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磊 《经理人》2006,(3):36-39
战略保守要了很多企业的命美国《财富》杂志的数据显示:在美国,大约有62%的企业寿命不超过5年,只有2%的企业能存活 50年;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不到7年,大企业平均寿命不足40年。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时代使企业传统的组织模式和管理理念越来越难以适应其要求。据统计,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企业的平均寿命正在逐渐缩短:在美国平均有62%的公司存活不到5年;1970年名列《财富》杂志500强的大企业中,有三分之一到1983年已经消失了;我国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岁。企业寿命如此短暂,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缺乏迅速适应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民营企业据说平均寿命只有三年半,这其中原因很多,但心浮意躁、贪大求快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的企业开口闭口都说要“做大做强”,他们认定只有“做大做强”才是企业走向成功的捷径,结果这些企业一夜之间是做大了,看起来也“强”了,可过不了多久,都纷纷断戟沉沙、灰飞烟灭,这是市场的误导还是中国人固有的一种情结?在这浮躁的追求中,我们到底收获了什么,又迷失在何处?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境界     
据统计,一个列居《财富》排名500强或与之相当的跨国公司的平均寿命大约在40年~50年之间,有些企业甚至经历了数世纪的考验,然而国外大多数企业的寿命只有15年~20年,我国国内大多数企业的寿命只有5年。为什么大多数企业都壮年夭折了呢?人们通常把原因归结为企业的决策失误、经营不善等因素,但在笔者看来,这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其更深层的原因在于大多数企业的境界太低,不懂得随着企业发展不断提升企业的境界。一、境界之说我国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人作为一种特定的存在,其根本特征在于有觉解。觉解即自觉和了解。…  相似文献   

5.
刘烁 《管理科学文摘》2012,(21):230-231
我国每年有十万多家中小民营企业消亡,平均寿命只有2.9岁,究其原因可能有多种,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进行有效的内部管理,而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实则是财务管理。只有加强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风险控制水平,才能将企业不断做优做强,达到长久有效经营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强大之路     
做大做强追求卓越是一切企业和企业家的终极目标,中国也不例外。但在改革开放前若干年,中国没有企业和企业家的概念,只有工厂商店和厂长经理,而且清一色是国营,囊括了几万人的大工厂及几个人的小粮店煤店副食品店理发店。那时若提“做大做强”,无异于痴人说梦。  相似文献   

7.
一、影响科技企业做强做大的因素 1.思想观念的原因。企业家没有不愿意将企业做强做大的,但也有部分“怕”将企业做强做大的。怕的理由有三条:一是怕企业做大了之后经营风险将随之加大;二是怕“枪打出头鸟”,政府上门的“霸王性”服务令企业难以承受;三是现行法律的连续性和系统性仍然有缺陷,有些规范政出多门,贯彻执行时就会矛盾,导致企业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8.
我国民营企业一直存在"活不长,长不大"问题。2011年中华全国工商联在《中国民营企业发展报告》蓝皮书中指出,全国每年新成立约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又倒闭10万多家,有60%的企业在5年内破产,有85%的企业在10年内倒闭,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而前几年企业的平均寿命大约是3.5年。这些民营企业为什么"短命"?当我们进行更深层次的剖析后,可看到民营企业  相似文献   

9.
宋志平 《经理人》2023,(10):6-8
<正>做企业有没有硬道理、有哪些硬道理?“硬道理”可以被归纳成六条:做强主业、有效创新、强化管理、资本运营、共享机制、防范风险。我今天跟大家交流的题目叫“做企业的硬道理”,借这个题目跟大家讲做企业我们有没有硬道理、有哪些硬道理?我把这个“硬道理”归纳成了六条:做强主业、有效创新、强化管理、资本运营、共享机制、防范风险。  相似文献   

10.
一项名为2005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32.52%的企业员工平均法定福利与非法定福利的资金比例为5:1;25.73%的企业二者比例为2.5:1。人力资源专家对这一结果深表担忧:“现代企业一般只有在初创阶段,法定性福利所占比例才较大。”  相似文献   

11.
佟景国 《经理人》2006,(4):36-37
“能力驱动”模式本身也是一种智慧型失败做大是中国企业习惯了20年的思维方式。在那个20年,企业存在理由就是做大,正如TCL总裁李东生所言“只有做大才能做强”。做大的理由指导着中国企业轰轰烈烈的20年。联想、海尔、华为、TCL、长虹、中兴等企业现在仍然存在着,并且似乎正在长大着。  相似文献   

12.
《经营与管理》2009,(10):5-5
天津市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贾志强率天津市企业代表40余人参加了“2009中国企业500强”发布暨中国大企业高峰会。天津市分别有25家、28家、37家企业入围“2009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中国服务业企业500强”。  相似文献   

13.
<正> 家庭理财如同企业理财,也是一个“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小经济实体。但大多数家庭理财不善于用“笔”,更不讲究“笔”技,其实,“笔”技不同,效果是大不一样的。 一、家用预算的“笔”技 家用预算就是计划处理家庭财务。有些人会说,本来家里钱就不多,哪里还用做什么家用预算? 越是这样,就越要做好家用预算。因为只有这样,才知道钱是怎样花出去的;才知道有没有浪费钱,也才可以  相似文献   

14.
家族企业的生命力很强,但生命周期却很短。美国麦肯锡咨询公司的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家族企业,只有15%能延续到第二代以上。我国每年新生15万家家族式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死亡10万家,有60%在5年内破产,有85%在10年内死亡,其平均寿命只有2.9岁。但是,世界上也有一些家族企业的寿命很长,有的“活”到几百岁迄今还充满生机与活力。美国许多家族公司拥有200年甚至更长的历史,它们成立了一个“300年俱乐部”,只吸收300岁以上的公司为会员。德国有一个名叫“以诺甚安”(得名于《圣经》中多子和长寿的模范以诺)高级俱乐部,它在全世界有33名成员,都是寿命在200岁以上的家族企业。因此,探求家族企业的长寿之道,对于我国家族企业的健康成长有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一个持续半个世纪的佳话 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案例的分析更清晰地认识这个问题:美国学者彼德&#183;圣吉谈到企业寿命时说过,大型企业的平均寿命不足40岁,不及人类寿命的一半。而案例中的企业已经有50年的历史,至今仍焕发着勃勃生机,她就是中国洛阳浮法玻璃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她的前身即洛阳玻璃厂。  相似文献   

16.
据权威统计,中国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29年,每年有近100万家企业倒闭。这个数据不能不说让人瞠目结舌。想当初,有多少有识之士信心满满,豪情万丈创办企业,可为何总是壮志未酬身先死,最终难逃三年之殇的宿命呢?  相似文献   

17.
据统计,中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有10万多家倒闭,有77%的民企在3年内消失,90%的在5年内消失,99%在10年内消失,中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2.9岁。本文主要从企业内部来分析中国民企易"短寿"的原因,并提出民营企业延长寿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工业倍增计划,着力做大工业总量,努力提升工业经济质量,江夏工业呈现“规模质量大幅提升、速度效益兼取”的良好态势,成为县域经济强有力的支撑。2013年完成工业投资305亿元,增长56.3%;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876亿元,增长4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89亿元,增长25.8%;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规上企业达186家。  相似文献   

19.
柳士双 《决策》2024,(4):34-37
<正>独角兽企业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是区域创新生态的重要风向标。2023年,广州新增22家独角兽企业,是全国数量增长最快的城市;总数达33家,居全国第4。此外,广州还有105家企业作为后备军入选“未来独角兽”,发展后劲十足,或将迎来独角兽企业的爆发期。广州独角兽企业为什么会突然爆发?广州做对了什么?  相似文献   

20.
余丰慧 《领导文萃》2013,(21):32-34
2013年《财富》世界500强最新榜单于7月8日揭晓.榜单显示,今年中国大陆上榜企业由去年的73家“稳步”增长至89家,中国大陆上榜企业数量连续第10年增加(中国经济网7月9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