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中原体育文化资源丰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映.虽然在少林武术和太极拳方面已开创较好的对外传播局面,但相对于其丰富的体育文化资源,中原体育文化仍然有着广阔的对外传播拓展空间.基于对中原体育文化内涵和传播现状的分析,提出了以下中原体育文化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和途径,即:积极开展大型赛事活动,有效利用大众媒介,充分发展动漫设计,推广特色体育教育. 相似文献
2.
汉语国际传播工作是我国国家综合实力,特别是软实力提高的充分体现.文章以哈萨克斯坦等国汉语国际传播调研为依据,对目前中亚地区汉语国际传播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对如何寻求中亚汉语国际传播之路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3.
4.
积极推动汉语的国际传播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有效工具.当今汉语国际传播在汉语教学本身及汉语承载的文化传播两个方面存在不足,有必要进行策略重塑和路径创新.策略重塑包括传播理念的“去工具化”、传播形式的“柔性化”和传播媒介的“丰裕化”等.路径创新则可以从分类传播、典型引领和受众体验驱动等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林语堂属于很有现代经济意识、靠写作致富的少数作家之一。他一生在努力促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时,也主张尽力赚钱,追求经济效益。在文化传播实践中,他找到了一条既面向作家又面向读者市场的通衢大道:让作家面对自己,写出各自最好的作品;让编辑兼半个经纪人,面向市场统一调理、配制、吆喝。他的文化输出,严格地说是一种"文化产品的贸易",一切创作行为既要符合商业的原则,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又要有助于"敬德修业"、增长知识、愉快身心、丰富生活,让世界真正与全面地了解中国。林语堂走出了一条文化人既不必做官,也不必依附于人受气,而完全靠自己一枝笔,自得自适,名利兼收的新路,但"畅销"这一目的,对他才华的表现和所推动的进步文化事业有所掣肘。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绵延数千年,是因为它拥有一套独特的文化传播机制,主要包括教育考试选拔机制、排斥异端邪说的抑制机制、以注经为主线的损益机制、儒道佛互补机制,等等。这种传播机制对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应当能够提供一定的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7.
姚志文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2016,(4):8-14
现代恐怖主义的媒介化生存使得国际恐怖主义的全球治理离不开对恐怖主义传播的治理。互联网新媒体的兴起和美国的霸权主义立场是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恐怖主义传播治理陷入危机的主要原因。在义利观、王霸观、和同观三方面,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迥异于西方的治理价值和治理理念,从治理话语、治理机制、治理战略等方面入手建构中国特色的治理模式,将有助于改善对国际恐怖主义传播的治理。 相似文献
8.
9.
翻译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中起着桥梁与纽带的作用,是决定文化传播效果的直接因素和基础条件。从文化翻译和跨文化传播学结合的视角,考量对外文化传播文本翻译的策略选择,指出根据翻译目的、文化传播译本功能、传播学受众因素等综合考虑,灵活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尽可能追求对外文化传播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日益进步,使国际交往的广度和深度有了进一步拓展。文化交流和文化较量也成为其中的重要内容,并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在国家软实力的竞争中因而占了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此,中国积极向外推广汉语,传播中华文化。但就现状而言,尚有诸多方面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1.
文化资本与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关系.2009年中国各区域文化资本存量值表明,中国区域文化资本存量水平低,且极不平衡.运用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进行的回归分析表明,区域文化资本对城市文化产业、县城文化产业的产出弹性分别是0.252和0.081,这从定量的角度验证了文化资本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徐翔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6(3):129-133
以YouTube、Facebook、Twitter为代表的新型社交媒体对国际传播范式和文化传播方式带来深度渗透和冲击,成为许多国家高度重视和积极利用的传播新领域,显现出在全球传播中的显著效应与战略价值。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中的文化走出去和文化软实力建设亟待加强和提高,文章以YouTube具有一定传播热度的视频为对象,对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现状、效应与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YouTube语境下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不仅限于聚焦宏大的国家层面,还要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该研究聚焦邯郸十大文化脉系这一文化教学资源,立足来邯留学生的中文课堂教学,使来邯留学生在任务环和阶梯式教学中具身感知邯郸文化并实现跨文化共情,从而形成兼具地方特色与国际视野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路径。研究表明,以国际中文课堂搭建地方文化国际传播平台,以地方文化教学活动和来华留学生的"他者"叙事传播地方文化,是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阐释和推介中国文化的积极探索。 相似文献
14.
文章首次尝试将经济学的核心竞争力理论运用到区域文化传播范畴内进行研究。文章分析了区域文化传播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重点区分了区域文化传播的核心竞争力的几个特征,并对如何通过核心竞争力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提出了几点探索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齐文化作为中华早期文明先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独具的多元开放的价值特性、灵活实用的价值观念、重经验任自然的感性主义文化追求和鲜明的对外关系理念均呈现出中华传统文化的另一种面貌,其价值精髓在当今国际文化传播视野下具有传播的可行性。通过稷下学宫这一齐文化与异质文化的契合点,通过发展文化产业的多种途径,实现齐文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比较中国参与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两种机制——上海合作组织和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表明,两种合作机制在法律基础、组织性质、运行机制、合作领域、融资能力和项目执行力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应综合利用上海合作组织和CAREC两个平台,建立和完善以中国新疆为主体的与中亚地区其他国家的合作机制,以此扩大新疆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利益。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