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自珍集外诗文录王贵忱王大文清贤龚自珍,是我国19世纪前半叶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生平著述繁多,除其生前刊行的家刻本《定庵文集》(初集)三卷、《定庵文集》(即诗卷《破戒草》上下两卷)和《定庵续集》(即《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和杭州陆...  相似文献   

2.
<正> 在中国近代诗坛上,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当推龚自珍,但读者常为无龚诗的较好的选注本行世而为憾。最近齐鲁书社出版的郭廷礼选注的《龚自珍诗选》,是龚自珍研究中的又一新收获。《诗选》的《前言》,是一篇系统地研究龚诗的论文,作者知人论事,顾及全人,对龚诗的思想艺术特色作了深刻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150年前,思想界一颗巨星陨落了,他就是被人们誉为“中国的但丁”的龚自珍。龚氏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对社会变革的设想,对后来知识分子的政治思想、变革实践都提供了借鉴与模式,因此,全面考察龚自珍思想源流、结构及脉络,对于探究近代政治思想的发端与演变、政治变革模式、以及知识分子从传统走向近代的道路都具有深远的意义。一、他站在传统与近代的交汇点上龚自珍生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卒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处封建王朝的后期。“一切都烂透了,动摇了,眼看就要坍塌了,简直没有一线好转的希望。”社会处处呈现出衰世景象,各阶层中叛逆的异端思想再度潜在复兴,农民、手工业工人、城市中下层市民的联合力量已成为社会变迁发展的催化力量;更为重要的是西方经济势力伴随着鸦片  相似文献   

4.
作为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思想家、文学家,龚自珍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显赫的。一位著名学者说:不了解龚自珍,就无法研究近代文学。此言甚是。对于这样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解放以来,学术界(主要是指文学研究界)对他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尽管也发表过若干篇论文,不仅研究面狭窄(主要集中在他的诗),而且深度也有待提高。在这种情况下,管林、钟贤培、陈新璋三位同志合著的《龚自珍研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年出版)一书的出版,是值得我们欢迎和珍视的。《龚自珍研究》(下简称《研究》)全书分十章,对于龚自珍的生平、政治和文艺思想、诗、文、词,以及经史研究、佛学思想与龚自珍创作的关系,和他在近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影响,作了系统而深入的论述,观点明确,时有新见,是  相似文献   

5.
“三百年来第一流”(柳亚子《定庵有三别好诗,余仿其意作论诗三截句》其三)的诗人龚自珍(1792—1841),又名巩祚,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1829)进士,曾授内阁中书、礼部主事等职。他是封建末世夜幕上的一颗璀灿的启明星: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近代文学开山作家、学识渊博的学者。他与魏源等更法革新的主张,开康、梁变法维新之先声。正如梁启超所指出的:“今文学之健者,必推龚、魏。龚、魏之时,清政府既渐陵夷衰微矣,举国沉酣太平,而彼辈若不胜其忧  相似文献   

6.
一中国封建社会鸭行鹅步地走过了二千年的历史行程,到了龚自珍生活的十九世纪上半叶,已经走上了穷途末路的“衰世”,封建专制统治的反动、腐朽和黑暗业已暴露无遗。作为时代历史的探索者和时代情绪的表达者,龚自珍最敏锐最深切地感受和认识了那个时代,把他自己的目光所及、探索所得,写成了慷慨悲愤、瑰丽清深的诗文,对黑暗现实进行了尖锐深刻的揭露、批判、诅咒和嘲骂。广泛的尖锐的深刻的社会批判,构成了龚自珍诗文思想内容的最触目的特点;而他的社会批判的凝聚点,则是对封建专制的揭露和抨击。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中说:“定庵……思想盖甚复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全集》(上海中华书局版及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第九辑所收为龚氏的编年诗,共录《破戒草》《破戒草之余》及集外未刻诗等计二百八十八首,原系王佩诤先生校录,为至今为止收集最完备的。但此辑所录各诗,自《春日有怀山中桃花园有寄》以下,共五十七首,其编年颇多可疑。当日编集者未曾详考,遂有明显可知其误者亦未能订正。其中除《哭洞庭叶青原昶》、《饮少宰王定九丈宅》二首近年已见专文指出并予纠正外,就笔者所考,尚有五首(三题)编年明显有误,即《太常仙蝶歌》《秋夜听俞秋圃弹琵琶》及《张诗舲前辈游西山归索赠(三首)》。兹申述理由,订正如下,并以就正海内高明。(一)《太常仙蝶歌》旧系于道光七年(丁亥),误。应改系于道光二年之后,三年之前。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8.
赵载光 《船山学刊》1991,(1):173-181
晚清的经世学派,以龚自珍、魏源为旗帜,而魏氏在经世方面的建树比龚氏更大。左宗棠曾说:“道光朝讲经世学者惟默深与定庵,实则龚博而不精,不若魏之切实而有条理”。  相似文献   

9.
“少年《尊隐》有高文”,龚自珍用他自己的诗向我们推荐了他年轻时代的得意之作.综观龚自珍的全部著作,《尊隐》一文也确是研究龚自珍政治思想的一篇具有代表性的重要文章.这篇文章对清廷的黑暗政治的无情揭露,对丑恶现实的大胆挑战,以及对新生活的热烈憧憬与对理想求索不得的迷惘、苦闷,……种种思想情绪交织在一起.向我们披露了作者精神世界的矛盾.仔细研究这篇文章,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龚自珍政治思想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龚自珍向日本商船访求佚书的一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曾经写过一封向日本学者访求佚书的信,收录在他自刻的《定庵文集补编》中,题名为《与日本商舶求佚书书》。这封信不但是他一生好学嗜书的见证,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一页珍贵的历史文献。 信在开头说:“昔在乾隆之年,皇侃《论语疏》至;迩者,《佚存丛书》至,所著《七经、孟子考文》亦至。海东礼乐之邦,文献彬蔚,天朝上自文渊著录,下逮魁儒硕生,无不欢喜。翘首东望,见云物之鲜新。”  相似文献   

11.
《农宗》篇是龚自珍的一篇重要代表作,是研究龚自珍经济思想的主要依据之一。对《农宗》篇的分析和评价,主要有两个问题:其一,“农宗”论中有无资本主义倾向?其二,龚自珍是否要实行包括“大宗”在内的按宗法受田的土地分配制度?他的土地方案有无抑制土地兼并的涵义?本文所探讨的是后一个问题。研究龚自珍在《农宗》中提出的土地方案,需要把《农宗》、《农宗》“自记”、《农宗答问》以及《平均篇》、《平均篇》“自记”结合起来加以考察。下面提出一些很不成熟的看法,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2.
钱仲联先生的《黄公度先生年谱》(修订稿,载《人境庐诗草笺注》,一九五七年九月古典文学出版社出版,以下简称《年谱》)出版后,很受学术界的重视。《年谱》材料丰富,引证翔实,为黄遵宪研究和近代文学史研究者提供了不少资料。不过,可能由于谱主的某些资料当时编者尚未见  相似文献   

13.
<正> 龚自珍(1792—1841)的一生是短促的。但是在当时阶级矛盾尖锐激烈、民族矛盾急剧上升、社会危机愈来愈严重,举国皆沉酣于太平的形势下,他焦急,忧虑,“僝然若不可终日”,凭着敏锐的观察,敏捷的才思,以诗文为形式,揭露社会矛盾,呼吁变法改图,反对外敌侵略,表现出一个开始觉醒的封建知识分子的思想风貌,开创了一代文风,赢得了人们的崇敬,成为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阶段的进步思想家和文学家。陆献在《简学斋诗存》题跋里叙述与龚自珍同时代的陈沆,得到龚氏文集后,把它称为  相似文献   

14.
龚自珍的经济思想是完整理解其思想全景的一个重要侧面。《平均篇》、《农宗》两篇文献基本反映了其这方面思想的主要内容,从中可以看出龚氏以农为重的理想主义模式。龚自珍的经济思想,从根本上讲,是源于其政治思想和社会抱负的。他的经济模式绝对不会触动士人阶层的利益,这是其潜意识中自我认同的精神实质决定的。  相似文献   

15.
《尊隐》是龚自珍(1792—1841)自称其少年时所作之“高文”,素称难读;而“山中之民”则是《尊隐》中的中心词语。搞清“山中之民”的实在含义,对读通《尊隐》和正确评述龚自珍早期思想,关系很大。关于“山中之民”的含义,学界迄无定论;对《尊隐》所反映的龚自珍思想,因而也有不同的认识和评价。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指的是农民,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把希望寄托于农民”的思想。有的认为,“‘山中之民’……是指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因而《尊隐》反映了龚自珍“只把扫荡黑暗、促进未来社会巨大变化的希望寄托在地主阶级知识分子‘人才’身上,那些‘鄙夫、皂隶’们是没有份的”思想。有的认  相似文献   

16.
1924年10月9日,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逝世于北京。他的门生朱羲胄即着手搜集史料,准备为林纾编撰年谱。从1926年1月动笔,到1929年4月最后定稿,这就是《贞文先生年谱》。按:“贞文”,是林纾弟子为林纾私加的谥号。1949年,《贞文先生年谱》与朱羲胄编撰的《春觉斋著述记》、《贞文先生学行记》、《林氏弟子表》,合称为《林畏庐先生学行谱记四种》由世界书局出版。《贞文先生年谱》是第一册,出版时封面由郑孝胥题署为《林畏庐先生年谱》。 如果除去朱羲胄的封建思想不谈外,仅就材料蒐集、史实考证看,《贞文先生年谱》仍不失为研究林纾的一种很重要的资料。1961年台湾世界书局又重印此书,总题目改为《林琴南学行谱记四种》。因为朱羲胄并未去台湾,因此台湾重印此书时未作任何修改增补。解放后内地虽未重印,但较有历史的图书馆一般均藏有此书,今人撰写研究林纾的论著时也多从其中取材。但笔者感到:《贞文先生年谱》也有一些地方存在错讹或不实之处,而林纾生平中的一些重要事迹,也有遗漏,因此特作考补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终于走出中世纪封闭轮回的怪圈而开始步履蹒跚地逐向近代社会的起点。在这条极富苍凉悲壮色彩的历史晨昏线上,龚自珍,以他巨人的批判的功绩树起了一块纪念碑,成为那一时代精神的象征。他的影响是深广而持久的,早在龚氏生前一就有人注意到他“见地卓绝,扫空凡猥,笔复超迈”[1],把他看作“未易”之才;近代学者梁启超更认为,“(晚清)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今文学之健者,必推龚魏”[2];就是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出杰出贡献的鲁迅、郁达夫等,也都非常喜爱龚氏诗文,在他们…  相似文献   

18.
<正> 龚自珍是近代杰出的思想家、诗人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在文学理论上有独到、新颖见解的文论家。尽管他没有专门的文学理论著作留给后世,但综观散见于他诗文、书信和评点友人诗歌中的言论,他的文学观点和见解仍然可以得到明确而系统的反映。龚自珍的这些文学主张,不仅在他生活的当时给人以启聩振聋之感,并对后世产生一定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论龚自珍诗歌的兴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自珍的诗歌被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①的作品是与其兴象的营造密切相关的。从诗为有象之言的角度予以关照,则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陈述他“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的感触,很能形象地说明龚诗兴象所具有的震撼力。龚诗兴象的特征首先表现在它于广采博纳之中展示出一种奇伟狂恣、恢宏陆离的风范。从日月星辰到龙麟鸾鹤,从菰芦藤茅到琴瑟笛箭,从九天九渊的种种幻象到古今异域的芸芸物象,一经与诗人感兴应合而融注入诗便肆意恣纵而益见奇伟恢宏:“五狱走骄鬼,万马朝龙王。”②“狼藉丹黄窃自哀,高吟肺腑走风雷。不容明月沉天去,却…  相似文献   

20.
“书生议政”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的优良传统。而打破清中叶以来经学统治的僵死沉闷局面,首开中国近代“书生议政”风气的人物,是杰出的思想家龚自珍。 龚自珍以思想家特有的敏锐眼光和批判勇气,凭“三寸舌、一支笔”(《行路易》,《龚自珍全集》第440页。以下只写《全集》及页码),抨击时弊,倡言改革,慷慨论天下事,不仅使人们读之“若受电然”,对“晚清思想之解放”也起着巨大作用(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54页)。而且时至今日,他那讥切时政、愤激辛辣的诗文,仍然具有强大的感染力,给人们以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