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北、南院大王在辽朝政权中的地位和在废立皇帝方面所起的作用出发,探讨了与职掌有关的内容。指出北、南大王院在北面朝官中是军政实权的拥有者。若从部族角度分析其职能,则表现为以“镇南境”为主的军务,以及对部族日常行政、经济事务的组织与管理等。  相似文献   

2.
辽朝南面宰相制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辽朝南面宰相的结衔包括寄禄官、优宠官和差遣官三部分。其中寄禄官基本借鉴自北宋初期的寄禄官体系 ;优宠官则分为同平章事、侍中、中书令、尚书令四等 ;差遣官分为中书省差遣和南枢密院差遣 ,中书省差遣包括大丞相、左右丞相、同平章事 (兼中书或门下侍郎者 ,简称中书相和门下相 )及参知政事等 ;南枢密院差遣则包括枢密使、知枢密使、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及签枢密院事等。辽朝南面宰相一般从枢密直学士、五京财赋官和翰林学士(承旨 )中选拔 ,其升迁遵循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中书相和门下相—左、右丞相的阶序。辽朝南面宰相制度既有对唐五代宋初宰相制度的借鉴 ,又体现了在“因俗而治”原则指导下的自身特点 ,特别是省院互兼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辽代的北、南大王院从机构、职官角度进行了论述;并初步考察了其部族驻牧的大致范围,即一是以上京为中心的驻牧区,一是以燕云以北为中心的镇戍区,有一部分也可能镇戍于燕云地区  相似文献   

4.
鲜卑族裔府州折氏在政治上的崛起,与五代中原王朝和契丹族的政治、军事斗争紧密相连.正是在辽朝的军事高压之下,折氏迅速成长为一支藩镇力量,并依托中原王朝的支持,继续抗辽守边.折氏与辽的多次军事冲突,其性质既夹杂着北宋王朝与辽王朝(辽与北宋)征服与反征服的影子,也有折氏为保护所辖党项部族、保境安民的努力和责任.总体看,府州并不在宋辽冲突的主战场上,而自澶渊之盟后,折氏与辽王朝的西南面招讨司从此再没有大动干戈.  相似文献   

5.
公元10世纪初,契丹族统一中国古代北方,建立辽政权.他们在继承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历史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创造了举世闻名的契丹文化.在创造本民族文字并将其使用于辽朝统治区各项事务的过程中,辽代真正意义上的史学也得到了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作为宋代军队的日常统帅机构,三衙的职能,主要包括掌管全国的禁军和厢军、干预所部将校的任命、战时领兵出征、平时主管在京禁军的训练、以军法辖治所部、掌所部军人的狱讼、负责所部的拣选等诸多方面,并行使多项事务性和礼仪性的职能。三衙职能的扩大是三衙管军制度日益强化的标志,具有强化皇权和保障北宋政局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广州府海防同知是在虎门和澳门受到英国、西班牙等国兵舰威胁情况下设立的。自1744年4月被批准设立之日起至1849年8月葡萄牙人"钉关逐役,抗不交租"为止,广州府海防同知对于澳门的行政管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权责十分明确,有效地捍卫了中国主权。而从1849年到1887年,该海防同知尽管从法理上仍然拥有对澳门民番事宜的行政、司法管理权以及对进出口澳门港船只的稽查权,实际上已经无法履行其职责,名不副实。从1887年到1911年,该海防同知完全丧失了对澳门的控制权,只有一些兼辖事务,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8.
试探契丹北枢密院的职能及历史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契丹北枢密院是辽代最高军政决策部门。它的设立是契丹族对中原封建政权职官制度的继承和改造的结果。在记述辽代历史的文献中,综合载录契丹北枢密院职能的主要有以'下史书。一是《辽史·百官志一》。其曰:"契丹北枢密院。掌兵机、武检、群牧之政,凡契丹军马皆属焉。以其牙帐居大内帐殿之北,故名北院。元好问所谓'北行不理民'是也"。另一部是《续资治通鉴长编》卷110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六月,在记载耶律隆给病逝之事后,简略谈到辽朝官制说:"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善事"。后来,叶隆礼…  相似文献   

9.
孙瑜 《晋阳学刊》2011,(1):37-42
唐代代北是族群交汇的主要区域之一,是了解唐代边地族际关系的重要窗口。以代北为视野,以代北军人为例,从军人的家庭、家族婚姻心理,以及群体意识两方面,可以对唐代代北民间社会胡汉之间的交融关系进行深入考察。  相似文献   

10.
宰相的女儿     
古代有个国王,他十分残暴又刚愎自用,只要他想干什么就一定要干。他的宰相却是个十分聪明、善良的人。宰相有个女儿,她贤惠、聪明,长得十分美丽。  相似文献   

11.
狐狸当了多年的宰相。大家都认为狐狸政绩平平,乏善可陈,可它却牢牢地坐稳宰相的位置,深得虎大王的器重。  相似文献   

12.
狄仁杰是我国唐朝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武则天时期的著名宰相。他任职期间,为官清廉,执法平直,直言敢谏,任人唯贤,曾向唐高宗、武则天指出一系列有利于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政治主张,在厉史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该对他作出全面的、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3.
萧映朝 《兰州学刊》2010,(11):200-204
西汉初年,由于河南地的失去,西汉政权被迫在漫长的国境线上面对一个强大而统一的匈奴帝国的冲击,地缘压力巨大。而代北地区则成为屏蔽关中与控驭关东尤其是燕赵地区的一个结合部,且其当匈奴单于王庭,备受冲击,屡披战火。围绕着河南地失去后代北地区复杂的战略举措与地缘活动我们可以窥见汉初地缘政治更清晰的面貌。  相似文献   

14.
<正> 宰相,是我国古代最为显赫的官衔,是君主领导下的政府最高执政官。史籍上说:“天下之宰,通于四海”,又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宰相“与元首而同体乃谓之股肱,秉邦国之会要乃譬之钧轴”。儒家一向把圣君与贤相并提,作为实现其理想的太平盛世的首要条件。这都说明了宰相的重要性。宰相一职,在我国古代的官制结构中,居于首要地位。宰相制度是职官制度、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关于北宋前期的宰相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元丰官制改革以前的宰相制度,是讨论政治制度,尤其是宋代官制时,首先遇到的问题。 一、关于北宋前期宰相制度的三种说法 (1)认为:“宋代的尚书令,中书令及侍中,自始即为序进之位,不予朝政。其总领百官,统理众事而居宰相者,初盖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日本学者也认为:“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名称虽然存在,可是,在唐制中作为三省长官的宰相,即让位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及参知政事”。  相似文献   

16.
“幕府”最早产生于战争时期。它首先存在于军事系统内,主要指军府及与军事活动关系密切的府署。因此在幕府的各种职能中,军事职能出现得最早,是幕府的原始职能。《册府元龟·幕府部》各门所列历代典型的幕府人物和事例,凸显了幕府的军事职能。主要表现为:咨议谋划,“参议正典,经纶戎务,决机制胜,料敌应变,虑必周物,举无遗策”;规讽劝谏,“激切忠告,奏记尽规,谕以正道,革其非心”;典属文书,“辞令尚乎体要,书檄畅于事情,铭记极于温润,赋咏臻于典丽”;参从征伐,或“率励骁果,挺身进击,冒刃转斗,劫质靡顾,临机制变,歼厥丑类”,或“追讨亡叛,乘危转祸,参从征伐,分部四方”,或“逆党侵逼,奸谋中遘,驱攘摧败,先期翦灭,坚壁固守,保完城堞”。  相似文献   

17.
元世祖中统初年宰相的任用赵文坦元世祖中统至元年间,汉族士人最受重用的时期是中统初年。中统三年,王文统因李之乱被诛后,汉人政治地位因此大受打击,而以阿合马为首的回回人政治地位逐渐增长。①叶子奇《草木子》卷三“克谨”篇说:“世祖既得天下,卒赖姚枢牧庵先生...  相似文献   

18.
宰相是君主制下政府最高执政官的通称。在我国古代的职官结构中,宰相的爵秩最高。史籍上说:“天下之宰,通于四海”①,又说:“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②。这都说明了宰相的重要性。由此,宰相制度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相沿袭,并成为我国古代职官制度,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这一制度的演变,评述其利弊,对于我们今天的行政管理体制仍不乏借鉴意义。本文试从宏观角度论述宰相制度的形成、变化、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9.
正确理解生产方式这一概念的涵义,对认识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其他经济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这方面学术界还存在着很大的分歧,这些分歧意见,在我们看来都是值得商榷的。这里,我们对生产方式的涵义作一粗浅探讨,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说:“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世界是一个过程,认识也是一个过程,人的意识是反映现实的过程,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思想。正如列宁所说,认识是“思维对客体的永远的、没有止境的接近”。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贡献之一,就是发展了认识的辩证法,阐明人的认识是处在永久的运动之中的,而形而上学则不把认识当作过程看待,因此导致认识上的错误,行动上的失败。认识的全过程认识源于实践,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是认识的低级阶段,“加工”是认识发展的必经道路,理性认识是认识必然上升的高级阶段。它表明认识是遵循着一定程序活动的,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认识的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