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2.
“个体伦理政治”、“制度伦理政治”是政治伦理的两大基本类型。其中,任何一种类型在政治伦理的历史展开中都具有其发生学意义上的合理性和局限性,但都必须扬弃与超越。本文主要从五个层面具体地分析了两类不同的政治伦理之别,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立足于“制度伦理政治”,彻底摈弃“个体伦理政治”的思维,贯彻“制度伦理政治”优先的根本原则,同时又吸收“个体伦理政治”中强调个体道德修造的合理之资源。惟有如此,社会主义政治伦理的成长才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规范化”道德教育是以强调道德规范在道德教育领域的核心价值为主导的道德教育方式。它的出现有其特定的社会原因、理论基础和现实需要。但“规范化”道德教育并不能解决道德教育实效性低迷的问题,惟有用德性伦理来改造道德教育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与先秦儒家的"人本"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党校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要"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扎实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  相似文献   

5.
当代西方两大伦理学家麦金泰尔和罗尔斯对"公正"与"公义"的不同层面的阐释,标志着当代西方伦理学对希腊伦理传统新的理解,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西方伦理向传统的复归.本文从揭示苏格拉底之死的不同的伦理层面出发,试图揭示存在于西方传统伦理中的内在张力,并着力刻画与麦金泰尔和罗尔斯的现代回应之间的关系,为重新审视整个西方伦理传统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周作人"附逆"看似意外,实则有它的前因后果.相对于某种平面化的政治道德评判,需要深入考察的是周作人所代表的这一脉新文化与他的人生选择之间的关联.周作人的新道德主张主要表现为伦理的自然化和道义的事功化,这些都是需要纳入具体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考察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伦理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看不见的手”是古典经济学论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优越性的有力论据。在亚当.斯密看来,“看不见的手”实现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和谐与统一,具有难以言喻的伦理价值,但“看不见的手”潜含了过程的不平等和结果的不平等等伦理缺陷,具有历史的暂时性。  相似文献   

8.
“道”与“德”无疑是老子哲学的核心范畴。在老子那里,“道”既是世界的本原,也是万物的本体,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法则或规律,而“德”,则是世界万事万物当然包括人的合“道”而行的自然品性。在老子看来,万事万物运动变化的根本规律就是“反”,由此,形成了老子与众不同的首先以“失”致“德”、然后以“德”致“得”、最后实现以“失”致“得”的伦理设计,这种基于对自然规律体认和社会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具有和谐人际、秩序社会的深刻意蕴,在人类伦理思想史上魅力独具,价值永存。  相似文献   

9.
亲亲相隐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提出的一项司法主张,之后在历代法律中得以确认.大义灭亲则一直是国人对于公理正义的追求.这两种原则实质上反映了"情"与"义"在法律领域中的冲突,作者通过对亲亲相隐与大义灭亲原则的对比分析,阐明其对当代中国刑法制度完善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古中国有儒释道"三教合一"之说,但三教实际上又不可等量齐观。就伦理道德层面的功能与作用而言,佛教和道教确实是不可与儒教比肩的。佛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便在伦理道德上自觉地选择了"儒学化"这一路径。道教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其走向与佛教基本上如出一辙,即在伦理道德上亦不约而同地走上了"儒学化"的道路。佛教伦理和道教伦理的"儒学化",主要体现在阐述忠孝思想作品的撰写、忠孝思想的提倡、戒律与"五常"的会通、以忠孝作为宗派立教之本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看不见的手"是一种维系伦理秩序的客观力量,在社会领域和市场经济中,它有自发调节利益关系、实现自然、社会、经济、政治秩序均衡的经济-伦理功能,但也存在不能推动市场伦理至善目标实现的伦理缺陷。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先秦的阴阳之气论作为孟子的"浩然之气"论提出的基础,论述了"浩然之气"中蕴含的伦理精神孟子以人性本善作为道德的理论基础,以居仁由义作为道德的具体践履,其目的是追求天人合一的道德理想境界.作者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值得肯定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 ,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其涵盖面很广。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上 ,它蕴涵着伦理道德的前提、标准、要求、价值目标等思想。  相似文献   

14.
人性假设是管理理论的重要前提,每一次管理理论的突破,几乎都是基于一种新的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和复杂人是基于人们的需要的不同的特征,即把人看成是需要人,其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也都是围绕着怎样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进行的。因此,其管理是一种以人的需要为媒介的被动的、间接的管理。那么,在管理过程中,人是否只是需要人,是否只是为了需要的满足而工作呢?本文从这里出发,提出“权利人”假设,通过权利和义务把人和工作连接起来,使得在管理过程中,将间接诱至的管理转换为直接的尊重和满足,要求企业积极承担伦理责任,实施以人为本的伦理管理。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儒家学派中,天是客体,人是主体,人道要符合天道,价值要服从真理.但是他们认为人是宇宙的核心,只有人才能实现天道的运动、实现"天人的合一".这是人生存的根本,是人生存具有意义的前提.因此,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一种以人的道德性为核心、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人本主义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观对人性内在完善的不懈努力,对"天人合一"的泛道德的执意追求,含有一种以善为最,以善为真的内核.通过"法自然",依照自然中早已存在的"伦理秩序",建立、恢复或加强人际间以伦理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秩序,使人伦达到自然的和谐.从而,衍生出中国特有的伦理法.  相似文献   

16.
17.
家族企业的繁衍,在东西方各有其伦理动因,分属不同的文化。其伦理动因在家族企业的存在、发展之中,无论是作用的范围还是作用的程度均有较大差别,在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现代价值的探讨中,涉及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之比较就在所难免。不能以"叛离家庭"(或"以家为本")与否,作为衡量东西方家族企业伦理动因差异的唯一标准和作为是否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的判别标准。以"家为本位"特征的作为当代中国家族企业繁衍主要伦理动因的儒家家族主义,并不一定就不具有优秀的"文化基因",而只具有否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尚俭"与"尚奢"之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个体的消费伦理中,一直存在"尚俭"与"尚奢"的争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尚俭"的消费观已日益显露出其局限性,但由此认为"尚奢"的消费观更适合市场经济发展的结论也是片面的。在"尚俭"与"尚奢"之间寻找一种既适合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又适应个体发展的合理的消费观是对消费伦理发展的必然要求。科学、文明、健康、适度应该是个体消费伦理合理建构的原则与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时期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伟大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涵盖面很广.从伦理道德的角度上,蕴涵着丰富的伦理道德标准、伦理道德规范、伦理道德价值等理论思想.  相似文献   

20.
城邦伦理与个体伦理是柏拉图构造"贤人政治"的两个重要的权力伦理视角,集中地展现出柏拉图政治思维中的整体性思维、个体伦理思维以及人治思维.在剖析"贤人政治"构造过程中的政治思维特质后,本文进而批判性地反思了中国传统的"好人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