记能力的前提。二、建立多条“通路”多种感官一起活动,会使记忆的内容在大脑皮层建立多条“通路”,留下彼此畅通的、多方面的、互相联系的痕迹。这样,即使某一条神经“通路”的痕迹消退了,还有其他神经通路的痕迹存在,这就可保证记忆的牢固性。因此,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创造条件,采用标本、模型、挂图、黑板画、幻灯、演示实验、电视录像等直观手段,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感官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