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丰城镇居民饮食消费正由原来的饱餐型向营养型、新鲜型、简便型转变。大丰居民的食品消费一向以米面为主,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居民在食品方面更讲究多样化和营养化,由主食化向副食化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大丰市统计局城调队抽样调查资料表明:1997年大丰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860元,比1991年增长1.62倍,在居民食品消费中,人均主食支出185.5元,比1991年增长1.57倍;人均副食支出1090.l元,比1991年增长1.69倍。其比重的变化,1997年主食的比重为10%,副食的比重占到58.58%,与1991年相比显变化不大,但动物性食品以及奶…  相似文献   

2.
“民以食为天”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用于餐饮的消费逐年增加。据抽样调查显示,2002年锡林浩特市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性支出为5265元,比上年纯增1246元。其中用于食品性支出为1984元,同比分别增长31.0%和23.9%。食品消费主要呈现以下两大特点:一是主食消费减少,副食消费加大。  相似文献   

3.
2004年,对于我省农民来说是充满喜悦的一年。在国家出台的"一免两补"等惠农政策的有利促进下,农民收入大幅度提高,进而带动了农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快速增长。2004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7.37元,比上年增加175.67元,增长10.6%。一、2004年我省农民消费主要特点1、食品消费讲究质量,向营养、科学型发展。随着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消费得到格外的重视。2004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食品消费750.57元,比上年增加74.43元,增长11%。在人均食品消费中,人均  相似文献   

4.
经济信息     
算算我们的消费据国家统计局抽样调查表明,1996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919元,在现阶段我国城乡居民商品消费支出中,食品支出的份额比重仍居首位。人均食品消费支出1905元,恩格尔系数达到48.6%,上半年的恩格尔系数为49.8%,突破了保持多年的50%,比上年有所下降,食品消费比例的下降,标志着人们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去年城镇居民用于食品的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11%,副食品支出增长较快,主食基本持平。预测今年有83.38%的消费者家庭将增加对食品类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5.
1997年昆山市经济稳步发展,全市城镇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领域不断拓宽,消费热点不断涌现,消费水平继续提高。据城镇住户调查资料反映,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24.8元,比上年增长3.5%,人均消费性支出5998.9元,比上年增长4.l%,全年消费呈现出的热点和趋势如下:——食品消费趋向营养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对食品方面的要求越来越讲究,吃讲营养已成为当代居民的时尚。1997年我市城镇居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2843.3元,比上年增加110.3元,增长4.0%,食品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即恩格尔系数)为47.4%,一…  相似文献   

6.
江苏农民生活水平正向小康迈进江苏省农调队据农村住户调查,1993年全省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058.8元,比上年增长11.1%。生活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恩格尔系数下降。1993年农民人均食品消费支出531.6元,比上年略有增长,但食...  相似文献   

7.
2004年,是固原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的一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上年相比增长幅度达到15.4%,增幅高于全区1.90个百分点,在农民纯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也稳步增长,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据农村居民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全市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1363.29元,比上年增长20.23%。从消费的内部构成看,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8.
1997年以来,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继续改善。主要情况是: 生活消费支出 年均增长8% 2002年,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34元,比1997年增加217元,年均增加43元,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年均实际增长3%。  相似文献   

9.
文化消费水平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九五”期间,百色市城镇居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可喜变化。据抽样调查显示,2000年百色市城镇居民人均文教娱乐及服务支出800.08元,比1995年增长42.3%,五年间平均每年以7.3%的速度递增,快于同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的递增速度;同时,广教娱乐及服务支出占消化性支出的比重也由1995年的12.8%上升到2000年的14.8%,在衣、食、住、行、医、用等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由高至低排列中,广教娱乐及服务消费比重已跃居第二位,仅次于食品支出的比重。  相似文献   

10.
《青海统计》2007,(3):43-43
据对全省600户农牧民家庭抽样调查,2006年,全省农牧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214.89元,比上年增加129.37元,增长6.2%,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后,实际增长5.0%。八大类消费呈六增二减,其中,食品、居住、家庭设备用品、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娱乐和医疗保健六项支出各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衣着、其他商品和服务两项支出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据对上海市郊600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1995年度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200元,比上年增长22.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096;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368元,比上年增长24.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5%。农村经济迅速增长,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阳城县广大农村居民已不满足于“吃饱 穿暖、有房住”的陈旧生活方式,开始把目光投向新的消费领域,追求新的生活方式。据县农调队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0年该县农村居民人均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为122.8元,医疗保健支出为126.1元,交通通讯支出为246.2元,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支出为289.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3%、10.4%、271.3%、9.8%。特别是交通通讯支出,比上年翻了近两番,成为农民消费的亮点。阳城农民消费新热点@杜平$阳城县农调队  相似文献   

13.
一、用贫困测量指数对我区农牧民贫困现状分析 根据全自治区31个国贫旗县294个行政村的农牧民家庭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00年国贫旗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为1396元,比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低642.2元,在贫困线635元以下,贫困发生率为18.3%,其中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的特困人口占12.1%。国贫旗县农牧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2000年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178.1元,比全区平均水平低436.8元,恩格尔系数为45.9%,比全区高1.1个百分点。衣着支出81.2元,与全区平均数比低29.6元,人…  相似文献   

14.
在人口不断增多,耕地逐年减少的今天,粮食问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大问题,各级领导在集中精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粮食消费不容忽视。一、人均粮食消费由降转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粮食消费逐年下降,从1986-1993年舟山市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由128.4公斤下降到76.7公斤。进入1994年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粮食消费量出现回升迹象,人均粮食消费比上年增长5.5%,特别是1995年一季度回升势头更趋明显,比上年同期又增长7.9%。1994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粮食消费量上升的情况并非舟山一地,从更大范围着,浙江省城镇居…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乌海市的经济得到很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1996年,全市居民生活费收入人均达到2646元,比1978年的264元增长了9倍,收入的提高决定了消费水平的变化,96年人均消费支出223584元,比1978年增长7.47倍,与此同时,价格改革也迈出了很大的步伐,18年来消费物价总水平累计上涨了313%,年均递涨82%,剔除物价上涨因素,居民生活费收入实际增长1.43倍,年均递增5%,居民消费性支出实际增长二.05倍,年均递增4.1%。下面根据不同时期分述居民收支变化及物价涨幅对它的影响:1978——1980年,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的收…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居民生活间接能源消耗与碳排放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编制能源环境投入产出表,结合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数据,计算了2000~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八项消费支出的间接能耗强度系数、碳排放强度系数,进一步测算了由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及农村五个收入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所诱发的能源消耗量及碳排放量。结果表明,由农村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间接能耗量及碳排放量远高于其生活直接能耗量及碳排放量;农村居民的居住、家庭设备用品支出所诱发的能耗量及碳排放量在总能耗及总碳排放中所占比重逐年加大,至2007年,此二项的能耗比重及碳排放比重值分别达到了63.03%及63.2%;居民基本生活消费支出之一的食品,其诱发的能耗量及碳排放量有逐年下降的趋势;居民生活消费诱发的能耗量及碳排放量与其收入水平表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即收入水平越高,其能耗量及碳排放量也越大;技术水平的改进有利于能耗强度系数及碳排放系数的降低,进而减少能耗量及碳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据对全省27个县(市、区)27O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1994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222464元,总体生产水平逐步向小康迈进,其中收入最高的20%家庭全年人均纯收入高达4157.41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86.9%.形成了先g起来农户的群体.调查资料表明.高收入农户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劳动者报酬收入人均1823.38元,占全部纯收入的电3.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0倍。其中从乡村企业得到887.03元,占整个报酬性收入的486%;从个体企业和其他单位劳动得到936.95元,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08倍和1.12倍。第二、家庭经…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完全符合我国国情和民意,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农村,只有让人口众多的农民过上小康生活才算小康社会。因此,关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目标是否实现,关注农民生活消费水平是否提高正渐成热点。据罗定市农调队对8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2002年罗定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723元,比上年增长3.9%,用于总消费现金支出3706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用于生活消费现金支出2973元,比上年增加418元,增长16.4%。罗定农民生活消费呈现新的趋势:生活水平步步高,消费亮点闪闪亮。 ——投资建房热浪滚滚。住上宽敞、舒适的房子是广大农民期盼已久的美好心愿,也是过上小康生活的重要标志之一,农村私人建房装修热再度升温,。2002年罗定农民人均住房现金支出563元,比上年增长28.7%,人均新增住房面积2.59平方米,年末人均住房面积34平方米,居住楼房化程度达77.5%,每户平均住房价值33540元。 ——买车装手机渐成时尚。随着农民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增加,为方便自己及安心挣钱,选择购买摩托车、安装手机及电话,成为农民生活消费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20年间,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高速增长。但在当前新的经济大背景下,农民传统的收入增长方式已难以为继,如何把握农村居民收入的新增长点,已成为我省下一步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一、过去20年间农村居民增收途径回顾1978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仅为165元。对年后的1998年增加到3815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459倍,平均每年递增gi%。人均生活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157元增加到1998年的2891元,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sl倍,平均每年递增78%。农民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跨越。为了直观地考察ZO年;司我省…  相似文献   

20.
王华 《山东统计》2002,(1):46-47
作为东部沿海发达省份之一的山东省,改革开放以来,从总体上讲,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和综合能力都有所增强,为城镇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居民消费由单纯的数量的增加到综合质量的提高。从“九五”期间看,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5年的4264元增加到2000年的6490元,增长52%,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差32.2%,收入的增加拉动了城镇居民消费支出的增长,“九五”期间我省城镇居民年人均消费支出从3285元增加到5022元,增长52.9%,剔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32.4%,年递增6.1%,城镇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