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敏 《船山学刊》2015,(5):8-15
为更好地弘扬船山精神,光大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5年8月20日,由湖南省社会科学家联合会主办,衡阳师范学院、湖南大学岳麓书院、衡阳县人民政府协办的"《船山学刊》创刊百年暨船山思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在湖南长沙枫林宾馆召开。来自多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专家学者代表等共140余人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汇聚了国内船山学研究的主要代表性学者,显示了学界在船山学研究上的较高学术水平,更汇集了一批年轻的船山研究者,表明了船山学研究接续开创的青春活力和后继有人。从最初翻译刊刻船山著作,到开始对船山进行学术性研究,再到多角度、宽领域深入研究船山思想,中国学者们已在这一领域结出了丰硕的成果。本次会议的研讨不仅加深了大家对百年老刊《船山学刊》的了解,也推进了同道学者们的学术交流,更进一步深化拓展了船山学研究,对船山学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
船山思想在晚清的传播与昌盛,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其作为觉醒民族的一面思想旗帜,曾积淀和集合了一种自强不息、死而后生的民族精神,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之前,本土文化破块启蒙的一道醒目的思想风景线。其思想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船山的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无论是维新斗士,还是旧民主主义革命先躯,他们高扬船山学这面思想旗帜,最根本的是在于船山学体现了强烈的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而这种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所在,又是中华文明数千年连续发展的基本内核。在晚清国…  相似文献   

3.
王船山是我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哲学家、思想家。湖南作为船山的家乡、船山思想的发源地,一直注重研究和传播船山思想,并与民族复兴、国家图强的时代呼声紧密结合,为传承、发展、创新湖湘文化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当然,船山学的研究不只在湖南,在全国甚至海外更是成果丰硕、名家辈出。为了研究船山思想、光大船山精神、砥砺国人奋起,促进民族振兴,湘籍学人刘人熙在创建船山学社的基础上,又创办了《船山学报》,于1915年8月20日正式刊行。在一百年的风雨沧桑中,其间虽历尽艰难,但刊物总能在各方鼎力相助下屡仆屡起,并在曲折中前行,真正做到了与国家民族同呼吸,与中华文化共命运,与时代社会共发展。以百年刊庆为契机,《船山学刊》将继续努力,使船山研究取得新进展,湖湘文化焕发新活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光加彩。  相似文献   

4.
唐君毅是能整体把握船山学并直透船山精神的现代儒者。其对船山学的探究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承宋明儒而补其不足;开六经生面;涵润中国历史文化之全体。  相似文献   

5.
参照和套用西方哲学术语来诠释船山思想是以往船山学研究的主要方法.这一研究方法当然有其合理性和不可磨灭的价值.但是,由于中西方哲学的问题意识、理论框架、学术范式和终极目标有着相当大的差异,以西方哲学的范式或问题意识来审视、解读王船山以及其他中国先哲,不仅会产生隔靴搔痒的遗憾,更可能会让我们无法真正读懂他们的内心世界.而沿着中国先哲自身的问题意识来解读船山,则可能会有新的体悟.这是本人近读陈来先生新作<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一书所获得的启示.作者用"接着"宋明理学的问题意识来解读船山,在这一独特的问题意识所形成的诠释眼光中,船山思想中原先被忽视的面相在新的意义层面得以彰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6.
萧莛父船山学研究主动继承了侯外庐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精神,并在此基础上有所深化拓展。萧莛父对侯外庐的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既有继承,也有拓展。“继承”体现在主动选择以马克思主义来研究船山的共同路径,以及对船山思想具有启蒙性质的共同判定。“拓展”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船山学研究的叙述术语、体系构建、内容扩展等方面的深化,以及对现当代新儒家的船山学研究和以西方思想研究船山的不同模式有所注意和肯定。萧莛父船山学研究存在着“思想的内在理路”,一方面发掘船山思想的逻辑范畴,以构建船山哲学体系之网;另一方面厘清船山思想与宋明理学的关系,将船山思想纳入明清之际“早期启蒙说”,旨在从中国自身的思想上找到启蒙精神的内在性根芽和根据。  相似文献   

7.
无论从对传统进行彻底清算并重新评估定位,还是从其对中国思想走出传统所做出的创造性贡献来看,最能体现船山之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就是他的人性论。它是船山心性哲学的基石。这一方面是因为心性哲学一直是中国传统思想甚至传统文化的核心、精髓和内在生命精神的最集中的表现,一切重要的问题如天人关系、知行关系等等均是通过心性哲学来体现并依靠心性哲学去实现的;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心性之学正是船山哲学思想的难点和重点,它是船山学的关键所在,也是船山作为理学家并结束理学使之向近代转型的最集中最明确的体现。船山对人生、对社会生…  相似文献   

8.
船山一生可谓逐梦人生。梦对船山而言,是一种大义孤忠,一种家国情怀,一种精神信仰,一种文化担当。船山一生报国,孤忠独抱,大义至上,绝笔峥嵘。青年"晓梦"求学报国,中年"续梦"扶倾救国,晚年"圆梦"文化兴国。船山"圆梦"的根本意义在于华夏民族复兴、在于华夏文明复兴。船山梦有三个层次意蕴:一是忠于明王朝,志在维护"中国之天下"一统江山;二是忠于华夏民族,志在"族类自固"的民族自强和民族复兴;三是忠于华夏文明,志在坚守精神家园,捍卫民族文化,复兴华夏文明。船山梦的历史意义和价值在于其超越了对"一姓之私"的王朝之忠,立足于民族复兴和文明复兴的大忠大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史上真正意义上的民族魂。船山梦突显了强烈的民族爱国主义和文明决定论,在中华文明历史演进和民族复兴历史进程中独树一帜。从文化传承看,船山梦是中国梦的思想先声。  相似文献   

9.
自船山殁后以至于今,学界围绕船山学术旨趣争讼已久,诸种说法或盛传一时,或流行至今,然细考之,均有偏阙,亦无有公论。船山与朱子之间关系的判断,制约、甚至决定着对船山思想渊源、学术旨趣之定位。依已有之成论,在宋明学术的框架中,船山学说与朱子学说关系归结为:船山笃守朱子学、走出朱子学与超越朱子学三种,由此可将船山学术旨趣化约为:船山以理学为宗、对朱子理学的倾覆以及集道学之大成三种争讼观点。宜以整个思想史的视域,将船山之思想视为朱子学说之反动,即对于朱子在理学开新的过程中丢掉了原始儒家的精髓、失去了儒家之所以为儒家之意蕴的"反动",从而将船山学术旨趣追溯至尽"明人道"的先秦孔孟之正学,从而肯定船山以复先秦之古为解放的正面价值。  相似文献   

10.
<正> 船山学作为一个自觉的科学概念是1982年湖南纪念王船山逝世二百九十周年学术讨论会上由方克立先生提出来的。十年于兹,随着对船山著作整理和研究工作的深入,人们逐渐形成新的共识:船山学是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大成,是对中国古代文化,尤其是宋明理学的批判总结。人们提出这一论断的根据有三:(1)船山兼采汉学、宋学之长,对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进行了系统的整理与研究,其论列之广,著述之丰,实为中国古代思想史上首届一指者。  相似文献   

11.
自从船山学形成以来,船山研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特别是自1962年第一次全国性的王船山学术研讨会以来,船山学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思想史研究中的"显学"之一(对此,笔者在<船山学刊>2002年第4期发表的<船山研究四十年之回顾>一文,已对1962年以来的研究情况作了简要的分析).船山思想是一个巨大的体系,船山著作是一个蕴含丰富的宝藏,如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将船山研究进一步深化,开拓船山学的新生面,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是<船山学刊>创刊90周年,笔者想利用这一机会,综合国内学者的意见,结合谈一些个人的极为粗浅的看法,供学术界同仁参考.为了论述的方便,拟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船山学发展至今,蕴含不同诠释向度,早期是唯心、唯物之异,后来则有心学、理学之别。曾昭旭作为台湾船山学第二期代表人物,即是以心学模式来诠释船山。然其见解有所见,亦有所不见,透过心学视角,虽彰显了个体自觉的能动性,却也使船山气学与阳明心学间的分际被模糊,使人之有限被轻忽,乾坤并建之实存被刊落,弱化了船山'道大而善小,善大而性小'之意义,而这恰好是船山学对阳明学之反省所在。不仅如此,一元论、一本论的偏重,也难以把握船山两端而一致之辩证性思维,使船山易学之要旨,皆统归为乾元,而难以开展众卦不同情境之要义。  相似文献   

13.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与举国学术繁荣相辉映,我省的船山学研究,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船山是一位生长于湖南的穷乡僻壤,却又目光高远、胸襟宏阔、思想深邃的伟大思想家。他从政治、经济、道德、哲学、史学、文学、宗教诸方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经验教训,进行了独具慧眼的批判性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诸方面,几乎都可以从船山留下的博大精深的著作中,窥其发展的轨迹。船山著作象一面镜子,它既反映了中华民族数  相似文献   

14.
严先锋 《船山学刊》2003,(1):29-31,53
船山美学的历史地位 ,不仅在于他以理性的精神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了历史总结 ,而且在于他以辩证的方法深刻地阐述了审美规律及其特征 ,并且他还以诗美学为主线 ,把传统的审美表现理论推向历史的高峰。如果说船山美学博大精深 ,许多认识和创见达到了中国古代社会最高水平的理论结晶的话 ,那么其体现在美学中的极限意识亦是一笔令人叹为观止的珍贵精神遗产。船山的极限意识主要表现为 :一、对传统美学的理论升华船山极限意识的美学底蕴在于他把人生意义和价值 ,奠定在自我本质力量的极度解放的基础上。超越性的思索和追求 ,使他超群绝伦般地在…  相似文献   

15.
田艳 《船山学刊》2009,(3):22-23
船山佛教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针对“船山与佛教的因缘”这一主题,集中探讨了船山与佛教的因缘、船山的辟佛与传佛问题、船山佛学著作《相宗络索》的思想和意义等内容,较好地补充了船山佛教思想方面的研究。也对以往所做的相关研究有了更多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船山的公正思想,既传承了儒家的公正道统,又开启了公正的具体规制。船山思想注重与现实相结合,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必然会涉及社会的不公正问题。船山学术研究径路是返本与开新相结合,因此学术风格上采取传承与开启并举,直面社会不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17.
船山的公正思想,既传承了儒家的公正道统,又开启了公正的具体规制。船山思想注重与现实相结合,具有经世致用的特点,必然会涉及社会的不公正问题。船山学术研究径路是返本与开新相结合,因此学术风格上采取传承与开启并举,直面社会不公正问题。  相似文献   

18.
张倩 《船山学刊》2011,(2):31-34
唐君觳重点阐发船山“重气重精神之表现,由重精神之表现以论文化”的思想。突出“气”在船山学中之“历程义,,和“流行义”的特色。在阐释船山学的基础上,唐君毅还系统提出了自己的文化观,其中精神表现、历史意识和礼乐生活都是立基于船山学而来的重要内容,是唐君毅“以吾人之心思,遥通古人之心思,而会及其义理。更为之说,以示后人”之宏愿的表现。  相似文献   

19.
方克立 《船山学刊》2015,(4):108-112
《现代新儒学与船山学》一书于2015年2月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以现代新儒学与船山思想的相关度为思考的逻辑起点,对现代新儒家学派的"船山学"做了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就现代新儒家学者重视船山的原因、关注船山思想的两大基本点、"后牟宗三"时代"批判的新儒家"所提出的"回到船山"等各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展现了现代新儒家学派的船山学研究的总体逻辑进程,并与马克思主义学者的船山学研究做了比较,资料翔实,视野开阔,是船山学研究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征稿启事     
1915年创办的《船山学刊》至今已走过百余年历程,是中国期刊史上为数极少而又历久弥新的学术期刊。《船山学刊》以研究船山思想、弘扬湖湘文化、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宗旨,刊发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影响久远的学术文章,培育了一批又一批学术新人。经中外学者百余年精心耕耘,已成为弘扬船山思想的学术重镇,成为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学津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