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卫峰 《唐都学刊》2007,23(3):81-83
英国早期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和经济掠夺遇到了困难;同时在与中国发生的贸易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承受着巨额贸易逆差。通过英国与印度;英国与中国;印度与中国在鸦片战争前贸易关系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活动下,英属印度对华贸易加大,利用原棉和鸦片吸收了中国大量的资金,形成了英、印、中三角贸易,彻底解决了英国在印度和中国进行经济入侵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2.
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又发生工业革命,这个时期正是英国资本主义大发展的时期,它拥有强大的海军和商船,大量发展海外贸易,开拓殖民地,向东方扩张势力范围。为了寻求向亚洲扩张,英国开始注意中国。1793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伯爵以专使身份来华,受到乾隆皇帝的接见,他的使命是要求缔约通商,但没有成功。1816年,英国又派出阿美士德勋爵以特使身份来华,商谈贸易工作,由于不遵守中国朝廷的礼节而被遣返,也没有完成任务。这个时期英国一再派特使来华,其目的均在于了解研究中国的情况,谋求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以进行经济上和政治上的侵略和扩张。这就是英国初期开始注意研究中国的背景。  相似文献   

3.
数字贸易例外规则是数字贸易领域中寻求贸易自由与国家规制动态平衡的集中体现,大多散见于各双边、区域贸易协定及数字经济协定。这些数字贸易例外规则普遍参考了世界贸易组织协定中例外规则的设置模式、规范表达与功能定位,但在类型和规范内容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区域贸易协定规定的数字贸易例外规则适用情形及认定,存在扩张趋向。目前中国已缔结条约的数字贸易例外规则,与《全面进步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新规则中的同类条款相比存在差距。中国应妥善应对区域和全球性数字贸易规则谈判,更好参与世界贸易组织“电子商务工作计划”,充分利用例外规则为数字贸易发展提供的空间,推进数字领域制度型开放创新,推动数字经济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4.
康雍乾三朝在我国历史上是颇具争议的一个时期,学界对"康乾盛世"是否真的存在尚存争议。文章测算了康乾时期人口、粮食产量、财政收入和进出口贸易等四个方面的经济数据,发现康乾时期的人口和粮食产量呈快速增长态势,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8.37‰和6.13‰;财政收入和进出口贸易均有所增长。但与同时期英国的横向比较可知,无论从存量还是从增速来看均具有较大差距。此外,研究还发现,康乾时期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生产力水平低下、军事实力不强、文化事业停滞不前,政治制度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此,"康乾盛世"并不存在。  相似文献   

5.
英国东印度公司是一个对英国工业革命的资本积累起过重大作用的商业组织,在英国17-18世纪的对外贸易公司中,它是最著名的。从1607年起,英国几乎每年都有船只驶往印度进行贸易。1623年东印度群岛的安汶岛事件后,英国东印度公司基本上退出东印度群岛,全力经营在印度的商馆和贸易。在从那时起至1757年普拉西战役止的长达130多年的时间里,印度一直是它主要的贸易对象,它同亚州贸易总额的3/4是与印度发生往来的结果。客观地分析这场贸易的商品结构及其成因,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这一贸易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边境地区以边境贸易为基础的对外开放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边境贸易包括边境小额贸易、边民互市贸易、边境地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内容,在贸易和经济合作的形式、内容、地域、方法上都有很大扩展,形成了不断创新的趋势。边境贸易虽不是国家间的主要贸易形式,但对沿边地区意义重大。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下,沿边地区应制订合适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目标,以促进沿边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对16个亚洲经济体参与的32件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进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与多边服务贸易体系相对照的视角,对亚洲经济体参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机制进行分析,并对亚洲经济体在区域贸易协定框架下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在多边服务贸易安排的基础上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东北作为日本传统的贸易对象,在战后日本经济复兴的初期曾成为日本对外贸易的一个重点。从1948年开始,美国政府制订并实施了发展有限日中贸易的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在这一政策下有所恢复。但在冷战格局下,这一政策并不持久,随着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实行对华经济遏制政策,日本与东北的贸易也随之结束。  相似文献   

9.
印度近代哲学发端于18世纪末,它与古代哲学有着密切的渊源关系,但又不仅仅是古代哲学自身单独演化出的形态;它受到近代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但也不完全是这种冲击造成的体系。从根本上说,印度近代哲学是印度从沦为英国殖民地到取得民族独立这近二百年间社会经济、政治变迁的产物。一、印度近代哲学的产生 1、西方文化的传入欧洲人发现通往印度的海路是在15世纪末。最先来到印度的是葡萄牙人。随后,荷兰人、英国人、丹麦人、法国人、奥地利人等相继而至。他们来印度的最初动机是发展欧洲大陆与印度的贸易或进行探险。但当他们觉察到展示在面前的是一个处于涣散和没落状态的帝国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济全球化机制正面临多方面挑战,表现为全球贸易格局巨变、世界贸易组织机制失灵、原有的贸易制度和秩序不能适应新的贸易要求等.但全球尤其是经济、贸易大国也在孕育新的经济全球化机制,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力求塑造新的贸易机制、全球化机制,如果让不同力量推动的新型经济全球化机制同向而行,走向共同发展的经济全球化,对全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模式分析,将从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目的与内容入手,对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教学模式的构建进行深入分析,以此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此次研究选用的是文献分析法,通过查找相关的文献,为文章的分析提供理论基础,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对提高高职国际经济与贸易的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东亚正面临中日与东盟共同构筑区域新型经济秩序的历史转折期。东盟与中日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了相互之间的贸易投资关系。从贸易效应来看,中国与东盟贸易的规模效应超过日本,但在贸易结构上尚属于低层次阶段;从投资规模效应来看,日本落后于中国,但中国投资的产业层次较低,集约化程度落后;从经济贡献度来看,中国对东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较明显。在以东盟为伙伴的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中日各有优势和劣势,没有中日的合作,就不会有真正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中国应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加快推进以中日和东盟为三角支柱的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格局的形成,而日本应摈弃传统大国的优越感,携手中国和东盟共同推动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文光 《南海学刊》2022,8(3):97-108
1826—1867年是英国在东南亚推行其自由贸易政策的关键时期。1826年海峡殖民地建立后,英国正处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时期。英国利用海洋优势,在海峡殖民地强制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这一政策主要有三项内容:打击海盗,强化对海上贸易航道的安全保障;废除奴隶贸易制度,尤其是东南亚独特的华工贸易,为自由贸易提供大批自由劳动力;将新加坡打造为东南亚最大的自由港,扩大对华贸易。这些政策效果明显,海峡殖民地成为英国重要的贸易基地,进一步巩固了不列颠帝国的全球贸易霸主地位。  相似文献   

14.
在对16个亚洲经济体参与的32件区域服务贸易协定进行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基于与多边服务贸易体系相对照的视角,对亚洲经济体参与区域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机制进行分析,并对亚洲经济体在区域贸易协定框架下的服务贸易自由化水平进行量化评估,以期在一定程度上识别区域服务贸易安排在多边服务贸易安排的基础上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欧亚经济联盟成立至今已七年有余,期间通过建立共同市场和加强对外合作,使联盟内外经贸实现恢复性增长。联盟内部发展稳中有进,但成员国由于利益分歧而缺乏有效的政府间合作机制,经济政策执行上存在较大差异;联盟对外通过签订自由贸易协定和非特惠贸易协定、与第三国或国际组织签订合作备忘录等形式,加强多边合作,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但实效有限。通过对联盟深度一体化评估后发现,联盟对外合作文本总体上涵盖内容较少。相比货物贸易和贸易便利化,投资和服务贸易基本没有出现在与合作伙伴国的协定条款中,一体化深度有待增强。面对未来内部问题和外部合作的双重挑战,联盟应在强调经济合作核心作用的同时,进一步通过深度一体化来实现国际市场和合作领域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与英国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Economic and Social Research Council of the UnitedKingdom,ESRC)达成协议,促进和支持澳大利亚和英国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开展合作。经济和社会研究委员会是英国针对经济和社会研究领域提供研究资助和培训的重要机构。澳大利亚虽然一直与英国有着研究合作关系,但此次是首次与英国的重要社会科学研究机构达成双边协议。根据协议,ARC和ESRC将鼓励、欢迎并支持跨国的或国际性合作团队的对等研究申请,而高素质的具有竞争性的个人申请者或跨学科的申请者也将得到鼓励。在澳大利亚,…  相似文献   

17.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迄今20年。从开始谈判到正式加入履行承诺,中国主动对标全球多边贸易规则,完善已有贸易法规制度,提高贸易制度的公平性、透明度和国际化。中国“入世”对全球增长有显著推动效应,对降低全球经济不确定性亦有贡献。“入世”后中国更注重贸易制度国际化,重视协调贸易政策与环境保护,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以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随着中国贸易制度与全球贸易体系融合演进,中国在全球贸易治理变革中的角色作用更加突出但也更具挑战性。面向未来,中国应加快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提升营商环境竞争力,通过签署高水平贸易投资协定提高贸易制度国际化水平,建设性参与WTO新议题谈判,以高标准的贸易规则深度融入全球贸易体系。  相似文献   

18.
王杰 《学术交流》2005,(5):125-129
日本和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是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的。一方面,对外贸易政策在总体趋势上呈现自由化;另一方面,又根据各自经济贸易发展的实际大力推行管理贸易。中国在对外贸易政策的选择上,既要将贸易自由化作为对外贸易政策的基本取向,更要适应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加大实施管理贸易的力度。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对于我们这个古老而又伟大的民族的历史命运一直予以高度的关注。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马克思、恩格斯曾在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了22篇关于中国事件的评论。这组不朽的檄文无情地揭露鸦片贸易的卑劣,严厉地谴责西方殖民者的海盗行径,热情讴歌了中国人民的英勇反抗,科学预见了中国革命的光明前途。鸦片战争起因于鸦片贸易。为什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不向中国输出工业品,而向中国贩卖印度的鸦片?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一文中详细分析了“这种不寻常的贸易产生和发展的概况”。在长期的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一直处于入超地位。英国工业品在中国没有市场,而中国的丝、茶却是欧洲市场的抢手货。当时的中英贸易主要就是英国用白银买中国的丝、茶。英国商人和东印度  相似文献   

20.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 ,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 ,就 1 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提出如下看法 :( 1 )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 ;( 2 )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 ,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 ,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 ;( 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 ,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 ,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