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土地征用后,失地农民的安置会涉及到多方利益主体,各方的利益所得会受到安置制度的制约,不同的制度安排对各方利益及社会效用或社会福利所起的促进作用是不同的。从微观经济学的帕累托最优的效率原则出发,对不同的失地安置模式进行帕累托改进分析,从而做出相应的结论建议。  相似文献   

2.
实现供应链的帕累托最优是供应链联盟的目标,也是增强其竞争力的源泉。利用博弈理论探讨了供应链企业合作博弈的形成过程,分析了在非合作博弈和合作博弈达到帕累托最优时的策略选择及利润分配情况,并在探讨纳什合作博弈解法不足的同时应用动态规划的方法解决了为实现帕累托最优供应链企业的最优策略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3.
十八世纪英国小说在整个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不容置疑的重要地位。小说巨匠塞缪尔.理查逊用自己的小说《帕美勒,》(又名《美德有报》),向人们表明,美德最终会战胜邪恶,得到回报。小说的女主人公帕美勒通过对自己着装的选择体现了她性格中并存的两个特点:反抗与顺从。  相似文献   

4.
首先分别对帕累托最优与拉姆齐最优进行单独分析,然后把二者统一到竞争性市场中的可持续解问题中进行深入分析并加以比较.最后得出,在可持续解存在的情况下,此可持续解一定是拉姆齐最优解,在满足其他条件下,此均衡解也是帕累托最优解.  相似文献   

5.
帕慕克的创作一直秉持着“文化杂合”的观点,他试图在东西方文化的夹缝中为身份尴尬的土耳其寻找一条民族文化的出路,但是现实境遇的残酷,又迫使着他一次又一次地书写着“文化冲突”。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帕慕克“文化杂合”的突围之路很难说不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对于土耳其来说,一路向西的欧盟之路行不通,转身朝东的“一带一路”倡议未尝不是死棋盘活的更好选择,这也许是纠缠帕慕克多年的“文化杂合”观的正解。  相似文献   

6.
三岩“帕措”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帕措”是世界并不多见的父系氏族的残留,它主要分布在三岩一带。它的来源、分布、财产、婚姻以及它的内部组织、活动、议事规程都有其特征,文章在对这些特征进行描述的同时,运用社会学理论对“帕措”的正功能与反功能进行了分析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西方经济学的帕累托效率和帕累托的概念进行了介绍,并结合民航销售服务的实际工作,提出了一些帕累托改进方法.经过分析认为通过不断的帕累托改进和资源交换,将会使民航资源利用得更加充分,并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人们的福利水平.  相似文献   

8.
行政事业单位人才管理中的帕累托定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帕累托定律在经济世界和人类日常生活中的影响已经世人尽知了 ,但它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尚少有人探究 ,尤其是带有强烈计划经济色彩的行政事业单位在人事管理中如何运用帕累托定律 ,以少的投入获得更大的管理效益 ,是本文探讨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单本的《蕉帕记》是一部以爱情为题材的明传奇。它虽然以爱情为主要题材,但俗中求异,表现出有别于其他传奇的独特之处。其表现在:以蕉叶幻化成帕作为定情信物,这是一奇;主题内容囊括甚为丰富,神仙道化、人狐三角恋以及政治斗争三者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构成了其主题的多义性,这是二奇;形式上,烘云托月、众星拱月等手法的使用以及场面描写的夸张渲染则体现了表现手法的新颖别致,这是三奇。信物、主题和表现手法三者相互促进,构成了《蕉帕记》的“奇”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论述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诸多代理问题。其次 ,文章运用委托代理理论肯定了提高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的必要性与区间 :必须满足经营者的个人理性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两个条件。再次 ,文章对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人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 )与代理人 (企业经营者 )进行了博弈分析 ,认为对现有的经营者施以激励机制 ,提高经营者的报酬可以带来一个帕累托改进 ,以及确定经理人报酬的大致范围。进而 ,文章讨论了实施激励机制的两种方案 :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的优弊。最后 ,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并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周颂·臣工>是<诗经>农事诗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关于这首诗的主旨,迄今主要有"诸侯助祭遣于庙"、"戒农官"、"籍田"、"省耕"和"祈谷"等五种观点.经考察<臣工>的字词含义及诗中的用历情况,可知此诗是周天子在籍田上祈麦实而戒农官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2.
生活在澜沧江以西与萨尔温江以东的怒山山脉南段崇山峻岭之中的佤族,在社会生活中特别崇拜牛。牛崇拜是佤族原始宗教信仰的产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其崇拜祖先、重视农耕和祈求丰产的山地农耕民族文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13.
绿色农业是以生产、加工、销售绿色食品为核心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由于受传统农业观念和生产方式的影响,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经济规律认识不足,以及法治观念淡薄等原因,我国在发展绿色农业过程中还存在种种误区。只有采取正确有效的对策走出这些误区,我国的绿色农业才能健康发展,繁荣兴旺。  相似文献   

14.
探究“农耕为本”史对西部发展的影响——沙尘暴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的“农耕为本”思想导致了历史上持续的开荒垦田,特别在西部造成了大面积沙化、荒漠化;解放后,“农耕为本”仍产生影响,表现在全国生产领域推行“以粮为纲”方针,掀起了多起垦荒热潮,今天的沙尘暴及其他自然灾害就是报复;纠正“农耕为本”的片面性,消除其影响,关键是深入“科教兴国”,提高全民族的认识水平,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制定科学的、立体的、因地制宜的生产方针,我们才能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相似文献   

15.
《周颂·臣工》是《诗经》农事诗中比较重要的一篇。关于这首诗的主旨,迄今主要有“诸侯助祭遣于庙”、“戒农官”、“籍田”、“省耕”和“祈谷”等五种观点。经考察《臣工》的字词含义及诗中的用历情况,可知此诗是周天子在籍田上祈麦实而戒农官的一首诗。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农耕文化资源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淀了丰富的民族活态文化资源。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大力发掘这些资源,研究并建立农业文化产业体系,具有深远意义,关系着农业现代化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纳西族图画象形文字由于处于图画文字向象形文字过渡的阶段,因此,很多文字的象征涵义相当直观而丰富。诸多反映在东巴图画象形文中的象征意义,比如纳西族有些重要的传统观念与特定神祇的关系、象形文中很多肇源于宗教的伦理观念、东巴象形文与特定社会组织间相关的象征意义等,都是极其富于文化意义的。纳西族图画象形文字中有与甲骨文象征意义相近而又微妙不同的字词,反映出两种不同的文化观和审美观。  相似文献   

18.
<太平经>作为道教早期重要经典之一,上承老子遗教,又受汉代图谶神仙方术的影响,内容十分丰富.其中的农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正确处理三才关系的农业哲学观;具有明显的阴阳五行五方相结合以定农事的农时观;合理用地,保护地力常新的土地利用思想;呼吁勤于农事、重节约与积蓄、农商结合的农业经营思想.这些农学思想对我国传统农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现代农业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先秦史研究的重要史料,对我国历史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诗经》产生的周代是中国社会历史的一个关键时代,正是在这一时期,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成为中国社会生产的主体,这种农业经济决定了中国的社会结构、生活方式、文化模式、价值观念、思维特点。基于这一观点,文章从该书中诗歌所展现的物质、制度、行为心态各个文化层面进行剖析,认为《诗经》已经涵盖了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各层次的基本内容,标志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内容十分丰富。在文化属性上,它体现了鲜明的稻作文化或说“那”文化特征,反映了壮族宗教信仰的内涵,展示了壮族的认识水平和民族心理。壮族的农事祭祀节日系统具有多方面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