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相声最初混杂于众多说唱艺术形式当中。清朝末年八角鼓艺人张三禄第一个采用"相声"一词,并将其搬上表演舞台。之后相声经过朱绍文、"相声八德"等几代艺人的加工创作,在短短的几十年内迅速发展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从外部因素分析看来,多重的文化背景是促成相声艺术产生的直接因素。其中,幽默诙谐的满族文化赋予了相声幽默的灵魂和乐天的气息;纷杂多彩的市民文化为相声的创作提供了故事素材和叙事场景;北京城独特的地域文化、天桥和茶肆酒楼等为相声的发展和传播提供了空间与渠道。  相似文献   

2.
一相声是以口语为主要表现手段,以对话为主要表演形式的曲艺.它来自民间,和一切脱胎于民间的艺术一样,在它们还未臻成熟时,往往不能登大雅之堂.早期的相声,只是流浪艺人的一种谋生手段,被称作“玩艺儿”.不仅观众这样称呼,相声艺人们自己也这样称呼,可见人们这时候还不可能预见到它百余年后会发展成为一门有广泛影响的喜剧性艺术.然而“玩艺儿”一词却意味深长.它是一个方言词,含有指称供玩乐的伎艺之意.这个词至少从三个层面揭示了相声的特征:一是揭示了相声的娱乐性,即相声是一种给社会提供文化娱乐的  相似文献   

3.
独辟蹊径:张爱玲小说创作中的都市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意义上看张爱玲的创作无疑是20世纪中国都市化(现代化)建设命运的象征.作为都市文学的典范之作,张爱玲的创作具有鲜明的特征.张爱玲将"五四"以来"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传统与鸳鸯蝴蝶派作家的"为读者而艺术"的文学传统连接起来,她以超道德写作、个人主义写作、物化写作和奇异智慧的写作独辟蹊径,开辟了一条有无限生机但却充满危险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相声作为现代的主流娱乐艺术影响广泛,相关的研究主要包括史料和笔记、戏曲研究、曲艺研究、相声作品、艺人传记、理论研究专著和有关文章等。每种研究各有其价值,但缺陷亦极为明显,彰显出现代出相声研究水准平庸:多外缘性性研究而少核心研究,理论研究尚处自发而非自觉阶段,研究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体系。究其原因:当今学界"厚古薄今",相声的学术价值遭到漠视;学术界缺乏有独立学术眼光的学者;相声界中充满利益纷争,内耗严重,极大阻碍了研究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黄勇 《北京纪事》2016,(1):36-39
爱听相声的朋友都会注意到,很多相声演员在表演时,喜欢用"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作开场白.这看似平常的两句话,实际上是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经多年研究后,对相声总结出来的精辟定义.这大概应该算是侯先生对相声艺术的重大贡献吧.至少是因为他的不断强调,他的弟子和相声后辈们将这话口口相传了下来.我非常幸运,37年前曾现场聆听了他的一堂课,并在那里第一次听到他提出这个关于相声的定义.  相似文献   

6.
首创语言杂技舞台剧《北京》是中国杂技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相声名家李菁、何云伟强强联手推出的一台由杂技、相声两门艺术混搭而成的创新剧目.该剧目以北京3000年建城史、850年建都史为背景,以浓郁的最具北京地域特色的文化为内容,以跨越古今不同时空的两个人物为贯穿,充分展示北京的厚重历史、风土人情、多彩文化、当代精神,充分展示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北京,既传统而又现代的北京,既厚重而又时尚的北京,既博大而又浪漫的北京,具有"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精神的首都北京!  相似文献   

7.
作为当代相声的第一流派,侯派相声的发展浓缩了当代相声发展史。通过侯派的发展看,推动当代相声兴衰变化的关键要素有三:一是高雅化之力。当代相声渐趋高雅,表演风格日渐美化而具“学究气”。高雅化使相声获得了文人支持和高端市场而一举成功,但也逐渐失去底层观众而日渐衰落。二是政治化之力。政治推动当代相声至最高潮而显赫一时,也使其艺术观念畸形化、创作工具化及艺术手法扭曲,失去了根本而致日后衰败。三是新媒体之力。新媒体推动当代相声风靡全国、家喻户晓,但也使之沦为滑稽快餐。电视媒体促使当代相声演化为喜剧小品,最终偏离了传统相声的范畴。  相似文献   

8.
试论"现代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阶级意识和人类共同意识的对立统一,是先进意识、革命意识.马克思主义是最高层次的"现代意识".本文通过对人类思想发展历史的简要回顾,特别是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与人文主义、启蒙主义、非理性主义等的比较,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背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初步阐述和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9.
他至少没有去经商、去演戏、去当县长,他是真正完全在说相声的人著名相声评论家薛宝琨与马季在1961年相识,那时薛宝琨刚从北京大学分配到中国广播说唱团担任创作员,与马季同属一个单位。在谈到马季的艺术生涯时,薛宝琨表示:"虽然现在对马季是不是‘相声大师’尚无结论,但他确实是一个能够耐得住寂寞的人。"新世纪:作为一位相声评论家,您怎样  相似文献   

10.
中国民族声乐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质是其核心基因.现代中国民族声乐是指在不断汲取各少数民族和国外声乐艺术养分基础上而形成的通古今、融东西,"中国风"中国味"中国派"十足的典型的中国民族声乐.在中国大国崛起,世界多元文化相通、共融的大背景下,中国民族声乐应进一步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加快创新发展,与大国地位、形象相称,并作为世界声乐艺术的典范为世界民族声乐艺术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围城》包孕着丰厚的审丑意蕴,钱钟书先生把他对中西方化、对人性以及对社会的畸形、片面、病态及丑陋的的揭示,真诚地奉献给读者。这些对文化、对人性及对社会生活的审丑的新的纲领,极大地扩大了文学表现的感觉空间和思考空间,让读者睹见作家对中国现实生活、精神文化生活和人性善恶的严厉的审视乃至洞穿,从而反复引发人们的审美体验,这其实正是《围城》被认为是美的文学作品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梁书》、《陈书)历经千年,传抄过程中难免造成文字差错,后人直接引用,必然与事实不符。文章对这两部史书里面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进行了考证,对错误之处作了剖析,并参照有关史料予以纠正,有助于正确把握梁陈史实。  相似文献   

13.
自建党以来 ,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性质观念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和阶级斗争工具。第二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阶级斗争工具、社会舆论工具。第三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无产阶级专政工具。第四阶段 ,认为新闻事业是政党宣传工具、社会舆论工具、大众传播工具  相似文献   

14.
黄帝陵祭祀是近现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晚清以来,革命党人对传统黄帝陵祭祀加以改造利用,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初步形成作出贡献。民国时期,借由对黄帝陵祭祀的制度化,黄帝为整个中华民族始祖的身份逐渐广为人知。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祭黄帝陵的仪式进行了借用与创造,赋予了"黄帝符号"以"劳动人民性"等新内涵。改革开放后,黄帝陵祭祀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还要找到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点,总结黄帝陵祭祀的有关历史经验,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5.
散曲的套数成熟在前 ,对元杂剧的形式有重要作用。后为元杂剧的唱曲起了定型作用 ,并为之提供了基本的乐调和曲牌 ,奠定了本色美的艺术特征。元杂剧的形成 ,从体式到风格 ,皆与散曲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一种物本主义形态的唯物论,还是一种超越物本主义形态、从实践理解世界的本质相关问题的实践的唯物主义的唯物论?这是一个我们必须搞清楚的有关马克思主义唯物论的本质规定性和精神实质的重大问题。在考察物本主义的唯物论及其思维方式的局限性的基础上,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是现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并重点研讨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关于从实践理解世界的物质性和自然世界的先在性的原理,以期为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进一步阐明人类世界的实践性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分析的理论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制度经济学对国家作用的分析是逐渐纳入其框架的 ,总体上通过组织的演进来说明。其代表人物经历了科斯、张五常、威廉姆斯、巴泽尔和诺斯等 ;其逻辑经由交易费用演进为契约合同 ,再由交易维度转向产权的“公共领域” ,最后扩展到国家的作用 ;其中心思想是 :在不同的领域和层面 ,存在着利用“公共领域”财产的各种各样的组织 ,而国家也是一大组织 ,它的存在和作用是为了利用整个社会层面的公共财产  相似文献   

18.
企业理论的发展对产业组织理论演进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组织理论分析的基础是企业理论,企业异质性假定对企业同质性假定的替代和企业异质性假定的不断深化是产业组织理论获得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业组织理论沿着两个基本方向发展:一是坚持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在哈佛和芝加哥学派对企业异质性假定的基础上引入博弈论等新的分析工具,着重研究企业行为及其相互依存关系,形成了以泰勒尔为代表的新产业组织理论。二是修正新古典经济学的假设前提和分析方法,在对企业的异质性作出全新假定的基础上,构造新的产业组织理论的分析框架。企业能力理论把企业的异质性归结为企业知识和能力积累的差异,并把产业组织理解为企业专业化分工和企业专业化知识与能力成长的协调机制。企业理论的创新对产业组织理论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从那些在历史和传统中一直被排除在主体和作者之外的群体--女性、黑人、被殖民者等等弱势群体的角度来看,"作者之死"理论不适合他们.不应该简单地否定主体,否定作者,而应该把被排斥的部分包括进来.不过正是因为"作者之死"理论,传统作者主体的权威地位受到质疑,弱势群体才得以在历史中发现自己的位置.而这种新型的作者主体追求并确立自身的主体性,同时也尊重他人的存在.  相似文献   

20.
当今我国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已成为构建现代宪政法治秩序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政治运行法治化将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