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明举  吕佳 《天府新论》2005,(Z1):148-149
中世纪,罗马天主教会占有统治地位,法律哲学也为教会及其教义所支配,成为神学的一个科目.早期基督教著作家中最重要的首推奥古斯丁,他建立了以神权政治论为核心的法律思想体系.中世纪天主教的神学和哲学在阿奎那的思想体系中达到了顶峰.他的思想体系是基督教圣经教义与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一种巧妙结合.阿奎那将法律划分为四种类型永恒法、自然法、神法和人法,但仍然保留了亚里士多德哲学的正义观.这些法律思想对现代西方法律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基督教神学思想的一些见解,有其启示作用,不可一概否定.  相似文献   

2.
亚里士多德《物理学》对第一哲学的意义张晓林亚里士多德第一哲学是关于存在的科学,进一步说,是关于存在本体(substance)的科学.关于这一点,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导论性质的第四卷开宗明义地说:"第一哲学研究作为存在的存在(beingasbein...  相似文献   

3.
明清间入华传教士最早把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介绍到中国。本文具体介绍了传教士对亚里士多德逻辑学、四元素论、四因说的介绍 ,以及亚里士多德哲学在中国传入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把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来进行研究的哲学家,也是第一个试图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的哲学家。虽然这一问题的真正科学的解决,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完成的,但它的提出却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开始的。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的论述,是哲学史上对于这个问题的最初探讨。对于亚里士多德这样一位对后世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哲学家,正如莱布尼茨说的,如果不把他的“原著中大量包含着的卓越思想加以肯定,那对哲学是没有什么好处的”(《论哲学的风格》第4卷第22页)。因此,对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的论述,仍有研究的必要。  相似文献   

5.
在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中,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的思想传统,即奥古斯丁主义和托马斯主义。 前者源于柏拉图哲学和新柏拉图主义,代表着一种神秘主义的倾向,强调基督教信仰中的“奥秘”成分, 对理性采取一种贬抑态度;后者源于亚里士多德主义,代表着一种理性神学的方向,力图借助形式逻辑对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进行论证,用理性来充实基督教信仰。这两种思想传统不仅对于中世纪的基督教哲学, 而且对于近、现代的西方宗教思想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托马斯·阿奎那在对亚里士多德思想整合的基础上,对形而上学、认识论、道德哲学、政治哲学、宗教哲学和哲学逻辑学等诸多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讨论,形成了具有独特特征的哲学理论.阿奎那哲学虽然因其与神学的紧密联系而受到了不少学者的批评,然而,一方面,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由于阿奎那对亚里士多德哲学的完全接纳和对自然理性的充分信任,而使他的哲学产生了特定的历史价值;另一方面,阿奎那思想体系中所涉及的众多问题,因其具有永恒的价值,而在当代的哲学讨论中发挥持久的作用.此外,阿奎那对中世纪以后基督教哲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世纪的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在近现代欧洲所产生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文章在介绍了阿拉伯人的翻译运动后,集中论述了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一经形成,在西渐过程中便给欧洲黑暗的中世纪带来曙光,震动了欧洲思想界.接着系统阐述了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对欧洲的多方面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阿拉伯亚里士多德学派提供了线索和参考.  相似文献   

8.
"净化说"是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之一,它主要是针对悲剧艺术~([1])而提出来的。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的内涵应该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净化观众观看悲剧时所引起的恐惧和怜悯这两种感性情感,二是通过净化恐惧和怜悯两种情感使得观众在思考之余获得一种理性和知识的快感。然而由于亚里士多德的许多作品,尤其是《诗学》的散佚,使得亚里士多德自己对"净化说"内涵的正面解释无从获知,从而导致后世学者对"净化说"的解释都较为片面。因此,在求真的原则下有必要进一步对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的内涵作出一个全面的解读。那么要真正探究亚里士多德"净化说"的完整意义就必须结合他的情节说、必然律、过失说、动力因等哲学、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9.
从叔本华“意志”的来源看形而上学的演变杨玉昌西方哲学两千多年来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形而上学从产生到消亡的演变史。形而上学发端于古希腊对万物本源的追寻,成形于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在中世纪教会哲学中达到顶峰。但在进入近代以后,形而上学遭到休...  相似文献   

10.
吴翰 《学术研究》2006,(7):23-28
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哲学中,政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在哲学上偏好折衷的他,把共和政体看成理想政体,但同时他又指出政体中理想的、最优的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进入中世纪以后,西方政治思想家对人类理性与政治制度演进之间关系的争论不断,有的强调理性设计的关键性作用,有的赋予历史、传统以超越每一代人的理性的力量(如伯克)。19世纪杰出的思想家密尔,对思想史出现的两种比较极端的政治哲学观点进行概括、总结和调和,使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中所表现的相信理性而又尊重传统的政治智慧得以重现。20世纪60年代以进化论理性主义反驳建构论唯理主义的哈耶克,其理论观点的继承性也许值得研究者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11.
张旭曙 《阴山学刊》2005,18(3):15-19
实体形式肇始于西方第一位形式主义者亚里士多德,是形式"语义"家族中的重要一员.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观分为审美意义上的形式(美在和谐)和本体论意义上的形式(形式质料说).托马斯·阿奎那总结了古代和中世纪的形式观念,以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观念为基础,阐述了美的三要素(完整、比例、鲜明)说;现代新托马斯主义者马利坦、吉尔松复活了亚里士多德的形式观念,并且从存在论(最高的存在即上帝、纯形式)上论证了包括美和艺术在内的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12.
欧洲中世纪虽是一个信仰的时代,但不能把它简单地说成是否定理性的时代。中世纪哲学秉承了西方哲学的理性传统,以一种独特的形态延续着西方哲学发展的轨迹,其基本精神仍是理性的科学精神与信仰的宗教精神的交融。在当代科技和理性高度扩张,信仰危机和价值迷失日益严重的境遇下,重新对中世纪哲学的基本精神进行审视和评价具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3.
西方本体论哲学向基督教神学的过渡,大致经历了两个重要的阶段:从泰勒斯的“本原”的提出到巴门尼德的“存在”之语言学的定位;从柏拉图的“理念”和亚里士多德的“在者”的概念到中世纪神学的“上帝”观念。这种本体论哲学之向神学的过渡对于西方的自由的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实践哲学的创立者,为了更好地理解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内涵,我们尝试从古希腊特有语境和实践哲学的衍生入手,通过对实践哲学产生的土壤——城邦特质分析、实践哲学主体——人的主题化演变、实践哲学目的——善的分类,来破解实践哲学产生的维度,力求复原亚里士多德实践思想产生的原貌并挖掘其合理内核。  相似文献   

15.
古希腊的自由之思显现为对善本体的辩护。亚里士多德关于理性的选择与意愿行为的讨论,虽然已经达到了古希腊自由观的一个新高度,但未达到将自由视为哲学至上原则的地步。奥古斯丁对基督教原罪论的哲学阐释,使肇始于自发、自愿意义上的选择与意志的自由决断发生本源关联,终结了古希腊的内在自由之思,完成了将内在自由外化为绝对命令的中世纪转向。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位全面审视前人的哲学史家,由此保存了前苏格拉底哲学的很多宝贵资料.但他为了构建自己的哲学体系而对前人的思想进行了大量裁剪,故意"误读"甚至"曲解".最终,亚里士多德开创了西方思想的新面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后世哲学的基本走向.西方哲学不是柏拉图思想的注脚,而是亚里士多德哲学的余绪.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劳动创造了人本身这一命题,以至于亚里士多德理论的沉思、中世纪的上帝与神以及现代社会之中的资产阶级和资产者等都为这一命题所颠覆。劳动被赋予了史无前例的神圣性和优越性,取代了所有传统社会之中的理论、实践、上帝、资产等地位,并且成为了检视一切事物是否合乎人的理性的唯一标准,这一点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性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一) 作为人类最古老的学问之一的政治学,公认起源于古代希腊,就是公元前四世纪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代表的政治学。古希腊的政治学建立在希腊原有的唯理智论的基础之上,其重要特征是政治学与哲学、伦理学有着显著的关系。中世纪的政治学则建立在基督教影响下的反唯理智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西社会科学》2017,(2):258-259
<正>语言的诞生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历史上重要的进步,随着几千年世界文明的积累与沉淀,语言逐渐成为富有哲学色彩的艺术,它承载着民族的文明兴衰,更是研究其民族历史进程的重要工具。因此,探究语言哲学的深刻内涵,需在结合民族历史的基础上探究其哲学解释。说到哲学发展,中世纪时期西方国家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当属大哲学家阿奎那,作为西方中世纪哲学的奠基者,他  相似文献   

20.
胡传顺 《北方论丛》2015,(3):129-134
古希腊哲学的重要概念努斯, 经过一定的演变, 最终, 在亚里士多德那里获得其最完整的内涵. 我们可以从动力因、 认识功能、 与逻各斯和灵魂的关系, 以及其自身的超越性等视角加以理解. 这一概念在中世纪有奥古斯丁和阿奎那两种路向, 都不同程度地有重灵魂、 信仰而轻认识的倾向. 近代, 努斯即理智直观或本质直观的认识功能的根源, 即灵魂不死说存在消失或转化为先天说和先验说的思路. 随着先验说的失败, 海德格尔的 "自身行动" 或 "自身显现" 这个概念只能是作为根源的努斯的最好解说,但最终使得认识的根源或哲学的根源失去. 伽达默尔借助语言存在论在一定程度上意图恢复古希腊的努斯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