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中,闻一多先生认为,卢照邻、刘希夷、张若虚是"以宫体诗救宫体诗",是从宫体诗一跃而到庄严的宇宙意识.不过,闻一多的这"一跃"未免突兀,可以发现,这种宇宙意识应当源自于汉末六朝以来文人"强烈的生命意识"的渐进升华.这样,六朝文人生命意识便可以理解为从宫体诗到宇宙意识二者之间这一跃的踏板.  相似文献   

2.
归青 《天府新论》2005,(5):127-131
诗歌与描写手法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诗歌长于抒情言志,而短于描写刻画。在宫体诗之前的诗歌中较少注重人物形象刻画的作品,宫体诗塑造了众多的女性形象,人物形象的鲜明生动成为宫体诗的显著特征,这是宫体诗在诗歌艺术上的新贡献。宫体诗刻画人物形象的主要方法有:铺排手法、抓特征,写细节和细腻委婉的心理描写。宫体诗之所以注重在诗歌中刻画人物,根本原因是为了满足人们观赏女性的需要。而南朝诗坛的体物潮流也是重要的原因。宫体诗既受到赋的影响,又受到咏物诗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东林 《学术研究》2022,(5):163-169
宫体诗,顾名思义,与宫廷的关系密不可分。就梁代宫体诗的发生来说,以“宫”命体,首先揭示出这一新的诗体诗风成为文学思潮主流的一个时间节点,即萧纲为太子入主东宫的中大通三年(531)是文学思想史上一个大写的转折年份。其次,暗示萧纲文学集团和宫体诗创作思潮由地方到京城、由边缘到中心的空间上的迁移集中过程。复次,标示这一诗歌活动核心领袖居于宫廷的身份特征,宫体诗人围绕东宫主人进行创作活动,宫廷是宫体诗创作集散的中心。梁代宫体诗的题材内容并不是其时宫廷空间环境和生活实际的反映,但宫体诗在陈隋唐初和宫廷生活发生实际的联系,因而后人在泛化宫体诗概念时,对宫体诗赋以宫廷题材风格的内涵,多侧重从道德格调方面进行评价。这容易掩盖宫体诗的实质,妨碍对其在诗史上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4.
梁陈宫体诗的发展和界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陈宫体诗的发展和界说樊荣宫体诗狭义界说质疑自先秦、两汉以来,儒家的诗歌理论多以强调伦理教化功用为核心思想。到了隋唐之际,儒家文学观由于政治、地域等原因再次兴起高潮,梁陈宫体诗(以下简称“宫体诗”)的狭义界说也随之流行起来,并一直影响到今。实际上,宫...  相似文献   

5.
王志清 《贵州社会科学》2007,211(7):116-120
《闲情赋》对于宫体诗的影响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是深刻的.其实,在鲁迅与闻一多的相关论述中,已了然有《闲情赋》对宫体诗直接影响的信息.宫体诗的出现与《闲情赋》具有同样的生态背景,《闲情赋》除了其骈俪而华美的语言形式外,在描写对象、表现内容和情调上,也都适应了宫体诗的胃口和发育.二者最为一致的地方是:追求声色美艳的感官感受,追求幽怨怅惘的悲剧情氛,追求轻艳华彩的美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萧绎宫体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伟 《兰州学刊》2005,(4):259-262
关于萧绎宫体诗研究主要观点有两种:一是认为其诗歌追求辞藻华丽、语言洗练、音节婉转流畅、感情细腻丰富,肯定他在诗歌格律化进程中的积极作用;二是认为其诗歌缺乏深刻的思想内涵,是吟风弄月、缺少审美价值的艳诗.本文汲取并扬弃今人研究成果,在对其宫体诗题材分类的基础上,从文本解读入手,分别论述了其宫体诗"流连哀思"的情感特征、"纤秾绮丽"的语言以及内敛中和的风格,并从主体审美观念与时代审美风尚等方面具体地分析其成因.  相似文献   

7.
张九龄是初盛唐之际的一位重要诗人。从整体风貌上看,他的诗兼有宫体诗、兴寄诗与山水诗,诗风明显地呈现出由初唐到盛唐的过渡性特征。从创作历程看,他的诗歌创作随时间、身份的变化亦有明显变化。以开元十五年为界,他的宫体诗多作于前期,而山水诗和兴寄诗多作于后期。在京为官多作宫体诗,谪居期间又多作山水诗与感遇诗。研究张九龄诗可以帮助我们弄清唐诗由初唐到盛唐的发展脉络。  相似文献   

8.
宫体诗兴起并全盛于梁代,以萧纲的东宫为中心。在宫体诗兴起与兴盛的过程中,徐摛发挥了重要作用。徐摛自幼受到永明诗风的熏陶,其诗"好为新变,不拘旧体",其特点是:多咏物诗,以描摹女性为中心,内容狭窄;追求声律、节奏、对仗之美,风格秾丽。徐摛是萧纲的老师,是徐陵的父亲,在徐摛的教育引导下,萧纲与徐陵走上了宫体诗创作之路,并成为宫体诗创作的领军人物、核心人物。徐摛才、学、识兼备,富有感召力和影响力,加之萧纲的"恩礼"与推崇,徐摛发起的这种"新诗"为"春坊尽学之",宫体诗因而达到全盛。  相似文献   

9.
从唐高祖建国到唐太宗贞观年间,前后共三十多年,习惯上称为唐初.研究者一向认为唐初诗风是齐梁浮靡之风的延续,或说是宫体诗的沿袭.影响最大的莫过于闻一多先生《宫体诗的自赎》了.闻先生给宫体诗下定义说:"宫体诗就是宫庭的,或以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严格地讲,宫体诗又当指以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庭为中心的艳情诗."(《闻  相似文献   

10.
宫体诗的基本思想倾向是玩赏的、享乐的,浸染着一层颓废色彩。宫体诗有着浓厚的男权意识。但同时,它们也在一定程度上流露出对女性的同情。比较而言,前二者是为主的,后者则是次要的、从属的。对宫体诗思想意义的估价应实事求是,恰如其分。  相似文献   

11.
从梁代诗歌中我们不难发现,该时代是一个充满诗性精神和赏美慧眼的时代。宫体诗则是梁代诗歌的典型代表,更是齐梁新变时期宫体新变的标志性产物。对于宫体诗,传统认识往往习惯于在诗歌艺术的形式表现方面对其加以肯定,同时还要指出其因题材限于宫闱之间、闺阁之内而具有题材狭窄、笔力纤弱的不足。但事实上,宫体诗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梁代宫体诗与陈代宫体诗更有本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观赏性是宫体诗的基本特质。观赏性的要义有三点:一是以玩赏为创作的目的,而不是情感的宣泄;二是有显著的体物倾向;三是有程度不同的游戏态度。宫体诗的体物倾向表现在,无论是女性的外形,还是女性的内心情感,都是作为客体对象来展示的。宫体诗的风格是轻艳,而内容的香艳、立意的肤浅、态度的轻薄以及文词的绮靡都是形成轻艳风格的基本因素。轻艳风格主要是由特定的题材内容决定的,体现了宫体诗的玩赏倾向。  相似文献   

13.
宫词与宫体诗完全不同,宫词是专就描述对象而言的,被误解了1400多年的宫体诗实质上特指一种文体.现存宫体作品无论作者还是题材范围都不仅限于宫廷,而宫词描绘对象的唯一性却在于宫廷,反映皇宫禁掖生活的方方面面.宫词创作主旨与创作态度的严肃性与六朝追求绮靡之风背景下的宫体诗创作旨趣不同.宫词可谓源远流长,而宫体诗存在大约150年.  相似文献   

14.
李世民是历史上最有作为的开国君主之一。但其审美价值观却与其战斗经历及功业形成极大的反差。由于受传统文化和时代风气的影响,他在审美上崇尚优美型的价值观,缺乏阳刚之气。他仰慕南朝文化,带头创作宫体诗,致使初唐前期宫体诗泛滥诗坛。直至初唐国杰、沈宋、陈子昂为代表的一批诗人,从创作上和理论上逐渐摆脱和彻底批判了盛行数百年的宫体诗风,才结束了李世民崇尚优美的价值观对诗坛的影响,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闺怨与宫体诗别及其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唯一 《船山学刊》2003,(3):100-103
闺怨诗是与宫体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歌,闺怨诗以写情为主,纯洁、健康、真实是其基本要求;宫体诗则是以描写女性服饰、体态为主,尚形似、声色、淫放、艳丽是其写态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6.
关于唐太宗与宫体诗问题郑伯勤历代评论家对唐太宗的文学成就一直疵议较多,甚至视之为初唐宫体诗的代表。《新唐书·虞世南传》云:“帝常作宫体诗,使赓和。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受此影响,闻...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论述初唐边塞诗向盛唐边塞诗发展的演进过程:在初唐前期,宫体诗盛行,边塞诗寥若晨星,到初唐中期出现的反对宫体诗的革命,及至初唐后期陈子昂以“复古”为旗帜,掀起第二次诗坛革命,预示了盛唐边塞诗的到来。  相似文献   

18.
由《文选》诗赋立目看萧统情感意识及宫体诗审美机制查屏球《昭明文选》与《玉台新咏》都属梁代东宫文人集团的产物,但雅俗之别判然分明。宫体诗之恶名自来就由《玉台新咏》一书承担,后人极少将宫体诗与萧统《文选》相联系。依今人考证《文选》成书于普通末至中大通初(...  相似文献   

19.
陈恩维 《学术探索》2009,(5):138-144
模拟是梁陈宫体诗人实现"新变"的策略。梁代宫体诗人通过对乐府古辞的模拟,解构了旧体古辞,建构了宫体;通过对永明诗人的新体诗、赋咏古题诗以及新声乐府民歌的模拟,发展和完善了永明体,使之进一步向近体诗发展;而《玉台新咏》的编撰,则通过选目实现了宫体诗的自大其体。陈代宫体诗人的拟作旧题新作,完成了宫体诗的"新变",但最终滑入了色情的泥沼。  相似文献   

20.
王娟 《江西社会科学》2007,(10):115-117
宫怨诗定义一直比较模糊,容易与宫体诗、闺怨诗、宫词混淆,本文拟通过对宫怨诗与宫体诗、宫怨诗与闺怨诗、宫怨诗与宫词的比较来明确宫怨诗的概念。通过比较,本文认为宫怨诗滥觞于《诗经·小雅·白华》,正式出现于西汉,兴盛于唐代,一直延续到清代,主要反映了古代宫女幽闭深宫的痛苦和衰怨,语言含蓄蕴藉,多具文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