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柳莺 《老年人》2013,(8):35-35
婆婆今年64岁,一直一个人生活在乡下老家。日子过得清静,但也过得孤单。我和先生是大学同学,毕业后我们在外省的省会城市找到一份工作,并安了家。今年新学期开学不久,先生的学校要派他到外地进修一年,家里的孩子到了考初中的关键时刻,少了一个帮手,我感  相似文献   

2.
从我18岁上大专时遇上他到后来又爱上他,再到我24岁时跟他结婚,这期间经历过多少艰难曲折啊!其实我从小在郑州长大,家境一直不错,而他则来自洛阳农村,家庭负担一直挺重……对不起我忘了说了:我俩是上大专时的同班同学,二年级时就比较要好了,等到毕业那年,可以说两个人就谁也离不开谁了。按说能从初恋一起走进婚姻的情侣不多,从这个意义上讲,本来我们挺幸运的!你想啊,大专毕业后我留在了郑州,他却被分回了洛阳;加上我家人本来就嫌弃他的出身,后来见他只能回原籍,就更反对我跟他来往了。刚参加工作时,一开始我差不多每个月…  相似文献   

3.
徐炯权 《老年人》2008,(12):8-10
深秋的浏阳河水,更蓝更深。越过浏阳河大桥,穿过繁华市区,记者来到浏阳市郊马鞍山湖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作家张扬先生的家。先生屋门口两旁花草环绕,生机勃勃。进屋后,但见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一幅先生和胡耀邦的巨幅合影。张扬说,这是耀邦同志1989年1月回湖南时,在省委九所和他的合影。  相似文献   

4.
还可以先生     
还可以先生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关心的人,一是因为他是我儿子,二是因为他还年幼,才十一岁。自从和他妈离婚后,我们每个星期在  相似文献   

5.
我这个人哪,四十岁才结婚,那是一九五六年底。那时妻子也已二十九岁了。不了解底细的还以为我们是第二次结婚,其实两个人都是初婚。我十九岁离开上海父亲家后,一个人南北地跑。抗战初期在香港,香港沦陷后到重庆,抗战胜利了回  相似文献   

6.
戴铁珊 《老年人》2003,(3):20-21
一天,我去湖南文史研究馆办事,见相熟的几位工作人员正动身外出办事,随口便问有何公干,他们告诉我:“去看望参事黄鹤老先生,他做白内障手术刚出院。”提起黄鹤老先生,10年前我在屈原农场他的家里采访过他,彼此相谈甚深。此后,虽说无缘再拜见这位历史老人,但对他的情况我还是很关心的。听说他100岁时眼睛患白内障,做了5年多的盲人,而今又复明了,这真是盛世之喜啊!逢喜当贺,我决定跟着文史馆的同志一起去拜会黄鹤先生,向他当面表达我的祝愿之情。黄鹤先生从医院出来后,下榻在长沙湘江宾馆歇息。我们见到黄鹤老先生时,他正坐…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78岁的作家龙楠林因病辞世。噩耗传来,心中十分悲痛,我和他交往的历历往事,不由得一齐涌现眼前。我和龙楠林虽然都是湖南汨罗市高坊镇人,但真正相交还是1984年后的事。那时,我调到湖南人民出版社不久,他为出版长篇小说《畸人传》不时来出版社联系。时间长了,彼此相熟,又是同乡,更多了一分亲切。闲聊中,他谈起了人生道路上的坎坷经历,谈起了对文学事业的执著追求,我打心眼里佩服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解放初期,龙楠林是一名林业干部。因为家庭和出身的原故,他受到政治运动的冲击,被无理地清洗回农村…  相似文献   

8.
冯都 《老年人》2003,(12):37-37
毛泽东一生反对给自己做寿,但却赞成给革命老人、革命功臣、革命友人做寿。而且只要有时间和机会,他就要设宴相请,或者亲自前往,或者发电祝贺,以表达一份心愿和祝福。在延安时,他曾给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林伯渠、谢觉哉、朱德等老同志和枣园村24个60岁的农民祝寿。1937年1月30日,党中央特地为徐特立老人60岁举行庆贺会。毛泽东按湖南风俗习惯,前往祝贺,并宣读他写的贺信:“你是我20年前的先生,你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你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不躲避责任,所有这些方面我都是佩服你…  相似文献   

9.
吴松林生于湖南桃源县一个穷苦的艺人之家。打从呱呱落地,他耳濡目染的全都是戏,因而3岁时就能模仿大人开腔唱戏。有这得天独厚的条件,父亲便让他跟着戏班学艺。抗日战争爆发后,他随戏班流浪到了湖南辰溪县。1940年秋天的一个下午,吴松林到辰溪县城的东山寺办事,看见一对乞丐模样的夫妇抱着个黄皮刮瘦的孩子。孩子怪可怜的,不足周岁,已是奄奄一息。他走上前去,问道:“孩子病了?”那孩子的母亲双膝跪地,央求说:“先生,救救我女儿吧。”她说她和男人都有病,已经没有办法养活女儿,求吴松林救孩子一条命。孩子母亲凄苦哀诉…  相似文献   

10.
万明 《老年人》2014,(3):22-23
正1991年1月15日,康濯先生在北京去世,享年71岁。惊闻噩耗,我的心浸泡在无尽的悲痛和思念之中。我认识康老整整10年。1976年隆冬的一天,我趁去《湖南教育》杂志编辑部送稿的机会,去省文联看望了康老。康老本名季常,湘阴人,湖南省立长沙一中毕业。1938年,他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八路军120师随军记者、《工人日报》和《时代青年》主编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年底,我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回北京探亲,到中央民族学院去看望费孝通先生。此时父亲(潘光旦)已去世11年了,这是自“文革”劫难后,我第一次见到费先生。我们都没有谈及十几年的遭遇,费先生直截了当地问我:“你能不能回来整理潘先生的遗稿。”不久后,我被借调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在费先生指导下开始查找整理父亲的遗稿。此工作开始不久,1979年,中央决定重建社会学学科,我就随同费先生调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参加了社会学学科重建工作。1985年,我又随同他到北京大学建立了社会学人类学研究所。此后,我一直担任费先生在学术工作方面的助手。  相似文献   

12.
叶梦 《老年人》2006,(7):20-21
80岁的陈白一先生高大魁梧,满头银发,精神矍铄。我拍下了他在接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授牌时刻:怀抱鲜花的白一先生鹤发童颜,笑得非常灿烂。在举办的“优秀的人民艺术家陈白一——从艺60周年艺术精品展”及同时召开的座谈会上,湖南美术界名流齐聚一堂,像过节一样。好多人都抢着和白一先生合影。老先生始终笑容灿烂,像一尊佛。白一先生的画,早已载入新中国美术史册。他早年的主题绘画,如上个世纪50年代的《朝鲜少年会见罗盛教双亲》、《迎春图》,以及60年代的《欧阳海之歌》,仿佛让我们回到了50年代到70年代的语境之中。《欧阳海之歌》被印…  相似文献   

13.
连阔如 《中外书摘》2010,(11):73-75
我老云(即连阔如[1903~1971],著名评书演员。此书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编者注)有个朋友是天津东大庄人,有一次我去看望他,恰巧他未在家中,往某处有事未回,家中只有他老母与他媳妇。这婆媳将我让到屋中,烧水沏茶,叫我等候。我正喝茶之际,南外边进来一人,约十四五岁,  相似文献   

14.
何如平 《老年世界》2008,(11):25-25
刚到美国的时候,我们一家租住在一个华人为主的社区。我的房东罗斯先生是个五十多岁的美国人,他为人幽默风趣,整天笑呵呵的。  相似文献   

15.
回家     
为了过年回家的事,我揪了很长时间的心。即遇良人,我万里来归。在异乡一遇到不快乐的事,就自怨自艾,觉得人家生女儿真没意思,养到二三十岁白白拱手送人。春节一年一度,我当然要回家,那是血的呼唤DNA在说话。我给妈打电话,妈问:“你回来吗?”我答:“回呀。”忽然有一抹沉默。我知道是我妈时时处处不愿让我为难,所以自己千难万难出不了口。一念及此,我觉得自己简直不可恕,赶紧加上:“他也回。”妈顿时放了心,笑说:“你大姐还说你们可能……还是回吧,他一年也就过来一两次。”我自此悬了心。早些时,我跟他半真半假讨论回家的事,他微作苦相:“…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几乎年年都要离开北京到外地视察,而且大多数时候会回到故乡湖南,少则几小时,多达几个月。在湖南,他有时是视察工作,有时是调查研究,有时则是小憩养息。如果以一进一出湖南为一次计,建国后毛泽东回湖南有50次之多。笔者根据多年的调查研究,对毛泽东50次回湖南的活动情况列出简表,介绍如下:第一次:1954年5月间,毛泽东乘专列抵达长沙,由公安部长罗瑞卿陪同。期间,专门探望了起义将领、湖南省省长程潜,并听取了湖南省委的工作汇报。湖南是和平解放的省份,毛泽东叮嘱省委抓好统战工作。第二次:党…  相似文献   

17.
亲子趣事     
还可以先生是这个世界上我最关心的人,一是因为他是我儿子,二是因为他还年幼,才十一岁。自从和他妈离婚后,我们每个星期在我父母家见一面,时间约三小时。因为我对他的成长过程不能全面、细致地观察,我有了解他一切的欲望,常向他提出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8.
那天,朋友打来电话,在聊天中他对我说:“你是幸福值最高的人。”听后我有些茫然,连我自己都没有觉察到,而他又怎么知道我幸福值最高呢?也许是旁观者清。我赶紧回话说:“要论幸福值,你才是幸福值最高的人。”  相似文献   

19.
根据欧阳中石先生电话里告知的地址,我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的首都师范大学,叩开了他的家门。他个头不高,不像是山东人,但精神比我想像的要旺盛得多。欧阳先生的房间里到处都是书,一走进去,就觉得墨香在空气中浮动。我去的那天,事有不巧,先生楼上的一家正在搞装修。于是先生邀我到校园里随意地散步,边走边交谈。在校园的路上,他要我走在他的左边,我有点不解。他解释说,他看不见右边过来的人。原来,他1994年患脑溢血,留下了右侧偏盲的后遗症,连写字也受影响,常常上下两行“打架”。后来,他索性请人刻了一方…  相似文献   

20.
不染  实果子 《现代妇女》2005,(12):25-25
27岁,我的嫁人条件简单到和五岁一样……我一直想找个理想的男友,结果总是很郁闷,五岁时我喜欢一个叫仔仔的男生,他有两粒虎牙不算,当他手里有两个红橘的时候,他会把那个大的让给我吃,所以,到现在我遇到他总是问他,你还记得当时你说过的话吗?13岁的时候我暗恋了隔壁班一个叫阿昆的男生,阿昆长得像三浦友和,为了见到他我每天绕道去厕所,一直坚持了两年,我希望长大后我的男友长得和他一样好看就行,十五年后我们又遇到,结果他已然胖得不像话而且也成了爹,他们看着我都像看着天鹅,我终于知道自己当初有多丑了。16岁我觉得自己真的在爱一个人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