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敬梓妙对天成古典名著《儒林外史》的作者吴敬梓幼时非常聪明。一次,有客人来拜访他的父亲,吴敬梓侍立一旁。客人问他:“听说你聪明机敏,我出个对联,你能对得上来吗?”  相似文献   

2.
岳父退休后,拾起了很多爱好,栽花种草,习书练画,去年秋,突然间又迷上了对联。喜欢对联本没什么不好,可却苦了我这个作女婿的:每次去看二老,岳父肯定要出对联考我一番。虽说我多数都能“过关”,但也是憋得脑仁“疼”。不过,“过关”之后的那份畅快和惬意也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相似文献   

3.
那个14岁的夏天,我像任何一个成长中的男孩一样痴迷上了小型机车,于是对父亲抛出了很多明显的信号,暗示他真的有必要为我买一辆摩托车,可父亲总是不置可否。后来,一天晚餐时父亲却说出了令我惊讶无比的话。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草帽     
海涛 《老年世界》2008,(11):12-12
父亲的草帽是母亲用麦秸编的。这顶草帽父亲生前一直戴着。虽然草帽没有为父亲遮住一生的沧桑,但父亲的草帽却为我挡住了人生道路上的风雨。 记得小时候,我总喜欢在雨中玩耍,父亲发现了便追出来,把他的大草帽罩在我的头上,于是,我像一个“蘑菇”似的被父亲抱回家。  相似文献   

5.
退伍的爹     
我从没想过,他老得竟这样仓促,躬身的样子已经像个老人了。父亲几乎很少来上海,我也不喜欢回东北去看他。说不出为什么,仿佛黑帮洗底似的,不想和过去发生任何联系,我不说东北话,硬拗出一口"上普"。后来,我开了家小公司,生意做得最风光的时候,我曾准备订机票接父亲来上海玩,可他一口回绝了。他在电话里说:"少军,有钱也别乱花,  相似文献   

6.
"绯闻"     
我与姐姐是听着同一个故事长大的,这个故事的大致情节如此:父亲在读中学时爱上了一个叫张菊花的女孩,后来发生了意外,张菊花被倒塌的危房砸伤,在她快死时,父亲当着很多老师和同学的面,拼命地、一声声地呼喊自己的爱情:我喜欢张菊花!张菊花,我喜欢你!--在那保守的年代,父亲的举动无异于袖珍型的唐山大地震,"早恋"的他被赶出学校并受到了许多人的讥笑……  相似文献   

7.
岳父退休后,拾起了很多爱好:栽花种草,习书练画,去年秋突然间又迷上了对联。喜欢对联本没什么不好,却苦了我这个做女婿的。每次去看二老,岳父肯定要出联考我一番,虽说我多数都能“过关”,但也是憋得脑仁生疼。不过,“过关”之后的那份畅快和惬意也是其乐无比的。  相似文献   

8.
汪洋 《现代交际》2008,(3):57-57
父亲是很疼爱我们的,放暑假时带我到塘沽去住,他天天给我买五分钱的海棠果,我喜欢吃这玩意儿。  相似文献   

9.
我小的时候便只喜欢父亲,每每他和母亲一块儿下班回来,我都会从奶奶的怀里拼命挣脱出来,猛扑向父亲抱住他,且非得给他三个响亮的亲吻之后,才依依不舍地放他去洗手洗脸。那时候母亲总是笑话我,说这么依恋你老爸,将来出嫁时怎么  相似文献   

10.
父亲戒烟记     
父亲说他的烟龄比我的年龄还要大一岁,照此推算,他加入烟民队伍至少有三十年了。父亲的烟瘾很大,通常一天要抽两包烟。他心情好时喜欢抽一支,心情不好时更喜欢抽一支。反正,随时看见他都是烟不离手。对此,母亲的意见最大,她多次强烈要求父亲戒烟,父亲就是不听,而且还常常振振有词:饭可以不吃,烟不能不抽,饭前一支开开胃,饭后一支助消化。母亲实在拿他没办法,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全当没看见。  相似文献   

11.
彭真平 《老年人》2005,(7):43-43
父亲退休那年,自己动手做了一个博物架。见他敲敲打打的热乎劲儿,我有意地泼冷水:“做那个干什么?您又没有什么值钱的古董!”父亲咧嘴笑笑,不紧不慢地说:“摆几样我自己喜欢的东西,总可以吧。”博物架做好后,父亲把它摆在了卧室里。他从杂物间搬出一个木箱,打开来挑选了半天,拿  相似文献   

12.
父亲的泪     
父亲90岁高龄了。不知什么时候,他喜欢上了我烙的葱油饼。他说,没想到我烙的饼这么好吃,和他以前烙的饼一个样!现在,他都烙不出以前那个味儿了。父亲嚼着饼,满脸的幸福。听了父亲的话,我很欣慰也有些难过。父亲老了,可在他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  相似文献   

13.
李子 《老人世界》2008,(8):26-26
我的父亲喜欢侍弄花草,这事我从小就知道,却不知道从哪一年开始,他喜欢上了种树。据母亲告说,我7岁的时候,有一次吃李子,将李子核扔在了门前的小花池里,来年春天,眼尖的父亲看到了一棵与众不同的小苗,再长大些,才发现是棵李子树。父亲非常高兴,夸我从小就知道种树,是个好孩子。从那时起,他每年都要在房前屋后栽几棵树。  相似文献   

14.
父爱像条河     
父爱像条河文武儿时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很严厉的人。刚进小学时我开始换乳牙,有一次不听父亲劝告吃了生番薯,被父亲一巴掌打得踉跄倒地。读3年级时,父亲教我写毛笔字,不合他的要求就要吃“栗凿”。长大了,但在内心深处我对父亲总还是有一层敬畏的隔膜。结了婚,我与...  相似文献   

15.
父亲的寄托     
对父亲的思念,总会牵出我对《老年人》杂志的感激之情。是它,陪伴父亲度过了人生旅途的最后时光。父亲卧病在床的最后3年里,读书看报几乎是他精神生活的全部寄托了。但是,随着心力的逐渐耗尽,父亲看的东西越来越少,唯有《老年人》杂志是个例外,他的病床边总放有一叠。记得有一次,父亲跟我闲谈时说到,他这一辈子不抽烟不喝酒,不计较吃穿,惟独爱看书报。在阅读过的老年生活类报刊中,他对《老年人》杂志情有独钟,觉得蛮适合自己的口味,既有休闲生活的经验,又有养生保健的知识。与父亲同病房的4个病友,受他的影响,也喜欢上了《老年人》杂志。每…  相似文献   

16.
吴兴英 《老年人》2006,(5):30-30
我决绝地把父亲给的5000块钱塞回他的口袋,并把他送上了返回老家的汽车。旁边一位大爷见了,问我父亲:“老伙计,这是你儿子吧?”父亲笑着说“:是的,他送我回家。”可我分明看见父亲笑得勉强。长途客车徐徐出站,我对着父亲挥手。父亲坐在窗边,一副倦怠失落的样子,并没有往常的热情。车走远了,也带走了我对父亲的牵挂。回想起这天清晨,我和妻子刚刚起床,父亲就大汗淋漓地敲响了我家的门。正是春耕农忙时节,父亲的突然到来让我有些吃惊。难道家里出事了?因为父亲向来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很少进城找我,而且他在老家还种着几亩水田,这时的农…  相似文献   

17.
人生如棋     
游万里 《老年世界》2011,(21):17-17
他是我的邻居,一位孤单且善良的老大爷。父亲亲切地称他为二叔,而我则喜欢躲在远处调皮地叫他老光棍。  相似文献   

18.
正很多时候,不是你做了更好的选择,而是你让自己的选择变得更好。我的祖父有一枚神奇的硬币。我从来没有见过它,只是偶尔从父亲口中听到过关于它的故事。父亲说,小时候他很聪明,而且很努力。从小到大,他的学习成绩非常优异,几乎没有什么问题能够难倒他。可在选择读哪所中学时,父亲被难住了。他很喜欢沃克中学,曾去那里参加过篮球比赛,被那里豪华的体育场和高大的树木吸引住了;但他又想去佩里中学读书,因为离家近,而且有很多好朋友都选择了那里。父亲考虑了很久也没有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9.
输棋洗碗     
父亲退休以后,迷上了象棋。楚河汉界,他的对手就是我的母亲,而且只要跟母亲对弈,他就每次必输。为此,我送了他一个雅号——常败将军。然而,父亲并不跟我计较,反倒乐呵呵地笑纳了。父母双双喜欢象棋,是在母亲一场大病之后。母亲久病体虚,风湿病不见好转,还老眼昏花,看书读报非常  相似文献   

20.
我老家在山西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出了门就是山,我家兄妹多,小时候,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肚子。1990年,我认识了周德亮,他与我父亲在一个矿上挖煤,经常到我家来帮父亲干活。周德亮嘴巴很甜,他叫我父亲"干爸",叫我母亲"干妈",对我则一口一个"妹子"。父亲不在的时候,他就与我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山外的故事。他告诉我,他25岁,山东日照人,家里有四间大瓦房。他还说有机会一定带我到山外面去看看。有一天,周德亮突然说要我嫁给他,我心口"怦、怦"乱跳,我也挺喜欢他的。那年春节,周德亮给我父母留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