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日本的司法制度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总括《有关司法制度应有状态的讨论》的形式进行的,是一种包括性、综合性的改革。改革的对象范围几乎涉及到司法制度的所有层面:不仅包括司法制度本身的改革,还包括法曹培养系统的改革(法科大学院、新的司法考试制度)和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维度也不断拓宽.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而言,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及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力.兴才学院为此进行了深入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改良机制、贯彻理念、深入实践等方法提升了本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水准,并为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供了研究样本.  相似文献   

3.
反法西斯盟国在军事占领日本时期,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司法、劳动、教育等各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此次改革为战后改革。日本的战后改革是明治维新以来的一次重大改革。日本史学界从五十每代开始对此次改革进行了研究,写出了一些专著。但那时,一般地否定或者低估改革的历史意义,侧重于揭露其局限性。在研究方法上,是个人单枪匹马地对某一个改革进行分散性的研究。进入六十  相似文献   

4.
范纯 《日本学刊》2007,(3):35-46
世纪之交日本推行的司法改革已完成了立法阶段的工作。从实施阶段反观其立法成就,具有实效性、创新性的成果并非很多,许多成果是折中主义的产物。改革最终成功与否,仰仗市民参与司法程度和法律意识的提高。日本司法改革设计的视角宏大,但在改革方式上存在着制约和缺欠,未获得广泛社会支持,因此立法成就转为司法运行成果的“时滞”将是一个较长过程,还需长期努力。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司法界与国民之间充分且合理的交流,提高司法对国民的透明度,日本司法制度改革审议会于2001年提出了刑事审判方面构建裁判员制度的设想.也就是在刑事诉讼程序中,要导入能使广大国民国法官员共同分担责任,相互配合,真正以审判主体的法律地位来参与具体案件审判的新的国民参与制度.2004年5月28日,公布了<关于裁判员参加刑事审判的法律> (文中简称<裁判员法>).日本新的裁判员法具有重大意义,旨在便捷国民参与司法并提高对于司法的信任,但裁判员法的相关规定却侵犯了国民所享有的言论自由,同时也有违该制度变革的初衷,需要进行重新检讨与制度重构.  相似文献   

6.
河套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新建的本科院校,确立培养高质量人才的教育方向,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作为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的突破口,学院制定了应用人才的教育目标和课程体系.但是,实践性教学的实施存在一些问题,如实训方法单一、实训模块之间关联度及层次性欠清晰、"双师型"师资不够雄厚等.  相似文献   

7.
日本裁判员制度是国民同法官共同分担责任、相互配合、真正以审判主体的法律地位参与到具体刑事案件审判中来的一种新的国民参与制度。该制度规定了裁判员的选任范围、选任程序、权利义务以及违犯该法的惩处措施等。日本司法改革审议会的专家们十分看好这一制度,但日本国民却不认同。究其原因是该制度过分强调了裁判员的国民性、裁判员参与刑事审判的义务,忽视了国民的身份保障。  相似文献   

8.
创新型教师团队的构建是新时代职业院校面临的新课题,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新要求。该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创新型教师团队培养的现状,并以中联产业学院为例,阐述了基于产业学院的创新型教师培养优势,提出了“供平台、促黏合、拓空间”等基于产业学院的创新型教师团队培养路径,为创新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OBE(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是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该文通过引入OBE理念,以学生学习成果产出为知识、技能、态度目标,结合当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特点,对南京财经大学红山学院创新创业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与探索,提出针对基础课程的“三阶段”式教学设计,通过课程改革设计,能够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促进学生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10.
司法改革是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重要话题之一。理论和实务界也开展了进行司法改革的诸多努力。然而,人们对司法改革的成果评价甚低。因此有人认为,司法改革的现有资源已经穷尽,改革家和学者们似乎应该改弦更张,为中国的依法治国寻找下一个改革热点。本文以为这并不可取。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样一个宪法目标来说,一个现代化的司法制度是不可回避的条件。这不仅仅是一个法理学命题,也是法治自身的逻辑。所以,不管改革的道路如何曲折,我们都只能一往无前。当然,不同国家司法改革的动因不同,因此改革的目标也不同。中国的司法改革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其深度和广度是任何其他国家所进行的司法改革都不能比拟的。从深度上讲,中国正在把一个根据计划经济和行政权力至上的模式设计的司法制度改革成为现代化的、对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对外和国际规则相衔接的司法制度。从广度上讲,中国的司法改革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制度层面的改革,也包括技术层面的和文化层面的改革。这样一个宏大的目标决定了司法改革的难度。  相似文献   

11.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日本在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前提下 ,进行了一系列社会改革 ,教育体制改革是其中最重要的方面之一。它对日本在战后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总结日本战后教育体制改革的历史经验 ,对于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不无借鉴意义。一、战后日本教育体制改革的理论模型——美国教育使节团报告书战前日本教育实行的是典型的国家英才教育制度。在这个体系内 ,国家通过逐级选拔把国民吸收到各个层次的教育机构中去学习 ,并把培养学生对天皇的忠顺和国家的忠诚作为教育的主要原则 ,这一教育体制 ,最终把国家教育推向了军国主…  相似文献   

12.
自明治维新以后,日本一直十分重视职业技术教育,把培养产业界所需要的人材作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出发点。日本在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训练更是政府所经常研究的问题,日本国会还通过工业技术教育促进法,明言“日本工业教育成为发展我国工业和经济的基础”,并代表日本主要经济团体呼吁:“日本的教育必须改革,才能适应日本的经济发展。如果日本在这个经济高速增长的年代里,不是有目的地发展培养工程师和专业技术教育人才的训练计划,以确保未来工业科技的继续进步,我们的工业科技将会一天比一天地落后于国际水平,使日本无法和其它国家竞争”。  相似文献   

13.
吴燕娥 《江右论坛》2007,8(7):23-24
高职教育的突出特色就是以专业技能教育取胜,注重对学生技能知识的学习,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是无可厚非的,但功利往往太强,重技能轻人文是当前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现象,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改变这种状况,高职学院应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结合学院实际,精心设置人文课程,改革教学方法,加强隐性课程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人文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浅谈当代中国的法学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祎敏  重九 《社科纵横》2005,20(1):73-74
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富民强国的必然选择。法学教育作为传播和交流治国之道的科学活动 ,承担着法治建设中的神圣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 ,成为中国成功实现依法治国的决定性因素。实现“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键之一在于司法改革 ,而与司法改革相配套的条件之一便是法学教育的改革。我们的选择应当是基于中国本身的法律 ,形成真正充实、统一的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孙德芳 《社科纵横》2011,(8):152-15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探索多种培养方式。杭州师范大学以体制创新,有效整合教师教育资源;以研究项目为突破口,快速提升教师教育竞争力;设立经亨颐学院,探索卓越教师培养路径;进行教学技能全员达标,强化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共建实践基地,密切同中小学的合作与交流等所进行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具有鲜明的典型特征,对其他师范院校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肖军 《社科纵横》2008,23(3):90-92
晚清司法改革是在顶备立宪的大背景中进行的现代化转型,其间面临着立宪指导思想与司法独立理念的冲突、司法体制转型过程中的权力争夺、合格人才和合理经费的严重缺乏等诸多困难.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有,司法改革的顺利进行需要政治体制改革的保障,要注意对传统法文化观念的扬弃,要协调好改革中机构之间的关系,完善司法改革自身相关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17.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背景下,应用型高校为了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和专业能力,都在积极进行教学改革.通过分析应用型本科院校南宁学院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将创新创业融入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以不断完善南宁学院财务管理课程改革建设、加强财务管理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以实现新时期应用型本科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不断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最高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最高院")不仅是最高审判机关,同时也是法院系统的最高行政管理机关,承担着指导全国法院系统司法改革的职能.本文的切入点是,从最高院自身职能定位来讨论司法改革.这里的基本预设是认为,最高院自身职能的调整不仅是为全国法院改革做示范,同时也具有牵动效用,其职能的调整带动地方各级法院职能的转变,从而推动全国司法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林林 《学术交流》2007,(9):51-54
在全球化背景下,不同国家的法律文化构成了跨文化际法律制度并存的现象。法文化形成和运行所体现出的观念与制度矛盾,普遍主义与地域特性的对立,个体与群体利益的冲突,国家与国际的价值差异,使法文化充满了对立统一的特征。具体说来:与其他门类的文化不同,法文化的实用性、适用性在因文化差异导致冲突时,虽然会表现出即时性和刚性特征,但也正因为如此,将更有效地协调国际法与国内法之间的冲突问题,从而使各国的法文化变得相互更容易沟通,在司法改革方面更加接近。这同时表明,法文化之间既有冲突的一面,又有文化熏染、消弭对立的一面。要善于应用文化的力量、文化的手段,营造现代性、先进性、国际性的法文化,才有利于我国刑事司法的改革和进步,当然也就有利于人权特别是被追诉人权利的保障。如果只看到文化的差异和民族性,而激化与外来法文化的对立和矛盾,拒绝国际法治的共通和共享,对我国的法治建设和人权事业,对中国在未来全球竞争格局中掌握法律话语权,将起到消极的作用。跨文化际背景,决定了当代法文化的重塑与适用,要充分考虑国家、地域、民族因素,考虑法律与公众、与经济、与立法司法机关的关系调整,尤其要强化权利意识的公共教育与培养。  相似文献   

20.
专业教育文化是影响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因素,缺乏与市场营销职业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文化氛围,不利于高质量专业人才培养。本文根据高职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素质的目标要求,结合我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提出专业教育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也是对我院市场营销专业建设中文化建设的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