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7 毫秒
1.
高校图书馆设置专题阅览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览室是图书馆为读者阅览所提供的专门场所,是图书馆读者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数字图书馆还没有完全实现的情况下,阅览室服务将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为了加强读者服务的针对性,更充分合理地利用好图书馆馆舍。配置文献信息资源,开展个性化服务,有必要设置一些专题阅览室,并且这些专题阅览室要针对读者情况,加强文献资源建设,加强环境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强调主动服务。  相似文献   

2.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和手段已不能满足青少年读者的信息需求。为了向少儿读者快捷、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务,很多县市级公共图书馆陆续建立了青少年电子阅览室。与传统的阅览室服务相比,青少年电子阅览室具有极为强大的服务功能优势,阅览的资源范围从单独的书、刊、报,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健康隐患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电子阅览室的电子设备已成为各种病菌的新传染载体,并且一直未引起人们的注意。这种病毒不是存在于硬盘、软盘、邮件、内存中的电子病毒,而是寄生在空气、电脑、键盘和鼠标上的生物病毒。当广大读者在享受着它带给我们的一切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接受它在身心两方面对读者健康的影响。因此,图书馆应高度重视电子阅览室的环境建设和对读者进行健康教育,以提高读者的防御能力。  相似文献   

4.
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管理浅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高校电子阅览室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管理 ,是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电子阅览室在信息资源、系统和设备、工作人员素质及相关制度等方面的配置或管理 ,是满足读者需求的重要环节 ,关系重大。  相似文献   

5.
论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服务与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图书馆开设电子阅览室,使图书馆的服务体系和服务方式更加多样化,文章针对目前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运行的实际情况,论述了如何利用电子阅览室为读者提供更新、更完善的服务,并运用新技术,搞好读者管理、收费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等,从而保证电子阅览室的良好环境,使其成为图书馆的新型服务场所,并使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水平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高校电子阅览室资源利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笔者发现当前大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资源存在诸多问题。以电子阅览室功能为着手点,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利用电子阅览室上网的目的、行为方式、结果等;提出相应改进措施,积极做好电子阅览室服务工作、提高大学生利用电子资源的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7.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德刚 《阴山学刊》2001,14(2):93-95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为传统手工检索方式,大大减轻读者检索强度;推动多媒体阅览室的建立,为电子图书馆的建立打下坚实基础;服务方式由传统模式向多媒体、网络化转变;减轻期刊订购经费紧张的压力;缓解了部分馆舍面积小的矛盾;争创经济效益,探索新的思路;与校园网相辅相成,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谈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春秀 《理论界》2009,(4):215-216
主要阐述了高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功能和科学管理。目的在于更好地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开创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基地,加强高校精神文明建设既可以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有益于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又可以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起辐射推动作用.高校精神文明建设中,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钟秋亭 《理论界》2009,(5):247-248
建立电子阅览室是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图书馆向数字化过渡的重要标志.本文主要阐述了电子阅览室在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中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拓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是人才的摇篮 ,是人类文化传递、发展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它既是一个教育环境 ,同时也是一个文化环境。高等院校的校园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更新观念 ,探索新思路和新方法。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 ,使二者协调发展 ;精神文明建设既要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更要不断创新 ;必须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 ;从实际出发 ,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 ;充分运用各种大众传播媒介 ,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各级党组织要认真总结经验 ,切实加强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保证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基于人类无限发展的需要与自然资源的有限性这一现实矛盾而提出的战略思想。人类的生存困境可以归结为两个问题,一个是生态问题,一个是心态问题,而心态决定生态。人类贪婪的欲望是导致生态危机的罪魁祸首。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尊重自然的固有价值和敬畏生命的实践取向等生态伦理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思想资源。目前生态环保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识,而精神环保还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弘扬人文精神、责任意识与和谐精神,注重解决人类的精神处境和精神生活问题。精神环保与生态环保作为可持续发展的两翼,将成为21世纪人类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集邮选修课的开设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了高校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和方法,它通过对人施加思想上的影响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服从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两者在指导思想、内容和目标以及任务等方面具有一致性,从而使人们容易混淆两者在概念和内涵上的区别.对此加以界定,同时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对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王子坤 《河北学刊》2003,23(6):11-15
生态学视阈中的政治文明是一个系统的多维的结构。全面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不仅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内生态",即政治意识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的三维结构及内在统一,也要研究政治文明的"外生态",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精神环境,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与辩证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要求和生态化目标。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化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前人们已经认识到 ,现代化是社会的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要协调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和重要内容。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重在落实 ,优化精神文明的载体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杜环欢 《河北学刊》2006,26(1):73-75
政治文明建设是当今人类共同面临的任务和主题,它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样,在整个社会文明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从营造文化氛围、建立运作机制、整合优化配置资源等方面,探讨构筑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托举平台,并提出了制度创新、政治社会化和意识内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9.
要创建一流大学,不但需要有良好的物质条件,更需要有良好的精神文化环境.高校作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以优良的党风作保证,去带动和促进教风和学风建设.  相似文献   

20.
读者阅读倾向直接反映出读者的阅读心理和阅读习惯的特点,为了研究读者的阅读倾向及阅读心理,热情、科学、深层次地为读者服务,以理工类大学生为例,借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其阅读倾向以及倾向的成因,并针对高校图书馆提出了引导利用阅读倾向的方法和措施:合理调整藏书结构;加强图书馆在新环境下的导读工作;充分体现出"平等、开放、科学、高效"的管理理念;实现"信息网络"的立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