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堂兄杨琛从台湾来信了,此前,他已经来了好多好多信,我甚至都已说不清楚这到底是第几封信了,但是我仍旧迫不及待地抢过来拆开,在一家人中我总是想先睹为快。一看日期竟是一星期前寄出的,屈指一算从台湾的台南到南京,也不过相等于海口到南京的路程,为什么海口到南京的信三到四天就能收到,而台南到南京的信却要六七天才能收到。另有一封信名曰航空,竟经过10天的旅游才到达望穿双眼的人的手中,我不禁有点不怅、不满。  相似文献   

2.
《金陵瞭望》2009,(27):65-65
“网络珠宝、钻石风暴来了!”迅猛的网络珠宝风暴到南京,很快就印证了“网络时代就是速度的时代特征”。十几家大大小小的网络珠宝店相继在南京开张,南京继上海之后迅速成为长三角地区第二大网络珠宝聚集地。“何为网络珠宝?”  相似文献   

3.
为什么中兴通讯、华为科技、普天通讯三大中国通讯软件巨头,百余家信息软件总部企业,亚洲最大科研机构等都选择落户雨花?为什么雨花台区被商务部、科技部、教育部共同评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区”?为什么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情况下,雨花台区实现软件销售收入140亿元,增长180%,增幅居全市第一?省信息产业厅负责人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江苏软件看南京,南京软件看雨花,未来5年动摇不了!”  相似文献   

4.
"你去西安,还是去上海?"答语a:"我去西安。"答语b:"我去上海。"答语c:"小张去过西安和上海。"为什么答语a和答语b成立,而答语c不成立?本文通过考察探疑列项选择问两种不同答语类型,即常态答语和异态答语的构成情况,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又一次和他发生了争吵,吵到最后,心里竞莫名地有些悲伤。为什么他如此不懂我?为什么我说的话对于他全是无稽之谈?为什么他偏要误解我的意思?想得多了,心便有些难过。  相似文献   

6.
《阅读与作文》2007,(6):34-35
一个故事发展到一半……省略号后面的究竟是什么呢?一个夏日的傍晚,妈妈带我上街时发生了什么意想不到的事?班长是怎么从校长那儿“套”到张老师的生日的日期的?“六一”节那天王老师为什么紧皱眉头?……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靠你啦!  相似文献   

7.
总统府内种有许多棕榈树和竹子,很明显地比南京其它园林都要多,这是为什么呢?这要从中国近代史上的两位名人洪秀全与曾国藩说起。  相似文献   

8.
你要让我说几遍你才肯承认啊?你暗恋我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还说没有,没有暗恋我为什么一天到晚和我形影不离啊,你到实验室,我也去实验室,你到图书馆,我也到图书馆,  相似文献   

9.
有一个孩子跑到山上,无意间对着山谷喊了一声:“喂……”声音刚落,从四面八方传来了阵阵“喂……”的回声。大山答应了。孩子很惊讶,又喊了一声:“你是谁?”大山也回音:“你是谁?”孩子喊:“为什么不告诉我?”大山也说:“为什么不告诉我?”  相似文献   

10.
《人生与伴侣》2011,(6):50-50
据我认真观察,有些人脑子不好跟脑萎缩一点关系都没有。有段时间,我都开始怀疑我的大脑上有没有褶了,经常话说到半截,忽然忘了要说什么了,得站那想半天。有时候要拿件东西,挑帘栊的工夫,就给忘了,干呼“我那个那个那个哪儿去了?”有人搭茬儿,哪个啊?而我得从为什么会站在这儿开始倒着往前想。  相似文献   

11.
现代性与审美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性概念本身是一个悖论式的概念,它包含了内在的张力和矛盾,它可简单地分为审美现代性和启蒙现代性。本文旨在对审美现代性进行粗略的概叙,以基督教时间历史观为基础,清点其在现代性结构中的作用及其可能带来的危险。  相似文献   

12.
"生活形式"与"生活世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维特根斯坦的“生活形式”概念与胡塞尔的“生活世界”概念相比较 ,分析和评论这两位哲学家在这个问题上观点的异同 ,考察维特根斯坦对现象学的态度 ,以及他在何种意义上接受马赫和博尔茨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德国或法国在某个历史时间段会更加现代一点,但从整体上讲,正是这种相互交替发展的进步才使得两国相互学习互补,使两国间没有一边倒的倾斜现象.这就形成了德法两国巨大优势和两国关系紧密的秘密所在.  相似文献   

15.
自宋代朱熹以来,许多人把"百夫之特"的"特"解释为"杰出的".本文从本诗、他诗和方言等三个方面提供证据,证明"特"应训为"匹",并分析错误训释的来源和流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海量”与“大量”这组同义词进行了考察,指出二者可以互相替换的情况,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蒲松龄自称异史氏,是在著述目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诸方面与《史记》高度认同的一个标识。《聊斋志异》对于《史记》从体裁、题材、创作思想、价值观、艺术观到表现手法甚至作品编排形式的追寻是全方位的,都是以社会教化为己任追求立一家之言,都为后世留下了一道多采的人物画廊,都在文章取材与体式上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特点,都具有通过编排形式传达创作主旨的良苦用心。而最为本质的特征是都通过艺术形象表达了内心深广的忧愤。  相似文献   

19.
从小说《周渔的喊叫》到电影《周渔的火车》,我们应从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化的不同受众,以及文字和图象媒介产生的不同艺术形式来阐释两者的区别。  相似文献   

20.
关于“存在”和“是”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西方哲学的核心范畴 being(希腊文 estin, to on),原来没有统一的译法,五十年代起形成一个统一的译词“存在”,近来有学者主张改译为“是”。这个西方的词原有“有”、“在”、“是”的在合一的意义,但在中文中,“存在”和“是”的意义是不同的。只有用“是”和“不是”构成的肯定和否定命题,可用以辨别“真”和“假”。巴门尼德正是由此提出认识的两条路线,亚里十多德由此制定逻辑学,牛一再分析“是”和“真”的关系。所以我们以为只有将它译为“是”,才可以正确理解西方哲学重视逻辑和科学的传统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