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2008—2020年沪深A股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考察表外业务对银行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表外业务会抑制商业银行自身的股价崩盘风险,即表外业务发展水平越高,其股价崩盘风险越小;表外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中小型银行比大型银行对表外业务的反应更加敏感,抑制作用对于盈利能力强、存款质量高的银行更为显著;媒体作为外部治理力量,能够增强表外业务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未来在银行层面,我国商业银行应在保持自身业务的基础上突破传统业务的经营范围和模式,充分挖掘市场需求,发展表外业务;创新业务管理与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吸收以应对表外业务的发展;结合银行异质性特征,对银行的表外业务实施差异化、针对性指导。在政府层面,我国政府要提高宏观政策的灵活性和前瞻性,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性作用,引导商业银行合理有序发展表外业务;相关监管部门要持续健全监管体系,完善内外部监管。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无论是传统的表外业务还是新型的金融衍生产品,实际上均存在一定的信用风险.本文通过比较我国5家上市银行与香港10家上市银行在年报中披露的表外业务信息,分析了我国上市银行表外业务发展状况,并对如何度量表外业务信用风险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巴塞尔协议将资本充足率约束引入商业银行监管体系以来,资本约束监管成为银行安全性经营原则最重要的保障。商业银行在应对资本充足率约束时,更倾向于选择分母(资产)策略,利用监管规则漏洞进行监管资本套利。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监管并不健全的背景下,表内资产出表成为监管套利的一个主要工具。表外业务在为商业银行创造价值的同时,降低了资本充足率标准作为审慎监管工具的有效性。为此,需要完善动态资本补充机制,制定表外业务项目披露的统一标准,有效管理表外业务风险。  相似文献   

4.
表外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未来发展的方向,存款结构对银行风险控制和表外业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分析存款结构与表外授信业务之间的关系符合我国银行转型发展的要求,也是银行精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对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和不可撤销贷款承诺之间的风险对冲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可以有效对冲源自不可撤销贷款承诺的流动性风险,而且这种对冲效应在非国有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银行业中 ,表外业务是银行业务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 ,表外业务收入已占银行收入的大部分 ,而我国的表外业务却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详述了表外业务的概念和内涵 ,分析了我国表外业务发展滞后的原因 ,预见了其发展的前景 ,并为其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一、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及其风险 所谓表外业务,是指按传统的会计做法,未列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不影响银行资产和负债总额的经营活动。其实质是在不改变银行资产负债现状的条件下,扩大银行资金的来源与应用,以分散风险和增加银行收入。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包括:(1)银行承担风险的承诺,如信用额度,循环信用额度,票据发行(包销企业债券)等;(2)银行提供的各种担保,如信用担保,承兑担保,备用信用证等;(3)金融衍生工具,如金融期货、期权、货币、利率互换,外汇及各种证券指数等。我国习惯上的  相似文献   

7.
表外业务是指银行作为中介人凭借自身在信誉、资金、技术、机构、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为客户办理各种委托事项并从中收取手续费或佣金的金融服务业务。由于该业务不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不影响银行资产负债总额,故被称之为表外业务或中间业务。一、商业银行发展表外业务的...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业务范围从传统业务向表外业务扩展是一种趋势.在全面加入WTO的背景下,积极发展表外业务是当务之急.在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所开展的表外业务中有许多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解决,其中对风险的认识和规避是当务之急.我们将从法律和会计两方面入手,提出一些建议,使银行能在取得较高收益的同时提高经营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9.
运用2009-2015年我国66家城市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在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流动风险和破产风险三个角度的基础上,对利率市场化及表外业务对城商行风险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率市场化推进了城商行表外业务的发展;表外业务的扩大会加剧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利率市场化有利于缓解城商行的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但会加重其破产风险.  相似文献   

10.
分析2000~2013年间中国银行业竞争、特许权价值与风险承担三者之间的关系发现,市场集中度下降并未伴随着市场竞争同等程度的提高;竞争加剧导致了在位银行特许权价值下降;为了提升其当期特许权价值,在提升经营效率和增加风险承担两种应对策略中,银行更偏好增大风险承担策略,但从长期平均特许权价值角度考察,改善经营管理水平对银行的长期发展更为有利。实际上,竞争加剧并不必然导致中国银行业脆弱,关键在于银行采取怎样的策略应对竞争加剧导致的特许权价值下降。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