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满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灿烂文化。早在唐代,满族先人靺鞨人就创造了“渤海文化”;在公元13、14世纪,满族先人女真人也曾创造金代女真文化;自清以来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满族文化是发展的鼎盛阶段。清代满族中出现了一大批思想家、军事家、语言学家、文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满族民歌中普遍存在着与"三"这个数字有关的现象,如三个乐节、三个乐句、三个乐段、大三度、小三度、三拍子歌腔以及歌词中经常出现的三个字、三句话等等.采用整体性的分析方法,追寻"三"这个数字同黑龙江满族整个历史、文化、风俗、神话、民族习惯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关系,对满族民俗文化进行整体考察,探寻满族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理性精神"三"的文化意义之所在,可以说明满族这个民族"理所当然"的审美心理定势和满族独特的文化心理表现方式.  相似文献   

3.
满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这种文化与满族的形成发展是同步进行的。不过一个民族的发展情况,能大致反映和表现在文化的发展上,所以民族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这个民族的发展,并且能够表现出这个民族的某些基本特征,满族文化的发展经历也证明了这一点。 在满族文化中,可以找到许多以他们先人那里继承下来的痕迹,其中一些内容成为满族文化的基本成份和核心。渔猎和农耕是满族先人的基本生产生活方式,在满族形成的初期也基本是这样。相近的生产生活环境和条件,使满族无可选择地继承了其先人的文化传统。例如骑射是女真人的文化特征,他们以善于骑射而生存,也以擅长骑射而立国。满族在形成时期乃至以后的相当长时间里,骑射一直被强调和坚持,成为满族最突出的文化特征。自清太  相似文献   

4.
满族先民世居北地,由于气候、战争、疾病等因素的影响,人们曾进行不同规模的迁徙,在族群历史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记。这些被选择保留下来的迁徙记忆在族群认同以及原始崇拜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催生了大量迁徙神话。满族迁徙神话中蕴含了丰富的民族历史文化,复杂的迁徙原因映射了先民在早期社会生活中面对的种种困境,神性、人性各异的迁徙领路人表现了满族及其先民始终不变的祖先崇拜与族群认同,迁徙结果则从不同角度展现了满族先世实现民族融合的过程。因此,满族迁徙神话以集体记忆的话语模式勾勒出了满族先民的生活轨迹、审美追求,为追溯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建构多元一体民族发展模式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5.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作品造型夸张,构图粗犷,色彩艳丽,技法细腻,情感朴实。鲜活地表达着满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与文化信仰和审美思维,对于其造型观念的探索将有利于研究和挖掘满族的历史文化、历史美学等。  相似文献   

6.
满族神话以其特殊的民族文化特质伴随并参与了民族的历史发展与族群建构。通过对满族神话发生学与叙事学视阈的追根溯源,在历史碎片中可以努力寻找满族神话的叙事内涵与历史踪迹。在满族神话中,不论是口传神话还是文本神话,都影响着族群成员的内在精神塑造,也成为凝聚族群共同体、建构社会组织意识形态的文化表征。基于这样的考察,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满族的历史文化发展轨迹,更有助于我们探究满族共同体族群精神认知的建构与本体意识的文化想象。  相似文献   

7.
满族是我国北方人口较多的民族之一。它不仅有悠久而辉煌的历史,同时也有丰富灿烂的文化。它的文化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甚至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过一定影响,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这些我们完全可以从清代印刷装订的博多的历史书籍,以及近些年公开出版发行的论著里看到。大家知道,满族是与鸟结缘的民族之一,虽然在有些专著里对此问题提到过一些,但没有看到专门论述。满族在长期的同大自然的接触中自然而然地对鸟产生了极大兴趣,从而对鸟的灵敏、性格、形状、动态以及迁徙等进行了细致而认真地观察,在掌握了鸟的各种特征和用处的前提下,创造了独特的合乎于本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的鸟文化。本文中笔者从满族的鸟文化的形成因素和满族对鸟的使用,以及满族对鸟的崇拜等角度探讨满族的鸟文化。  相似文献   

8.
满族的民间祭祀管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历史的演变 ,满族的社会群体逐渐稳定为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满族群体在相异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的影响下 ,其民间祭祀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表现出满族民间祭祀的稳定性和变更性相统一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9.
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满族是肃慎的后裔,白山黑水是他们的故乡,中国东北部广袤千里的肥沃土地、山川河流东至日本海、南到鸭绿江,西起松辽平原的明边,北达堪察加之间是他们生息繁衍的地方。满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民族文化,三千多年来,一直与中原地区紧密联系着,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二度入主中原,建立金政权和清王朝,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多元文化语境中的满族作家渴望在众声喧哗中寻找自己民族的声音,从尘封的历史记忆中发现属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印迹.尽管当代满族作家有时难免沉湎于昔日的繁华富贵、优雅自得的旧梦中,尤其是满族家族小说所渗透的贵族意识仍难掩其荣耀感和幻灭感,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的自我批判精神的出场.当代满族作家民族身份的认同基本是与民族文化的反思同步的,他们一方面彰显自己的民族性格和文化倾向,另一方面,又在反思本民族的文化弱点和缺陷.满族作家直面历史和现实,在寻求民族身份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充当了本民族文化反思和批判的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历史上形成了具有共同语言,同一地域,相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植根在共同的文化板块之中,其鲜明的座标就是风俗习惯。民族与民俗共生共存,互为表里。民俗是民族的表征,民族是民俗的载体。 习俗作为活生生的文化现象,构成一个复杂的信息网络,它是民族生命的基因,它映射着一个民族的风貌和魂魄,它是人类社会的活化石。透视民俗事象的底蕴,可以洞察区域文明的风采,可以识古今之变,探悉民族的文化渊源,可谓执民俗文化的牛耳,抓住了民族的根基。 满族是我国东北最古老的一个民族。辽阔的东北大地,白山黑水之间,是满族的故乡。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满族历肃慎、(牛邑)娄、易吉、女真的绵延,经渤海、金代、清代三大政权的更迭,汇满、蒙、汉、回、朝诸部的融合。在族相袭、代相习。今俗袭古、古俗延今的传承中,流变而成多姿多彩的满族风情。兹概言之,以壮满学研究这棵文化大树的繁茂枝叶。 一、骑射文化的鲜明特色 满族通说,源于长白山,走出长白山。从其先世起,就生活在气候寒冷、环境艰苦的东北大地。它采于山、猎于原、渔于江,素以游猎、采捕为业,渐习农作。在特定的大自然环境中,在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下,因循成习,约定成俗,创造出  相似文献   

12.
满族是一个勤劳、智慧、勇敢的民族.自古以来,满族人民就和全国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祖国丰富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学艺术.长期以来,由于满汉民族亲密的交融,满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许多方面和汉族十分接近.因而一些人认为,满族的文学艺术似乎也已和汉族融为一体,不再有什么民族特色了.事实上,作为一个独立的民族共同体,它总有一些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独特的东西存在.“古往今来每个民族都在某些方面优越于其他民族”.①“每个民族不论其大小,都有它自己的,只属于它而为其他民族所没有的本质上的特点、特殊性.这些特点便是每一个民族在世界文化共同宝库中所增添的贡献,补充了它,丰富了它”.②如果说满族的作家文学,由于学习吸  相似文献   

13.
满族民间信仰是满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对满族的心理素质和价值观、满族文化的演进走向以及满族的个性发展都曾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满族是中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也是中华民族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为中国繁荣发展和统一团结做出了卓越贡献的民族.满族的历史地位具体是指满族这个人们共同体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处的位置,这直接涉及到对满族历史评价的结论,还体现了历史文化记忆对当今民族关系的深刻影响.在特定的时空关系组合下,可以从满族的跃兴、贡献、精神和启示等四个维度来确定其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满族民间文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满族歌谣,是满族民众对生活及自身情绪的诗意表达方式之一,朴实、自然、亲切、生动而又不乏真实。当我们透过那些看似浅显易懂的表层文字,向纵深挖掘,不难发现,其文本意象是丰富而又多姿多彩的,并构成了独特的意象群,使得满族歌谣更加独具魅力,那么这些意象由何而来?又有着怎样的特殊意味呢?由此,我们将打破满族歌谣的字面信息传达,试着从歌谣的文本中找到这些意象的来源,并进一步探寻这些意象的触发点、生长点,以利于更好地了解、研究、解读满族歌谣,对深入把握满族民间文学及文化的内在意蕴,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满族舞蹈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舞蹈艺术种类,具有重要的民族文化价值与独特的艺术价值。满族舞蹈的源头,记录的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渔猎生活中的成长印记和生动的身体语言表达方式。随着民族的发展,它也蕴含着从山野民族到中原统治民族的角色转换所带来的民族文化的转变。然而在当代,满族舞蹈却并未像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舞蹈一样,逐渐形成较完善、系统的表演体系,它所蕴含的独特而生动的民族文化,并未将它推向艺术创造的高峰,而是伴随着这一民族复杂的历史进程而面临着生存的危机。因此,本文直面满族舞蹈历史发展的现实问题,借鉴都市民俗学的研究视角,观察当代满族舞蹈多种创作现象,探究当代满族舞蹈创作的规律特点。并依据与满族舞蹈创作相关的环境、人等因素的不同,进而提炼出"复排"式与"符号"式结构意向两个趋于类型化的创作方式,旨在客观的认识满族舞蹈创作的艺术个性,思考它的发展空间,并对满族舞蹈创作未来的发展做出一点展望。  相似文献   

17.
叶赫那拉氏族谱从一个重要的实证角度浓缩了满族的集体历史记忆,与其他满族家族记忆构成了满族族群自我认同的文化基础,运用其中的宗教神话记忆、满族共同体形成的记忆、民族迁徙历史记忆、满汉文化交融的记忆以及道德生活记忆是当前满族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方式之一,即新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甚至伦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范式,它对今天研究构建多元一体民族新文化体系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锦州满族民间刺绣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极具研究价值。它内容博大,想像力丰富,涵义深刻,手法新颖,形式多变,是研究、挖掘满族历史文化、历史美学等方面的有力的标本。本文结合锦州满族民间刺绣实例,以视觉审美元素为主要探讨对象,从本原文化、特殊地域、主体形象、针法布局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分析和梳理。  相似文献   

19.
解读满族服饰习俗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服饰是满族文化的一种特殊载体,是满族在特定的地域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基于对自身生产、生活方式的理解与适应,以及在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中形成的,具有浓郁的地域特征、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通过对满族服饰的进一步剖析,帮助人们真正了解满族传统服饰习俗,把握其世代传承发展的历史规律。  相似文献   

20.
萨满教作为一种原始多神教,曾广泛流行于我国东北及西伯利亚等地的众多民族中。本文从渔猎、游牧、农耕等方面探讨了满族萨满教信仰中的多重文化成分,认为萨满教在满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