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纪卿 《领导文萃》2009,(13):55-57
左宗棠是军事奇才,曾国藩是湘军大帅。起初,左宗棠是曾国藩的师爷,三天两头跑到湘军大营,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2.
正左宗棠狂,一生以诸葛亮自诩,大话连篇,连左夫人都听不下去而取笑他;左宗棠"二",骂一手提携自己的曾国藩,和李鸿章对着干,连亲家郭嵩焘(晚清外交名家)都要和他断交;左宗棠直,严峭刻深,连曾国藩这样有气度的人都受不了;左宗棠脾气大得不得了,甚至盖过了他的名气和才气,人称"左骡子"。李鸿章小左宗棠整整11岁,自谓"生平不解空言高  相似文献   

3.
晚清时代,以一介书生治军用兵而功勋卓著享有盛名者,首推曾国藩与左宗棠。左宗棠研究山川地理及军事兵法的造诣颇深,“尝以诸葛亮自比,人目其狂也”。曾国藩的用兵谋略稍逊于左宗棠,但总体上看,清人认为曾国  相似文献   

4.
咸丰十一年左宗棠到涤帅大营去面商进剿事宜时,曾经谈到过本来可能改写整个历史的一件大事。那一次,左宗棠尽管在兵事方面存有瞧不起曾国藩的成见,但毕竟看出曾国藩这个人是国之重臣,有功于朝廷,他对  相似文献   

5.
正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并称晚清三大中兴名臣,三人同朝为官,为人处世和行事风格却大不相同。曾国藩立德立功立言,处世圆融,严于律己,近乎完人。李鸿章善于投机钻营,适应能力极强,左右逢源,太后喜欢他,洋人也喜欢他,屡战屡败,依然屹立不倒。曾国藩和李鸿章都特别会做人,谙熟官场潜规则,不轻易树敌。左宗棠却是个直性子,眼睛里容不得沙子,敢于直言,动不动就得罪人。曾国藩权势如日中天之  相似文献   

6.
正不少人心中的曾国藩,往往是"权谋"的形象。曾国藩因此也成为官场权谋的代名词。事实上,曾国藩领导力的核心,并非权谋,而是理念。曾国藩"非有超群轶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曾国藩并非天资聪明之人。左宗棠对曾国藩的评价是"才略太欠",是  相似文献   

7.
张鸣 《领导文萃》2007,(5):84-86
无论在公堂还是私邸,左宗棠晚年惟一热衷的事情,就是骂曾国藩。 晚清的湖南,出人,也出学问。大名鼎鼎的曾、胡、左、李,有三个是湖南人,自不消说。而学问也了不得,曾国藩是理学大师,慎独功夫一流,而王运闿和左宗棠,擅长的则是帝王学。一身名士气的王运闿没有找到用武的机会,结果是在王看来学问并不太好的左出够了风头。  相似文献   

8.
清朝名将左宗棠,一生战功显赫,才智过人,每自比诸葛亮,连当时权倾朝野的曾国藩、李鸿章也不放在眼内.那时屡屡侵略欺凌中国的英、俄、法等列强,也对左宗棠的过人胆识畏惧几分。 左宗棠在强敌面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没有  相似文献   

9.
郦波 《领导文萃》2012,(15):74-77
不反1864年7月19日,太平天国都城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宣告失败,同时也宣告了曾国藩率领的湘军面对太平军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作战后最终取得了胜利。早在两年前,当湘军攻下安庆,曾国藩把两江总督府设在安庆后,时任江浙巡抚的左宗棠就派人送过一封密信给曾国藩。  相似文献   

10.
咸丰十年(1860年),曾国藩让左宗棠在湖南招兵买马,组建一支5000人的队伍。左宗棠凭借自己在湖南幕府打下的基础和建立的威望,仅用两个多月时间,就募练成军,并正式命名为"楚军"。楚军是湘军的一个支系。左宗棠不用湘军之名而用楚军,后人多以为他独树一帜、自立门户的愿望十分强烈。其实这是一种  相似文献   

11.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左宗棠是一个异类. 曾国藩会做人,朋友、弟子满天下;李鸿章会做官,用圆滑的手腕在朝野打太极;张之洞学问大,"中体西用"风靡一时;而左宗棠的外号是"左骡子".从外号就可以看出,此人属于性格刚烈、执拗的一类人.  相似文献   

12.
张宏杰 《领导文萃》2010,(20):45-49
<正>曾国藩的智商不过中等。梁启超说:"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左宗棠一向瞧不起曾国藩,屡屡不留情面地批评他"才短"、"欠才略"、"才亦太缺"、"于兵机每苦钝滞"。学生李鸿章也当面说过他太"儒缓"。曾国藩自己也常说"吾生平短于才"、"秉质愚柔"。  相似文献   

13.
韩洪泉 《领导之友》2013,(10):55-56
胡林翼(1812年~1861年),湖南益阳人,晚清重臣,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他在领导方法上独具风骚,连曾国藩也自叹不如。时人称赞:“世徒知曾、左之功,而不知胡文忠固在曾、左之前。盖胡公之学与才,实无逊于曾、左。”  相似文献   

14.
书屋     
《决策》2012,(12):96
《帝国政改: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澳)雪珥著线装书局2012年10月晚清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有人说是李鸿章,那是不准确的,李鸿章无非是前台的操盘手。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背后,其实都站着一个低调的恭亲王为他们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5.
梁纪锋 《领导文萃》2012,(14):37-40
在晚清四大名臣中,张之洞没有曾国藩那样走红,没有左宗棠那样牛气,也没有李鸿章那样位高权重。但令人称奇的是,在政局动荡、国势颓废、人心背离的晚清,他竟然一生都在升官,一生都没有被贬,甚至没有受过任何处分,并最终成为慈禧临终的托孤重臣。在生活中,张之洞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人物,说他奇特,是指他有一些奇异的怪癖。张之洞升任山西巡抚后,每天凌晨一点半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周朝能兴近八百年的肇端是因为文王慧眼识才任用了八十多岁的姜子牙,齐国能成为春秋首霸是因为桓公不计前嫌任用了管仲为相,东吴之所以能有"赤壁"、"彝陵"两战的辉煌是因为孙权不拘一格重用了周瑜、陆逊两名年轻人,就连日薄西山的晚清王朝之所以能有一些余晖返照,也是因为慈禧无奈之中使用了曾国藩、左宗棠等汉臣.纵观这些选人用人之举,不难得出一个共同结论,那就是都属于破格任用,准确地讲叫"破格提拔".  相似文献   

17.
<正>左宗棠父亲早逝,家境贫寒,37岁还是个一事无成的教书匠。但有不少人慧眼识英才,认为左宗棠绝非"池中之物"。第一个是左宗棠的岳母王太夫人。王太夫人夫家姓周,虽说丈夫已去世,但家境殷实宽裕,找个比左宗棠门第条件更好的女婿绝对不难。但自从见到左宗棠,王太夫人便喜欢上这个小伙子,认为他才气过人,必有前途,主动将左宗棠招为上门女婿。第二个是陶澍。陶澍与左宗棠两人同乡,结识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的好友欧阳兆熊,写过一部有名的笔记,叫《水窗春呓》,里面写了不少关于曾国藩的史事。在“一生三变”这条笔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曾国藩)尝自称欲著《挺经》,言其刚也。”关于曾国藩的“挺经”,曾国藩的孙婿吴永在所著笔记《庚子西狩丛谈》卷四中也曾谈及,他记李鸿章曾对他说:“我老师的秘传心法,有十八条‘挺经’,这真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宝诀。”李鸿章所说的老师,就是曾国藩。曾国藩是否确曾著过“挺经”呢?从这里举出的两条笔记看,似有两种可能:一是著过;领导一是仅仅有腹稿。若是著过,大概也只是自藏本,因为从未见过有《挺经…  相似文献   

19.
丁万明 《领导之友》2012,(10):34-35
曾国藩是儒家文化培育出来的完美典范,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都有令人注目的影响。中国现代史上最为著名的毛泽东和蒋介石都高度推崇曾国藩。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致友人的信中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后来他还说"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是一个"办事兼传教之人"。蒋介石说曾国藩"足为吾人之师资"。国学大师章太炎说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  相似文献   

20.
作为湘军最高统帅,曾国藩一年净收入可达白银五千四百两,带兵十二年,合法工资收入可达六万四千八百两。何况他又拥有绝对的财政权。湘军军费的发放,全靠他一支笔。从咸丰三年创建湘军到同治七年战事基本结束,曾国藩先后支出军费三千五百万两左右,由于没有正规的财政制度,曾国藩完全可以上下其手,大笔纳入自己的腰包。如果曾国藩稍有贪念,则十多年军旅生涯,积累百万资财实在是太轻松的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