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整个社会更多地把慈善当作一种利益的博弈,而不是爱心的传递与人类的合作。难怪邵建波一旦被冠上“慈善狂人“的头衔,就会遭遇到如此多的麻烦事了。  相似文献   

2.
对捐款不放心所占比例高达九成以上,实在让人唏嘘。显然,要保证社会慈善理念的整体提升,一方面要大力培植慈善文化,另一方面要保持善款善用。最蹩脚的下下策就是用权力去逼捐,这只会激起民众的逆反之心,即便被强行捐出去了,也涵养不了慈善品质。  相似文献   

3.
美国公司慈善活动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司慈善作为社会慈善的一支重要力量日渐受到人们的重视,作为慈善大国,同时为公司慈善制度创新做出了开拓性贡献的美国尤其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吴业苗 《社会学》2010,(1):39-42
针对“一对一”慈善助学活动中因受助人不向捐助人“感恩”而引发纠纷的现象,有人替不“感恩”的学生辩护,认为捐助人不能用“感恩”来道德绑架受助人,有人则要求受助人要“知恩图报”。实际上,“一对一”慈善助学纠纷之所以发生,主要在于捐助人与受助人误读了各自的权利与责任,可以通过强化助学制度建设、改变助学模式、开展适当的感恩教育等路径减少、避免纠纷。  相似文献   

5.
中国式慈善面临现实困境。这种困境是捐助者与受助者双方共有的,近期的新闻就有不少:湖北5名大学生被指“缺乏感恩意识”,社会反响强烈;北大受助研究生段霖夏中途退学后用善款开办公司,被捐助人告上法庭:山西女孩郭小娟被指携善款“潜逃”,与组织募捐的网友发生纠纷;山东青岛“大善人”王明殿因行善出名,却屡遭“索捐”麻烦……何处寻找、如何构建慈善“理想国”,是一个严肃与严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整个社会的慈善意识不浓厚,既有制度层面也有文化层面的原因。针对我国社会整体慈善意识的淡薄与缺失,政府在制度层面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用税收来强化慈善捐赠激励机制。由于中国本土的儒教文化不同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它是将慈善作为一种受内在道德力驱使的自律要求,行善与否是个人的性情爱好或道德操行,  相似文献   

7.
“零捐助”     
贵州省教育发展基金会自2011年6月30日成立以来,遭遇“零捐助”尴尬,发出千余封邀请函无一回应。“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导致今天慈善机构不被信任的根源其实在于慈善机构内部的“腐化”。比如,财务管理不规范,财务监督不健全,慈善资金滥用、去向不清,甚至充斥着腐败等,都是导致人们不信任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经济和信息科技的高速发展,慈善中"逼捐"问题越来越凸显,使得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进入一种亚健康的状态。慈善原本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道德行为,是自愿对需要帮助的人的一种援助。而"逼捐"带有强迫的成分,让慈善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而"逼捐"现象的出现包含众多原因,诸如经济水平、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等因素。解决"逼捐"问题是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必要。通过法律的规定、慈善组织信息的公开、对国外优秀慈善文化的吸取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解决"逼捐""索捐""强捐"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广东中山以慈善万人行为主题亮相世界。中山慈善万人行开步于1988年的正月初七,2001年改为元宵节这一天在南北向的兴中道上汇游。慈善万人行,一路走来,风雨不改。二十多年后的今天,慈善万人行已经成为展示中山发展成果的窗口节日,吸引了中山以外越来越多的游客和华侨支持参与,  相似文献   

10.
针对“一对一”慈善助学活动中因受助人不向捐助人感恩而引发纠纷的现象,有人替不感恩的学生辩护,认为捐助人不能用感恩来道德绑架受助人,有人则要求受助人要知恩图报。实际上,“一对一”慈善助学纠纷之所以发生。主要在于捐助人与受助人误读了各自的权利与责任。  相似文献   

11.
仅有的一些救助还引发这样的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我们的社会慈善事业还很不发达,"个人对个人"的慈善仍是主要形式,慈善组织没有在捐助方和受助方之间起到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语云:“予人玫瑰手有余香。”乐善好施一向被认为是美德,古今中外莫不如此。乐善好施的表现形式——表现为公民的慈善行为和表现于制度的慈善基金会的普遍建立。说到慈善基金会和与之相关的慈善文化,就不能不提到美国,因为美国的慈善捐赠及慈善基金会数量之多、制度之完备、影响之大,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无法比拟的。美国的慈善文化慈善基金会于20世纪初叶在美国兴盛起来,至今已经有近一个世纪的历史。美国慈善业的繁荣得益于其深厚的慈善文化积淀,即其历史和宗教文化传统。美国虽然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多民族国家,但其主流文化一直是源自欧洲…  相似文献   

13.
基于民间自愿的捐赠,其价值与贡献不仅是它有助于缓解贫困、缩小贫富差距,而且它还可以培育共同的公共价值,促进社会的团结与融合,提升国家和社会的凝聚力。从国际经验看,凡是民间捐赠做得好的国家,其捐赠主体通常都是多元的,不仅有企业以组织形式的捐赠,也有个人的捐赠;不仅有富人的捐赠,也有普通公众的捐赠;捐赠的方式不仅包括钱物,还包括时间和精力。那么,中国社会慈善救助又有着怎样的特色?有传统无事业的中国慈善慈善在欧美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慈善观念深入人心,而在中国,虽有慈善传统,慈善活动也源远流长,但慈善作为一项事业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4.
2009年7月,还在江苏师范大学读社会工作专业大三的龚婷婷来到无锡市锡山区慈善会实习。锡山区内的72名社会孤儿,慈善会一直在捐助,那年暑假,慈善会组织这些孩子开展第二届夏令营,龚婷婷全程参加了。  相似文献   

15.
据媒体报道,目前已有40位美国富豪响应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发起的“慈善誓言”活动,承诺至少把一半的家产捐给慈善事业。这两位巨头还计划今年9月来中国,与一些最富有的人士见面。“慈善誓言”活动在今年6月发起,已有多名富豪响应号召。按《福布斯》杂志对这些包括纽约市长在内的富豪身家进行的估算,他们捐款数额至少可达1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全民参与公益慈善活动已经成为一种时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投入到慈善事业中。作为我国受关注度最高的明星群体也纷纷投身于这项事业当中,形成了所谓的明星慈善。但明星慈善在我国发展因种种因素,面临着发展困境。主要体现在:中国慈善制度本身不健全且没有完全法制化、监督体系不完善、慈善文化氛围不足、社会公信力较低以及专业性不够等方面。经过深入调研,本文现存困境分析可通过下述措施的实行得以缓解:进一步完善明星慈善的监管体系;重视提高明星慈善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强明星慈善的透明度;加大对慈善理念的宣传,营造全民慈善文化氛围。希望本文提出的解决措施可以为我国明星慈善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思路和视角。  相似文献   

17.
1997年7月10日,中华慈善总会研究与交流委会员就慈善资源问题举行了座谈会.崔乃夫会长、杨琛副会长以及京津两地社会福利组织、基金会、学术人士与会,大家就慈善资源的概念、开发、组合、分配等问题发表了意见.现综合如下:1.慈善资源的概念.慈善资源除与其他社会资源有类似的兼容性外,同时具有其特殊的自愿性和弹性特点.慈善资源不仅包括物质的如资金、物品、劳动力等有形资源,而且包括如爱心、文化传统、科学知识等无形资源.发展慈善事业,要着眼于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巴菲特、比尔·盖茨9月29日举办慈善晚宴,盛邀中国富豪50人的消息如重磅炸弹,在国内掀起中国式慈善的热议。国内顶尖富豪面对两人抛来的橄榄枝态度迥异,大多数富豪视之为鸿门宴,担心逼捐,一致保持沉默;只有以陈光标为代表的极少数富豪发出裸捐的最强音,称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引起中国民众顶礼膜拜;中间还夹杂着另一种声音,如宗庆后提出理性看待捐赠倡议,为社会持续创造财富是最大慈善等观点。  相似文献   

19.
纵观欧美日等发达地区及国家和我国港澳台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大都经历了几十年到一百多年不等的从义工慈善活动,到草根公益岗位,到社工专业项目,再到社会服务机构的创建与发展的过程。深圳慈善公益网也经历了类似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0.
在慈善中引入市场机制,引入市场化的运作,非鱼没有违背慈善的本义,反而进一步促进了慈善的真匪实现:因为对成本和收益的计较,因为效率的提高,:羯赠善款在更短的时间内帮助了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