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在中外文化传统、古今美学思潮的碰撞中,中国当代美学该作出何种选择,向何处去,以利于摆脱目前的困境、实现新的超越?这是美学界同仁共同关注的一个视点.西方美学已经历了传统的哲学本体思辨美学和现代的科学分析实证美学两种主要的形态,并在当代形成了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的新的冲突.西方美学思潮的流变作为一种文化冲撞,既表现为古典与现代美学形态的冲突,又表现为中西方美学形态的冲突.在这些复合的冲突面前,中国当代美学该作出何种途择?美学界的一般思考倾向是急于实现综合,或走左右兼顾的所谓“中间道路”.这种思路具有它的合理性;然而需要进一步考虑的是“综合”的基础是什么,以及该实现什么样的综合?美国《美学与艺术杂志》主编约翰·费舍尔曾谈到中国当代  相似文献   

2.
在几年前黄展骥的《辩证派击中形式派的“要害”了吗 ?》一文中 ① ,他一方面认为辩证派的“亦此亦彼”使形式派的“不矛盾律”失去普适性 ,另一方面 ,他又把辩证派的“亦此亦彼”修订为“可此可彼” ,使两派 (在这个重大问题上 )“平分秋色” !即时引发学者、专家的“争鸣”热潮。有专家认为 ,黄先生这一“修订”引发辩证派的“护卫之战”、“存亡之战”。在本文 ,黄先生简明地摘引 (高度浓缩 )“争鸣”中几位学者的重要片段 ,然后略作比较与评析 ,旨在抛砖引玉 ,引发更多读者的参与和关注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实践派美学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但是,实践派美学与中国当代文论的关系却鲜为人们所提及。这妨碍了我们对中国当代美学的深刻理解,也在很大程度上遮盖了中国当代文论的逻辑构成和理论面貌。事实上,在本世纪后半叶这段历史时期内,我国美学主要是作为主流的实践派美学,对我国文论产生了直接和深刻的影响。甚至可以这样讲,作为中国当代美学主流的实践派美学引导并规范着中国当代文论的逻辑线索和理论走向。文学艺术本是美学研究的最重要的对象,五、六十年代,中国美学在我国人文和社会科学中,是受极左思潮影响相对较少、学术性相…  相似文献   

4.
<正> 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当代形态,是我国文艺理论界经过多年反思的结果.如今,这项艰巨的工作已经提到我们的日程上来. “当代形态”较早的提出者、北京大学董学文教授,在他的新著《走向当代形态的文艺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年版,32万字.该书以下简称《走向》)中,展示了他的思路,即上升到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高度,构建文艺学的当代形态.董学文认为,“所谓‘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理应是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形态”(或“原初形  相似文献   

5.
朱光磊,38岁,南开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要学术成果有《以权力制约权力》(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英汉政治学词汇》(与候波合作,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年)《政治学概要》(天津教育出版社,1992年),《大分化新组合——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分析》(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要全面历史地看待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人民日报》,1994年6月20日),《当代中国政府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等;此外还参加了朱光华教授主持的“政府经济职能与体制改革”,陈晏清教授主持的“当代中国社会哲学:”等重要课题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6.
论茅盾等人的社会剖析派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社会剖析派”的提法出自严家炎.因其较准确地概括了三、四十年代茅盾等人代表的现实主义主潮小说,既区别于初期革命文学中有罗曼谛克倾向的普罗小说,又区别于此前与此后出现的其它现实主义的小说流派而被承认和使用.剖析派是二、三十年代之变革命处入低潮,进入新的准备,意识形态迅速政治化的背景下,现实主义文学生态的产物.它以对中国“当代”性质和现状作科学、冷静、严肃的剖析,当然也是艺术形态化的呈现,真实地再现三十年代前后中国社会各横断面的时代风貌和社会人生世相而著称.“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社会剖析派可说是成就最高、贡献最大的一个流派.”(严家炎:《中国现代小说鸟瞰》)  相似文献   

7.
潘知常教授的《反美学》一书围绕在当代工业社会中审美何为,诗人何为这一主题,分成六大板块,就如何理解当代审美文化这一课题,展开了系统论述。首先,从传统审美文化的自我放逐这一“现状研究”入手,就当代审美文化所带来的人类美学观念的全面转型作出全面描述;其次是进入具体的“文本考察”。包括对流行歌曲、摇滚、MTV、电影、电视的考察,继而进入对社会转型与当代审美观念转型的“条件辨析”;然后深入到导致后美学时代的美学革命的“本质反诘”;进而又从生理、心理、形式三个层面展开当代审美文  相似文献   

8.
周纪文 《阴山学刊》2003,16(2):5-12
周来祥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美学家。他提出的“美是和谐”理论在中国美学界独树一帜 ,因而又被称为和谐论美学派。周来祥先生的和谐论美学思想体系包括了方法论和体系论 ,美学和艺术本质论 ,美学和艺术形态论 ,中西方比较美学研究和中、西美学史研究。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研究中 ,周先生始终坚持辩证思维和历史主义观念 ,理性精神贯彻如一。和谐为美是其思想的核心 ,三大美的理论是其精华 ,主潮风格是其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提出了许多天才的美学思想,如“人化自然.”“劳动创造美””美的规律” 等.这些对于科学地探讨美的本质、美感等问题都具有开创性意义.可以说,中国当代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是和研究《手稿》中的美学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这里,仅就“美的规律”的有关研究,单列出来加以辨析,一方面指出“美的规律”研究上的种种歧误,另一方面力图纠偏,提出一种“美的规律”的新见解,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0.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既属于他的时代又超越了他的时代 ,具有很强的超越性和未来意义。一、亦中亦西 :超越二元对立模式的对话思维方式中国当代美学研究 ,深受西方近代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主观派美学和客观派美学 ,就是典型的代表。虽然以朱光潜为代表的主客观统一派美学和以李泽厚为代表的社会派美学 ,试图通过主观性与客观性、社会性与客观性的统一 ,来消除主客观的对立 ,但由于两者都受到“主客观两极切分的束缚 ,担心有美的主观论之嫌” ,仍未走出二元对立思维模式。① 蒋孔阳先生的美学思想 ,虽然也有人将其归入第四派———社…  相似文献   

11.
荀子是先秦儒家文化的批判继承者,荀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集中反映在《荀子·乐论》中.以“性恶论”的人性观和“明于天人之分”的天道观为基础,形成了特色独具的“中和之乐”音乐审美观及“美善相乐”的音乐美学思想,在我国古代音乐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且对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发展演变影响深远.荀子音乐美学思想为丰富和发展我国音乐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当代音乐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正> 如果从世界文学格局来看中国文学,就不难发现,中国现当代文学与俄苏文学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文学创作与文学评论,乃至作品的内容与形式,两者无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当代军事题材的文学与苏联同题材文学创作,联系尤其紧密.翻开新中国的文学史册,革命军事文学从一起步就受到苏联优秀战争文学的积极影响,从三、四十年代介绍进来的《夏伯阳》(又译名《恰巴耶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五十年代的《日日夜夜》、《青年近卫军》,到七十年代后期翻译出版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在我国广泛流传并产生影响.作家徐怀中谈到他青少年时代的文学启蒙时,提起当时流行于太行山区的一些苏联小说,如《铁流》、《毁灭》、《士敏土》等作品,使他十分“迷恋”.新时期的优秀军事文学作品如《高山下的花环》、《一座雕像的诞生》、《沙海的绿荫》等与苏联作家瓦西里耶夫、贝科夫、拉斯普京等的作品发生了“和谐的共鸣”.总之,在战争这块宏阔的画布上,两国  相似文献   

13.
以50年代中期实践美学(又称“实践论美学”)的大讨论为标志,我国马克思主义美学建设步入新的历史阶段。新时期以来,以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深度检视为契机,实践美学逐渐成为我国当代美学的主潮。目前,“这个主潮的巨大生命力正在日益充分显示出来,并且在各个不同流派(如李泽厚派、蒋孔阳派、刘纲纪派等)的具体构建中越发显得生机勃勃。”①实践美学以“实践”范畴为核心,并以此在当代世界美学格局中独具特色。具体说来,实践美学到后实践美学的转进,呈现出明晰的建构—反叛—超越的轨迹,这说明新时期美学…  相似文献   

14.
各种类型的现实主义文学有一共同点,即强调要“忠于现实”。但“现实”这一概念本身即有双重内涵:一是针对“历史”,强调的是当代,是眼前的现状;一是针对“理想”、“虚幻”、“主观情感”,侧重于客观实在,避免主观对客观的直接干预,反对对客观世界扭曲变形。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往往能将这两重内涵完美有机地结合为一体,既客观地再现了生活真实,又密切关注当代社会问题,对时代风云的变幻及时作出反映并以艺术的方式予以针砭。 然而,由于哲学和美学思想、文化心理及文艺观念的差异,中国与西方有着各具特色的现实主义传统。 提到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我们首先想到《诗经》、汉乐府民歌,杜甫和白居易的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古典小说.以及《呐喊》、《子夜》、《家》、《骆驼祥子》等现代小说。它们基本是按生活本来面目反映现实,写的是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的事,大都具有真实性与客观性。但是,古代与今天的文论家提及它们时,更为重视的是其缘事而发,对于国计民生的关心、对于社会黑暗的揭露。用白居易的话说叫“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用今天的话说就叫“文学为现实斗争服务”。中国古代的现实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有没有关于对文艺本体终极存在的认识,过去学界似少发见.刘纲纪早在《中国美学史》第二卷“东晋佛学与美学”、“刘勰的《文心雕龙》”这两章中就深入探讨过这个问题,富有创见地提出了中国古代文艺本体论的核旨是“情物交感”的观点,在《周易美学》中,著者则对“心物交感”(即“情物交感”)作了更深入地阐发.著者认为,中国美学始终是以心物交感而产生的情感表现来说明艺术的发生与本质的.交感论是中国美学对审美与艺术创造中主体与客体(对象)关系的解决.而中国美学的交感论的理论基础最初是由《周易》奠定的.《周易》中不仅有一个和“感”直接相关的“咸”卦(“感,咸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而且还有十一、二处谈到“感”的问题.其意可归纳为几点:(1)“感”虽为“感应”,但又非单方面的被动接受,而是两个事物之间交互作用的结果,即所谓相“交”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也许是中国古典小说中最令学者尴尬的一部作品.凭它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与哲学思辨色彩,凭它对人类、人性、生命悲剧的深层思考与把握历史命运的企图,凭它独特的美学价值和精湛的写实艺术,它完全有理由跻身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之列,但《金瓶梅》至少到目前还没有也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殊荣.《金瓶梅》“秽书”的恶名毕竟太响亮了,任何一个严肃的中国学者都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面对这个问题.五十多年前对《金瓶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出划时代评价的郑振铎先生,谈到《金瓶梅》的意义,也只得斟词酌句地说:“如果除净了一切的秽亵的章节,它仍不失为一部第一流的小说,其伟大似更过于《水浒》、《西游》、《三国》,更不足和它相提并论.”①(重点号为笔者按)谁都能看出郑振铎先生的真实用意,在中国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郑振铎先生只好用“如果”这样的假设虚晃一枪,以达到充分肯定《金瓶梅》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美学诞生于本世纪初。其代表人物,首推王国维,次举蔡元培,他们是奠基人。王国维(1877—1927)作为中国近、现代交替期间的著名学者,主要成就是在史学方面,但在美学上也有很大功绩和特殊贡献。1901年至1912年期间,他写了不少哲学与美学方面的专门著作。如《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1902)、《红楼梦评论》(1902)、《屈子文学之精神》(1906)、《古雅在美学上之地位》(1907)、《人间嗜好的研究》(1907)、《人间词话》(1908)、《宋元戏曲考》(1912)等。在这些著作中,他将康德、叔本华、尼采等人的美学理论与中国古典美学和文艺理论揉合成一套独特的美学理论体系,提出了“游戏说”、“天才说”、“解脱说”、“古雅说”、“眩惑说”、“境界说”等一系列观点,为中国现代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其中,特别是“境界说”在我国美学界和文艺评论界的影响深远,至今仍是我们评论文艺作品、进行文艺欣赏的审美标准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一波“美学热”的浪潮使十一亿人不再感到美学饥渴。水平不断提高的读者向美学家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泛泛的介绍与本质问题的探讨不再引人注目的时候,彭立勋教授已把目光转移到审美心理、审美经验上来。中国美学界的这一重点转移的标志之一,用蒋孔阳先生的话来说,是“彭立勋的《美感心理研究》、陆一帆的《文艺心理学》等”。①为了使美学研究的横竿不断升高,彭立勋在完成《美感心理研究》之后不久,便前往英国剑桥大学,潜心美学研究;回国之后,又写出这本20余万字的《审美经验论》(长江文艺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这是一部站在现代水平上探讨审美经验和艺术特点的专著。全书分为四编。第一编俯览审美经验研究在当代西方美学格局中的地位。第二编对当代各种审美经验理论作了综合评述,在肯定  相似文献   

19.
明代《永乐大典》(卷823)中提出了“空山道人”与“病妇艳装”两种诗歌美学风格,并对此进行了一些论述.这对美学风格的提出,改变了中国传统的美学风格的学理思路,不同于西方以《恶之花》为代表的美学风格,它是真正能够体现儒道合流并代表中国传统美学风格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桐城派的美学理论十分重视散文艺术风格的探讨。方、刘、姚“桐城三祖”,他们欣赏和品评一个作品,常常先从总体入手,辨别其风格特色。比如方苞评欧阳修的《尹师鲁墓志铭》:“欧公志诸朋好,悲思激宕,风格最似太史公。”又如评柳宗元《与李翰林建书》:“相其风格,不过与嵇叔夜《与山巨源绝交书》相近耳。”姚鼐也明确地使用“风格”一词,如他评韩愈的《争臣论》云:“此文风格盖出于《左》《国》。”刘大櫆喜欢用“风神”来评文。他评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