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服务设计的时代已经来临,粤港澳大湾区仅靠传统制造业已难以适应未来的竞争,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本文运用了设计学、经济学与统计学的研究方法,探索如何通过服务设计来驱动粤港澳大湾区的创新与发展。共同创造和整体性思维是服务设计的核心理念,有利于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之间的协同创新,打破传统的行政区域束缚,共同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发展,服务设计将成为驱动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引擎。  相似文献   

6.
7.
粤港澳大湾区跨境区域协调:现状、问题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特色是一国两制三区。改革开放近40年来,这种多元体制互补的优势直接推动了珠三角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由此衍生出一系列区域协调的棘手课题。具体如跨境交通协调(物流)、跨境人员交流(人流)、跨境信息交流(信息流),以及跨境产业合作、跨境基础设施建设、跨境环境保护、跨境公共安全等等,这些跨境区域协调的课题涉及经济、行政、法律、社会多个层面,涉及粤港澳三地之间、港澳和广东省内各区域各部门之间,不同条块之间的协调,这是粤港澳大湾区与世界其他大湾区的最大不同,也是粤港澳大湾区这一区域概念背后蕴含的最大潜能所在。为此,本文聚焦粤港澳跨境区域协调的相关问题梳理和实践探索的总结,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区域协调的主要课题、实践进展以及未来创新区域协调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创新生态体系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璟 《城市观察》2021,(1):23-34
作为国家战略的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将成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其意义重大.遵循核心概念内涵界定—现实困境分析—路径分析—选择与策略的总体思路,基于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分析,构建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数字经济平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分析范式,探讨粤港澳大湾区如何重构产业创新生态,促进颠覆性创新价值网的建立.研究表明:颠覆性创新价值网构建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数字经济平台战略是路径选择;以机制体制改革和政策、标准供给为动力,构建大湾区颠覆性创新生态价值体系,并以数字经济发展促大湾区价值网建设,可实现大湾区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解决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战略。当前,大湾区内,珠江西岸和珠江东岸发展仍然非常不均衡。地处珠江西岸的珠海,面对新的历史机遇,如何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找准发展目标定位,并明确在粤港澳大湾区中所发挥的作用,是关系到珠江西岸能否在粤港澳大湾区中崛起的核心命题。  相似文献   

10.
11.
12.
2017年12月2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的椭圆形办公室签署了颇受争议的《减税和就业法案》。该法案一出,便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减税潮,使得2018年被西方学者誉为"减税年"。美国政府的减税将打破当前亚太地区的经济大循环,并对粤港澳大湾区对外经济的发展路向产生影响。本文认为,大湾区应着力发展"自主可控,进口替代",建设有底气的IC产业,以提升当前消费性电子产品出口的兴旺势头;同时,对于能耗较大及对美产业依赖度较大的产业,应积极谋求集体赴美投资。此外,大湾区还应借助港澳对外窗口和结算渠道,积极介入东南亚地区的电商销售网络,理顺企业参与东南亚电商销售的路径,为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市场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需要什么样的城市文化特质,才有可能承担起中国走向和融入世界桥头堡的角色,建立起不仅具有经济硬实力、还具有文化认同融合发展软实力的亚太和国际化中心城市?构建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发展战略,使其与总体发展规划要求相适应和配套,是摆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中一个不可回避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4.
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对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竞争新优势、促进消费升级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多重融合视角,利用熵值法,从发展规模、发展结构、发展效益等维度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综合体系及子体系进行评价测度及特征分析.进一步地,通过构建计量模型,探讨了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分布密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力资本水平、互联网普及程度、财政分权程度等因素对粤港澳大湾区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现代服务业体系构建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其构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5.
高度包容开放是世界一流湾区的共有特征,对外开放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粤港澳大湾区能否实现跻身世界一流湾区行列的目标。本文基于贸易开放度、投资开放度等多个维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粤港澳大湾区在2010-2015年间的对外开放水平进行了测度,并且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总体对外开放水平处于上升通道,而且显著高于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同时,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间的对外开放水平表现出了总体分化、局部趋同的特征。为此,可以通过充分发挥香港"超级联系人"功能、借助广东自贸区开展制度创新、"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互动以及推动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等方式,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对外开放水平,为粤港澳大湾区集聚和优化要素资源配置、激发经济增长新活力和新动力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17.
查婷俊 《城市观察》2021,72(2):21-36
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优势互补机制,对于寻求粤港澳大湾区区域内产业升级的驱动力而言,具有至关重要的积极意义.首先根据测算的产业结构相似指数,对粤港澳大湾区内部产业升级进行理论逻辑分析,其次通过对比粤港澳地区三次产业结构和主导产业的结构,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利用产业优势互补作为区域内部的产业升级驱动力,最后,利用动态集聚指数的实证分析,具体研究了2009—2019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在粤港澳大湾区的集聚及其动态变化情况.从实证结果看,尽管各城市和地区的产业集聚情况都经历了较为显著的变化,但从产业结构相似度的角度看,这些城市和地区之间仍然存在着优势互补的空间,通过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可以进一步实现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张志明  林琳  李健敏 《城市观察》2021,73(3):153-164
准确评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要素禀赋优势,是顺利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客观要求.本文采用要素禀赋系数和要素结构指数,测度2009—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资本、劳动力及技术三类生产要素的要素禀赋优势情况.结果发现,肇庆、江门、珠海和惠州在资本要素上具有绝对优势,肇庆、珠海、深圳、江门和东莞在劳动力要素上具有绝对优势,而深圳和东莞具有显著的技术要素绝对优势.进一步从比较优势来看,澳门、肇庆和香港的资本要素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东莞、深圳和江门的劳动力要素比较优势相对凸显,而深圳、东莞和佛山的技术要素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19.
通过梳理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的网络系统、客流特征及票务政策等发展现状,分析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提出大湾区轨道交通在网络发展、设施衔接、管理机制及票务政策等方面的融合发展建议,希望能为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更深层次的一体化融合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在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下,选取粤港澳大湾区2007—2017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为主要研究指标,运用重心分析方法对粤港澳大湾区高技术产业的重心变化轨迹及发展差距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湾区几何中心点在广州市南沙区凤凰大道,2007—2009年高技术产业重心位置一直位于东莞市虎门镇,2010年重心位置移动到广州市南沙区南沙街道,2011—2017年又返回东莞市虎门镇.大湾区高技术产业重心一直偏离几何中心,高技术产业的区域发展差距主要表现为珠江东西两岸的差距,南北相对均衡静止的状态,东西方向也是湾区高技术产业重心主要变动的方向,2007—2010年主要向西变动,靠近地理几何中心,东西差距逐渐缩小,2010—2017年则向东位移,东西差距又逐渐拉大.变动轨迹呈现向右倾U形轨迹,表明大湾区高技术产业城市间差距先缩小后又扩大.其主要原因是港澳自改革开放以来发挥不同的扩散效应,以及珠江对香港向西岸辐射阻隔效应及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