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关于逆营销的效果研究:基于CLT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凇  黄劲松 《管理世界》2013,(11):118-129
由于消费快速增加而导致的环境恶化、资源加速消耗,以及人们健康水平降低等问题,使得以减少需求为目标的逆营销逐渐获得越来越多的重视。但逆营销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能否改变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和企业的积极参与。本研究从解释水平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实证研究探讨了逆营销对消费者购买、愿意支付价格、企业态度和再购买意愿的影响,结果显示逆营销信息解释水平和决策者心理距离之间的匹配对能否减少消费者购买有着显著影响,成功的逆营销虽然减少了消费者购买,但却提升了消费者的愿意支付价格、企业态度和再购买意愿,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突出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独特的销售主张"(USP)是许多营销专家推崇的理论,但是面对商品同质化的进一步加剧,商品和商品之间、品牌和品牌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如何让品牌吸引消费者,促成消费者再次购买呢?欢乐营销、品牌互动是一种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3.
李钢  魏峰 《管理学报》2013,10(2):225-232
考虑由一个制造商、一个零售商和若干具有策略行为的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零售商在销售期开始前宣布实施价格保障承诺。销售期划分为全价期和清货期2个阶段,选择在全价期购买商品的消费者可以在清货期索要差价,策略型消费者要决定是否等到清货期购买商品。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实施批发价格和价格补贴的联合契约,对清货期剩余商品制造商会向零售商提供价格补贴。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策略行为会降低供应链的利润,采用价格保障承诺可以缓解策略型消费者的等待行为,但不能完全消除等待行为;在策略型消费者存在的情况下,批发价和价格补贴联合契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零售商的利润,降低策略型消费者等待行为对零售商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4.
严建援  郭海玲  戢妍 《管理评论》2012,(11):28-36,59
本文以B2C电子商务平台为依托,着重针对商家营销策略对消费者选择商品时所表现出的折中效应的影响进行研究。在对消费者网络购物中选择不同类型商品时是否存在折中效应进行检验的基础上,分类探讨了不同类型营销策略对不同类型商品折中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消费者在购买便利品或购物品时都表现出折中效应;且价格策略和促销策略都会弱化消费者选择便利品或购物品时所表现出的折中效应;相对购物品,消费者在购买便利品时,两类营销策略对折中效应的影响程度更大;当消费者购买便利品时,与促销策略相比,价格策略会在更大程度上影响折中效应。基于以上分析,B2C商家应加大对便利品销售采取价格策略的频率和力度;提高提示性、比较性信息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5.
吴红 《决策探索》2007,(17):69-70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体验、感觉成为可以销售的商品,体验式消费日益成为风尚,体验式营销时代已经到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仅企业积极说服消费者为体验付费;而且消费者也乐意花钱购买体验.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的是考虑顾客(包括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行为和风险因素的定价及配给问题。垄断厂商在需求不确定的有限时间内销售定量易逝商品,追求既定收益下风险最小的定价目标。投机者追逐买卖最大利润,战略消费者力求购买支付最小,二者在厂商不变价下基于市场预期价格安排购入时机。研究结果表明,厂商、投机者和战略消费者的行为策略间存在博弈均衡;在均衡价格范围内,投机存在是增加或减少厂商期望收益取决于价格和销量变化的收益效应;投机者投机不确定需求可分散厂商收益风险,投机确定需求只会激励消费者战略购买;定价辅以配给既可遏制过度投机,又可平衡战略购买;厂商承担的风险随价格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7.
产品伤害危机及其处理过程对消费者考虑集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考虑集”形成是消费者购买决策中的重要阶段,产品只有进入考虑集才有可能最终被消费者购买。本研究在上海通过现场实验获得311名消费者的考虑集信息,检验了企业营销中的产品伤害危机事件及其处理过程对消费者考虑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产品伤害危机事件及其处理过程对危机产品是否进入考虑集有显著影响;与没有危机事件比,有事件无响应会对危机产品进入考虑集产生负面影响,并且对危机产品在考虑集中偏好顺序也产生负面影响;与有事件无响应比,企业响应、专家响应,以及他们的双重响应会对危机产品进入消费者考虑集产生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前有关在线消费者购买意愿的研究,绝大多数是基于实验统计的方法,分析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因素,网店信息呈现的框架形式往往仅作为其中的关键因素被一些研究提及并加以验证。但是,"形态各异"的信息到底如何影响消费者心理进而影响到他们的决策?商家如何从消费者心理的微观层面来设计信息呈现策略,从而增强其购买意愿?目前关于此的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从前景理论的决策参考点视角,以价格因素为例,一方面,通过情境实验,验证了价格信息的不同呈现框架对于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作用;另一方面,在利用情境实验界定了消费者心理价格参考点的基础上,通过决策模型的构建和计算,从微观层面分析了不同价格信息呈现框架下,消费者购买选择大相径庭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在风险框架下,相对于用不确定的语言来描述商品价格信息,确定性语言描述会使消费者的心理价格参考点和购买意愿更高。(2)在属性框架下,相对于用负面的语言来描述商品信息,正面的语言描述更能提高消费者的心理价格参考点和购买意愿。(3)在目标框架下,相对于强调购买行为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收益,强调不购买该商品可能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失更有助于消费者的心理价格参考点和购买意愿的提高。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作者围绕网店如何有效的呈现信息提出了管理建议,并讨论了本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绿色营销背景下产品的空间合理性摆放已经成为消费者购买线索的重要来源。绿色消费者往往会综合考虑各种产品因素以满足自身购买需求,但目前尚没有研究将产品密度作为一个考虑因素来探究其对个体绿色消费行为的影响。此外,在绿色消费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深入挖掘如何促进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这一课题变得越来越重要。空间线索在消费者购买决策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研究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有重要的意义。基于空间线索视角,探究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引入产品身份象征属性这一调节变量进行深入探讨。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主效应;使用Process 3.0插件进行bootstrap分析,检验绿色价值的中介效应;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检验产品身份象征属性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对于绿色产品密度低时,绿色产品密度高时,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购买意愿就越高;绿色价值在绿色产品密度对购买意愿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与此同时,产品身份象征属性调节绿色产品密度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具体而言,当绿色产品具有身份象征属性时,相对于绿色产品密度高,绿色产品密度低更能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而当绿色产品不具有身份象征属性时,相对于绿色产品密度低,绿色产品密度高更能提升消费者购买意愿。研究结果从空间线索视角,拓展了已有研究关于产品密度在绿色产品领域中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也为商家和营销人员利用产品摆放来促进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提供决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佛山市的实证调查资料,分析了佛山市居民鸡蛋购买行为。结果表明,佛山居民鸡蛋购买地点以就近的农贸市场为主,价格区间集中在10-16元/kg,环保包装10枚规格的最受欢迎;另外,消费者对鸡蛋的质量安全高度关注,但对品牌鸡蛋的认识度和关注度都比较低;商家的促销行为对佛山消费者鸡蛋的购买影响不大。最后,文章拟对蛋品生产或销售企业提出营销建议。  相似文献   

11.
策略型消费者为选择购买时机而估计立即或推迟购买产品的效用时,除了考虑价格和可得性,还应考虑等待成本。考虑消费者等待成本的差异性,将消费者分为高等待成本消费者、居间等待成本消费者和零等待成本消费者。基于报童模型和理性预期均衡原理,考虑三种类型策略型消费者的不同比例,构建了零售商的定价决策模型。分析比较了三种情形的定价决策:以高等待成本消费者为销售目标的定价(TM定价)、以高等待成本和居间等待成本消费者为销售目标的定价(TMξ定价)以及以所有消费者为销售目标的定价(TA定价)。研究显示,即使消费者都是理性的,由于等待成本的差异也会表现出短视型或者是部分理性的消费特征。采用TM定价时,零售商最优收益随高等待成本消费者比例的增大而提高;采用TMξ定价时,零售商最优收益随零等待成本消费者比例的提高而降低;采用TA定价时,零售商有固定的最优收益,零售商可以通过权衡每个消费者群体的保留价格和相应的买家数量来获得最优的定价策略。当零等待成本消费者的比例大于阈值,不管其他消费者的类型和比例如何,都应采用TA定价策略。在存在降价销售期的情况下,零售商在两个销售阶段的均衡价格与消费者在这两个销售阶段的等待成...  相似文献   

12.
在社会化商务研究中,大多数研究考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对企业决策的影响,很少有文献探讨消费者的资金不足时对企业开展在线营销活动效果的影响.本文讨论了当消费者消费预算有约束情况下,在线企业采用推荐奖励策略对营销效果的影响.首先建立了销售企业、已有顾客、已有顾客的朋友(潜在顾客)三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其中假设朋友的预算是私有信息,企业和已有顾客不知道该信息.通过对博弈模型的求解,发现当朋友存在预算约束时,企业采用高价格、高奖励的推荐奖励策略并不总是有效;当潜在顾客(朋友)对产品的购买意愿处于中间状态时,只有其预算偏高时,企业采取推荐奖励策略才能获得更高的利润.此外,在基本推荐奖励策略的基础上,拓展企业提供融资策略以及考虑朋友对推荐奖励反感程度的情况.研究发现,融资成本较高时,融资和奖励之间存在相互替代效果,但融资成本较低时,与融资效果与消费者的购买意愿程度相关;当潜在消费者对推荐策略存在反感时,企业仍存在一定的赢利空间.研究结果对在线企业开展推荐奖励策略的实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随着可持续性消费理念的普及,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性生产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这种绿色商品溢价能快速传导到价值链上游,进而推动绿色产业升级。本文在信息非对称环境下建立了一个可持续性制造型企业及其消费者组成的供应链模型,研究可持续性消费者比例与可持续性偏好对企业质量价格决策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在完全信息下,当企业只服务可持续消费者时,企业的收益随可持续性消费者比例递增;在信息非对称时,可持续性消费者比例越大,企业分离时所付出的成本越高,因此可持续性投入高的企业越倾向于混同而不是分离。另外,消费者的可持续性偏好对企业来说总是有利的。但是信息非对称时,可持续性消费者比例越高,并不总是对企业有利。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的社会感知会影响其对产品和品牌的评价。当消费者进行购买选择时,经常会受到参考价格效应的影响。而广告和价格不仅是企业经常要考虑的重要决策,还会对参考价格产生重要影响。为此,一个值得研究的的问题是:在考虑参考价格效应的情况下,企业该怎样确定其动态广告和价格策略?
为了研究该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广告和价格的动态模型,来研究一个双寡头市场环境下两个寡头企业的价格和广告决策,并以此分析参考价格效应的作用。具体而言,我们假定企业可以采用广告承诺和价格承诺中的一种,其中前者承诺其在一段时间内的广告投入量恒定不变,而后者确保价格不变。两种策略不仅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也会影响竞争对手的选择。在上述假定下,我们探讨了两个寡头企业在都采用广告承诺、都采用价格承诺及一个企业采用广告承诺而另一个企业采用价格承诺等三种不同情形下的最优广告和价格决策,并以此分析了三种情形下参考价格效应对最优的广告投入及定价策略的影响。最后,通过数值分析,探讨了不同情形下企业的最优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互补产品扩散模型,在考虑价格策略以及重复购买与批量购买的消费者行为下,建立了免费商品赠送对互补产品扩散影响的优化模型群。通过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免费商品的赠送对互补产品的扩散有促进作用,同时赠送互补产品优于仅赠送其中一种产品。在产品引入前进行免费商品赠送的边际效应要高于在其他时期赠送,形成"首期赠送效应"。当消费者有批量购买行为时,企业值得赠送更多的免费商品来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了解程度,以获得更高的利润。在对首期赠送水平的参数灵敏度分析后,给出了扩散过程中各个参数选取对于赠样水平的影响趋势与范围。在此基础上,为企业在实际促销决策中给出了具体的应用步骤。  相似文献   

16.
绿色消费理念转化为绿色购买行动,消费者需要承担一定的溢价支出。将环保因素引入消费者购买动机函数,考虑消费者的微观异质性、有限理性和环境复杂性,运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情景建模构建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计算实验模型,动态模拟不同情境下消费者参与绿色购买的过程,从宏观方面探索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的演化路径,并从微观方面剖析其影响机理。实验结果显示,虽然价格敏感程度和环保意识水平是消费者绿色购买决策的关键因素,但绿色商品信息占优情境下,"朋友影响"可以显著提高绿色商品市场份额。绿色消费者在自身践行绿色购买的同时,应积极宣传绿色商品信息,这对于促使更多消费者将绿色消费理念转化为绿色购买行动,推动绿色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广告传播产品稀缺诉求从而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已经非常普遍,甚至已经发展成为许多厂家或商家提高价格、促进销售的重要营销策略。但目前相关研究却比较少,已有研究主要从感知稀缺性和心理抗拒感解构消费者对产品稀缺诉求的反应机制,缺乏从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视角整合性地探索消费者应对稀缺诉求的心理反应研究,无疑限制了对消费者稀缺效应本质性和全面性的有效洞察。 产品稀缺诉求会对消费者的消费动机和消费行为产生重要影响。当呈现产品稀缺诉求时,一方面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竞争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促进性的购买意愿;另一方面也会唤起消费者的感知欺骗性,从而促使消费者产生防御性的购买意愿。采用以手机为实验商品的情景模拟研究方法,运用方差分析和Bootstrap方法检验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的中介机制以及消费者独特性需求对产品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的调节机制,得出重要研究结论。 4个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产品稀缺诉求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而且限量稀缺诉求比限时稀缺诉求更能促使消费者产生购买意愿;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分别独立部分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且均受到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调节;消费者感知竞争性和感知欺骗性共同完全中介产品稀缺诉求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而且该共同完全中介过程受到消费者独特性需求的调节。检验结果也发现限量稀缺诉求和限时稀缺诉求在诱发消费者感知欺骗性上并无显著差异。 研究结果不仅对深化和完善产品稀缺理论、感知竞争性理论和感知欺骗性理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指导企业正确操作稀缺营销、增强营销效果和帮助消费者正确辨识稀缺诉求动机、理性消费稀缺诉求产品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消费者在购买体验式商品时面临着产品价值的不确定性,因而会产生参照依赖行为。本文研究了考虑消费者参照依赖行为的定价与订购问题,并分析了产品展示策略的影响。研究发现,给定产品满足率时,只有当消费者获得高价值的概率大于某个临界值时,参照依赖下的最优价格才会高于没有参照依赖下的最优价格,并且产品价值维度与产品价格维度的参照依赖对最优价格起着相反的作用。进一步给出了最优订购量满足的条件,并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最优价格随着订购量的增大而增大。当企业采取产品展示策略之后,会产生两方面的效应,一是消费者数量减少,二是剩余消费者的保留价格增大,此时最优价格随着展示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最后,通过数值分析得到了更多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价格及销售量信号为切入点,考虑在新商品质量存在差异化的条件下,由一个线上零售商和多个消费者构成的两级两阶段供应链。本文针对线上零售商不公开销售量和公开销售量两种不同情况,研究其如何利用价格、销售量向跟随型消费者传递新商品的质量信息,以最大化自身利益。本文通过理论和数值分析表明:对于低质量新商品而言,是否公开销售量信息对于零售商利润无影响。但对于高质量新商品而言,如果消费者对其定高价时新商品质量的信赖程度足够高时,零售商会更愿意不公开销售量,反之则公开。在线上零售商公开销售量的情况下,对于消费者保留价格的差异化程度较高的新商品,定价更高的零售商销售量也更高,而消费者保留价格的差异化程度较低的新商品,则是定价更低的零售商销售量更高。  相似文献   

20.
<正> 现代营销理论认为:营销的任务不仅是刺激需求,而且要影响需求的水平、时机和构成。从本质上看,市场营销管理就是需求的管理。但是,市场需求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市场营销管理就是要针对不同的需求类型,采取相应的开发对策。 按照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与购买能力来划分市场需求,可分为现实需求(显现需求)与潜在需求。现实需求是指已经存在的市场需求,表现为消费者既有欲望,又有一定的购买力(货币支付能力)。潜在需求是指消费者没有明确意识的欲望,或者是朦胧的欲望,但由于种种原因还没有显示出来的需求。一旦条件成熟,潜在需求就转化为显现需求,为企业提供无穷的商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