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国营企业租赁是一种民事合同关系.它的法律特征是:租赁并不移转企业财产所有权,也不改变国家对财产所有权的行使方式;租赁的目的是承租人对企业财产的使用;租赁的标的是企业的整体财产.文章还对租赁制与股份制、承包制、企业出售以及一般财产租赁的区别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小型工业企业中,出现丁一种使企业具有活力而又效益显著的租赁经营方式。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小型工业企业出租给集体或个人经营,是以社会主义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为前提,采取租赁形式,并从法律上确定租赁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它是在国家宏观经济指导下的一种新型的社会主义经营方式。它是在1984年6月从沈阳市汽车工业公司开始的。沈阳汽车工业公司先后将所属的十五家全民和集体所有制小型工业企业实行个人租赁经营。这些小型企业,1985年的工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66.6%,实现利润增长201%,上缴利税增长177%。武汉市现在也有几十家国营小型工业企业实行租赁经营,最早的两家是武汉化工机械厂和武汉低压灯  相似文献   

3.
一、全民所有制(国营)工业企业的性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已在1988年4月13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根据企业法第二条的规定,国营工业企业的性质具有下列三个特点: 1.它是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经营单位; 2.它的财产属于全民所有,国家依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原则授予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对国家授予共经营管理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分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按照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原则处理国家与企业的财产关系,是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之一。但是,两权基本分离的具体模式如何建立,企业自主权如何扩大,国家所有权如何运用等问题,都还有待于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一、两权分离及其模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的实质,是指在处理国家与企业的法律关系时,既要保证国家对国营企业所具有而对集体所有制企业所没有的某些“特权”,又要使企业富有生命力和具有充分的自主性。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问题之一,是处理好国家与企业,特别是国家与国营企业的关系,方法就是将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  相似文献   

5.
一关于企业经营权企业经营权是在国家财产所有权基础上,根据国家授权企业对经营管理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部分收益和处分权。具体表现为:企业有权选择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有权安排自己的产供销活动,有权拥有和支配自留资金,有权自行决定用工办法和工资奖励方式  相似文献   

6.
<正> 国营企业(以下简称企业)作为国家设立的营利性组织和进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基本单位,必须对归其经营管理的国家财产享有一定的权利。这是企业得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关于企业这种财产权利的表现形式和性质,我国法学界有所谓“法人所有权说”、“占有权说”、“用益权说”等观点。对此本人不敢苟同。因为它们既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及其法律表现形式的特征不尽相符,而且也将企业的财产权局限于传统民法框框之内,故不能够确切而全面地表达企业对特定国家财产所享有的权利。笔者认为,由于国家所有权的各项权能主要是由企业具体行使,企业经营管理国家财产,是实现国家所有权的一种方式,它表明了企业在经济活动中具有相对独立的财  相似文献   

7.
法人财产权是法律赋予公司法人对自己的法定财产所享有并行使的一切法定权利。它包含了占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以及财产收益的分配权 ,它是通过出资人的投资而将财产权让渡给法人而来。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做到产权清晰 ,只有将国有企业中国家享有的对企业的股权和企业享有的法人财产权严格区分开来 ,实行“两权分立” ,才能做到产权清晰 ,才能真正做到政企分开 ,达到管理科学之目的 ,从而真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我国经济领域不仅存在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及中外合资、中外合营、外资经营制形式,就是全民所有制企业财产权利载体上也存在国家所有权、企业经营权。企业体制改革的深入,租赁、承包、各种经照责任制的出现和发展,又产生第三种以自然人为主体支配全民企业财产权利——代理经营权。全民企业财产权利载体呈现出“所有权——经营权”“经营权——代理经营权”三种支配财产的物权形态,形成两个层次的物权关系。理论上正确认识全民企业财产权利载体上的三种物权形态.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审时度势地将这种经济关系上升为法律关系。这不仅有利于推动各种经营责任制的健康发展,而  相似文献   

9.
并非所有的公有制都与社会主义直接相对应。所谓的"新公有制企业"充其量只属于法律财产关系意义上的公有制而并不必然属于生产关系总和意义上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公众持股和法人治理结构也算不上判断是不是新公有制企业的充分依据。新公有制企业是在体制转轨过程中从传统公有制中经由创新产生出的与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相对独立的准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在当前我国企业的改革与发展已出现危险倾向情况下发生的这场理论争论,分歧的背后是改革利益主体之间围绕企业改革方向的博弈。  相似文献   

10.
建立一种既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又能切实加强国有企业活力的社会主义产权制度,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以设立国家所有权主体的代表机构,完善国家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形式,界定承包、租赁、股份企业的财产所有权等三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其对股份制的分析及预见.它认为,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企业逐渐向股份制演进,形成"两权分离",即企业财产所有权和占有(即法律上的经营权)的分离是客观趋势;"两权分离"必然导致企业财产占有使用社会化.由此出发,马克思曾设想通过股份制实现社会主义,但"反修"使马克思科学的股份制理论被长期淡化,形成社会主义经济的近百年曲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直接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科学的股份制理论,实现了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理念的一大突破,即使股份制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可以把这种"新公有制"称为"股份制社会主义",它实际上也是在"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语),为包括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在内的共产主义创造经济和主体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宣言>确立起了共产党人的公有制理想,但对公有制如何实现却没有给予正面回答,社会主义实践也始终未获妥善解决.破解这一难题则需要理论的创新与制度的构建.将公有制的内容自然地融入到“财产归属与财产利用相分离”的现代社会的财产关系中,创立“共同所有与分别占有相结合”的集合共有理论,则能对公有制的财产问题做出恰当的解释和处理.同时,对诸如国家所有权的主体、农民集体的法律地位、公有财产的治理结构、公有财产的利用规则和公有制下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制度进行合理的构建,则能为公有制的实现探寻到切实可行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档案所有权是指档案所有人依法对自己所拥有的档案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档案占有权是保管机构对档案的实际占有,开放是档案使用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者是最大受益方,国家对国有档案财产收益权采取了放弃做法,国家档案部门依法对国有档案享有开放、公布、鉴定、销毁、出售等处分权。档案所有权是档案合法利用的法律基础,是国家档案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理论认为,企业是要素所有者之间一系列契约关系的有机组合。股东作为财产所有者,享有剩余索取权,追求利润最大化;经营者作为人力资本所有者,享有经营权,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包括财富最大化和非财富最大化),他们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而他们之间目标不一致及企业内信息不对称,使代理人(经营者)容易发生对契约的偏离。由于股权结构过度分散,使股东因害怕别人“搭便车”而谁也不愿对代理人实施监督。而代理人的投入不可观,其对企业绩效的边际影响又最大,因而对代理人的激励———约束问题便成为现代企业激励理论中最为重要也是最为…  相似文献   

15.
<正> 在我国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主义国有企业的行为;应是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组织活动与它自身的商品经济活动的有机统一①。因此,国有企业(以下简称企业)对国家财产究竟享有什么样的权利,就成为一个不仅关系到企业利益,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和社会利益的重大经济问题和法律问题。对于企业财产权的性质及其表达,在传  相似文献   

16.
承包经营权有其特定的含义。依据民法通则第27、28、81条的规定,承包经营权是农村集体组织内部的承包经营户以及其他公民依法对国家所有归集体使用的或者集体所有的土地,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水面的占有、使用和收益权。企业(包括乡镇企业)内部的承包权不是承包经营权,因为企业内部的承包人(班组、车间、个人等)不能以承包人名义享有独立的民事主体资格,对外以企业法人的名义从事商品经营活动。承包经营主要是一种商品经营,这一点使承包经营权与国营企业经营权,无论在  相似文献   

17.
《资本论》最精彩的部分之一,是其对股份制的分析及预见。它认为,由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企业逐渐向股份制演进,形成“两权分离”,即企业财产所有权和占有权(即法律上的经营权)的分离是客观趋势;“两权分离”必然导致企业财产占有使用社会化。由此出发,马克思曾设想通过股份制实现社会主义,但“反修”使马克思科学的股份制理论被长期淡化,形成社会主义经济的近百年曲折。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直接继承并发挥了马克思科学的股份制理论,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的一大突破,即使股份制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主要实现形式。可以把这种“新公有制”称为“股份制社会主义”,它实际上也是在“重建个人所有制”(马克思语),为包括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在内的共产主义创造经济和主体的前提。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产权是与财产相关联的各种权利的总和,而所有权只是部分产权权能之和。产权构造的基本框架是基础产权、法人产权和非法人产权。产权构造的实体操作是将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等各项权能以法律形式界定给各个产权主体。产权制度的变革,意味着在公有制经济内部实施权利界定和交易关系的改革。它可以完善市场取向的体制改革,使其不致形成过渡阶段的体制混乱和经济混乱。  相似文献   

19.
公司法人财产权究竟是否是法人所有权是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公司法人的本质是法律拟制物.公司法人不能享有法人所有权的原因在于其是法律拟制物.公司只能在名义上拥有财产,不能真正享有法人所有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法人只是一种法人拟制物,不是现实存在的人,公司没有思想和行为能力,不可能像自然人一样对名义上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相似文献   

20.
公司法人财产权究竟是否是法人所有权是法学界争论的热点问题。公司法人的本质是法律拟制物。公司法人不能享有法人所有权的原因在于其是法律拟制物。公司只能在名义上拥有财产,不能真正享有法人所有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公司法人只是一种法人拟制物,不是现实存在的人,公司没有思想和行为能力,不可能像自然人一样对名义上属于其所有的财产行使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