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目前研究生的选拔和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科学研究实践等方面均存在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全面推行以科研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学校科技发展的总体框架,强化学位论文中间环节的监督和严格答辩程序,同时为研究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科研创新氛围,可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北航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学习意识、课程设置、导师指导和国际化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因素,依托北航研究生培养体制和指导工科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实践经历为背景,从激发学习兴趣、改革课程设置、提高导师责任心、设置跨学科导师指导小组、强化国际合作等方面探究了北航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新模式,该模式也可为其它学科的研究生创新性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幕课风暴、翻转课堂和微课程的兴起是大数据技术引发教育领域变革的前奏,大数据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必将使原有的资源观、教学观、教师发展观等发生不同以往的深刻变化。优化管理类研究生课程培养方案;完善导师遴选机制,强化导师队伍建设;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加大对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经费投入力度;择优试点开发基于精品课程建设的网络互动课程平台;充分发挥企业研究生工作站的创新平台作用,这些措施的实施对于提升管理类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4.
课程设置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并直接影响到研究生教育的教学质量。针对研究生课程建设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课程内容存在滞后性、课程结构缺乏合理性等问题,提出了完善研究生课程设置的方法,即应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结构、寻找学科交叉点、提高课程满意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以此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科硕士研究生两年制培养试点遭遇挫折的重要原因是在改革中仅仅着眼于"学制"而忽视了"学质",最主要的表现是对如何保证提升两年制文科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能力的关注和研究不足.实际上,课程与导师是提升两年制文科硕士研究生专业研究能力的两个最关键因素.其中课程设置的进一步科学化是基础,导师的心态与"传道"方式调整是核心.  相似文献   

6.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社会认可度越来越高,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人才培养制度不断完善,特色专业发展迅速。在取得成绩的同时,地方高校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导师队伍方面还存在不足;地方高校可以通过科学定位、课程多样化、教育实践专业性、提高教师适应性等方面,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要在遵循自身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管理的经验。我国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的不同之处表现在:研究生招生、培养机制、培养目标的不同,研究生资格取得的不同,研究生课程和学制设置上的不同,以及研究生导师作用的不同。我国研究生教育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学习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研究生招生和培养机制,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完善研究生管理制度,加大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8.
研究生学术环境的创造是保证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该文主要从导师、学校、社会三个不同角度构建适于研究生的理想学术环境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标志着中国研究生教育开始从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向以专业型人才培养为主的转变。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在中国没有经验可以借鉴,还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从培养现状来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存在着职业性不突出、实践环节薄弱、导师力量不强、评价标准缺乏、社会认可度低等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为依据、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科学设置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重视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同时要建立科学的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增强社会对这一培养形式的认可度。  相似文献   

10.
新形势下地方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生培养工作是我国“人才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结合点和制高点,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当前我国研究生培养在课程设置、导师建设、教学环境以及科研能力等诸多方面存在问题。本文从导师队伍、学生管理、基础设施、培养方针等方面深入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以2020年某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申报省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的研究生为样本、澳大利亚研究生科研体验调查问卷为基础,采用线上问卷调查方式对医学研究生科研体验进行调查,探索医学研究生在校科研体验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其提供科研发展有利条件,提高医学研究生人才培养质量。研究表明,学术型研究生科研能力显著高于专业型研究生,其中学术型博士为医学院校研究生科研的主要力量;导师指导、研究氛围、环境支持、能力发展对创新能力发展及科研体验呈显著影响。因此,要着重引导医学研究生自我能力提升,积极发挥研究生导师科研引领作用,致力打造支持性科研创新环境,培养研究生积极的科研创新精神,从而丰富医学研究生科研体验,激发其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我国以"科研能力"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跨学科的知识及综合实践能力、高阶自主学习的能力、信息搜索能力、稳定成熟的道德品质已然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基于此,可通过提升研究生综合实践能力、注重研究生学科交叉能力培养、用核心价值观引领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等措施提升研究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随着近年来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在互联网时代,如何创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已成为解决的问题。为此本文通过抽样问卷调查,对在QQ、微博、微信等网络社交平台中,植入现代网络语言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14.
构建研究生廉洁教育长效机制可以规范研究生正确处理权力与利益关系,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还可以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体系,进而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贡献.研究生廉洁教育存在重视度和认知度偏低、针对性和实效性欠缺等问题.因此,要通过健全研究生教育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导师育人功能、弘扬独特校园文化、丰富教育内容和形式等途径,将廉洁教育融入研究生日常教育管理,提高研究生廉洁教育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学习是传统儒家立身处世、成圣成贤的基本途径,基于对学习态度、目的、方法等问题的探究,儒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学习理论:儒家主张好学且乐学,学习是主体的能动自为活动,无论古之学者亦或今之研究生皆应带着热情和兴趣去学习;学习须立志且应以圣贤期许,儒家之学是成人之学,而不是知识之学。此理论对当前研究生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对当前研究生教育而言,走出功利化、知识化误区,回归教育的育人本质成为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儒家学以致用、建功立业的学习实践论有助于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我国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在高校的专业课程特别是研究生专业课中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研究生培养每个环节,有利于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功能。针对我国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开展情况进行调研和访谈,厘清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关键问题,力图从高校层面、学科层面、导师层面和课程层面四个层面探索加强新时代高校研究生课程思政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重视软环境建设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管理理念和制度保障。具体包括: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加强课程体系建设、重视导师的育人价值、完善管理制度、建立交流平台、加强实践训练以及重视硕士论文的质量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学校缺乏专门的学术道德教育课程,部分导师的首要责任人职责未履行好和研究生自我道德教育缺失是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的重要原因。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预防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即开设专门的学术道德教育课程或专题,加强学术生态建设;积极营造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健全研究生导师责权机制;完善研究生学术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国研究生教育受到升学动机、教育成本、办学条件、管理体制等因素的影响,出现了研究生专业基础不扎实,优秀生源流失或投入科研和学习的时间不足,导师队伍、教育经费、办学条件等落后于研究生发展速度,管理部门缺乏动态、发展的引领评价机制,导致研究生培养质量下降。研究生培养单位应借鉴国外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经验,汲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策,扬长避短,注重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使研究生的教学、管理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现代化,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实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的协调发展,以此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如何构建适应于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的教育体系与培养模式,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重大课题。学科产业之关联来自于学科的本体价值与本质属性。学科与产业的对接,是实现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前提。校地对接、校企融合是学科产业对接的基本实现途径。开发完成基于企业生产技术创新需求的科研项目是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核心与关键。服务于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制度保障,必须同时关注有关校企合作制度建设和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