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关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目前争议较大,而且迄无统一趋向。本文试就隋末农民战争对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作些探讨,希能对解决这个问题,有所裨益。一、隋末农民大起义是社会生产力遭受严重破坏的产物公元581年,隋朝灭陈,统一中国,结束了自东汉以后三百多年的分裂混战状态。通过继续推行北魏以来的均田制度,使农民与土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他们的劳动兴趣和生产积极性,从而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出现了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景象。但是,好景不长。随着地主、官僚、豪强的竞相侵夺,均田制很快破坏。隋文帝时土地兼并已很严重。逮至炀帝,大批农民已是流离失所,“无尺土之资”了。与此同时,很快腐化了的隋统治者,为了满足其穷奢极欲的生活,又大兴土木,广造宫室,修驰道、筑长城,征发徭役,远戍边陲和三征高丽等,使社会生产遭到惨重破坏,给劳动人民造成了极大灾难,阶级矛盾急剧激化,隋王朝重新面临了“山雨欲来”的严重局面。  相似文献   

2.
提起明末农民大起义,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李自成、张献忠领导的农民军。可早在张献忠起义前一年、李自成参加起义军前两年的崇祯元年(1628),在广东、福建、江西三省交界地区,就有被明朝统治者诬称为“流贼”、“流寇”的农民起义军。这支军队还曾攻破江西安远县城,建号称王,给朱明王朝以很大震动。  相似文献   

3.
<正> 西晋末年,北方各民族纷纷起兵反晋,推翻了西晋王朝,一直到隋朝南下灭陈,在长达二百八十多年的时间里,国家长期处于割据争战、政权分立的状态。在此时期,山东地区经常成为各种势力争夺的疆域,地方政权数易其主,始终不能稳定,在阶级矛盾不断激化的情况下,民族矛盾又格外突出。所以,这段时期的山东农民起义,出现了与其它时期不同的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植桑、养蚕、织丝的国家,并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处于独居和领先地位。而古代的山东曾是我国蚕织业重心所在,是著名的丝织品产地之一。但随着沧桑的变迁,山东蚕织业也经历了兴盛与衰落时期。本文拟将隋唐以前山东蚕织业的发展情况作一初步探讨。一我国植桑育蚕可溯源到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期。到殷商,蚕织业已具有一定规模。但  相似文献   

5.
<正> 有清一代,“闯关东”的山东移民达八百万人,他们大多力事耕垦,为东北农业区的形成和农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迄今为止,对此问题尚无专文论述,本文拟对此初步探讨,以求教于前辈学者们。一、清代山东移民“闯关东”之简况明末清初,由于长期战乱,关外汉人多半逃亡,而八旗壮丁从戎入关,转战各地,满人大举内迁,使关外人口稀少,到处是一片“荒城废堡,败瓦颓垣,沃野千里,有土无人”  相似文献   

6.
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述略程美秀对于清代山东移民在东北的概况及他们在农业方面的贡献,我已做过初步论述①,而对山东移民在东北从事商贸活动则涉及很少,本文拟对此作初步探讨,敬请教正.一、清代山东商人在东北经商概况山东人到东北经商已是很早的事,隋、唐、元、...  相似文献   

7.
在古代中国,农民起义频繁发生。但每一次农民起义的周期性循环并没有为中国社会提供一种更为合理、合乎人道的政治经济体制。虽曾迫使新生政治势力对生产关系做出部分调整,但不久以后体制的弊端再一次暴露,黎民百姓们的苦难又一次进入了这种循环。本文无意全角的“苍天当死、黄天当立”;从李闯王的“均田免粮”,到洪秀全的“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一杆杆充满反叛精神的义旗插上了古堡的城头。然而,正如梁山水泊忠义堂外“替天行道”的大旗开始飘扬而忠义堂内的天罡地煞也排名坐次等级森严一样,起义军城头的…  相似文献   

8.
杨玄感的黎阳兵变是隋末较大的一次军事政变,是隋末统治阶级内部的第一次重要分裂。本文比较了杨广与杨素父子的出身、对文中子王通和智颉的不同态度、杨广与杨素的文学创作与交游情况以及“华阴诸杨”对他们的不同态度后发现:他们家族文化的不同是杨玄感黎阳兵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9.
李豪 《北方论丛》2018,(2):91-96
隋末县令是隋唐之际不可忽视的一股政治力量。隋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隋廷采取种种措施,加强了对地方官员的控制,但隋末动乱削弱了这种控制,作为最低一级地方政府的长官,隋末县令趁机扩大了自己的权势。面对动乱,他们做出不同的政治抉择:或弃官避难,或婴城自保,或参与举事,或自立为王。而隋末举事者也大多重视对他们的招抚,甚至以其为最重要的谋士,其中尤以李渊最为典型。隋末县令的选择及随后的行动对隋唐政权的更替以及李唐王朝的巩固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隋末唐初儒学之士的历史选择杨荫楼我国封建时代的儒学之士大多有着渊博的学识和深邃的洞察力,他们对社会的变革最为敏感。每当社会发生大的变动时,这部分人便风云际会,一展雄才。隋唐之际的儒学之士,即以极大政治热情和睿智,投身社会,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11.
明朝末期(从隆庆元年至明亡),四川经济随着土地大量兼并,赋税繁苛,灾荒空前严重以及长期战争的破坏,走向全面崩溃。由此又导致了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在四川爆发了大规模的民变、兵变和农民起义。本文拟就这一时期四川经济的特点及其与民变、兵变和农民起义的关系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王船山亲身经历了明末农民战争的风暴,直接看到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几十万人轰轰烈烈地走上抗清扶明道路,并作出了重大贡献。这些对其思想的形成,则不能不产生极大影响。比如他关于中国农民革命惊人之多的议论,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而他的史论思想有其独到的见解,给历史理论的宝库增添了新内容,而今予以探讨,亦非空耗笔墨。  相似文献   

13.
朱元璋是元朝末年一支反元武装力量的首领,最后成了明朝的开国皇帝,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对朱元璋如何评价,历来争论纷纭。近年来,有人认为,“朱元璋原是一位佃农出身的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后来蜕变成封建皇帝”;也有人认为,“朱元璋一生而三任,先是贫苦农民,再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最后是封建皇帝”;又有人认为,“朱元璋的一生有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农民革命阶段和向封建转化后封建帝王阶段’”;而吴晗同志早就认定朱元璋“最后背叛了农民革命”。上述种种议论,虽有些微分歧,但总的都认为朱元璋是一个由农民起义的领袖转化为封建皇帝的典型人物。尽管也有人提出朱元璋领导的是封建统一战争,“朱元璋实际上充当了农民战争的‘遗嘱执行人’的角色”,结论为:“他对农民的起义斗争并没有作出什么象样的贡献”,但是,仍然把朱元璋与元末农民大起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朱元璋是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并没有给予明确的论断。我们认为,朱元璋不是农民起义的领袖。根据历史事实,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根本不存在什么“转化”、“蜕变”或“背叛”的问题;如果说他“背叛”,也只能说他背叛了农民出身的本阶级,而不是背叛了农民革命。  相似文献   

14.
咸同贵州农民起义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咸同贵州农民起义研究是一个老课题,又是近代贵州史上最辉煌灿烂,引人注目的几个课题之一。如果以一九四五年范文澜在延安草成的《中国近代史》(上编第一分册)中“太平革命的余波”,“苗族起义军”一段作为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史学基础上的第一个研究成果,那么,这一问题的研究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如果把清末和民国年间撰写的其他著述、资料都计算在内,这一问题的研究历史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农民起义问题,论述甚多。但对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地域差异,尚未引起重视。同一社会形态有不同的地方特点,同类矛盾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必然对反映各种矛盾的农民起义以重大影响。探讨这个问题,乃是研究农民起义与社会各方面关系及社会发展规律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本文试图通过对北宋农民起义地域差异的分析,探讨其此起彼伏、多少强弱的原因,和北宋各地阶级矛盾演变的特点,以就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16.
贾鲁治河与元末农民起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鲁是元代著名的水利专家。他治理黄河的理论和实践,在我国古代治黄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过去常有人将元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归咎于贾鲁治河,这种看法是值得商榷的。南京大学最近编写的《元史纲要》稿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未详细加以论述。本文拟对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论。一贾鲁是河东高平(今山西高平县)人。他曾先后在地方和中央政府担任各种官职,对于地方民情和民间疾苦有较深刻的了解。针对当时“富民兼并、贫民流亡”的局  相似文献   

17.
正确评价司马光对农民起义的态度,有助于我们全面地认识司马光及其史学思想。司马光对历代和当时的农民及农民起义,有许多重要的言行,这些言行反映了他对农民起义的基本立场和态度。就政治思想而言,他了解、关心农民的疾苦,主张轻徭薄赋、赈恤饥民和兴教化即加强教育对待农民,并以此铲除滋生农民起义的土壤,而不主张以武力进行血腥的镇压。就学术观点而言,他对农民起义能公正、客观地加以记叙并对农民起义抱有一定的同情态度。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时,史学界流行着这样的观点,认为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是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或者说是没有无产阶级的领导。我觉得这种提法值得探讨。 (一) 历史上任何一次农民起义都没有取得真正的胜利,尽管有的农民起义推翻了旧政权,建立起新王朝,例如刘邦和朱元璋分别建立起西汉和明朝;或者在局部地区建立起  相似文献   

19.
<正>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最近发现了一份名为《筹笔偶存》的手稿,是反映山东人民反帝反洋教斗争、其中包括山东义和团运动情形的比较全面和系统的原始资料。山东是义和团运动的发源地之一,对全国的义和团运动有重大的影响。这份资料的发现,对研究山东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源流、性质及其在历史上的作用等问题,都提供了许多确切的依据。笔者因参加了这份手稿的整理和编辑工作,得以先窥一斑,现略作概述,供研究参考,并请指正。一、《筹笔偶存》的概况及其主要内容《筹笔偶存》(以下简称《偶存》)原稿发现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清外务部档案全宗》之内,辑录者佚名。这是一份汇集光绪二十  相似文献   

20.
清嘉庆年间,四川的封建士大夫石香居士在《戡靖教匪述编》卷十一记载川楚白莲教农民起义军于嘉庆元年腊月攻占四川开县临江时,写道: “……(临江)市素饶裕,百货具备,且有优伶两部在焉。时福岁除,(王)三槐取伶人箱中通天冠并蟒玉服之,而令诸优串戏庆除夕。嗣徐天德、樊人杰诸逆大会于临江市,歌舞酣饮数昼夜……”这是一段有关清代中叶川剧与农民起义军关系的重要史料。嘉庆元年(一七九六年),爆发了蔓延五省(川、楚、陕、豫、甘)、转战九年的以白莲教为组织形式的农民大起义。饥民们用剑与火剥掉了统治者极为美化的“乾嘉盛世”的假象,给清王朝以沉重的打击。这次起义,发难于湖北,相持搏斗的主要战场则在四川,著名的起义军首领有王聪儿、徐天德、冉天元等。上面引用的史料,为我们探讨川剧历史提供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