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播与动漫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的发展已经跨过了五个春秋。学院设有广告学(含广告文案策划、广告艺术设计二个方向)、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动画4个本科专业。  相似文献   

2.
传播与动漫学院成立于2006年,学院的发展已经跨过了五个春秋。学院设有广告学(含广告文案策划、广告艺术设计二个方向)、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动画4个本科专业。其中广告学专业设置于1997年,编辑出版学专业设置于1999年,均为山东省最早设置的本科专业之一。在建院之初,抓住机遇设立了动画专业,  相似文献   

3.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我国开设广告相关专业的院校数量达到300所.广告专业开设主体上可分为三类:新闻传播院系(中文)的广告学专业注重策划与文案;艺术类院校的广告设计专业注重设计与制作;经济管理下的广告专业重视营销.这种形式的划分实际形成了分割的广告教育模式,并不利于广告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广告设计专业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单纯重视技术的学习而忽视对广告理论的传授,强调对制作环节的关注而忽略对创意思维的培养;缺乏广告设计与新媒介的结合,教学内容陈旧.  相似文献   

4.
现代广告活动是一种高度综合的信息传播活动,对于从业人员有着较为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广告人才的培养必须遵循个性化培养原则。广告文案是高等教育广告学专业培养文案写作人才的专业课程,本文主要探讨该课程如何通过创新型教学手段培育专业化广告人才,即符合现代广告活动要求的个性化人才。  相似文献   

5.
广告学课程目前是高校新闻传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因该课程的实践性比较强,再加上上广告事业的日新月异,广告学作为一门课程而言需要不断发展建设,教学内容、方法、目标都需要不断改革。本人作为新闻传播专业的广告课程任课老师,将以教学实践中的体会与现代课程论结合,谈谈新闻专业广告学课程的建设与教学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6.
论广告学的学科归属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一种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广告业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门学科门类齐全、学科交叉情况明显的新兴学科 ,广告学的学科归属问题也受到我国广告理论界的专家学者和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对于广告学的学科归属 ,我国广告理论界和教育界有不同的看法 ,有人认为广告学应属于新闻传播学的范畴 ,有人则认为广告学从属于社会科学领域的经济学科 ,还有人否定广告学是一门科学而认为它是一门艺术。上述观点虽都有其合理成分 ,但也都有不准确、不全面甚至是不科学的地方 ,值得商榷。从广告学的研究对象、学科体系及发展趋势看 ,广告学应是一门独立的、正规的、综合性的边缘学科  相似文献   

7.
目前中国广告行业业务范围市场细分趋势明显而广告学专业人才同质化倾向严重。针对这一现状,广告学专业尤其是内地广告学专业可以充分利用所在学校的专业教育资源,采取"1+2"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思路进行改革,培养既具有广告学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有两门左右与某种具体广告产品相关专业知识的人才,培养个人专业特长,缩短广告学毕业生就业适应期,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广告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所带来的广告业的繁荣,我国的广告教育驶入了快车道,这促使我们必须对广告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科学、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根据时代的要求,我国的广告学教育必须确定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并且应逐步形成将知识传播、能力培养与全面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的课程设置体系.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国广告学理论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广告学在中国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本世纪20 年代开始,我国已有少量广告学的研究及教学活动。此后由于社会经济条件的限制,广告学科在旧中国并没有自己生存的土壤。新中国成立后,计划经济体制限制了广告学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春风,使中国的广告学理论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有关重大理论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为我国广告事业的发展以及广告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并极大地提升了广告业的整体水平。我国广告学理论研究从无到有,在很短的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理论体系,为市场经济发展壮大注入了活力,并逐步与国际广告界接轨。  相似文献   

10.
广告学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基于理论教学的模拟实战练习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创意水平和广告实务技能。通过模拟广告公司分组,学生能更加真切地感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广告策划的难易,而教师也能在这个过程中调整理论与实践的教学比重,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和操作能力,更好地实现理论学习与专业实践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