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现实审度:鄂尔多斯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冲突日渐严重,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在操作层面步履维艰,经济落后是协调发展的主要瓶颈,利益驱动导致协调发展失衡;在社会层面上,环境不公正导致协调发展的平台难以建立;制度匮乏失却了协调发展的保障。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合适的度,“双赢”是鄂尔多斯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针对鄂尔多斯的目前状况,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心是“发展”,是积极主动发展而非消极被动顺应。  相似文献   

2.
民勤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根据民勤县的经济和环境状况构建了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熵权法及协调发展度模型对2000—2009年民勤县的协调发展度进行测算,基于协调发展度等级标准,对民勤县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进行了初步判别。结果显示,近十年来民勤县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已趋于协调发展,但两者的发展指数较低,可见其协调水平依旧很低,今后应着重调整农业结构,提高协调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湖南省14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度与协调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11项指标构成的"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指标体系,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湖南省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整体较好;14个市州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存在较小的差异,表现为湖南中部、东部区域的耦合协调度整体高于西部、南部区域的格局,对此,西部、南部区域需要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程度低的状态,从而实现区域绿色经济与生态环境向可持续的耦合协调方向转变。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五个方面论述了邓小平经济协调发展思想的实践要求:一、处理好速度与效益的关系;二、协调好社会成员间的利益关系;三、重视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问题;四、协调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五、解决好地区差距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存在着矛盾统一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者间的正向乘数效应和负向乘数效应、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方面。二者的协调发展,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必须从强化人们的生态环境意识、调整经济结构、建立刚柔结合的生态环境保护系统、加强生态环境的调控等方面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形势的转暖,现代社会形态中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这与国家资源的合理配置息息相关。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当中,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甚至在以往的一段时期内,二者呈现出的是负相关的关系,这种情况值得我们深思,应采取有效手段加以改善。本文具体阐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并探究二者协调发展的策略,以期为实践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生态环境与妇女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生态环境以及妇女发展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经日益意识到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而且这种密切关系已越来越明显地对当今社会及人们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毫无疑问,经济全球化具有双刃性特征。对于生态环境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一种强大的建设动力,同时也是一种严峻的破坏源泉。对于妇女发展而言,经济全球化既是一种十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挑战。与男子一样,妇女既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受害者,同时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力量。由于妇女在社会及家庭中扮演着与男子不同的角色,因此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妇女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8.
黄河流域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该文通过构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模型,测度了2005—2017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并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及相对发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向好趋势,但发展增速趋缓,当前大部分地区仍处于过渡或初级协调的低水平协调发展阶段;黄河流域各省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上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偏低,中下游省区协调发展水平相对较高;黄河流域总体上由经济滞后逐渐演变为环境滞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世界各国为了应对生态环境危机和气候变化,把发展低碳经济列为一项重要举措,生态环境是新时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低碳经济和生态环境的目标相容、理念相似,二者都是在人类生态环境危机出现的情况下提出的,只是在层次上解决方案不同,都凭借于系统化的保障机制,因此,不管是在利益协调、理念更新、制度与技术创新或市场培育等方面,低碳经济建设都可作为一项宝贵的经验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是如何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理论新境界的?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研究和分析,论述了科学发展观和马克思主义之间的渊源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本来就包括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解,以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由于这些思想长期以来成为被遮蔽的视域,致使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理解的不全面、不完整。科学发展观克服了以往发展观的片面性,全面完整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的生态哲学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简要分析循环经济的实质、阐明生态哲学与循环经济之间的共通性,最终揭示了循环经济的生态哲学意蕴,即生态存在论思想。基本含义是:“人以自然而存在,自然以人而存在”。  相似文献   

12.
儒家生态伦理传统的现代价值包括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克服、对科技理性过度膨胀的遏制和对可持续发展的指导三个方面。“参赞化育”这一价值论原理的提出,可以较好地解决当代西方环境伦理学中人类中心主义与自然中心主义的对立。儒家区分“德性之知”与“闻见之知”的看法,对于遏制现代人科技理性的过度膨胀,将会发挥制衡作用。儒家的生态伦理观要求我们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协同进化为发展的根本方向,这对于我们促进中国和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3.
循环经济的哲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循环经济的产生与提出有其深刻的哲学认识上的背景。本文深入探讨了循环经济与中国传统哲学价值观的一致性,指出了循环经济是对近代西方哲学思维方式的扬弃,也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荀子的生态环保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荀子的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环保观念和意识,充满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反映在《荀子》一书中的有关认识自然、关爱万物、兼利天下、与时俱进以及天人合一的思想言论,是先秦时期人们朴素的生态环境思想和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生态意识的源头和体现。我们应该分析、阐释和借鉴这些思想,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从传统生态意识到现代生态意识的转换和超越,重塑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生态经济的本质在于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其根源在于人自身的和谐。和谐是一个系统的和谐,老子的关于“道”学说是基于对宇宙万物的宏观考察和辩证的思考基础上形成的系统学说。其“天人合一”的思想、无为、无欲的思想对于当前生态经济的教育和践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态意识的觉醒与生态化意识形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生态化意识形态是一种运用生态意识来改造世界的思维方式或政治理念,生态化意识形态凸显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群体的生态利益;意识形态生态化是政治理念对生态的干预,实质是借生态言政治。  相似文献   

17.
针对如何认识和处理人这一生命体和周围环境关系、建立合理的生态系统的问题,对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儒家生态思想进行分析。分析认为,儒家生态思想是一个体系,其中精神生态、个人生态、社会历史生态、自然生态是四大要素,而以精神生态为核心;天人合一是儒家生态思想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生态文明的建设,不能离开人而谈天,也不能离开天而言人。分析还认为,生态问题的解决应以每个社会成员的人性修养为基础;在人性修养中,爱物、格物、厚德载物、役物,知天、敬畏天和乐天、制天命构成儒家生态修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8.
以明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存世著作为蓝本,就其"天有显道"的生态伦理意识、"天工开物"的生态伦理实践观与"物尽其用"的生态伦理保护观进行梳理和发掘,旨在揭示其"天人合一"生态伦理思想的同时,阐发其"天人秩序法则"重建的伦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道教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家和道教认为最根本的是“道”,由“道”生出天、地、人等宇 宙万物。这就突破了古代哲学以政治伦理为轴心的局限,将思考的范围扩到整个宇宙,树立 了朴素的整体观念。由此看来,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基本性当是自然而朴素的。道教 的生态伦理思想,正是从这样一种“天人合一”的基本思想出发的。道教主张“道法自然” 而不是“征服自然”,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致的,同时主张“归真返朴”的人生宗 旨,其中具有若干有价值的合理因素。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相对于工业文明导致的种种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文明观,我国严重的生态危机需要生态文明的化解,它要求我们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和谐发展中。生态文明是重建人与自然关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