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常会有人问我,有这样一位著名的母亲是什么感受。我总是回答,我真的不知道。在我眼中,她首先是一位母亲,然后是我最好的朋友。在这之后,我才想到她是一位演员。直到母亲去世之后,我才意识到她是一位多么不同寻常的演员,她对于我们的影响有多深多广。这么多年来,那些喜爱母亲的影迷并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减少。很多人从孩提时代就开始看母亲主演的电影。  相似文献   

2.
据说中国电影、亚洲电影早已走向世界了.几年前我在慕尼黑时,一位德国女士告诉我《花样年华》她看了两遍,喜欢得不得了,《卧虎藏龙》出来后她又看了两遍.我理解她对"东方"、对"中国文化"的这种迷恋,我也了解许多中国的文化人是怎样迎合这种"国际口味",以打入全球性的文化市场.七八年前,我参加比利时的一个诗歌节时,一位记者采访我,她问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导演的作品很中国化,而你的作品不是这样?"我记得我当时引用了博尔赫斯的话作为回答,这句话是:"即使穆罕默德不和骆驼在一起他也是阿拉伯人."  相似文献   

3.
正前一阵子,"最美教师"以及"最美妈妈"成为网友热议的话题。我身边也有这样一个人,她是我心中的最美教师——朱衡。朱老师是我的班主任。新生报到时见到她,就觉得她很亲切。那时她颊边一直挂着浅浅的笑,语气温柔,向我们慢慢讲述校纪校规和新生入学事项,加深了我对她的好感。正式开学前学校组织新生进行军训,8月的天气相当炎热,我们学生带着白帽子训练,朱老师也戴了顶草帽与我们一起站在烈日下。整个军训期间,我看到、感受到她对同学体贴入微、悉心呵护,就像妈妈一样。她让我们少喝饮料、多喝宿舍前学校提供的决明子茶,因为后者对正在军训的我们来说更有益处。有同学  相似文献   

4.
很抱歉我选择了这样的方式与你说再见,亲爱的颜彬。这该是我最后一次这样称呼你了吧,尽管我不愿也不忍,可我终究还是决定要从你的世界里彻底消失。当我最后一次站在这座盛满了我们回忆的房子里,我觉得我的灵魂仿佛抽离了我的身体,她泪眼朦胧地乞求着我,“不要离开,不要离开…”有那么一瞬,我几乎要听从了她柔和魅惑的劝说。  相似文献   

5.
朱云 《百姓生活》2010,(11):30-30
最近,母亲总喜欢带我去她的朋友家,每次出门前,她都会嘱咐:“丫头,打扮得漂亮点啊。”每每这时,我总能瞥见母亲站在一旁打量我,看着我化淡妆,看着我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当我容光焕发地站在她面前时,她会笑着说:“走吧,我们现在就开路了。”  相似文献   

6.
在现实生活中,像袁敬华这样善良的人我见得不多。她说,她去济南,在大街上看到有成年人拉着孩子行乞,她赶紧躲到角落里,哭了半天,怜悯让她心痛。在乡下,她看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一定会买点儿吃的送到他手里,才会觉得心安。我采访袁敬华是在人大开会期间,大厅里的代表人来人往,但两个多小时里,特别是说起她的那些"孩子",她十多次潮红了眼圈--她是那么善良,善良得让你有些不忍。决心12年前,袁敬华站在自家低矮的房门前。看两  相似文献   

7.
《可乐》2006,(12)
欣是我教过的最聪明的女孩子,我无法抑制地喜欢她。两年后,欣果然考入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成为那一届我最得意的弟子。像我所希望的那样,每年的教师节,欣都会打来电话问候。她会偷偷告诉我,有哪个外系的男生,给她写了温暖的情书;我也会将老公又升迁的喜悦,与她一起分享。我们在这样的交流里,慢慢有了姐妹般亲密的情感。那年暑假,两年没有相见的我们,约好在小城见面。我的心里溢满  相似文献   

8.
女儿玛瑞塔13岁时,街上的年轻人正流行穿染得花花绿绿的T恤和磨得破破烂烂的牛仔裤。我小时候经历过经济大萧条,穷得没钱买衣服,也没穿得这么邋遢。一天,我见她站在门外,用泥土和石头猛擦新牛仔裤的裤脚。我心想:我的天,这可是我用钱买来的新裤子,她居然这样糟蹋。我立刻飞奔出去阻止她,又搬出我幼年如何清苦度日、她现在却如此不爱惜衣物的老调,对她说教了一番。  相似文献   

9.
然超 《人生与伴侣》2008,(10):36-37
到底要不要答应他呢?这个问题,沐小鱼已经想了很多次。只不过看场电影而已,哪还会有什么下文。 沐小鱼这样想着,便在手机上写了两个字,好吧。她又觉得,似乎应该有点礼尚往来,才更符合男女之间的正常交往,于是,沐小鱼又加了一句话,看完电影,我请你吃夜宵。  相似文献   

10.
16岁时,我与父母生活在南非,住在德班城外爷爷建立的"凤凰村"里。这个村落距离城市18英里,周围是一片片甘蔗种植园。在这样偏僻的乡村,我们没有邻居,没有朋友,没有娱乐。我和两个姊妹总是期盼着能到城里去看看朋友或看场电影。  相似文献   

11.
《阅读与作文》2010,(4):4-6
开学第一天教授做了自我介绍,他还要求我们去结识某位我们还不认识的人。就在我站起来四处张望时,一只手轻轻地搭在我的肩上。我转过身一看,一位满脸皱纹个子矮小的老太太正冲我微笑。这微笑使她浑身光彩照人。她说:“嘿,帅小伙儿,我叫罗斯,今年87岁。我可以拥抱你吗?”我笑了起来,热情地答道:“当然可以啦!”她紧紧地拥抱了我。  相似文献   

12.
《人生与伴侣》2014,(11):31-31
初秋,徐静蕾带着她执导的第六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杀”回了娱乐圈。在布拉格.徐静蕾与前来探班的记者谈起了她特立独行的人生观:“情感上我自己挺有安全感的,从经济上更不需要谁保障我,我为什么要结婚?”  相似文献   

13.
蒙不过母亲     
年少时,我身体孱弱,一有病,老母就待在我身旁,久久不离开。她用湿毛巾搭在我发烧的额上,晚上常常替我换毛巾。长大后,身在家乡的老母总为我的健康烦神。"别干这样辛苦的工作,早点回老家来吧。"老母屡次来信告诫。我没有向老母说过去天寒地冻的雪山和南极的事,但我演的电影,老母是必看的。与其说她是  相似文献   

14.
三个人的公交车盛小代是个古灵精怪的丫头。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食堂排队买饭。她看一眼长长的队伍和站在队伍最后面的我,眯眼笑道:"美女,你只要站在这里不动,我保证你立刻就能买到想要的美味。"没等我反应过来,她就跑到队伍前面一声大叫:"天哪,师傅,这菜里怎么落了两只大苍蝇啊。"只这一句,便一下子"删除"掉了我前面所有人。盛小代朝我妩媚一笑,在食堂师傅的一声叹息里,"粘贴"在我前面的"空格"处。  相似文献   

15.
海同 《人生与伴侣》2007,(10):14-15
我们沿着马路一直走一直走,一辆卡车飞驰而过,扬起漫天的尘土,她不说话,我也不说。天黑了,星星出来了,我的脚似乎磨出泡了,她不说话,我也不说。走到一个人工湖边,我脱了鞋子查看脚掌,她一块接一块地往湖里扔石子,两岸的霓虹碎了一池,我在潋滟的灯火水色里目瞪口呆。她站起身,去路边的小店买了两把水果刀,递给我,我接过一把放进右手边的口袋,绑紧鞋带,继续走。  相似文献   

16.
《社区》2004,(16):53-53
最近,一个读者在来信中这样说:我父亲去年病故后,我母亲常常愁眉苦脸,有时唉声叹气地说想自杀、想死,还时不时对着我父亲的照片掉泪。原来性格挺开朗的她,变得情绪悲观。我们几个子女很着急,怕她真的出什么事,虽然经常开导她,但也不见有好转。我们不明白,我母亲突然变成这样,是  相似文献   

17.
口渴的原因     
梁朝伟、徐静蕾主演的《伤城》公映之后,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我有些按捺不住,便买了一张碟片在家里看。刚看到一小半,9岁的儿子从房间里跑出来,一看有徐静蕾的镜头,就兴冲冲地对我说:“妈妈,我看过她的博客,她叫老徐,是我们班很多同学的偶像,我也要看她的电影。”儿子吵着要看,赶都赶不走。  相似文献   

18.
海外学者在进行中国电影研究时,往往站在异质的文化语境,将中国电影作为实践西方理论正确性的论据素材。这样的理论践行会因文化差异而导致部分妄议误读,但更多的可能是为我们打开更为丰富多元的理论阐释路径。华裔女研究者有融会中西的客观条件,更有运用女性视角审视中国电影的性别身份优势。将离散于英语学界的华裔女学者所做的女性视角中国电影研究引入国内学界,审视其运用女性主义理论方法进行中国电影研究的利弊得失,必将丰富补足我们自身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促进中国电影研究的多元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乐》2006,(8)
天天穿高跟鞋上班,腻透了。某日心血来潮,跟老板说,我要光着脚丫上一个星期班,老板居然同意了。(李显,销售代表)我想和她看电影,可她不跟我去。我就去献血,获赠电影票两张,她被感动了,答应跟我一起去。(杨清江,出纳)为了挽回失去的爱,我在她暑假打工的快餐店,每天蹲点8个钟头以上,就为了看看有没有第三者。(陈洋,大学生)  相似文献   

20.
站在我面前的刘雪玲,肤白肉嫩,穿套装裙、高跟尖头皮鞋,烫着卷发。这样的一个时髦女郎,怎么样都很难和养猪场老板联系起来。当我确定她就是养猪场老板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