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工业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阶段,它既是农业文明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推动农业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但传统的工业化道路并非坦途,人类在受益于工业化成果的同时也遭受了它所带来的负面伤害。我国选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无疑是明智之举,它既满足了工业化自身的内在要求,同时也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大家提供一个话题从走进大学校园那天起,我们到底该怎样更好地认识自己?怎样更好地认识这个社会?并且怎样选择一条最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股权众筹在我国迅速发展壮大,其作为一种新型股权融资方式,主要定位于初创型、小微型企业的直接融资。股权众筹不仅给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提供一条崭新的道路,还有利于激发我国的市场活力。但是股权众筹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投资者利益保护问题。虽然目前我国也出台了一些规定,但是该规定并不完善,在实践中也经常发生投资者遭受欺诈的现象。因此股权众筹应当以保护投资者为中心,为此应当借鉴国外立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自身国情,建立适用于我国的完善的投资者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4.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既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也是被欧洲各国竞相采用的政治策略。本文通过对“第三条道路”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其理论内容、实践政策的回顾,解读“第三条道路”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奉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应急政策,才能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5.
在1965—1980年期间,巴西经济年平均实际增长率达8.5%。这一巨大的进步产生于这样一种发展战略,即建立一个西方工业国模式的经济。这条途径给相当一部分人带来了物质福利;许多其它中等收入的国家也走过这条道路,一般却很少取  相似文献   

6.
人生的道路千条万条,哪一条才是有利于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道路?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自然有其自身的规律,人生也有春夏秋冬,春天不播种,夏天不培育,秋天怎么可能收获,冬天怎么可能享受果实的甘美?中国作家柳青说,人生的道路漫长曲折,但是最重要的是年轻时的几步。青年是人生的春季, 应该找到适合自己的路,然后不断汲取更多的营养,从而更好地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7.
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因为他经历了一条艰难困苦的生活道路,生活折磨了杜甫,也成全了杜甫,使他逐渐走向人民,深入到痛苦的社会底层,从而了解了人民的喜怒哀乐,看清了统治者的罪恶,又从而创作出一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篇.——这个观点已被文学史学家反复地、详尽地论述过了.的确如此,没有这条道路,他不会达到如此辉煌的现实主义艺术顶峰.但是,杜甫何以会走上这条艰难困苦的道路?有了这条道路,就能确保一个诗人的成就吗?安史之乱给众多的诗人带来苦难,为什么只有杜甫取得这样高的成就?这个问题,就不是上述观点所能解答的了,但这显然又是应该说清的.说清这个问题,可以使我们对杜甫成为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的原因,有个全面的认识.笔者认为,艰苦的生活道路是玉成杜甫的一大因素,而杜甫的思想、品性、气质,乃是促成杜甫走上这条道路、写出一代“诗史”的另一原因,是他可贵的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内容看,马尔库塞的第三条道路主要是在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寻找一条中间道路,是立足资本主义社会提出的一条基于资本主义现实问题的解决道路;而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则是一条介于保守党新自由主义和老工党民主社会主义之间的中间道路,是立足于左翼政党重新执政目的而选择的一条道路。从实现手段看,马尔库塞的第三条道路主要是通过"主动挑衅"和"大拒绝"战略实现的,反对实行议会斗争;而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则主要是通过议会斗争,获得执政党地位来实现的。从社会基础看,马尔库塞注重社会的最低阶层,而吉登斯则注重中低阶层。相比较于马尔库塞的第三条道路而言,吉登斯的第三条道路更为成熟、完善,也更实用,最后终于实现了上台执政目标。  相似文献   

9.
农村现代化化是中国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江村作为长三角的农村在整个区域现代化的途程中已出现了广大农民变成了乡村居民、农业的产出比例大大降落、农村的村级社区功能也正在逐渐消褪的现象。是继续加速工业化以便吸收大量外地农民工人口?还是退出乡村工业化队伍重新回归乡村社会?其实际上也是乡村社会发展的一个归宿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走出城市或乡村单一的视角来进行区域社会资源的整合,以寻求一条超越现时利益、超越集团利益之上的追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以“科学、技术、社会”相互联结,采用城乡互补、错位发展的策略,实现新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师院学报》1980年第4期,发表了杨福新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夺取全国政权是“唯一正确的道路”吗?》(下简称《道路》)一文。作者提出这样的命题,并不是为了“正确”与“唯一正确”一词之争,而是认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还另有一条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或者说存在过另外一条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这是一个必须澄清的原则问题。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是否应走城市化道路和走什么样的城市化道路?当前我国具备了城市化发展的条件没有?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是创建现代化经济新格局的重大课题。本文仅对此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当代世界经济、社会的发展,正经历着一个“城市化”的过程。毫不例外,我国也正在经历这一过程,因为这是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当前城市化的最显著特征,就是城镇数量的增  相似文献   

12.
清华大学中文系建系70年来,走过了一条否定之否定的曲折道路。在向着远大目标前进时,要继承和发扬前人留下的修身治学的优良传统。蒋南翔同志说的要对清华大学的历史做三阶段两点论的分析,也适用于当前对清华文科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共产党成立70年来,共产党人和人民曾多次面临历史转折关头,这时就有一个选择道路问题.例如1927年大革命失败,国民党疯狂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人民,这时是叛变投敌,是脱离革命,还是奋起反抗?这是摆在他们面前可供选择的三条道路."七七"事变发生后,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进攻,占领了我国广大地区,这时在敌占区也有三条道路可供选择:当汉奸,作顺民,或参加抗日战争.1946年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全国人民也都面临着三条道路:站在国民党一边打内战,反对内战,或保持中立.我没有碰上前两次抉择,但遇上了后一次抉择.我选择了反对内战的道路.生活在抗日时期的大后方,我最初对国民党还是  相似文献   

14.
地图上没有标注的大街提起平安大街,京城无人不知,国人也多有闻晓。平安大街是20世纪末北京市建成的最重要的道路之一。但不少人可能未注意到,偌大的“平安大街”,其实在各种类型的地图中,却寻觅不到。为什么京城的第二条长街会在地图上不曾标注呢?原来,平安大街实际上是一条与长安街平行的几条道路的统称,  相似文献   

15.
宗平 《老友》2009,(7):12-13
今年是一个特殊的年份。肇始于去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已蔓延全球,世界经济遭受沉重打击,我国也深受影响。今年又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我们将以怎样的面貌、状态加以纪念?又将如何攻难克艰,继往开来?也许,正在开展的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中期以后 ,一个又一个的西方国家组成了以社会民主党为首的左翼政府 ,并声称走“第三条道路” ,从而形成了全球范围内具有较大影响的社会思潮。“第三条道路”是社会民主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一种理论和政策调整。要认识这一思潮 ,必须结合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新情况、新发展 ;要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趋势 ,也必须结合这一思潮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 ,绝大多数人都在考虑如何才能更好更快地实现现代化 ,而很少有人考虑现代化的目标本身意味着什么 ,它究竟是不是中国选择的最好道路 ?现代化当然是中国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 ,而且我们也正热火朝天地在这条道路上狂奔 ,但它是不是唯一可行的道路。如果是 ,我们就必须忍受工业化所可能有的一系列后果并付出不可避免的代价 ;就必须忍受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大一统”的西方文化的入侵下走向调零 ,把它看成是垂死挣扎的传统在历史的进步中被淘汰。然而在今天 ,工业文明正在走向穷途末路的时候 ,我们早就应该反省了 ,我们是否必须这样 ?  相似文献   

18.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实际存在着两种性质不同的"第三条道路".苏东剧变后东欧的"第三条道路",则是一种民主社会主义的道路.它萌生于二战以后东欧国家的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中.东欧国家的"第三条道路",说到底不过是资本主义制度同社会主义制度斗争的结果,实际上属于非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种政治思潮.在反思东欧国家的"第三条道路"成败和得失的时候,从其进行的思想理论宣传和教育角度,可以吸取若干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9.
太平天国激进的文化政策,极大疏远了他们与恪守儒教精神的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但在太平天国政治史上,其实隐存着一条儒家化倾向的政治轨迹.这一"儒家化"政治轨迹,起始于杨秀清的"儒家化"思路,成熟于李秀成地方建设的新思维,而只有到钟良相的"濮院仁政",才真正实现了儒家理想的"仁政".太平天国政治的儒家化轨迹,不仅是一条世俗化道路,也是一条理性的、良性的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0.
丝绸之路与神话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实存的道路,它还是一条存在于想像中的道路。它连通人们的内心深处,成为神话传播的大道。神话、传说、谎言、现实的生活在这条道路上完美共存,共同构筑了丝路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