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房地产的价值、特征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房地产的特色,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为本,保护开发南京特色房地产,修旧如旧,新旧协调,保护城市特色建筑保护城市总体风貌;制定法规,保护历史文化街区;挖掘历史文内涵,开发名城房地产.  相似文献   

2.
文章分析了历史文化名城房地产的价值、特征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房地产的特色 ,提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人为本 ,保护开发南京特色房地产 ,修旧如旧 ,新旧协调 ,保护城市特色建筑保护城市总体风貌 ;制定法规 ,保护历史文化街区 ;挖掘历史文内涵 ,开发名城房地产。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城布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部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是中华历史文化最集中的区域,西部拥有联合国公布的世界遗产多达10几处和国务院公布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30几座,其历史文化积淀和遗产极为丰厚,是西部开发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西部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快西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西部开发应以城市开发为重点,注意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和采取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顺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世界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这是全世界的共识.重视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别是在西部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如何保护城市中原有的历史风貌、格局、特色、文化遗产等,以保证能将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交给子孙后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过去与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首先回顾了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三次编制过程及其内容,对三次规划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每次编制作出评价.文章的第二部分列举了对南京在名城保护中的成功范例和一些无奈和遗憾.第三部分比较了南京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措施,提出了可供借鉴之处.最后对南京的名城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5.
论西部城市开发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是中华民族主要发祥地,是中华历史文化最集中的区域,西部拥有联合国公布的世界遗产多达10几处和国务院公布确认的历史文化名城30几座,其历史文化积淀和遗产极为丰厚,是西部开发一个十分重要的资源。西部开发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加快西部城市化的发展进程,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西部开发应以城市开发为重点,注意科学合理和可持续的发展,积极探索和采取措施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及其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城市化进程中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开发有其独自的特点和规律,顺应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客观规律,这是世界经验的总结。对历史文化名城及文化遗产的保护,“永远不会太晚”,这是全世界的共识。重视并加强对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特别是在西部城市开发和更新中如何保护城市中原有的历史风貌、格局、特色、文化遗产等,以保证能将完整的历史文化遗产传交给子孙后代,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是我们在西部开发进程中应积极思考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6.
昆明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必须与名城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昆明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开发必须以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为前提,在此前提下,实现名城历史文化资源与现代旅游经济发展的有机对接.昆明历史文化名城资源的开发要重点围绕古滇国青铜文化、南诏大理国拓东城历史文化、元明清时期云南府城历史文化及近代时期昆明历史文化来进行,把握好各个时期的内涵、特色和价值,做好项目的选择和论证.  相似文献   

7.
南京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如何打好"明文化"旅游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霖 《南京社会科学》2004,(Z1):326-328
科学发展观是涵盖极为广泛,内容富于创新的时代概念.对南京实现"两个率先"进程中具有指导和统率作用.南京历史悠久,文脉悠长,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历史的积淀中,形成了六朝文化、明文化、民国文化、革命文化等四大特色文化.在这四大特色文化中,本文认为应以"明文化"为龙头,"龙头动,则全身皆活".以更好地促进南京旅游产业的发展,迈向更高的平台.  相似文献   

8.
韩焰 《学术探索》2002,(5):146-148
云南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研究 ,是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大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全省已拥有5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省政府也公布了 9座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一批历史文化名镇 (村 )。本文通过对滇东北地区惟一的历史文化名城威信历史文化内涵的分析研究 ,提出了进一步加强保护 ,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系统有形的文化景观和无形的文化基质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依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中的文化地理学理论,结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原则,归纳了历史文化名城文化系统的构成要素,并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为实例,具体的分析了长沙历史文化名城的结构、特色要素.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回顾了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三次编制过程及其内容 ,对三次规划的编制背景、主要内容进行了简单介绍 ,并对每次编制作出评价。文章的第二部分列举了对南京在名城保护中的成功范例和一些无奈和遗憾。第三部分比较了南京与其他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措施 ,提出了可供借鉴之处。最后对南京的名城保护提出了具体的意见和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京由其所处的地缘经济条件决定了它应当、而且也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亚火车头。与此同时 ,南京又理所当然地应当发展成为与上海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的长三角国际化都市群中名副其实的第一副中心。为了顺利实现上述战略定位所应当达到的战略目标 ,应当牢牢把握南京是驰名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这一基本事实 ,围绕南京颇具特色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以特色历史文化发展战略统领南京的城市化、都市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始终坚持以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充实、改进、改造、完善南京系列品牌战略。因此 ,发扬光大南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维护与改善南京别具一格的城市山林、湖河生态环境 ,打造绿色南京 ,乃是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12.
提升文化品位、实施大南京区域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南京应定位于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为此 ,应通过文化与经济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升南京文化品位 ,优化南京产业结构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阵。以此为契机 ,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南京区域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南京理所当然应跨行政区划与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组成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 ,创建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3.
老城保护与更新一直是规划界关注的课题,南京以50平方公里的老城为单元进行保护与更新的全面规划,并经历整体--分区--整体不断反馈深化过程的规划,在国内并不多见.本文重点介绍了南京老城保护与更新规划的工作思路和主要内容,以期为其他历史文化名城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认为南京应定位于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和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副中心。为此,应通过文化与经济互为依托、协调发展的内在联系提升南京文化品位,优化南京产业结构,营造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方阵。以此为契机,积极稳妥地推进大南京区域经济、社会的顺利发展。南京理所当然应跨行政区划与南京都市圈内城市组成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市协调发展的崭新格局,创建长江三角洲副中心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相似文献   

15.
一、"文化南京"战略是南京总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文化南京"等五大战略构成的南京总体发展战略是率先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实施"文化南京"战略、加快南京文化建设是实现"两个率先"的题中应有之义;"文化南京"战略的基本目标是把南京建设成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当代科教名城、融古都特色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名城、名副其实的文化大省的文化中心.二、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市民的整体素质是实施"文化南京"战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在实施"文化南京"战略中需要正确把握"九个相".  相似文献   

16.
一个亟需重视的问题─—对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再思索陈平(一)古老多姿的南京,以它特殊的都城气魄,深沉的历史内涵,凝重的建筑格局,明快的经济活力以及憨厚热情的民风俗情所显现出来的那种独特的魅力,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南京,早在十万年以前就有了“...  相似文献   

17.
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大体经历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内部交融及与外域文化交流这两大类型的历史性整合。南京作为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缘于南北交汇和通江达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历史上两大类型的文化整合在此都有集中体现。在不断整合的历史过程中,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融合成就了南京广博精深的地域文化体系和开放的文化性格。  相似文献   

18.
“发挥南京中心城市功能”研讨活动征文选题说明1.南京市是江苏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C,是跨省际的区域经济中。C和综合性的区域交通枢纽,又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如何充分发挥南京的区位优势、科技优势、文化优势和中心城市的作用,增强经济综合实力和辐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全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文化各方面全面地、协调地发展。在少数民族地区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作为理论指导 ,树立全新的文化观念。要树立科学的民族文化价值观、民族文化保护观、民族文化经济观和民族文化发展观  相似文献   

20.
王如绘 《东岳论丛》2007,28(1):207-207
聊城是一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是鲁西大地上一颗璀璨的明珠;聊城地区有辉煌的历史,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有大量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事件和人物载入中华民族的史册.为了全面总结聊城的历史文化成就,彰显聊城的历史文化地位,宣传聊城,推动聊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中共聊城市委、市政府和聊城大学通力合作,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对聊城的历史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总结和研究.其成果就是程玉海任主编、李泉、王云任副主编的《聊城通史》,该书近期已由中华书局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