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入关后,特别是在康雍时期,为加强对东北少数民族的管理、填补东北防务空虚、巩固东北边疆,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实行"徙民编旗"政策,将少数民族部众大规模迁入内地,以"新满洲"形式编入满洲八旗.这对于加强东北边防,巩固边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以库雅喇为例,对"新满洲"形成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图们江内外瓦尔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万 《民族研究》2003,7(1):70-77
清初著作记有东海瓦尔喀 ,学术界多谓是东海库尔喀或牡丹江虎尔哈之异称。本文对瓦尔喀诸问题进行探讨 ,提出新看法 :( 1)东海瓦尔喀是指明末清初分布在图们江内外的女真人。 ( 2 )他们是明初建州斡朵里部、建州兀良哈部、毛怜兀良哈部以及狭义“女真”的胤裔。 ( 3)特别对安楚拉库瓦尔喀进行了研究 ,提出其地域在今和龙市境 ,是明初第三毛怜卫胤裔 ,纠正了乾隆时绘制的《战迹舆图》标注于阿勒楚喀之误。 ( 4)对建州部、乌拉部剽掠瓦尔喀进行了分析 ,提出努尔哈赤把瓦尔喀强行掳掠到建州 ,实际是使流落各地的支系骨血归宗。这一行动充实了建州女真的军事实力 ,促进了农业发展 ,为其统一女真诸部 ,建立后金政权 ,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清代库雅喇满洲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库雅喇满洲是满族共同体的一支。满族有佛(旧)满洲和伊彻(新)满洲之分,伊彻满洲又有库雅喇满洲之别,《吉林外纪》说他们“皆满洲也”。 库雅喇满洲是今天吉林省珲春县的土著满族.全族共有钮呼特氏(郎)、泰楚拉氏(邰)、色勒里氏(铁)等15姓。 本文主要对库雅喇的源流、编入旗籍、社会经济、守卫东疆等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4.
明末后金政权进入辽东之后,归附的蒙古贵族与日俱增,清太祖努尔哈赤探索以八旗制度管辖蒙古族。天命七克广宁后,努尔哈赤便将乌鲁特、喀尔喀蒙古按部落各设一旗,乌鲁特旗由明安统领,喀尔喀旗先由莽古勒、继由其兄恩格德尔统率。而隶属八旗满州的蒙古牛录,则以吴讷格为首领;天聪初年又增一旗,由苏纳额附统领。天命六年九月,清太宗皇太极下令,取消乌鲁特、喀尔喀旗,将蒙古贵族并入八旗满州,属下人员归入附属八旗满洲的蒙古旗分。到天聪九年二月,八旗蒙古建置完备。至此,皇太极分散了后金境内的蒙古势力,而保持了满洲的民族优势。  相似文献   

5.
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会盟的召集人及地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两部会盟的召集人、地点和目的等问题,指出,<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法典>的序文、<咱雅班第达传>和清代档案史籍提供的信息证明,喀尔喀部扎萨克图汗召集了这次会盟,会盟是在其领地内举行的,主要目的是抵御来自清的军事威胁.  相似文献   

6.
喀尔喀左右翼在顺治八年(1651年)第一次遣台吉到北京进贡白驼一匹、白马八匹,确立了九白年贡关系。康熙三十年(1691年)多伦诺尔会盟之后,喀尔喀部归顺清朝。清廷允许政教大首领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土谢图汗、车臣汗每年冬季遣使进京年贡九白,以尽臣子职责,并未编入蒙古王公年班或喇嘛年班,既尊重他们在喀尔喀部的传统地位,又有强化管理之意。清廷在贡道、贡品、筵宴、朝礼、赏赐等方面,都有严格的规定。  相似文献   

7.
清朝是满洲民族建立的政权,八旗制度是其存在的基础。八旗制度是统辖以满洲人为核心的旗人行政组织,同时也是军事组织。入关以后直到雍正朝,八旗制度除了行政、军事性质外,还保留入关前后全国那种浓厚的部族式、封建式统辖组织形态,具体地说就是佐领。佐领不完全隶属于皇权之下,对于八旗满洲、蒙古、汉军来说,皇帝是统领镶黄、正黄、  相似文献   

8.
凡到过沈阳,游览过福陵、昭陵、盛京皇宫的人,都会发出这样的感慨:辽宁真不愧是满族发祥地呵! 满族直接祖先是明代的女真人,繁衍、生息于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之间,明代中叶以后逐渐南迁,其建州部和部分海西部女真人定居今辽宁境内。公元1616年,强大起来的建州女真部的首领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诸部的基础上,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老城村)建后金国,1621年迁都辽阳,1625年迁都沈阳,并创建八旗制度,把征服的女真人都纳入八旗组织之下。1626年,其子皇太极继位,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加速了女真社会的封建化进程。1636年,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在此前一年,宣布除女真旧称,定族名为“满洲”,即今日所称之满族。 1644年以后,清朝虽然定鼎北京,并将大批满族人带入关内,但因辽沈乃其肇头之地,一直予以十分重视。就在入关的当年,即下令以沈阳为陪都,尊为天眷盛京,  相似文献   

9.
清初墨尔哲勒氏新满洲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初墨尔哲勒氏新满洲考述麻晓燕,那晓波清入关前,努尔哈赤、皇太极在统一东北边疆的过程中,曾对当地各部族普遍以村屯或氏族为单位实行编户管理制度。入关以后,清政府出于填补东北边疆防务空虚的需要,于康熙初年开始将这些边疆地区的各部属民大规模地迁入东北内地,...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依据<五世达赖喇嘛传><清内阁蒙古堂档>等藏、蒙文史料,通过考察喀尔喀右翼的关键性人物阿海岱青和温布额尔德尼珲台吉在西藏的活动,探究17世纪前期喀尔喀右翼与西藏关系的历史原貌.指出在喀尔喀左翼土谢图汗部崛起之前,喀尔喀右翼在与西藏的关系中扮演着主要角色这一以往蒙藏关系研究中所忽视的史实,揭示了17世纪前期在西藏复杂的政局中蒙藏关系发展的另一端.  相似文献   

11.
通过5·12汶川大地震救援进程的推进案例,分析了国族与族群在具体情境下的转换规则,并探求其中的文化蕴含.  相似文献   

12.
古迪(Jack Goody)在追忆其所亲历的英国人类学的转变时说过以下一段话: 涂尔干的事业,对于人类学家界定其问题意识,无疑起到巨大影响,而这种影响不仅来自埃文思-普里查德本人,而且也来自那些受牛津大学训练的学者以及诸如福忒思、格拉克曼、斯瑞尼瓦斯(Srirvivas,1916-1999)等较年长的学者,这些人像杜蒙一样,曾担任该大学的教员.  相似文献   

13.
李翎 《西藏研究》2006,(3):59-62
敦煌藏经洞出土了许多精美的幡画,其中有的注明为“引路菩萨”。通过图像特征,可以确定这种“引路菩萨”属于观音菩萨的一种身形,其宗教功能是作为阿弥陀佛的助手,引导死者往生西方净土。同时,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广泛流行的“莲花手”观音,虽然在造型、名号上与前者并不相同,但经过笔者的考察,证明汉传佛教中的“引路菩萨”与藏传佛教中的“莲花手”在宗教功能上是一致的,是观音菩萨在不同的宗教系统中所呈现的不同图像样式。  相似文献   

14.
严庆 《民族研究》2006,(4):20-29
"整合"和"民族整合"两词在当前的学术论著中出现频繁,学者们对"民族整合"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实现学术话语的趋同性认识和使用,有利于消除歧异性理解,形成认知上的共识.本文在对"民族整合"的不同表述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并认为"民族整合"是不同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功能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历史视野中的"全球化"与"民族-国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勇 《世界民族》2007,4(2):13-18
“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是一个矛盾统一体。一方面,它们是矛盾着的对立面,全球化的发展似乎注定要带来对民族-国家及其主权的否定;另一方面,它们又是统一的,它们统一于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之中。二者都是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扩张所引发的必然的社会结果,并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要资本主义还存在,只要阶级还存在,无论全球化如何发展,民族-国家都不会消亡。  相似文献   

16.
《想象的共同体》中的"民族"与"民族主义"评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族”和“民族主义”在概念界定上的模糊及由此导致的实践层面上的泛滥,使它们成为某种不言自明的东西。一系列贴上民族主义标签的伪命题有助于政治色彩的动员,却无益于认识民族主义的本质。对于它们的历史根源及历史变迁,不同领域的学者有其各自不同的视角,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①一书中就试图从人类学的角度对民族主义这个“异常现象”提出一个比较令人满意的解释。一、民族产生的根源安德森开宗明义地给民族下了一个定义:“它是一种想象的政治共同体———并且,它是被想象成为本质有限的,同时也享有主权的共同体(inherentlylimite…  相似文献   

17.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设有大监军使,简称监使,又称为节儿监军,藏文写做khri spyan或rtse rjespyan,即万户悉编或节儿监军,也可简称为节儿,是仅次于敦煌乞利本(khri dpon,万户长)的当地第二号军政长官,主管军事、司法、农业生产等事务。另外,吐蕃在敦煌还先后设置了汉人部落监军、汉人监军(rgyavi spyan,亦译为唐人观察使)等官员,地位在大监军使之下。在吐蕃统治下的河陇、西域及其他地区也设有悉编(spyan)一职,为吐蕃在该地区的重要职官。这一职官对后来河西归义军政权的职官制度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8.
19.
鞑靼斯坦与车臣共和国是俄罗斯联邦境内的两个自治共和国 ,它们曾分别于 1 990年 8月和 1 990年 1 1月提出了主权要求 ,但是其结果却有天壤之别。前者经过与俄联邦中央谈判 ,达成妥协 ,拥有很大的自主权 ,形成了联邦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的新模式 ;而后者却发展成为严重的政治危机 ,并升级为旷日持久的武装冲突 ,造成了灾难性后果。本文试图分析 :为何“主权之路”起点相近 ,其政治结果却截然不同 ?一、历史发展道路鞑靼与车臣都是在沙皇俄国的长期武力征服过程中被并入俄罗斯的。鞑靼人早于车臣人与沙皇俄国发生了联系。“鞑靼”这一族称最初泛…  相似文献   

20.
通过国家利用政权的力量,学校对学生的教化作用,及田野调查的资料论述西藏藏族农民洁净观念的转变,以及"洁净"和"卫生"观念在藏族农村社会的整合,认为从"洁净"到"卫生"的转变过程折射出西藏社会文化变迁以及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