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传统孝道的现代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重视孝亲是中国人的传统,但是目前养亲却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五四”以来对孝道的批判为孝道的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为孝道的现代化提供了可能性,现实社会中的“老而无养”和道德滑坡是孝道现代化的必要性。建立新的孝道文化,有必要使孝回归家庭,在尊敬的基础上把家庭供养与社会养老、物质供养与精神赡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孝道入法"在我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久远的法律传统。中国古代是沿着由家而国的途径进入阶级社会,家是国的微缩,国是家的放大。孝道是维系家庭伦理的道德律,在极为重视纲常伦理的中国古代社会,历代封建统治者通过制定法律使孝道从道德层面上升为法律层面,从而加深其对社会的控制力,以维护其统治。  相似文献   

3.
伦理与道德都是历史范畴。在传统家庭中,家庭代际伦理是家庭伦理的核心,维护这种伦理核心的家庭道德规范便是孝道。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和谐与传统孝道建构的"以孝治天下"的国家和社会的治理模式有其合理性和历史价值。在当代中国改革发展与社会转型中,传统家庭代际伦理和谐与孝道面临有悖"善事父母"的突出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继承和创新传统孝道。  相似文献   

4.
孝道伦理是我们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社会生活的文化精髓,在传统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老龄化社会压缩了孝道伦理的生存空间;同时,孝道伦理与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式微加剧了老龄化社会带来的社会风险。解决老龄化社会的诸多问题,要重新重视传统孝道伦理的作用,倡导幸福老龄社会。  相似文献   

5.
传统孝道伦理与现代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垒 《学术论坛》2005,2(2):30-33
孝道是中国一切传统道德的本位、核心和母体,与霸道独裁的家长制式专制统治相表里。时至今日,以孝道伦理为本位的旧道德精神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和社会行为,成为现代化征程上无形而又沉重的精神障碍,不利于当代中国建设自由、平等、民主的现代政治文明,必须进行理性扬弃。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老龄化社会出现的背景下,从伦理角度思考重建孝道与乡土社会生活方式的可能成为一种现实的需要。中国传统的孝道伦理与乡土社会生活理想,是一种可以为现代老龄化社会提供伦理智慧的思想资源。它所提供的启示是化解现代老龄化社会伦理困境的关键,在于超越个人主义与交换价值观为基础的伦理范式。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泛化将孝的精神理念运用到亲子之外的领域,这不仅从理论上为儒家伦理规范的外扩开辟了新路径,而且通过移孝作忠使其成为治家理国的有效方法。孝道泛化的内在原理是拟血缘关系,它使非血缘性的个体之间通过情感转移来模拟真实的血缘关系。现代化进程中由于社会结构的转型与西学影响使得孝道泛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受到严厉挑战,然而,其依然可以发生于儒家文明影响下的稳定组织之中。针对当今以科层制为代表的主流管理模式对成员感情与彼此关系的普遍忽视,孝道泛化的创造性运用可以重建成员间的情感互助与伦理团结,使成员表现出组织家人行为,具有积极的管理伦理意义。  相似文献   

8.
传统孝道的传承、弘扬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民间社会对传统孝道的肯定重视、弘扬推广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文化现象呢?第一,回家的客观需要;第二,亲情的精神呼唤;第三,传统文化复兴的必然结果。孝作为一种传统价值和道德,它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有哪些价值和助益呢?在我们看来:第一,有助于当代社会养老问题的解决;第二,有助于亲子关系和代际关系的和谐,进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第三,有助于推动当代社会的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第四,有助于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实现传统孝道的创造性超越,最重要的就是正确处理传统伦理的角色等级秩序和现代伦理的自由平等精神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种自由平等的新礼治秩序。  相似文献   

9.
郑婷 《兰州学刊》2004,(5):68-70
本文对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可能性进行了考察 ,并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趋向是伦理精神的理性化、道德生活的制度化和德性精神的世俗化。并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要意义在于有利于中国伦理精神的重构 ,为全球伦理的建构提供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孝文化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孝作为传统人伦秩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演变的过程。礼崩乐坏后的西汉王朝,将孝文化作为国家体制建构的基础。随着佛教的传入,孝道思想逐渐深入民间,成为魏晋隋唐时期底层社会的核心理念。宋元时期,佛教、道教和民间信仰的融合,使孝道思想成为一般民众精神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明代国家政治体制与儒家理念互为依据与支撑,形成一个整体,孝文化成为国家政治体制的合法性来源,而清朝的国家体制与儒家伦理并不呈现完全合一的状态,儒家孝道伦理也并不是整个国家全民的行为规范,呈现一种多元复合型局面。"五四"时期,在传统中国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思想界对作为传统国体基础的孝道进行了重新思考。  相似文献   

11.
张刚 《齐鲁学刊》2002,(6):104-108
祖灵意识是贯穿中国上古文化的一条思想主线 ,在此基础上 ,形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孝道观念 ,而孔子正是通过进一步总结中国传统孝道精神 ,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从这种意义上说 ,祖灵意识即是儒家思想创立的逻辑起点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孝道形成了"尊老"、"敬老"的社会伦理道德,确定了对老年人的抚养义务,将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奠基于孝道规范.中国传统孝道作为伦理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在中国传统养老中起到了保障、凝聚、调控和稳定社会的作用.今天,我国提前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但由于我国的国情和社会经济结构及践行孝道的社会现实基础等原因,传统孝道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伦理精神是深层意义上的伦理现象.民族是伦理的实体,伦理是民族的精神.伦理精神反映民族人际关系的设计、组织和调节方式;表现社会生活中各种伦理关系及社会成员在社会中伦理地位;体现人们社会生活的价值趋向以及人们处理和调节人际关系的性格特征.任何伦理精神都必须采取特定的民族形式,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对从根本上把握民族伦理的国情,建设中国道德文明,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情主义——民族伦理精神的传统形态探讨现阶段伦理精神的民族形态,首先必须对传统伦理精神进行考察和反思,因为它是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礼仪制度中,丧祭礼仪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死者举行丧条礼仪,既是儒家伦理文化”终始俱善”的要求,也是后人孝敬和尊重祖先的表现.家庭和家族成员以不同的身份在丧祭礼仪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和义务,由此促进了仪式参与者对家庭和家族共同体伦理关系以及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的理解与认同.丧条礼仪是道德濡化的重要方式,有利于社会良好道德风尚的形成.丧祭礼仪既是展示孝道的过程,也是孝道濡化的过程,丧祭礼仪内蕴的对祖先的报恩伦理和孝道伦理,能够给礼仪参与者以道德情感上的激励.  相似文献   

15.
新近披露的岳麓秦简中有诸多反映秦代孝道伦理问题的新材料。这些新材料表明:秦人的占梦风俗中蕴含着要求祭亲的孝道伦理,是孝道伦理在秦人精神世界中的体现。在现实世界中,政府将孝道伦理视为风俗教化的重要内容,以此为标准对民众进行旌表或惩罚,目的在于匡正风俗。对于家庭中不养亲、打骂杀伤尊亲以及重组家庭中的违法行为,法律会予以严惩。其中的各种细节规定,补充了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汉简中的相关内容。针对在外服役的民众和徭使的官吏,政府则从孝道伦理的角度实施相应的免征和归丧政策,并对谎报骗假者予以惩罚。总体而言,孝道伦理是秦代制定法律与政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也是考察秦代社会的重要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立足于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原则与西方伦理精神进行探讨,揭示出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表现,即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与西方伦理所共同具有的伦理精神,从而对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作出当代的阐述。通过研究表明西方文化精神有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传统的影子,中国传统儒家伦理同样包含着西方的秩序、民主、法治、科学精神及平等、个性等内容,两者不存在绝然的对立,而是相互融通的。我们应大力挖掘中国传统儒家伦理的西方精神,而不是盲目引进西方的伦理观念。  相似文献   

17.
传统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准则,是养老的前提和基础,而养老是传统孝道的体现与展开,是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实践.传统孝道中有着丰富的养老思想,包含着养老与敬老的内容,其中规范了养老敬老的礼仪,物质供养与精神慰藉的统一等,因此传统孝道作为养老伦理规范,对当前我国在构筑农村养老的思想基础,提高农村养老的内在动力,家庭养老资源的合理调配以及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孝道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孔子孝道现对后世的影响、孔于孝道观的局限性以及孔子孝道观的现代价值三个方面。历史地、辩证地对孔子孝道现的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有助于人们对孔子孝道观价值的认识和了解。  相似文献   

19.
论现代家庭的孝道"错位"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孝"是一个很重要的命题."孝"的思想经过了历朝历代的丰富和发展,至今仍成为调适父母与子女关系的行为规范.然而在现代的许多家庭中,孝道出现了"错位"现象.本文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对孝道的重新归位,并以法律形式给予孝道应有的地位,运用媒体进行大力宣传,利用道德评价作用来规范社会的敬老道德行为,以待重振社会孝道,构建家庭新型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20.
孝的观念在中国社会里,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道德标准。它同人类社会的其它道德一样,有一个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不可否认的是,传统孝道并非今天意义上的“孝”,我们应该对传统孝道进行批判的继承,使之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种高尚的道德观念。孝的观念在当今社会有其合法存在的理由,在新时期,我们应该建立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孝道,使人们认识到现代社会更应重视孝道的培养,以适应当代社会的发展需要,从而发挥积极的社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