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与五六十年代,在中国哲学界发生了两场围绕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之关系的论战。两场论战持续时间之久、涉及面之广,在20世纪中国学术史上都是少见的,对我国现当代哲学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最近河北大学出版社推出的《分析性理性与辩证理性的裂变——二十世纪中国逻辑思想论争的历史反思》一书(由我国逻辑学界前辈学者沙青先生与青年学者张小燕、张燕京合著,以下简称“《裂变》”),对这两场论战及其相关背景进行了系统而简明的梳理与深刻独到的剖析,值得所有关心当代中国逻辑与哲学的发展走向与历史使命的学人阅读与研究…  相似文献   

2.
<辩证理性批判>是萨特力图整合存在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作品,也是20世纪60年代西方人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作.萨特通过反思传统哲学和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认为这种整合既合乎存在主义的要求,也合乎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在这一整合过程中,总体化与中介、前进与逆溯法构成了其理论建构的主要方法.也正是通过这种新的解读,萨特的存在主义历史主义化了,而马克思主义则被存在主义化了.  相似文献   

3.
建国60年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翻译出版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目前为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出版了一个<选集>版、两个<全集>版和四个单行本.当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者主要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1980年以后,研究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文本结构、异化理论、共产主义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知性与理性的问题,是黑格尔以后哲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黑格尔提出过知性逻辑与理性逻辑的区别,他的逻辑就是理性逻辑,甚至他的整个哲学可以称为理性哲学,理性是他的整个哲学的突出特征.在西方近现代哲学史上,对理性有各种理解.大陆理性派(以笛卡尔、斯宾诺莎、莱布尼茨为代表)所说的理性,是具有普遍必然性的知识,其典范则是数学、几何学的知识.理性派否认人的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初级阶段,在感性与理性两者之  相似文献   

5.
疏琼芳 《中州学刊》2004,(2):123-125
自20世纪20年代起,郭沫若等前辈学者开始从诗学角度对<周易>进行探索.到20世纪70年代止,这一研究主要限于以<周易>的一爻为单位,运用比兴理论与<诗经>等先秦诗歌进行比较.20世纪80年代末期,傅道彬等在前代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应以全卦为单位对<周易>古歌进行解读的理论.这些研究开拓了<周易>研究的新领域,对先秦诗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区分张小燕刘贵欣在我国逻辑学界,虽有个别学者仍然怀疑”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是两类根本不同的矛盾”①但大都认为这是两类根本不同的矛盾,在这一点上取得了共识。但在区分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标准上,各持已见,自70年代末争论至今,仍未取得一...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位伟大的现代文学家和哲学家,萨特是20世纪最富争议、对现实生活影响和渗透面也最为宽泛的人,在这点上,萨特不愧是独一无二的.可是,在他自我指认为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语境中,萨特遭到的误解可能亦是最深的.纵观整个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逻辑进程,我们迄今尚未寻得与萨特相契合的能够盖棺定论的理论牌位,个中的主要症结,恰在于后人对萨特那个重要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辩证理性批判》的严重误认.  相似文献   

8.
顾红亮 《人文杂志》2006,3(6):42-46
在梁漱溟的哲学中,"理性"是一个"重要而费解"的观念.他早期用直觉论、后来用"理性"论来解释儒家的伦理思想.这个转折不仅是词语的转换,也是意义的转换,即他主张是"理性"而不是直觉更适宜于担当中国现代性的价值依托.梁漱溟在此实际上提出了一个韦伯式的思想现代性的发展需要有价值的依托.借助于韦伯的思想,我们认识到梁漱溟的直觉论和"理性"论之于现代性的不同意义.如果说在20世纪20年代梁漱溟用直觉论来批判西方的现代性观念,那么在30年代以后他的"理性"论在为建构中国的现代性而努力.  相似文献   

9.
自清代学者吴汝纶始,否定<远游>为屈原作品的学术观点一直在学界占上风.这种观点以<远游>中多道家、神仙思想,而屈原一生在楚国,无由得知道家、神仙思想为主要依据.然而,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先后在楚地出土了大量前屈原时代的简帛资料.这些出土文献证明,道家、神仙思想早在屈原以前在楚国就十分流行,且规模相当广泛.因此,屈原作品中有道家、神仙思想意识和观念是合乎逻辑的.表现在<远游>中的仙道意象和意识合乎屈原的生活现实和思想逻辑.因此,<远游>为屈原之作毋庸置疑.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门新兴交叉学科,逻辑哲学被我国广大逻辑与哲学工作者认同并由此而开始的成规模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纵观从80年代初至今的研究历程,可以把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分成起始研究阶段与深入研究阶段。在我国的逻辑哲学研究中,主要存在着两种不同但又互补的逻辑哲学观。  相似文献   

11.
回到黑格尔——由"国外马克思学译丛"的出版所想到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中,从卢卡奇的<青年黑格尔>到莱文的<不同的路径:马克思主义与恩格斯主义中的黑格尔>,研究黑格尔一直是一个热门的主题.因为,在他们看来,对黑格尔的研究可以深化对马克思的理解,"回到黑格尔"意味着"回到马克思".20世纪早期,卢卡奇使马克思回到了<精神现象学>,20世纪中后期施密特和内田弘等人又使他回到了<资本论>,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和经济学思想受到关注的今天,国外学者又试图使他回到<法哲学原理>及其讲义笔记.那么,中国是不是也应该掀起一场"回到黑格尔"的运动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90年代以来,王鸿儒的"大唐系列"和<张居正:悬崖之舞>等长篇历史小说,以丰瞻繁富的语言对人们熟悉的帝王将相、名士佳人的重写,完成了宏大的历史场景和时代命运的艺术再现.穿越时空的人性悲悯,使其作品的理性精神和意义指涉,在信仰缺失的当下实现了价值的重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舒斯特曼在<实用主义美学>中提出了建立"身体美学"的构想.21世纪初随着舒斯特曼的著作翻译到中国,身体美学开始受到国内美学界的关注,有关身体美学的谈论日益增多,有些学者以传统的意识美学为参照甚至提出了美学转向的论断.我们认为如若从人的生存整体出发,意识美学与身体美学都有其不足之处,生存美学才是当今美学建构应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南京大学张一兵教授主持的这组笔谈 ,是关于作为法国著名哲学家萨特的重要论著《辩证理性批判》第一卷的文本研究成果。在国内学界 ,萨特主要是作为文学家和存在主义哲学家 (195 0年以前作为法国存在主义学者的“第一个萨特”)而被解读的 ,人们几乎完全忽略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萨特 (撰写《辩证理性批判》时的“第二个萨特”)。笔谈讨论了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思想转变的特定历史语境 ,并分别讨论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中一批最重要的学术范畴 ,如作为萨特对所谓辩证理性的独特定位、作为他的存在哲学个人本体论关键的谋划概念、历史进程中的总体性与总体化、构成的辩证法与被构成的辩证法的关系 ,等等。此组笔谈为国内第一次系统研究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萨特的重要学术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新文化和新文学是在不断论争和分化中发展起来的.20世纪30年代,以林语堂为代表的论语派就与左翼文学发生了论争,它不同于发生在新文学内部的其他论争,而有着丰富的美学意义,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在挣脱传统经学和玄学束缚之后而有了审美的自觉,从逻辑的、理性的理论构想走向了文学的审美创造,在文学与时代、主体与客体、感性与理性之间有了不同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尚力与闲适的审美裂变.  相似文献   

16.
张东荪是我国近代哲学史上一位绝对不可忽视的哲学家。他参加了 2 0世纪 30年代发生在我国学界的关于辩证法与形式逻辑的大论战 ,以当时的反方角色为形式逻辑的合法性地位做积极的辩护。他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对逻辑学进行了研究 ,认为逻辑是从文法中抽出来的 ,是由于文化的需要逼出来的 ,并且是跟着哲学走的。张东荪的逻辑非普遍性和非惟一性的思想 ,对当今的逻辑学研究和争论也有着相当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科玄论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这不仅指20年代马克思主义者超越论战之两造,介绍了唯物史观的历史决定论原理,而且指30年代马克思主义者的理论探索,在更深刻更正确地回答那次论战所提出的哲学问题的同时,弥补了以往对唯物史观理解的缺陷,特别是扬弃了机械决定论的倾向,由此构成对"科玄论战"的二度超越,留给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一笔值得珍视的哲学遗产.  相似文献   

18.
再谈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的论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一、“生命美学叩击世纪之门”90年代伊始,生命美学与实践美学之间由于美学取向的根本差异,在《文艺研究》、《学术月刊》、《光明日报》等著名报刊上展开了旷日持久的争论,并且取代自50年代开始的美学界四大学派之间的论战而成为90年代中国美学界最为重要、最为引人瞩目的论战之一。对此,著名美学家阎国忠先生曾经专门撰写长篇论文,就实践美学与生命美学之间的论战加以述评,并断言:这场论战“虽然也涉及哲学基础方面问题,但主要是围绕美学自身问题展开的,是真正的美学论争,因此;这场论争同时将标志着中国(现代)美学学科…  相似文献   

19.
<后汉书>和<三国志>同属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公认的二十四史中的上乘之作.20世纪对<后汉书>和<三国志>的整理与研究,在延续前代学者对两部史书做注释、考证、校勘、补撰的工作并带有集大成之倾向的同时,还发展了对其著述思想、史学观点等的评论与阐释方面的研究,在后一个方面,尤其反映了20世纪史学研究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化哲学成为中国哲学研究的新兴领域,受到学界的普遍关注.在应对社会危机,促进文化转型的过程中,文化哲学研究在展示人类文化的多元性,揭示人类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方面成就颇丰,引人注目.而在运用文化哲学的研究成果来进一步拓展儒家哲学的研究方面,一直以来,学界却着力不够.朱人求先生所著<儒家文化哲学研究>(安微人民出版社2008年2月版)则在这方面建树开拓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