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理想是在实践中产生的,它是面向未来的人类理性的构想,人类对理想的追求是人类区别于动物世界、并使自身高出动物世界、体现人之崇高性和尊严的体现,也是人的自由性与目的性相统一的体现,但理想本身则是人类自由探索与追求规范的统一。这是由人类理想的实践本性和理想在实践中保持开放性和常新性决定的;同时,人类实践的内在尺度与外在尺度也使得人类的理想追求必然表现为对自身活动的目的性追求和遵循外在规范的统一;另外,人的异化和功利主义追求导致了人类生活根基的动摇和意义世界的缺失,人类需要重建我们的理想和意义世界,以此才能规范人类的理想和重建未来的生活世界,从而展现人生的理想和人生的意义世界,展现人性的崇高和尊严,并显示高贵的人类区别于动物世界并远远地高出动物世界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看待世界有两种方式,即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相应地,世界对于人也有两种存在,即事实性存在和价值性存在。由价值关系构成的世界,通常称之为意义世界。意义世界的成立以人的合目的性需求为根据,而人的自觉生命活动也总是为获取某种意义而进行着的。相对于人的存在方式的多样化,意义世界亦有着多重开显:在生存的层面反映为适与不适;在实践活动层面形成是非、善恶、功过的评判;在精神超越层面则显现为至真、至美、至善的价值追求。不同的意义世界构成了不同的人生境界,人生境界中蕴含着的生命理念是人的整个生活目标之所在。当今世界,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生命理念,但一个民族、一个社会亦需要有某种共通性的生命理念。人类历史上生命理念范型的演进经历着由自然生命经自觉生命更向自由生命演化的过程。处在转型期的中国社会,当倡扬“和实生物,刚健有为”的精神,以确立自觉生命,归本自然生命,而又开启自由生命,并藉此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生命理念相互沟通,共同推进。  相似文献   

3.
认识活动是人特有的观念性活动,其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其目的主要包括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两种表现形式。认识活动的外在目的着重强调对于认识之外的其它活动(如,认识对于实践活动的指导)的指导作用,也就是认识活动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认识活动的内在目的是着重认识主体的求知欲望,即认识活动唯美的目的性追求。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不断满足人在认识活动中的求真、向善的目的性追求的同时,追求精神自由和自我体验的唯美的目的性将占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哲学在其本性上是思考人类生活及其世界的“价值问题”的理论。哲学范式的转换,从根本上取决于人对自身生存发展、生命本质的意义、实现方式和内容的改变,体现人类对自己生存命运的关注,对理想境界及本性完善的价值追求。纵观西方哲学形态演变的历史,可以认为是从“实在论”范式向“价值论”范式转变的历史。当代价值论范式转向的实质,就是要从“实在论”思维范式中解放出来,走向一种立足于人的价值性活动的哲学思维,进入价值论所面对和关注的人的现实生活世界,创造人与社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所需要的当代哲学。  相似文献   

5.
价值选择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之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与动物不同,人有自己的价值及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问题。价值本质上是一个目的性问题和超越性问题。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自己,是人自身本质的实现,也就是要使人成为“人”。因而价值追求本质上是人对人的本质的追求,“价值之谜”实际上是“人之谜”。价值选择的奥秘,还在于人对人的本质的追求和选择。对人的本质的追求、选择、创造和实现,是人的价值的追求和选择的终极关怀和最高目标。社会转型中的价值选择实质是社会价值的选择。社会价值选择要从社会主体、人类主体的目的需求出发。从人的“类生活”、“类特性”和“类本质”出发来考虑问题,应当通过社会价值的选择和追求,去升华和提升个人的价值追求境界和价值选择层次。  相似文献   

6.
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追求真理是为了追求价值。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最高的价值目标,从接近和把握真理是为了创造和实现价值这个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对价值的追求不但主导和规范着对真理的追求,而且也是全部人类生命活动的终极目的之所在,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信仰是人的目的性要求的终极目标及趋向,是构成人的目的性要求的前提和基点。信仰危机产生于人的目的性要求与自然界、人的目的性要求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否定性关系。由此提醒我们既要保持清醒的反思批判意识,又要坚持“负责的人性”,从而在创造自身的实践活动中葆有自由的可能和向上的张力。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发展问题实际上是人的生活世界发展与文明化的问题。正义是人类的本性和美德,是人类活动的价值追求与理想,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一种合理、平衡、协调的关系。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的本质是社会正义,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正义的逻辑延伸、发展和落实。  相似文献   

9.
论实践的否定性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否定性是人的实践活动的本质 ,即人作为主体与外部世界作为客体之间的双向否定性关系。从实践中的目的性要求来看 ,这种否定性表现为人的目的性要求与自然界制约的双向否定性关系和人的目的性要求与现实世界的双向否定性关系 ;从实践中的对象性活动来看 ,这种否定性表现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人与自然界、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人与自我的双向否定性关系。扬弃外部世界对人的否定有伦理的方式和发展的方式两种。内含着伦理的发展方式才是人类真正的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方式  相似文献   

10.
社会发展既存在着客观必然性,又渗透着人们自觉的价值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发展过程就是人们对发展的一种价值选择和价值评价过程。发展研究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和合目的性的探寻,是对意义世界的建构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为需求所驱使的追求个人正当利益的行为,作为人的社会历史活动的目的性的一种具体实现,具有道德上的合理性。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的的市场行为在一定条件、一定意义上具有道德性,市场活动的社会性、市场共同体价值、主体自我道德约束对市场行为的道德性具有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和人的目的性关系的问题是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研究领域一个重要课题。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的历史,他们正是从讨论人的目的性出发来论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的。同时,人的"理想的意图"无论是提出还是实现都不是纯粹主观的结果,而是始终与外部客观世界联系在一起的。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是一部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矛盾运动的历史。关于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人的目的性关系问题的讨论,其现实意义和价值在于:在特定的社会发展阶段,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社会最优化发展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经济正义是对经济生活的正义观照 ,它越出将经济狭隘地视为追求财富的片面观念 ,把人类的经济领域置放到生活世界的价值平台并对之加以哲学的考量和意义的审视 ,确保经济活动以人的自由之本质为终极旨归。那么 ,经济正义何以可能 ?这是首先要回答的问题。本文立足于人的人性根据、人之利益关系中存在以及当代经济关系中所凸现出来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对峙情态 ,阐述了经济正义的存在论基础以及现实吁求经济正义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随着理性之光普照大地,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们的生活发生了从前所无法想象的变化,叹为观止的物质世界精益求精的程度使最神圣的价值却不知所踪。文章从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的区分入手,认为技术理性是以人类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的活动为其根本内容、以人造物为目的的思维活动过程。而价值理性则体现一个人对价值问题的理性思考,它关怀人性的世界,相信人对价值和意义的追问、人的最终归宿和终极关怀是这个世界的重心所在。同时阐述了理性概念的发展与变迁,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分裂的原因和后果,指出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为弥合两者的分裂、走出人类的生存困境提供新的契机和出路。  相似文献   

15.
自然有没有目的性,如果有的话,是在什么意义上讲的,自然的目的性是否具有层次性,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些不同形态的自然及其目的性,等等。这个问题,不同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的回答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机械论和传统唯物主义是否定自然的目的性的,西方传统中占主导地位的理性主义往往形成自然与社会、物质和精神、理性与非理性等等二元因素的对立。而儒家、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明确主张,或从现代现象学可以推断出,自然界不但存在着目的性、主体性,而且存在着它们的差异性,如马克思强调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自然与历史的一体化,而儒家的仁爱是有差等的爱,不是墨家所说的具有绝对主义倾向的“兼爱”。也就是说,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按照从高到低的价值顺序,微生物、植物、普通动物、人,都是具有独立的意志和价值的生命体。在道德的理想性、超越性上,它们是平等的,都是爱和尊重的对象,而在现实性上,它们对人的价值是不同的,人们对待它们的态度也应该是不同的,即是有差等的。  相似文献   

16.
唐君毅的人生观是建立在其心本体论哲学的基础上的,他对人生的一切看法和观点都强调了心的主导作用。他认为,生活之价值在于如何启迪人生的智慧、发现人生的真理、保持宁静的心境、确立自我之精神、体验价值之存在、发现人生之价值:要注重心灵之发展,心灵存在于自然世界中并在自然世界中发展、应注重心灵之自我肯定与自我超越、心灵在精神世界的发展。对自我生长之途程,唐君毅提出了十种生活内容之形态,即十层人生境界。  相似文献   

17.
建筑真正永恒与内在的目标是:对生活意义与价值的追求在无形中引导着我们对建筑的探求,使我们在混乱和迷惘中尚有可能把握其发展的合理走向。当今建筑师和理论工作者正从人的需要、生活的需要和环境需要出发,通过建筑的物质创造与表现,恢复并强化那些正在失去的人校和文化相关性的观念。由此产生的建筑才是充满人文精神的,属人的生命世界,具有人情味;同时确立建筑为人服务的价值观念和价值标准,目的在于重建和发掘建筑的人文价值,为人类寻求、发现和设计出生活与生命精神的理想之境。  相似文献   

18.
家园是生活世界的中心。工作世界和节日世界作为家园中两种不同类型的人与世界联系的方式,在其动态的相互作用中打开了真正的人类世界。家园揭示了人类居住的终极基础,是人的创造性得以开展的据点。正因此,英雄的肉身和精神世界与家园大地根脉相连,英雄奔赴以工作为核心的未知世界的意义得以彰显。从建设家园美好生活的角度追寻英雄本质,英雄就不再是抽象的精神个体,而是在以家园为场所的节日世界和工作世界互动平衡中,创造并守护生活意义的劳作者。不依循人在家状态的创造性活动,思考英雄的本质会陷于迷惑。整合工作世界与节日世界的裂隙,免除人在工作世界精神的家园蜕变,既是谈论人之本质的关键,也是探明英雄本质之根蒂。  相似文献   

19.
全人类共同价值是21世纪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国际环境,以对人类前途命运高度负责的态度,为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而提供的科学价值指引。全人类共同价值从人类普遍追求的价值诉求出发,生成于全球化时代人类社会共同的理想追求、共同的利益诉求与共同的责任要求,包含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共同目标、建立公平与正义的秩序愿景、实现民主与自由的权利追求。在实践路径方面,全人类共同价值强调以团结合作应对全球性问题,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以文明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世界历史不断融合发展的趋势下,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全球治理价值在生成逻辑、目标取向、实践路径等方面具有高度的时代契合性,为推动构建体现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引领。  相似文献   

20.
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社会形态,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是一种价值取向,即一种价值追求。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的一种科学形态,是科学与价值、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它所确定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整个人类的解放,是一种科学的价值取向。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和整个人类的解放作为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不仅将成为各种社会主义的最终价值取向,也必将成为整个人类社会(包括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价值趋向,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